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環境下,印度經濟何以逆勢快速增長?

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給出這樣的結論:

按購買力平價計算,預計全球經濟今年增長3.1%,2016年增長3.6%。高收入經濟體今年增長2%,即使歐元區也將增長1.5%。新興經濟體今年預計增長4%。中國經濟將增長6.8%,印度經濟增長7.3%,拉丁美洲預計收縮0.3%,巴西將收縮3%。

印度製造業目前也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吧?難道靠接線員們就能支撐如此高的增速?


提到印度,你可能會想到貧民窟,想到擁擠的街道,的確,他現在也不富裕,按2015年統計,總體GDP 2.07萬億美元,人均GDP只有1500美元。

  這大約什麼概念呢?跟我們國家對比,它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人口約13.3億,接近我國人口,而同期我們國家的總體GDP10萬億,人均GDP8000美元。也就是說,印度2015年總體和人均GDP都大約只有我國的1/5,再說個數字,我們江蘇省2015年GDP是多少?1.08萬億,即,印度約等於兩個江蘇,所以有時候說我們國家有的省「富可敵國」啊。

  這兩年印度經濟可圈可點,GDP增速已經超過中國。2015年我們放緩至6.9%,印度經濟達到了7.57%,2016年以來,我們經濟繼續放緩到6.7%,印度仍保持了7%以上的增速。

印度的經濟有什麼特點呢?

  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

  而他人口結構青壯年佔比高,平均年齡27.3歲,而中國36.8歲,年輕化的人口對內需拉動效果較大。

  同時,人口成本也比較低,吸引外資流入。

印度的經濟有哪些問題呢?

  一方面:產業結構失衡,第三產業佔比逐年增加目前已超50%,反觀第一第二產業佔比則逐年減少。比如製造業佔GDP比例僅有15%;

  另一方面,貿易財政長期赤字。貿易上,它是凈進口國,主要因為產業結構失衡導致出口有限,2015貿易赤字佔GDP比重達6%。財政上,社會財富極度不平衡,全國仍有1/4人口無法溫飽,農業/製造業都需要財政補貼,導致財政赤字,財政赤字佔GDP比重常年高於7%,遠高於國際警戒線3%的標準。

印度如何應對呢?

  基於這些經濟問題,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上台後,對於雙赤字和通脹都設定嚴格的限制,發展基建,再通過持續引入外資並大力發展本國出口導向型製造業,以此調節產業結構和赤字問題。這些政策起到比較積極的效果,我們看到公共基建和外資流入都大規模增長,特別外資流入,2015年達400多億美元。

我們看看印度這些年的經濟數據。

GDP印度05年-10年,GDP增速基本保持在9%以上,除了08年金融危機期間,只有3.89%,之後又慢慢增長到去年7.57%。整體看,都維持高速增長,不過期間波動比較大。

貿易:自2000年開始就一直逆差,到2012年達到峰值,約1900億美元,2013年起逆差收窄,2015年是1260億,比2012年逆差收窄28%,今年截至11月是835億,估計全年差不多1000億,繼續縮窄。不過,我們看它的貿易逆差收窄,並不是完全靠出口增長,這兩年它的進口和出口都在下降,說明整體需求在減少。

  但我們中國在印度的貿易情況還不錯,雖然印度整體進出口都是下降的,但是過去兩年從中國進口卻一直在增長,數據顯示,印度從中國進口是它出口到中國的商品的六倍多。

通脹:整體比較高,最高出現在09年,達10%以上,現在逐年下降,目前通脹還在5%左右。

失業率:整體看,2015年是7%,也是近7年最低。

  總體上,近幾年數據呈現正向增長態勢,也有很多投行認為印度在未來幾年仍將領跑亞洲。不過我們也看到他目前的問題,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後續是否保持是需要重點關注的。

  一個問題是,印度自11月8日起正在進行「廢幣打黑運動」,政府一紙令下,禁止大面額貨幣流動,要求大家50天內去銀行存款或換成小面額紙幣。這段時間,有人戲稱「印度人不擠火車,都擠到了銀行的門口」。這個行為初衷是「防腐敗、洗錢、促進無現金化的支付體系」,但事實上,印度目前只有5.5億-5.6億張借記卡在流通,也就是2個人中只有1人有借記卡,超過90%的交易都是現金,而大家都跑去銀行換幣,導致變相收緊了近階段市場上的現金,這個事情現在還在發酵,一方面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巨大不便,另一方面對印度經濟的衝擊也可想而知。預計影響將持續到2017年2季度。導致大家下調了明年印度的經濟預期。

  另一個問題,印度銀行現在不良貸款率比較高,2015年不良率達5.88%,同期中國只有2%左右。據印度央行自己預估,2017年初會到8.5%。

  總體看,印度在人口、內需、成本上的優勢比較明顯,對經濟結構的調整也在見成效,現在做的廢幣運動和銀行不良資產處置,都有比較堅定的施行,但效果還需要觀察。印度未來發展,還是值得期待的。

  如果你在投資理財上,需要有個專業的人來幫你,關注「7分鐘理財」微信公眾號www7mincomcn,直接留言,我會幫你分析分析,讓不賣產品的獨立顧問,給你最客觀專業的建議。


差不多10年前吧,哈佛大學商學院的黃亞生教授就已經給中國官員們敲警鐘,如果不加快經濟領域軟環境(這裡哥刻意用詞委婉,你懂的)的改革,那麼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必將被印度超過,今天,終於看到他的預言得到應驗。


一方面莫迪確實在大力推進改革,而中國的經濟改革明顯滯後。

印度缺乏資源,缺乏能源,導致印度社會生產效率低下。

美國利用自己的金融霸權,在全世界抽取資金,中國尚且倍感壓力,何況印度?

印度出口、投資再創新低,用短期數據變化說明印度發展超過中國尚牽強。

印度沒有土耳其、日本、中國這樣的文化革命,假如印度可以繞過這個問題,是不是意味著文藝復興毫無意義?或者說印度的文化、宗教、哲學也是和英美文化一樣的先進文化?

一切都可以假設,我們可以假設,印度的發展速度長時間保持超過中國的發展勢頭,這能說明什麼問題?這隻能說明中國發展的太慢!!!中國的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自己。


比較一下雙方的經濟規模,人口。

以及發展階段。

個人認為這種情況下印度居然只有百分之7.3的增長率實在是太慢了。

比起中國當年差遠了。


印度的人口是增長的

這個國家是有希望的

所以人家經濟增長

難道不行嗎?

看看我們的計劃生育,已經讓勞動力不再是優勢


推薦閱讀:

TAG:經濟 | 印度 | 印度經濟 | 全球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