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行業是不是被國人誇大了?
心理諮詢被譽為朝陽產業,有很多人,不管是學心理學的,還是幹啥的,都去考個心理諮詢師證書,證拿到了,就晾在那兒了。心理諮詢行業本來是「醫治病人」的,現在卻成了圈錢的考證行業。
粗略說一下我了解的情況。
- 心理諮詢的需求方面
其實國人在這方面的需求是很大的,但是收入水平跟不上,中等以上水平收入的人才能承受得起一小時幾十到幾百的諮詢費用(更新:從商業諮詢機構的朋友處了解到一線城市能夠負擔得起諮詢費用的人其實也已經很多了)。
而國家現在連基本的醫療保障都問題重重,應該暫時難以顧及心理健康這塊,估計目前暫時還難以將心理諮詢費用納入醫保體系——目前很多醫院都還沒有臨床心理科(據醫療系統的朋友說未來三甲醫院都會要有),而接觸過的有此服務的醫院在去找醫保系統報銷時也是困難重重,目前我只了解到深圳某些醫院好像將此服務納入了醫保體系,全國整體狀況我還不太了解,待更熟悉此情況的網友補充。未來《精神衛生法》出台後醫院可能會增多這方面的服務,也有可能納入醫保,但在收費標準制定上肯定還是很矛盾,太高了國家和求助者都承受不起,太低了對專業人員的激勵又不足,不像以供需決定的市場化定價。我個人還是比較希望國家能夠在這方面(除了心理諮詢與治療,其實還有社會工作等)多投入,不要說這方面對社會安定的意義,單純對身體健康也是有著積極影響的,一位醫療系統的朋友說現在預防醫學越來越受重視,疾病的預防、包括心理健康的維護,其實可以節約大量的醫療資源。但是國家的投入什麼時候能夠到位、落實,就很難說了。
- 心理諮詢的供給方面
專業人員的教育和培訓還很不充分,培養的靠譜的心理諮詢師很有限,整體還不如美國和歐洲成熟。對一些收入能夠承受此服務的人來說會不知道去哪裡找靠譜的服務(尤其是二三線城市),或者到一些比較正規和熱門的機構會面臨較長的排隊時間(數天到數月不等)。
- 供需關係導致的結果
專業人員自身的發展和收入差異很大,很多收入很低,有些收入中等,高收入的是少數——某些培訓機構宣傳此行業為高收入行業確實包含忽悠成分,考證確實有圈錢的嫌疑 (一個中等水平的心理諮詢師能夠靠心理諮詢獲得多少收入,我會向朋友再打聽一下) 。
心理諮詢本身是一種專業服務,以上都是針對此服務本身,然而現在國內更火熱的其實不是心理諮詢,而是心理諮詢相關的培訓和考證,這又是另一個市場,即心理諮詢的教育與培訓市場。這一塊我了解不深,不做展開。
儘管某些考證和培訓的宣傳有誇大的成分,但是我認為考證和培訓也有積極的一面:提高大眾關注自己心理健康的意識;對大眾普及心理諮詢的基本概念;引起大眾的興趣去了解心理諮詢與心理健康相關常識;對於不少自己有心理困擾但羞於去求助的人來說,參加培訓也是一種「曲線救國」的自助途徑。
- 展望
傳言《精神衛生法》出台後,可能未來衛生部的「心理治療師」認證會比現在勞動部認證「心理諮詢師」更加嚴格,但目前還未聽說此方面的進展。
同時,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註冊系統(官網: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分會)正在不斷發展,裡面的註冊名錄基本是國內最權威和靠譜的專業人員,並不斷對新成員開展認證,還提供倫理公示與投訴平台,致力於推動國內心理諮詢行業的規範發展。
大眾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誤解應該也會逐漸減少——如不再把心理困擾誤解為精神有問題因而不必感到羞恥,把心理諮詢更多當做一種專業服務。
大眾收入的增長也可能增加對心理諮詢服務的需求。
未來應該也會出現更多更直接的培訓項目來滿足更多人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對於看心理諮詢感到羞恥的人可能會覺得參加培訓學習是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但是,這基本已經不太屬於心理諮詢的領域了,好的諮詢師也未必就是好的心理課程培訓師。
- 參考
- 這塊魚龍混雜,學歷教育和繼續培訓教育的質量都缺乏保障,大眾對心理諮詢與治療的了解和信任程度也仍然有限,每小時幾十到幾百的費用也並非一般工薪階層可以承受——這些在未來都會逐漸改善,但是說不好具體要多少年(更新:最近了解到一線城市能夠承受起諮詢費用的人也已經非常多了,一線城市居民在心理諮詢方面的消費能力應該正在提高)。
- 收入上據說前期以培訓投入為主(高額培訓費用),後期看個人發展狀況,不同人差別可能很大,做得好的狀況很不錯(尤其是提供培訓收入較高,但能提供培訓的都是專家了),做得一般的收入也非常一般,據說養家糊口都不夠。別相信那些培訓機構忽悠什麼心理諮詢師是高收入行業——是有高收入的,但終歸是少數人(跟朋友打聽到的信息是在北京比較大型的私營心理諮詢機構中工作的心理諮詢師收入大概為5000元/月,不過這個可能是在多個地方兼職的收入加總)。
- 這個行業的好處是能夠為別人尤其是學生(如果在學校工作)提供服務和援助,會有助人的快樂,但是有時也會體會到無力感(不是每一個來訪者都一定能通過諮詢師的幫助實現很好的改善)。 如果服務對象是社會大眾,可能工作難度會比學生群體大很多,因為高收費也會帶來高期望。
- 這個行業對個人心理健康程度、心理素質和專業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真的想做好專業,而不是忽悠人的話),自己心理健康了、專業技能熟練了,才好幫助別人,所以需要不斷加強自我成長和專業訓練,否則可能對別人的幫助會非常有限,過分的助人願望甚至可能是心理遇到困難的體現。
- 這個行業的就業也不輕鬆,去高校或中小學心理諮詢中心等比較穩定和有發展的平台,競爭會很激烈,因為這個專業每年的畢業生也非常多,而這樣的崗位數量則非常有限,不像企業的崗位會隨企業發展而增加。而且這樣的工作一般工資收入低,通常還需要靠業餘兼職來補貼收入,這塊就全憑個人能力了。
通常一個產業興起有以下幾個階段
(0)研究實踐者網路的早期發展(1)政府需求主導(政府扶植的研究機構)(2)商業客戶需求主導(EAP服務)(3)高收入個人需求興起(4)擴散成為大眾需求,並在政府政策引導下成為基礎公共服務的組成部分
例如,美國心理健康服務產業的基礎源於弗洛伊德弟子們的早期實踐(20世紀初),興起於戰爭心理創傷後遺症的干預(二戰後),發展於大企業的EAP服務(70年代)和高收入群體的需求,最後逐漸被公眾健康服務的一部分被大眾接受,政府將其納入醫保體系(柯林頓時代),產業走向成熟。中國還處在(2)(3)之間的階段。一個特色是,就業難+勞動部認證催生了一個考證市場。不過如楊鵬所說,「考證培訓也有積極的一面:對大眾普及了這個領域的基本概念;引起大眾的興趣去了解這個領域;對於不少自己有心理困擾但羞於去求助的人來說,參加培訓也是一種「曲線救國」的自助途徑。」
未來的朝陽產業,現在還是黎明前的黑暗,不過已經有一點點曙光了。且看大浪淘沙吧,呵呵。EAP、教育輔導、行為矯治、行為健康管理等多個市場都會有機會。個人認為,並非心理諮詢被國人誇大了,而是幾乎所有的西方起源的產業形式,都被國人誇大了。目前國人的文化氛圍就是如此,追求最短最快最能見效(錢)的東西,一切從自身商業來考慮,而非實際效果。另一方面,也有極少部分人很學術,研究較深,但是也導致很難與商業妥協。因此,能和普通大眾見面的東西很多都是不靠譜的。很多東西,到了國內就被扭曲。從消費者角度來講,他們不一定只是所謂的「受害者」,同時他們也充當了作孽者。首當其衝的就是知識產權意識淡薄,認為這些無形的東西沒有「價值」。
然後,對於很多東西會加入過多的judgement,無論從道德層面還是自尊能力層面。「你竟然說這種話?」「這玩意你還用學?」「這有啥可說的?」
最嚴重的一點,就是自我扭曲的依賴心理-而這一點,首先導致了他們更容易被忽悠「十天牢記單詞三十W」、「一周速效瘦身」、「頭髮速效再生」、「二十天身高增加10CM」、「一月陰莖增大5CM」……這類廣告層出不窮,是因為消費者心底永遠希望有靈丹妙藥,覺得自己交了錢,之後就是你們的事了,你們就得給我全盤解決。而那些說實話的東西,反而無人問津,導致人人都口出虛言。結果就是效果永遠達不到預期,消費者認為自己受騙了,如此循環。心理學本科就業非常尷尬,理論上最正規的出路是進醫院當醫生,但光憑本科很難,至少碩士研究生,進醫院,見習,心裡諮詢,考取醫師資格證,具有處方權,實習,後邊就和醫生路線一樣了,而且開始只能坐心理諮詢科室。 醫學精神科才是更為主流的精神病院醫生供應商,本科就可以考慮去過坐診開藥的日子
絕大部分外行沒搞懂精神科醫生和心理諮詢師完全是兩種供應商出品,心理諮詢師沒處方權只能使用諮詢手段接輕度心理病人,醫生能接各種病人,所以同樣是供貨商,心理學遠不如醫學精神科專業,而且由於大眾心理上的三觀,報考心理學的同學遠多於醫學精神科,兩種供貨商與精神病院的供需矛盾簡直是天壤之別醫生與諮詢師的工作效率也是天壤之別,舉我自己的例精神病歷 | 思想沒有家,藥物治療可謂簡單粗暴害人不淺,但諮詢師成功轉職後也會選擇開藥,因為來錢快不麻煩我們看看本科有哪些選擇,僅舉例我在網上接觸到的實例,有個女生第一份工是電商客服妹……好吧,排除那些放棄本專業的就業。女生,中學心理輔導老師,應該還需要教師資格證,這算靠譜的;也有考了諮詢師證,在一線城市京滬廣深開諮詢工作室、諮詢公司、心理諮詢培訓公司,看不到未來,有心理需求的不少,真正付費花時間的不多;大部分最終因為客源太少完全融入培訓業,培訓業很大,分布各個商業發達城市,中低端做營銷業務員培訓,有多少種銷售就有多少種培訓,心理學出身絲毫沒有優勢,先把自己鍛煉成營銷員;高端圍繞富裕階層,總裁班、婚介、親子、企培、獵頭,這就肥了,找一個有不錯人脈客戶資源的培訓業公司,什麼獵頭、婚介、教培、企培、人力、諮詢管理、投資管理、健康管理等等等都是這個圈子的,隨便弄點星座八卦佛學道家傳統文化九型人格包裝個課程就是上萬一個人,看你怎麼忽悠了,這可以說是銷售中的銷售,賣什麼都沒有賣思想賺,騙誰都沒有騙土豪牛,李一道長王林大師是這行的泰斗……好吧,誰的三觀都是自欺欺人,其實人家大款是來你們這搞社交的,名流結交富豪,誰真的會聽你的課啊,只要你把自己包裝得越高大上,上流人士在你這越有滿足感越覺得有面子,利益集團越穩固。只可惜干這行的魚龍混雜,雖然課程內容會頂心理學招牌,但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心理專業要順利入行也不容易討論深造後的情況,無論國內外,如果混上了教授或者上了電視,就算在小圈子或大圈子裡出名了,有了權威性就有慕名者,這時候可以開班帶學生,學費按行規,定期聚會,坐地收錢受人敬仰。所謂的團隊治療相比單對單諮詢的確有太多優勢。市場上類似靈修開小班的太多了,和之前高端培訓業一樣,只不過是單幹或小團隊,哲學教授、佛學碩士、教會牧師、心理導師,都靠開班培養長期客戶生存,然後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什麼各行各業亂七八糟的信息和人脈都聚攏起來,資源多了搞個奧姆真理教也可以也有旱澇保收的穩定出路,有了高學歷,進大企業,央企、集團公司、跨國公司,人力資源部里會有培訓部門,需要心理專業高級人才輔助培訓,這應該是最令人羨慕的出路了,壓力小收入不少,關鍵是可以按自己的專業知識幹活,不用隨波逐流適應市場,其中不乏閑得慌的還會業餘時間優哉游哉接諮詢話說最近選秀節目已經有催眠師上鏡了,當然催眠不是學校必修課程,創造意願強烈的同學可以借鑒各種亂象,犧牲自己燃燒青春闖蕩江湖有的部分被誇大,但是有的部分又不足。
比如正確的心理諮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可以治療普通的心理問題,也可以治療精神病,軀體形式疾病,甚至癌症也是可以用心理諮詢幫助治療的,在藥物治療的同時也是可以看心理治療的,這樣對患者幫助很大。但是中國人不會的。。
誇大的部分,就是這種所謂的『心靈導師』,心理諮詢是一個加強溝通和對話的工具,不是誰可以領導誰,也不是誰的話更權威。中國人不從膜拜權威的思維里走出來,就很難真正的利用好心理諮詢師。問題中「國人」這個詞值得重視。無論哪個行業,無論誇大縮小或者什麼,首先應該是感受、認識和了解,人始終是主導地位;我們落後太久,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的生存發展空間受到過多擠壓,導致「不會爬就想走甚至跑」的一味求快的極端心理,讓許多人類文明的成果到了中國就變味,遇到國人就被利用而不是被正確使用。具體到心理諮詢行業,許多人對心理諮詢的常識是缺乏了解的,甚至熱情投入這個行業的部分人也是利用了國人「湊熱鬧」「追時髦」的心理「掛羊頭賣狗肉」,大撈一把走人,哪管敗了行業名聲。更多請參考:(請把鏈接複製完整才能看到原文)
存在決定意識抑或物質決定意識——試論中國諮詢心理學的發展道路 http://user.qzone.qq.com/1275715996/main#!app=2via=QZ.HashRefreshpos=1286157479
心理諮詢本身沒什麼問題,出問題的是考諮詢師資格證的這個環節,說實話,就是一坨【嗶——】……如果不是從業硬性要求,誰要考那個鬼東西!但是不注重知識積累和個人成長,考個證就想當諮詢師的人,相信我,他們不會有好結果的……只是苦了那些找他們的來訪者,無端端成了犧牲品。最可惡的是一些只管收錢的、組織考試和培訓的人,簡直沒良心,諮詢行業現狀的混亂都是拜他們所賜。那些對心理諮詢的誤解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水貨太多了,他們可能不幸碰到或見識過……但是不能因此否定整個行業,還有很多優秀的NB的心理學家和諮詢師在盡自己所能改善這樣的情況,可能慢一點,但是他們的努力不會白費。
一個新興行業的興起,必然會經歷類似目前這樣的一個過程。很正常!未必都是壞事。
目前市面上流行很多身心靈的工作坊,動不動就好幾萬,我被騙過一次就再也不相信這些東西了,有些東西確實好但不值那麼多錢。這應該不心理諮詢行業的問題,而是人們追求利益的心理,我覺得真正的大師應該像佛陀一樣普度眾生,而不是看好這個行業賺錢就去學,我希望心理諮詢這個行業可以變得平民化一些,人人都可以負擔的起,不過這就不是這一個行業的問題了,需要所有行業的改變,或者說需要人心的整體改變和提升,什麼時候人們不是為了個人利益活著什麼時候就能真的和諧了
我大學有修完整心裡學的課程,覺得這個對自身的成長比學什麼幾何高數更有用。發現現在這個物慾私慾異變時代,心理、心智不健全的人太多,大學的必修課應該加上這科特別是挫折心理和應激心理管理等。心理健康解決的是能少出幾個葯家鑫,少出幾個殺父殺母的少年的案例。心理諮詢對從業者要求很高的職業,國內的從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啊~
心理諮詢師的數量很多,但是真正在從事心理諮詢行業的人群其實很少,或者是成功的不多,無法維持生計,主要原因是心理諮詢技術不足以將患者的問題解決。
會越來越有市場的。可以形成精神產品鏈。真正的心理諮詢師,現在是寺廟裡的和尚,其實和尚都是在給有錢人做心理諮詢。
我大學輔修了心理學專業,就記得我們的一個心理學老師在最後一堂的時候語重心長地和我們說,千萬別去考心理學研究生,因為真的不好就業。現在市場上有許多考證培訓機構,那培訓費考試費都上萬,可真的考出了有什麼用?國家還沒有完全將心理諮詢行業發展出來,雖然學心理學的人們都曾經很有衝動希望成為諮詢師給陷入困境中的人們帶來幫助,但是現實和理想而總有差距。首先,我覺得心理諮詢行業沒有正規化,多數還是掛名在網路進行諮詢服務,錢肯定不多的。自己一個人出來創業做畢竟沒有保障。其次,學了心理學可以做別的很多行業,比如HR,也是需要心理學知識的。另外,我覺得學心理學更多的還是當做一個愛好,對自己的成長有一定的幫助,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和他人。 如果你想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或者賺很多錢,心理諮詢行業還是慎入。但若你是個富二代,或者是個絕對的理想主義者,你可以考慮為中國的心理諮詢事業奮鬥!我們都會感謝你的!
其實,心理諮詢面對的是健康的人,解決的是健康人的一般心理問題,所以,心理諮詢師比較像是一個健身教練,或是一個營養師。真正起到治病作用的是心理治療師,任何讀過心理學的人都應該知道有本教材叫做《變態心理學》,只要是《變態心理學》提到的心理障礙或是精神障礙(諸如抑鬱症、強迫症、焦慮症、恐懼症等),心理諮詢師通通都是沒有資格干預的,必須要移交給心理治療師進行處理。然而,我國的心理諮詢行業和心理治療行業亂就亂在這裡了。心理治療行業由於與本題內容無關,所以就不提及了。就單單談及心理諮詢行業,其亂不單是這個字所能形容的。本沒有資格干預心理疾病的心理諮詢師,也開始面對病人進行抑鬱症、強迫症、恐懼症等心理疾病的治療。讀過心理學的人應該都知道,面對抑鬱症患者和面對有抑鬱情緒的正常人,態度和方法應該是截然不同的;然而,心理諮詢師在面對各種病人時,態度和方法卻跟面對正常人是一樣的。那麼我們就會問,這些心理諮詢師真的能夠治好他們的病人嗎?更嚴重的是,只要你到任何一座城市的任何幾家心理諮詢機構了解一下,都可以發現,即便許多心理諮詢師按照潛規則在自己的名片上同時標註了心理治療師的稱號,但是,他們的治療手段卻並非屬於科學的醫學或心理學,而是屬於偽科學的靈修。什麼是靈修呢?我國的許多心理諮詢師使用的心理諮詢技術大多是新紀元運動的產物,諸如吸引力法則、脈輪靈修、家庭系統排列、冥想、念咒、禱告等各種修持,而這些修持,在讓病人消費上,就可以達到頂點了。只要心理諮詢師懂得如何控制病人的心智,並靈活運用這些靈修理論,讓病人一直處於甘願呆在這兒修持的意願,那麼,諮詢師的財源變會順理成章地滾滾而來。
心理諮詢行業是不是被國人誇大了?
目前在國內有很多的心理諮詢機構, 並且現在高校都設立了心理諮詢機構,但是真正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是少之又少。現在很多人都跑去考個心理諮詢師證書,但是考的都是3級心理諮詢師證書,但是這含金量太低了,基本上沒有什麼用。真正的心理諮詢師至少有個二級心理諮詢師證書,這是最基本的。真正做個案的心理諮詢師前期都要接受許多國內著名的心理專家的案例督導,比如說合肥中潔心理諮詢專家顧旭老師等。督導一般在1-3年,只有接受了督導才能有能力進行個案諮詢。但是很多人對心理諮詢有很大的錯誤認知,很多電視台會請很多的著名的心理諮詢師來進行做節目,其中用了很多心理諮詢的手段,比如說心理催眠,催眠確實是進行心理諮詢時會用的手段,但是節目上的催眠基本上都誇大其實,不可信。
525心理網,禪心老師超級棒!有愛心人善良,有耐心技術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