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中的家鄉是什麼模樣?

對故鄉,對家,對家裡的人和事


謝邀。

天山腳下是我最可愛的家鄉。

父輩所在的牧場,南臨天山,北望阿爾泰山,東接蒙古邊境,西眺博格達峰。


家鄉也許改變了很多,但心裡始終有她最初的模樣

記得小時候,村子裡都是土房子,庭院規劃的整整齊齊,四大戶人家門對開著圍城一個大院落,一二十口人,上到七八十歲的老人,下到襁褓中的嬰兒,小孩子們在院子里嬉笑追打,大人們在大梧桐樹下拉家常扯閑梆子,好不熱鬧。那時候的土房子啊,又破,又暗,又臟,但人們生活其中,也都快樂,知足,並且幸福著;每逢夏季暴雨天氣,總是屋外大下大雨,屋裡下小雨,我和哥哥姐姐們快活的拿著鍋碗瓢盆到處接漏子;而看著被漏進來的雨淋的泥濘不堪的地面,母親的臉上卻總是愁容不展。你瞧,似乎快樂與不快只取決於人的心態,然而真當我們長大成人了,卻再也沒有年幼時簡單而天真的心境了。每每回想年幼時那些快樂的時光時,也更能體會父母的艱辛和不易。現在,兩層的小閣樓已經將原來的土房子蠶食的所剩無幾,家家戶戶都有了自己的場院,房子大了,明亮了,也乾淨了,人們也更願意窩在自己的家中了,他們依然各自快樂,知足,並且幸福著,只是隱約中覺得,那種快樂,少了兒時的那份熱鬧……

村子裡僅剩的幾間土房也大部分無人居住了,缺乏了修繕,一些土牆已經開始坍圮,牆皮也開始剝落。想起東風破里的那句歌詞「歲月在牆上剝落看見小時候,猶記得那年我們都還很年幼……」,也許方文山先生在寫這句詞的時候也是看到了類似的景象,和我有著同樣的心境吧……

村子裡的那片土地,總是從綠色變成黃色再歸於泥土的赤褐色,播種,豐收,到再度陷入貧窮,周而復始,她總是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提醒著人們四季的更換,時日的變化……然而她有時候卻又能讓人忘了歲月的變遷,畢竟你看,她的模樣未曾改變啊,她依然年輕,依舊美好…

村子前的那條河,應該已經流淌了幾千年吧,只是水已不是昨日的水。記得小時候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去河裡抓魚了。拿個竹筐在河邊的草叢裡撈一撈,或者拿個鐵鎚去河裡在石頭上敲一敲(鐵鎚錘擊石頭髮出響聲把魚震暈),拿根鐵絲去河裡刷魚(夏天的時候會有魚群,一鐵絲下去就能刷著好幾條),買個粘網粘魚,做個魚鉤釣魚,去河裡摸鱉,抓螃蟹,撈蝦米……現在想想這些事,我都能在夢裡笑醒呢。然而現在,由於很多人在河裡淘沙,河床遭到嚴重的破壞,夏天還經常有人往河裡倒葯毒魚(是一種可以使水裡氧氣反應掉的葯),弄得現在河裡魚蝦已經基本絕跡。每次回家在河邊轉悠,怎麼也看不到魚蝦的蹤影時,心中難免失望與失落……

村子裡有一顆很大的古樹,這棵古葉榆已經有八百年的歷史,屬國家一級保護文物。據村子裡最老的老人說,他們生下來時這棵樹就這麼大了。每次看到這棵樹,都不得不感嘆天地造化之神奇。可別小看這棵樹,這棵樹可是不少人的乾爹乾媽呢!村子裡有這樣的傳說,說拜這棵樹為乾爹乾媽能長命百歲!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因為至今村子裡還沒有百歲老人出現。如果說這棵樹是不變的,那麼樹下的這座廟是一直再變的,再我的映像中,最開始樹下是一座特別小,特別精緻的廟,廟裡有很多精美的壁畫和精巧的雕塑,都是出自村裡的一位老藝人之手。我是從小就不相信迷信的,但是我小時候卻經常去那個小廟裡耍,不是因為別的,是真的被廟裡的雕塑和壁畫所吸引。甚至有時候還會拿上紙和彩筆去臨摹壁畫。我印象最清楚的是壁畫上有一條龍,在當時我的映像里,用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這些詞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整個廟裡廟外,都透著一股靈氣。可是後來,突然有一天,不知道什麼原因,有幾個穿著制服看起來像流氓的壯漢開著吉普車過來把廟給砸了。那時候我應該十一二歲吧,為這事我還傷心不已,還專門跑到被砸的廢墟中把未被損壞的木雕的猴子,寶劍等東西給撿了回來珍藏起來,然而現在年代久遠,也忘了弄啥地方去了,現在想想也是一個遺憾。再後來,村裡人又重新在古樹下原來小廟的舊址上蓋了一座新廟,比原來大了許多,氣派了許多,就是圖中那樣,現在還在不斷地擴建,然而在我心裡卻怎麼也比不上以前那做小廟的靈氣和精巧……

從遠處看,現在的廟是這個樣子,比以前的廟大了許多,氣派了許多,供奉的泥菩薩也多了許多,但是它永遠也比不了我心中的那座精巧的小廟。

村子裡確實有太多的東西已然只能淪為回憶,然而值得慶幸的是,家鄉的天空,還依然和以前一樣藍;家鄉的水,還依然和以前一樣清澈;家鄉的山,還是和以前一樣四季分明;家鄉的人,還是和以前一樣勤勞,樸素而又熱情…

見過很多繁華街景,卻仍不抵家鄉那幾畝貧田

看過不少高樓大廈,卻仍不及家鄉那幾片黛瓦

吃過不少美食佳肴,卻還是想著母親的那碗粗茶淡飯

也見識過一些名山大川,但心裡總是惦念的,卻還是家鄉的那水,那山……

不管村子怎樣變或者不變,我仍然深愛著那片土地。那裡的人,那裡的物,那裡的一切,都已經構築成了我記憶中最美好的部分。所以,我也從小就有一個願望,要在村子裡建一棟屬於自己的別墅,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建設!我喜歡魚,別墅里一定要有一個魚塘;我喜歡花草,因此,那必須有一個小花園;我喜歡游泳,因此一個游泳池也是必不可少;我喜歡唱歌,因此別墅里要騰出一間房來唱K;我喜歡看書,因此有一個書房也是必要的;我喜歡天文,所以一定要為自己買一台高端點的天文望遠鏡;我喜歡種地,因此一定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種點糧食,種點蔬菜!家裡的花園要有各種果樹,要有幾架葡萄…無論年齡如何增長,我的這個夢想也從未消失過,反而變的越來越強烈,越來越豐富!所以我現在努力著,奮鬥著,只希望在五十歲左右的時候能完成自己的夢想!

故事的小黃花,從出生那年就飄著,童年的的盪鞦韆,隨記憶一直晃到現在……

創建於 2016-02-26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謝邀。其實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我來回答問題,還得反過來謝謝提問的人。不過既然來了,不講個故事都對不起故鄉這個詞。

剛看了個介紹美食的節目,裡面講了一道白汁鱔魚,成品賣相不錯,色澤誘人,吧嗒吧嗒嘴巴,想起以前跟老表一起釣黃鱔的事情。

我是四川人,老家在眉山農村。剛上初中那會兒吧,暑假裡沒事就和老表在外面晃,早飯出門天黑落屋,上山捕斑鳩下水摸魚蟹,奶奶說天上都是你們的腳板印。我們在外面除了貪耍,就是找吃的,當時家裡條件不好,除了三頓飯基本吃不上其他東西,幸好野地里還有各種果子,刺梨子地姑娘子土地瓜,桑泡兒羅豆子叮噹子,抹嘴的零食不少,經常可以解解饞。有一次在大舅家裡吃了紅燒黃鱔, 這種跟蛇一樣的東西很好吃,皮滑肉嫩,營養價值高,還沒有刺,比啃雞骨頭都方便。我問這東西貴不貴,他說水田裡就有,我就盤算著這不要錢的,哪個時候整點兒來嘗嘗。

8月中下旬的時候,外面的水稻陸續都收割了,剩下被田埂隔開成各種形狀的稻田。稻田四周的小水溝正在朝更低地勢的田裡輸送提灌站抽上來的河水,把土泡軟為犁田做準備,下一季要種油菜。其實更早的時候也能釣黃鱔,但是水稻還沒收割,水溝旁都是水稻葉子,它們看起來軟,實際很鋒利,一不小心就得劃口子,所以還是等水稻收割以後釣黃鱔最好。

既然是釣,當然得有釣具。找一截二十厘米長的鐵絲,把一端繞個拇指大小的圈,然後纏在一起,做成戒指一樣的扣,手指正好可以摳住;另一端在石板上磨尖,再彎成魚鉤的形狀,簡單的釣具就做好了。這鐵絲需要又細又硬,太粗的我們掰不動,磨起來費時間,軟的好處理,但是鉤子一拉就變直了,黃鱔會脫鉤。做這個東西,還是要費了一番功夫的。

做好釣具就要找餌了。哪些東西是黃鱔的食物我並不清楚,但聽下壩那邊大點的娃兒說,用蚯蚓就可以。從廁所屋的門背後找來一把鋤頭,扛著去前院的橘子地里挖蚯蚓。釣魚用哪種蚯蚓我是知道的。幺姑爺特別喜歡釣魚,雖然他後來越來越厲害,走專業路線了,但在釣魚事業的萌芽階段也是用的蚯蚓。記得他說過,要釣鯽魚,就得用半大的蚯蚓,太小的容易死,太大的鯽魚不愛吃。我想黃鱔的嘴巴比鯽魚小不了多少,應該口味也相似吧,就專門找半大的蚯蚓。我和老表一個挖土,一個把土掰碎找蚯蚓。合適的留下,其餘都放生。

橘子地再往外是前院的出口,那裡有一個連接大路的小坡,坡上用比較平整的大石頭一塊塊拼成了階梯,階梯兩邊各有一棵大柚子樹,樹上是金銀花藤纏繞成的拱門。估計是我們在外面野的時候,爺爺奶奶弄的。挖蚯蚓累了,我們就坐在階梯的大石頭上躲太陽,金銀花枝繁葉茂,遮住的地方滿是蔭涼,偶爾有幾束陽光漏下來,反而覺得很神奇,像仙境一樣。

黃昏的太陽不那麼毒,我和老錶帶上鐵絲做的釣鉤和裝蚯蚓的半截塑料瓶,從院子正下方那塊稻田開始找黃鱔洞。水稻收割後留下的樁,被水泡過也軟了,就算光腳踏到上面,它也直接就陷進泥里,不會扎傷腳底板。我們踩在水田裡,沿著田埂下面的小水溝一路找,這時候得很仔細,新的黃鱔洞還比較容易發現,幾天以前打的洞一般就很難看出來了。雖然黃鱔洞的直徑有大拇指粗細,但是水流沖刷一段時間後,帶過來的泥沙可能會把洞口蓋住,稍微粗心點就會錯過。

剛到第二塊田,我們就找到一個黃鱔洞。看樣子是這兩天剛打出來的,大概食指那麼粗,洞口泥土的顏色跟周圍其他地方明顯不一樣,用老表當時的話說就是,這黃鱔洞還是鮮鮮的。我從塑料瓶子里找了一條顏色淺點的蚯蚓,捏住它的頭,然後拿釣鉤的尖端慢慢刺進去,蚯蚓掙扎得很厲害,鉤子就像腳套進褲腿里一樣,把它給穿嚴實了。老表的意見是,鉤子別穿太深,不然露頭出來黃鱔看見不會咬。雖然我估計黃鱔的眼睛看不見,也懷疑黃鱔沒有牙齒,還是按他的意思辦了。

把釣鉤從洞口伸進去,不到十厘米就受阻,應該是洞轉彎了,試過好幾個方向,沒辦法再往下延伸。我想這水既然是流動的,蚯蚓的味道肯定會順著水流飄進去,黃鱔聞到後自己會出來吧。於是把釣鉤放在那裡,等著黃鱔出來咬鉤,我和老表就坐在田埂上吹牛,討論動畫片里的人物情節。我們從來沒看過奧特曼,2000年家裡只能看到數碼寶貝,刺蝟索尼克,大力水手,還有一部國產動畫叫我為歌狂。相比這幾部,我們都比較中意之前播的寵物小精靈,不過老表最喜歡皮卡丘,而我不僅喜歡皮卡丘,還喜歡火箭隊。他們是反派,可喵喵真的好可愛嘛,用現在話說叫萌萌噠。而且,武藏看起來很性感,嘿嘿。

我們爭論的時候,釣鉤露出水面的部分突然開始亂舞起來,像有東西把它當旗幟在搖,攪得周圍水一片渾。我和老表一時沒反應過來,好幾秒才想起,咬鉤了!趕緊彈起來跳到稻田裡,也顧不上用手指去扣戒指洞了,直接一把抓住鐵絲就往外拉,這黃鱔縮在洞里力氣還不小,狠拉一把才連釣鉤帶黃鱔一起拖出來。鉤子不知道飛到哪裡了,只見一長條扭動的東西破水騰空而起,越過我倆頭頂掉在稻田裡乾的地方來回翻滾,混著泥漿的青黑色背脊和暗黃色肚皮來回切換,像毒蛇一樣,嚇我一大跳。還好只是黃鱔,不是青竹標,不然任誰也挨不住它釘一牙。

我和老表手腳並用,在地上把黃鱔摁住,不過它身上有一種黏液,非常滑,老是從手縫裡竄出去,逮了好幾次才抓住脖子。以前沒見過活的黃鱔,現在一看這傢伙長得跟蛇一模一樣,除了沒有鱗。我怕它會咬人,就趕緊裝進袋子里拎著往家跑。黃鱔進了袋子還一直折騰,懸在半空蕩來盪去,塑料袋子也給它弄得噌噌響。好在一會兒就到家,不擔心它會跑了。從下面稻田回家也就分分鐘路程,兩個娃兒穿著短褲打著光腳,滿身泥巴,在田埂上飛奔,別人路過問跑啥子也不回答。

後來那條黃鱔也沒有吃成,爺爺奶奶都不會做。再後來我在別人家裡終於見到了殺黃鱔,場面比較血腥。把黃鱔頭釘在木板上,用刀從脖子到尾巴劃開一道口子,然後洗乾淨切成斷。黃鱔只有一根脊椎骨,搭理起來很方便。這麼大點東西,殺完滿地都是紅色。我們釣的那條黃鱔,放生在屋後的魚塘里,不過它最後也沒有活成,因為——魚塘幹了。


謝邀

成都。

這兩個字就已經包含很多信息了。

玉林串串,麻婆豆腐,熊貓養殖中心,春熙路,武侯祠,杜甫草堂。

但這不是我想說的,作為老成都人,就講一件事。

這次回家,我在老爹家住,中午嫌做飯麻煩就去樓下小鋪子吃飯。

那家店叫什麼忘了。

老闆娘是個很利索的女人,呼前叫後。

每次看我來,就喊 弟娃兒又來了哇。

我說 啊。

坐嘛坐嘛,今天吃撒子蘭,今天泡椒魚巴適得很哈

我不吃魚得嘛

哦,那來份口水雞嘛,天氣熱,吃點冷盤。

對嘛。

來碗湯不

來碗素菜湯嘛,哦,再來個麻婆豆腐,炒個藤藤兒菜。

對嘛,裡面飯自己添哈,姐姐忙不過來了

合適

然後中午就自己添飯,等菜來了,胡吃海塞。

吃完了回家,安心睡大覺。

無論在什麼地方,我都沒有在成都過得"自然",一切都是那麼熟悉。

我喜歡我的家鄉,雖然我現在身在一萬多公里外的異國,但每當我想那間小店,屋子裡那需要自己去添的飯鍋,就覺得莫名的溫暖。

我的印象里,我的家鄉就是這樣的,就是那個一直開著的鋪面,一直打理生意的嬢嬢,就是吃飽喝足之後的午睡,就是那句弟娃兒你又來了。

以上


謝邀。

我印象里的故鄉有兩部分。

一個是鷹嘴岩下滿山的野花,安昌河綠油油的河水裡的小魚;七棵柏的古樹還有亞洲最大的風洞群;軍號:起床號,熄燈號。。。。。。

還有一部分是暑假裡老家的炊煙,麥浪,稻田,河邊,野兔。。。。。。。


你們見過東北雪鄉嗎?我們家雖然不是雪鄉,但是樣子差不多


邀請我答這種題。。。

謝邀

我老家是北京的,準確的講是北京4環邊。我記事的時候這裡還沒有完全和市區連起來,周邊是老廠區,主要居住人都是周邊的工人。記得6~7歲的時候四環剛剛修好,沒什麼車,和現在二線較弱城市的老城區差不多吧。我來珠三角這邊已經很晚了,現在佛山地區城鎮幾乎沒有成熟工廠了,但還能看到不少遺留的痕迹,如果我早幾年來,或許能看到類似於小時候的生活場景。北京老家這塊已經看不到什麼痕迹了,老廠區變成了798,老工人們去世了不少,因為離望京很近,社區里基本住滿了年輕人。

我大概從9歲左右就轉學到瞭望京,也搬到現代化小區,這之後經歷就沒必要寫了。


三歲就離家了,真沒什麼印象,朦朧中就是天特別藍,長滿草的土坡,姐姐和表哥找野地瓜,我只管吃...還有用泥巴捏的小鴨子,扔進水裡沉了....


家鄉也都是童年的回憶吧

記得小學學校門口一毛錢的辣條

記得一群孩子蹲在井蓋上玩圓卡

記得回到家就翻開的數學練習冊

記得媽媽在院子追著罵著的時光

記得拿雙百後爸爸帶去的漢堡店

記得男孩子在小泥潭尿尿和稀泥

記得被迫參加女孩子們的過家家

記得看到小三樓發出羨慕的目光

記得從前的從前都已經回不來了


謝邀~

哇,真的有人邀請我答題誒~

家鄉,長大了以後才知道這兩個字承載的感情是多麼深沉(真的這麼想的)。

熟悉的親人,一張張熟悉的笑臉,熟悉的延綿一片的果樹,大道旁邊高高的垂楊柳,平房陰面的角落裡一朵朵農村才會有的小野花。

那些刻在骨子裡的東西該怎麼描述?旁人看來無關緊要的也是我最寶貴的回憶。

曾經的小夥伴們逐漸長大了,逢年過節的見面變成了疏離的問候。

姥姥姥爺那些熟悉的長輩,皺紋深刻了,或許時間帶走了他們……

沒有青壯年的果林變賣了,曾經的七彩斑斕只剩下了光禿禿的新房子。

時間真是個壞東西呢。。。。


推薦閱讀:

大部分的中國人都成了外地人,但有一些人在他鄉扎了根成了家,故鄉和他鄉你更愛哪一個?他鄉的故事你有嗎?

TAG:感情 | 故鄉 | 漂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