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換洗髮水一樣換奶粉喝到底科不科學?外國奶粉一定比中國好?
許多媽媽都曾問過么媽:如何給寶寶「轉奶」?
他們中某些人,是因為寶寶對乳清蛋白過敏,而需要更換到高度水解奶粉或羊奶粉。
但更多的人純粹是覺得「必須轉奶」,因為「不同品牌奶粉的營養成分不同,都喝了,才營養均衡」。
對這種說法,么媽只能表示:
還有的媽媽,一味的相信國外品牌,家裡就算沒奶粉了,也不願意買國產奶粉應急。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不信任」。
做記者這些年,令么媽非常感慨的一點是,我們有太多問題都是源於「不信任」,而這種不信任,大多來自信息不對稱:
媽媽論壇說要不斷換奶吃,廣告說進口奶好,但卻沒有人站出來向我們解釋,為什麼?
這讓么媽想起了此前么媽採訪過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應用營養一室的主任韓軍花。
要知道,全球所有國家嬰幼兒配方食品的都要參考一個重要標準——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而韓主任多年來都是這個委員會的中國代表團的團長和發言人。
此外,韓主任還參與制定了我們國家的嬰幼兒乳粉標準。
在韓主任參加的那場活動上,么媽恰好是活動主持人,所以也就有幸就一些媽媽們都關注的問題,和韓主任進行了交流。
最後么媽發現,許多此前媽媽們都奉為真理的概念,其實都是誤區。
所以,么媽覺得今天自己有責任,把這些有關嬰幼兒乳粉(也就是俗稱的奶粉)的誤區,給媽媽們好好說一說。
么媽問韓主任的第一個問題是:
「要像換洗髮水一樣換奶粉」是真的嗎?
「我就從來不換洗髮水。」這句話基本就概括了韓主任的態度。
事實上,國際上和各個國家,對於奶粉中應該含有什麼營養成分,以及這些營養成分的含量都有明確的規定。
這些規定甚至細化到了每一「段」奶粉。
目前,國際上的嬰幼兒配方食品有兩個標準,一個針對的是0-12個月的寶寶,一個是針對的是6-36個月的寶寶。
韓主任說,中國現在的標準修訂目標更加精細了,要細化成四個標準,分別針對0-6個月、6-12個月、12-36個月和針對特殊寶寶的特食標準。
每一個品牌的奶粉,都是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設計而成的。同一階段奶粉成分大同小異,更重要的是,目前為止並沒有研究數據顯示,更換奶粉對寶寶的生長發育有利。
而么媽的親身感受是,更換奶粉對寶寶心理也會產生影響。
么么在8個多月的時候得過一次細菌性腸胃炎,為了讓他早日恢復正常,么媽「斥巨資」買了愛他美的水解奶粉,後來又買了其他「更好」的奶粉給他換換胃口。
然而么么並不喜歡這些,每一次喂他吃都是一場戰爭。
恰好當時么媽帶他去香港打針,香港的醫生伯伯靜靜聽了么媽超過十分鐘的訴苦後,很淡定的說:不用這麼麻煩啦,給他吃回原來的奶粉,小孩子需要自己適應的。
那次腸胃炎,么么花了兩個月才恢復正常。但後來他的腸胃一直都挺好,即使有時候吃了涼的東西吐了,也難受了一小會,一個晚上過後就完全恢復。
第二個問題是:
廣告上說,某奶粉蛋白質含量是其他奶粉三倍。蛋白質是越多越好嗎?
答案:並不是。
恰恰相反,蛋白質或者其他任何營養素的含量,應該是越接近標準要求的「最低值」越好。
換句話說,在標準範圍內,營養素的含量是越低越好。
為什麼這樣說呢?
第一個原因,在於營養素標準的制定規則。
韓主任告訴么媽,2014年,歐洲食品安全局(以下稱EFSA)發布了一個嬰幼兒配方食品必需成分的建議報告,標準里規定了營養素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EFSA認為,營養素含量越靠近最低值越好,因為最低值是根據嬰兒需要量定出來,是目標值;
而最高值是為了控制質量而設計的,是「安全值」,並不代表嬰兒需要。
所以,這份報告建議,要把最低值作為產品設定的目標值。
第二個原因,是時代不同導致寶寶對營養素的需求產生了變化。
以蛋白質為例,韓主任說,在上一版國際食品法典中,對6到12個月寶寶蛋白質含量的要求是在3.0-5.5克之間,因為上世紀80年代嬰兒的蛋白質普遍不足,要求奶粉里要有較高蛋白質含量。
但這一版蛋白質含量被調到了1.8-3.0克。這是因為現在提純的蛋白質質量提高了,奶粉也就沒有必要過高要求蛋白質含量,畢竟,過高蛋白質含量對嬰兒代謝會造成負擔!
在這裡么媽再劃一次重點:下次媽媽們購買奶粉的時候,記得要選鈣、鐵、蛋白質等關鍵營養素含量更接近標準「最低值」的奶粉,因為「最低值」對應的才是寶寶的「目標值」。
第三個問題:
廣告上說某奶粉擁有「完全依照母乳」的配方。這是好的嗎?
這也涉及到EFSA在2014年發出的報告。
插一句,么媽曾經採訪過EFSA的局長,兩次。作為一個嚴謹的學術機構,EFSA是完全獨立於政府和企業的,他們的報告遵循詢證原理,在國際學術界,也享有很高的聲譽。
EFSA報告說,母乳是嬰兒配方奶粉的精標準這個理念到現在依然正確。
但是!他們認為母乳中不是所有成分都是嬰兒必需的。
因為母乳中含有母親的代謝產物,反映了母親代謝狀況。所以,很多從母乳里檢測出來的成分,並不一定必須要加入嬰兒配方奶粉。
什麼要加入配方奶粉呢?韓主任認為,必須在已經有科學證明這個成分對嬰兒有好處的時候才可以加入。
比如,反式脂肪酸母乳里可以檢測出的,而且含量頗高,尤其美國母親母乳里3%以上。但反式脂肪酸絕對不是嬰兒需要的東西。
所以,媽媽們下次看到廠家選出「完全依照母乳成分」的時候,可要多長一個心眼。
韓主任明確說了,不是母乳中檢測出來什麼物質嬰兒就需要什麼物質,就需要往配方粉里加,這是不正確的。
第四個問題:
外國奶粉一定比中國的好嗎?
不一定哦。
相反,在不了解清楚成分的前提下,盲目迷信進口奶粉,對寶寶還可能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韓主任說,美國奶粉營養素含量是根據美國寶寶孕期儲備量、出生後的需要量等確定的,不是按照中國寶寶的需求設計的。
比如鐵的含量。美國媽媽的貧血率是2.2%,而中國媽媽貧血率是17.2%,所以從設計上美國奶粉的鐵含量會偏低一些。中國的寶寶們在媽媽肚子里的鐵儲備就不那麼充足,出來之後再吃美國奶粉,會更容易貧血。
不過,這也不代表說中國寶寶一定不能選擇國外奶粉。
這裡么媽再來劃個重點:
無論選擇哪國奶粉,都先看成分!先看成分!先看成分!
這樣才能選到適合自己寶寶的那款哦。
如果覺得么媽的分享還可以,請移步微信公眾號:【么么媽要噠噠】(搜索:momomayaodada),么媽立志做一個「有價值的育兒公眾號」,和媽媽們聊聊娃,聊聊這個社會,更聊聊自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