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去過的地方和想念的人

關於旅行,可能每個階段的定義不一樣。

小的時候,旅行就是跟父母出遠門,就像《故鄉》里的宏兒,還沒離開就在想什麼時候回來。

青春期,旅行是對當前束縛的掙脫。總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一個陌生的地方,認識陌生的人,沒有人會知道你的過去,也沒有人預設你的將來,暫時的逃避,也能被心滿意足地當成自由。

大學時,旅行是在迷茫中的精神安放,心情不好時喜歡出去走走,「惟江上的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太煩躁時需要出去走走,放慢腳步,原來窗前一直有一枝薔薇花。

畢業後踏上工作崗位,旅行更像是一種漂泊。或因工作選擇,或因情感選擇,輾轉於不同的城市,領域不同的風土人情,享受不一樣的文化衝擊。但即使嗅遍每一個城市的氣息,卻還是很難找到家鄉的味道,這可能就是每個外鄉人的鄉愁吧。

給家裡打電話,父母最常提的事就是,「你什麼時候回家?」有時不小心提到一點工作上的不順心,父母就會馬上說:「回來工作吧,上班就是生活,哪裡還不是過日子,回來還有個照應。」我自認不是一個戀家的人,喜歡嘗試、喜歡挑戰,但每次聽到父母這樣的話,心裡還是默默很難受。

想引用《小王子》里很喜歡的一段話:

如果不去遍歷世界,我們就不知道什麼是我們精神和情感的寄託,但我們一旦遍歷了世界,卻發現我們再也無法回到那美好的地方去了。當我們開始尋求,我們就已經失去,而我們不開始尋求,我們根本無法知道自己身邊的一切是如此可貴。

我不知道未來的路該怎麼走,我只能一直走下去,走下去,或許時間能告訴我答案。17年跑了幾個城市,見了老友,認識了新朋友,也開始了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旅行的可貴之處在於,你每走過的一個地方,都會在你的記憶里打下一個坐標封印,封住你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的珍貴記憶和最真實的你。我常常在一個新的城市懷念過去,懷念那些一拉開封條,記憶就會決堤的坐標。

武漢的黃鶴樓

2016年的最後一天,我在武漢,從重慶北站到漢口站,六個小時的動車,從山城駛向漢中平原。那時的心情是輕快的,可以暫時不用去想考研,不用去想與前途有關的任何事情,只是會會畢業後就很少有機會再見的好友。

恰逢元旦,任何景區都是人擠人。來了武漢,不能不去黃鶴樓。黃鶴樓是藏在語文課本里的四大名樓之一,黃鶴樓也是歷代詩人訴說衷腸的多情地。大約下午兩點,我和小唐爬上了蛇山,進入黃鶴樓景區,到處是拍照留念的人,我倆故意走小路,想在緬懷歷史古時少些煙火氣。在周邊閑逛了幾圈後,我們排隊慢慢登上黃鶴樓。我對建築毫無審美力,再巧奪天工的亭台樓閣,我腦中也只能擠出蒼白的「壯觀」兩字。我喜歡有故事的地方,有人情味的建築。

站在黃鶴樓上,俯瞰前面的長江大橋飛江橫跨。武漢的冬天也是灰濛濛,加上霧霾,黃鶴樓以下的整個武漢市,都籠罩在一種凄迷的氛圍中。古人李白在黃鶴樓送別他仰慕的老友孟浩然。去者飄然而去,留者寂然自愁。李白的一生都在遊歷中度過,遍訪名川大山。但那時的他,是失意的,送別知己是其一,前途未卜又是其一。如今的我和李白站在同一個地點,歷史時空能傳達那份共同的失意情緒。來黃鶴樓,為尋找那個多情緒的我,這一次是老友送別我,此行一去,下一站是否能重新振作。

北京的衚衕

北京最有人情味的地方莫過於北京的衚衕。

第一次去北京,是冬天,為了早起看升國旗,在前門附近的衚衕里找了一個酒店。冬天是任何一個城市的淡季,雖是北京,街上的人也不多。在酒店裡吹著暖氣安放行李,直到下午六點才出門。知道冬天的天黑得早,但沒想到北方的夜來得那樣快。

戴上帽子、圍巾出門,抬頭一看,月亮都出來了。衚衕雖小,風倒挺大,我縮著脖子,慢慢走著,倒不著急去吃飯,把北京的高樓大廈都看了,此時我倒想在這小衚衕里多走一會。衚衕兩旁的房屋建築比較簡單,裡邊應該就是普通人家的住宅,有的門前開著鋪面,房檐上掛著紅燈籠,灶上冒著熱氣,還在做吃食生意。

從衚衕里的酒店走到街口,還是走了好一陣。在街口隨便找了一家東北菜館解決晚飯。之前打算吃完飯去附近的商業街逛逛,吃完了飯卻毫無購物的興趣。小衚衕好像會催人回家,我出門一看到來時的小巷,就想回去了,回到的雖然也只是酒店,卻莫名有一種歸來的味道。慢慢往回走,慢慢想像著這個衚衕里的生活。傍晚放學後,家住一塊的小孩相伴回家,進家門前,在衚衕里做最後一次的打鬧。下班的大人騎著自行車駛進衚衕,車籃里裝滿剛買的菜。如果天氣暖和,老人會在門口多坐會,嘮嘮嗑,看看衚衕那頭的來人。天空的那輪月,就這樣默默地注視著衚衕里那些平凡的歲月。

走到一半,不知不覺飄起了雪,雪花很大,可不急,柔柔的雪花落在身上,一片是一片,月光把雪夜的衚衕照得很亮。身在此情此景,心裡有說不出的欣喜,此時此刻再也不願邁開腳步,就靜靜在這衚衕里享受雪夜的溫柔。森輕輕把我的手渥進他的口袋裡,我只願世界在這一刻靜止,如果永遠里有一部分是是這一刻,我已知足。

青島的靜

帶著對海的嚮往,一月份去了青島。第一次看到海,就感覺海很大,看不到頭,冬天的海風很冷,吹得眼淚鼻涕直流。對海有說不出的感覺,只是站在海邊久久不願離開。一個城市的魅力在於讓行走其間的人發現自我、找到自我,青島就是一個有這樣魅力的城市。我是一個喜靜不喜鬧的性格,青島的脾氣和我很相符,人群不擁不擠,氣氛不冷不熱。

青島的街道很寬,也很乾凈。如果不坐公交車,我一向是喜歡沿著海邊公路走,看看海,喂喂棧橋的海鷗。如果是下到沙灘上,每次都不忘去工藝品店逛逛,摸摸由五顏六色的貝殼拼成的各種模型,看看被晒乾了,卻從嘴巴鼓起鼓到肚皮的河豚。有的時候在想,大海可能是個穿藍裙的仙女,她的大裙擺里住了無數的精靈,藏了無數的秘密。運氣好時,會撿到大的海螺,放在耳邊聽,裡面傳來輕輕的海浪聲,原來是精靈們在對話。

我是貴州人,又在山城重慶待了四年,對山本是沒有太大新鮮。但青島的嶗山還是讓我很難忘。進入嶗山景區後,大巴車沿著海邊公路行駛,公路遠遠高出海面,但坐在車裡還是能聽到海浪拍岸邊礁石的巨響,第一次感受到,原來山和海可以離得那麼近,而車中的我,能同享山路的盤旋和海浪的澎湃。嶗山周圍是大大小小的海灣,延伸開去就是遼闊的大海。但真正置身其中了,反而感覺嶗山是大海裙角的一顆綠翡翠,是海上仙人的旅居地。

在太清下了車,遠觀了一下巨型老子像,就開始登山了。嶗山地表植被不是很多,沒有一種森林的茂密感,但大量裸露出來的石頭卻別有一番瘦削感。遊客登山路線不算陡,沿著人工石階爬不很費勁。登到高處,在平地休息打望時,視野瞬間開闊。身前是碧藍的海天一線,身後是劍峰千仞、山巒巍峨和各種奇石怪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奇妙,這樣一座海上仙山寄託了古人多少美好想像,或超塵脫俗的仙人、或長生不老的靈丹,歸根還是從古至今的人們對眼前這片水土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珍惜與嚮往。我縱使有一點的得與失,和歷史長河無數平凡人的生活相比又算什麼,與大自然的瑰麗奇妙相比又何足掛齒。

在山間停靠站坐上區間大巴,盤旋山路而下到仰口。一路是大大小小的港灣,小的港灣攔網養著水產品,大的港灣泊著出海的漁船,漁民的房子沿山而建,一排排的紅瓦房整整齊齊。來到仰口,長長的海岸,細細的沙,我在沙灘上肆意奔跑玩耍,任風吹亂頭髮,任海水濺濕褲腳。與海結下的緣或許就從那時開始吧。

三亞的海

晃眼在三亞已經待了半年,時間在悄悄流逝,卻感覺周圍什麼都沒變。太陽沒有情緒,永遠那麼熱熱辣辣地開下去。花草樹木飽含生機,謝了又開,枯了又長,好像毫不費勁。

三亞這個城市像個孩子,時間不能在她身上留下痕迹,她單純、活潑,永遠不會使人想到滄桑、愁苦。去到每一個景區,都是一群狂歡的人們,她們脫掉厚厚的衣服,也脫掉厚厚的疲憊,在沙灘上任意嬉戲,在椰林下自由奔跑,試圖找回兒時的記憶。或許越接近自然的地方,人的雙眼才越能燭照自己的本真。

因為經常在遊客中心公交站轉車,時常會有一種迎來一批新遊客,又送走一批新遊客的感覺。內地一但入冬,三亞的遊客就開始多起來,老年人過來避寒,年輕人過來度假。春節一過,又大批返回原來的城市,按部就班地生活、工作,他們就像候鳥,畢竟這不是紮根之地。

剛來時的新鮮勁一過,在三亞待久了,也會寂寞。為不負美景與韶光,一放假就跑出去探索有趣的地方。在外邊跑了一天,晚上洗完澡躺在床上,感覺全身放鬆,卻久久不能入睡,總感覺心裡的哪一塊是空的。是啊,這裡沒有我的故事,暫短的歡愉,就像沙灘上的塗鴉,風浪一過,了無痕迹。女人,都是靠記憶餵養的動物,走得太遠,我是真的開始想念那些有趣的朋友,有溫度的故事。

喜歡七七的文字,你就關注一下文字祭吧,七七一直在努力把自己的思考變成文字分享給大家。

weixin.qq.com/r/eUg5IU7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隨手拍,記一次長江三峽說走就走
脫翁遊記(4):武漢行─廿萬群眾迫爆英租界n│脫苦海
這15個地方你都沒好好玩過,怎能算來過北京
行走都柏林:旅途,就像一場電影
脫翁遊記(5):武漢行─為何炸掉江濱建築?│脫苦海

TAG:青春 | 旅行 | 游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