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仙子碧螺春

從來雋物有嘉名,物以名傳愈自珍。

梅盛每稱香雪海,茶尖爭說碧螺春。

已知焙制傳三地,喜得揄揚到上京。

嚇煞人香原誇語,還須早摘趁春分。

——《碧螺春》 (清)陳康祺

洞庭碧螺春產自歷史悠久的江蘇蘇州太湖洞庭東西山,產地常年受太湖霧氣滋潤,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孕育了茶葉超凡脫俗的品質,炒成後的干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捲曲成螺,故名「碧螺春」。茶湯碧綠清澈,葉底嫩綠,茶香若蘭,使人百飲不厭,回味無窮,因此有「茶中仙子」的美譽。

一 碧螺春的成名之路

洞庭碧螺春產自江蘇蘇州太湖洞庭東、西山。據地方史記載,蘇州種茶始於兩晉南北朝時期。至唐代,因陸羽《茶經》而聞名:「洞庭出名茶,形曲、色玉、香蘭、味甘。」這裡所指名茶就是碧螺春。再至宋朝,碧螺春便已作為貢茶成了」奢侈品」的象徵,有史料(宋 朱長文 《吳郡圖經續記》)為證:「洞庭出美茶,舊入為貢……」。 而「碧螺春」名字的由來,則要從康熙皇帝下江南的故事說起。

相傳在康熙年間,有一年洞庭東山碧螺春上的茶樹長得特別繁茂,採茶姑娘們採下來的茶用竹筐裝不下了,就把多餘的茶放在懷中,茶得熱氣後透出一陣異香,採茶姑娘們爭呼「嚇煞人香(吳中方言,意即非常香)」,因而有文人題詠:「一抹酥胸蒸綠玉,纖衫不惜春雨乾,滿盞真成乳花馥,奇茗一啜驚欲死」。此茶也因此得名「嚇煞人香」。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下江南經過此處,巡撫宋犖從當地制茶高手朱正元處購得精緻的「嚇煞人香」進貢。康熙飲後對茶大加欣賞,但覺其名不雅,便根據此茶顏色碧綠,形曲似螺,又值於早春採擷,因此欽定茶名「碧螺春」。從此,碧螺春就成了歷年進貢之茶中珍品。

二、依山傍水出好茶

洞庭分東、西兩山,兩山依傍太湖,正所謂「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這裡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5-16.5℃,年降雨量1200-1500mm,全年大多數時間霧氣悠悠,空氣濕潤,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質地疏鬆,極易於茶樹生長

而茶樹生長的環境不僅限於此,洞庭碧螺春的產區更是全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即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錯種植。一行行清脆的茶樹,像一道道綠色的屏風,而一片片濃郁如傘的果樹,蔽覆霜雪,掩映秋陽。茶樹,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著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每逢到了採茶季節,可謂春意盎然,滿山蒼翠,茶香百里。

三、從茶園到茶杯

採摘特點

摘得早:每年3月18日前後採摘分,4月20日(穀雨)前後結束。

採得嫩:採摘下來的芽葉為一芽一葉初展,芽長1.5-2.0cm,葉形卷如雀舌。

揀得凈:採回的芽葉需精心揀剔,除去不符合標準的芽葉,保持芽葉大小整齊、勻整一致。

加工工藝

高溫殺青、熱揉成形、搓團顯毫、文火乾燥。

一般炒至一斤上等碧螺春約需采6-7萬顆芽頭。

四、品鑒裝逼指南

沖泡

品茶用具:玻璃杯

茶水比:3-4茶葉,150ml水

水質要求:80℃左右,純凈水或礦泉水為佳

沖泡方法:上投法。即先在杯中注入七分滿水後,再放茶葉,然後輕輕搖晃茶杯,使茶葉充分浸潤。

品鑒

觀其形:干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

賞其色:茶湯碧綠清澈、鮮艷耀人

聞其香:嫩清香中透著濃郁花香,高爽持久

品其味:頭酌色淡、幽香、鮮雅;二酌翠綠、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

想了解更多資訊和故事,多多關註:

小夭說茶公眾號:xiaoyaosay0805


推薦閱讀:

熟普洱沖泡後總有渥堆味兒,魚腥味兒,是我的沖泡方法不對嗎?求大神指教,在家沖泡的總是不好喝。?
茶雖好喝,過程複雜?
普洱?
紫砂壺在網上的價格靠譜嗎?

TAG:知乎茶Club | | 碧螺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