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神話的個性化情節(讀書筆記)
文/小關平
希臘神話對後世的影響不僅體現在戲劇和詩歌上,也影響了整個世界的文學藝術。
創作者從希臘神話中汲取養分,並非因為其宏大的敘事結構或者複雜的神話體系,而是在於故事中的個性化情節,成為了能夠引發讀者情感共鳴的戲劇元素。
希臘神話強調感性,注重巧合、荒謬等不合常理的劇情,很多事件都由零碎的偶然事件組成,就像現代主義文學表現出的不和諧因素,這種富有獨特個性的情節片段直接導致了悲劇的誕生,西方戲劇也就慢慢形成了。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認識世界的一種表達方式,在認知世界的過程中也關注著人類自己,毫不隱晦人性中存在的種種缺陷,並且強調個體區別,不在同一種人同一件事上重複描寫。
無論是對待宇宙、自然、人生的思考,還是豐富的感性故事,都是古希臘人在文明歷程中的獨特創造,是智慧的象徵。古希臘文化是名副其實的歐洲文明之源。
中國神話中的人物如女媧、伏羲、后羿等,他們的行為動機大多具有社會性和廣泛的公眾意義,這和中國哲學中的集體主義思想遙相呼應。
而注重個體的西方,他們的神話以追求個人幸福為主,普遍不具有也不去追求社會意義。
比如法厄同乘太陽車的故事有何社會意義呢?沒有。他需要的是個人能力與身份的認可,是高峰體驗與極端享受,釀成悲劇的原因完全是由自己的思想行為導致,是性格使然或命運安排,這就形成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兩種文化都有所偏重,不夠全面。其實追求個人幸福與全人類幸福的和諧統一,才是人類生存最大的意義。
古希臘是同性戀風行的時代,很多人結婚只是為了生育和完成國家的任務,男女之間缺少真正的「愛情」,無論是斯巴達還是雅典,都曾流行這樣的社會風尚。
但從希臘神話中,人們卻發現口頭相傳者、記錄者和創作者寫出了許多感人的愛情故事。
比如俄耳甫斯和歐律狄克,丘比特與普緒克,阿波羅與達芙妮,艾科與那羅基索斯,都是愛情故事的典範,各具特色,情節模式也各不相同:
有死生不變的夫妻戀,有克服萬難的情侶戀,有苦追不舍的單戀,有善良純潔的暗戀和陷入迷圈的自戀。這無不反映出古希臘人在創作故事時,對愛情的真實體驗和豐富靈感。
我們在神的故事中看到了人類對神的崇拜,在英雄的故事中看到了人類克服險阻、戰天鬥地的勇氣,在這些愛情故事中看到了古希臘人隱藏在人性深處的純真情感。人們懷著美好的願望,希望得到真正的男女之愛。
希臘神話中的經典情節太多,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巨大,本文摘取其中五個故事作評論與隨想。
————
△盜火的普羅米修斯:永無止境的折磨
希臘神話中的諸神喜歡折磨人,而且手段殘忍,不光是肉體上的虐待,更多的是精神和心靈上的摧殘。
普羅米修斯在諸神中是正義的化身,幾乎沒有什麼缺點,一心只為人神之間的公平,做的都是好事。古希臘神話中英雄較多,但大多都為了個人慾望而戰,像普羅米修斯這樣為整個人類帶來福祉的神祗,在希臘神話中並不常見。
他為了人間的光明與溫暖,違抗宙斯之命盜火給人類,惹怒了宙斯,結果遭受了慘痛的懲罰:
被宙斯用鐵鏈鎖在高加索山的萬丈懸崖上,被惡鷹啄食肝臟。因為普羅米修斯是神,傷口會逐漸癒合,而惡鷹卻不斷地咬其傷口,讓它永遠在傷愈與受傷之間無限重複,使普羅米修斯嘗試著無法想像的痛苦。
這種折磨人的方法猶如呂后對待戚姬,真是聞所未聞,慘烈惡毒,甚至變態。
但從文學意象上來說,創作者採用了戲劇性的「不安的連貫動作」,值得後人借鑒。
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一個人夜間趕路,害怕前方有鬼,不敢往前看,就回過頭看後面,可後面真的有鬼看著自己,他又轉過頭看前面,前面鬼還沒有出現,但可能即將會出現,他不願再次感受到鬼的來臨,就又看後面,可是後面真的有鬼……
如此重複又重複,總是被夾擊在「鬼已出現」與「等鬼出現」之間,陷入迷陣,永遠生活在痛苦與恐怖之中。
普羅米修斯也一樣,命運安排他一直在懸崖上受煎熬,傷口癒合時緊接著就面臨惡鷹的再次施暴,而施暴後又漸漸癒合,如此這般地永恒生活下去,死又死不掉,如同森羅地獄般的懲罰。
古希臘神話很重視命運的力量,相信「必然」是由無數個「偶然」組成的,而不是單純地認為好人必有好報,一貫去追求大團圓結局。
很多人無論多麼偉大,都無法逃離命運的安排,比如伊阿宋、赫拉克勒斯、阿克琉斯、俄狄甫斯等英雄,再比如金庸筆下的蕭峰,始終沿著原定的生命路線前行,形成了一種無法逆轉的悲劇效果。
————
△法厄同的太陽車:追求高峰體驗
是追求短暫而精彩的一生?還是長久而平淡的一生?這是歷代哲人、作家不斷思考的問題。
法厄同選擇了前者,追求卓越和極致而死,就像撲火飛蛾,明知遇火會化為灰燼,依舊亟不可待地沖向火堆。其經歷又是獨特而浪漫的,非旁人所能感受,他若不是用生命作為交換,自己恐怕都無法體會。
後世的畫家把法厄同的故事畫了出來,電影導演也可以把這段神話搬到大屏幕上,未來每位觀眾都可以模擬駕著太陽車飛上天空的場景。但我們都不是法厄同本人,無法真正地感受他那種強烈的生命力帶來的高峰體驗。
希臘神話除荷馬、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的悲劇具有文學魅力之外,大多神話散見於民間傳說,故事性強而文學性弱。
但對於法厄同駕太陽車的這一段卻寫得有如浪漫主義文學,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激情衝動,呼之欲出,有如火山爆發,天崩地裂,使人震耳欲聾,無法抑制喧囂快感,那種想要向全世界挑戰的暢快感,對生死放之不顧的破壞力與生命力,完全被感性氣息所包圍。
其影像化的敘事方法讓後人感覺身臨現場,非文字記述可以盡現。
看那些景象:
「太陽車在空中顛簸搖晃,像是一輛空車」——法厄同還坐在上面呢;
「在大海中搖蕩的船隻……任性地奔突起來」——簡直就是瘋子;「法厄同顛上顛下,感到一陣顫慄,失去了主張,不知道朝哪一邊拉繩,也找不到原來的道路」——頓時一片茫然;
「他回過頭去,看到自己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程,望望前面,路途更長」——此刻天際只有孤獨與恐懼;「驚慌之餘,他看到星星散布在空中,奇異而又可怕的形狀如同魔鬼」——離星星、夢幻何其之近?離大地、現實何其之遠?美麗的星空全變作了魔鬼;「馬匹拉動太陽車越過了天空的最高點,開始往下滑行……漫無邊際地在陌生的空中亂跑」——對瘋子來說,這個世界沒有規則可言; 「法厄同看到世界各地都在冒火,熱浪滾滾,他自己也感到炎熱難忍……他感到腳下的車子好像一座燃燒的火爐……馬和車完全失去了控制。亂竄的烈焰燒著了他的頭髮」——讀到此處,只感覺自己也炙熱起來;「最後宙斯只好用一道閃電劈向法厄同,他一頭撲倒,從豪華的太陽車裡跌落下去。可憐的法厄同如同燃燒著的一團火球,在空中激旋而下」——這樣的死亡真不知是壯烈還是浪漫!!!
希臘神話多由角色之間的互動產生劇情,像法厄同這樣的獨角戲確實不多,而這場戲卻被添上濃墨重彩,整個過程精彩振奮,結局悲壯空靈,讓人感同身受,無法忘懷。
我們不去評價法厄同是自尊還是虛榮,是勇敢還是逞強。我們只去感受人物在特定場景中表現出那種興奮、焦慮、茫然、恐懼到絕望的心理過程,就已經很感動了。
這場絕佳的代入體驗,我們也許永遠無法真實地感受到。如果有,接下來迎接我們的,只能是墜落與死亡。
————
△俄耳甫斯和歐律狄克:一次回眸、永世分離
【只要路上不回頭看她,直到你們出了地府,她就可以復活了。】
這麼簡單的規定,他們居然還是無法遵守。
希臘神話中的神與人都在不斷地犯錯,沒有一個可以做到完美而和諧,包括美神在內。
歐律狄克和俄耳甫斯當然更是犯了大錯,應了佛家七苦之一的「愛別離」。
《笑傲江湖》中任盈盈不讓令狐沖回頭看自己模樣的情節,就源自於此處。後來令狐沖在水裡的倒影中初次看到了年輕美貌的任大小姐,又彷彿美男子那羅基索斯對湖望影的場景。金庸先生對希臘神話的熟悉程度到了信手拈來、融會貫通的境界。
這對夫妻之間的情感,已經無法用理性形容。真該用力地打歐律狄克的屁股,敲俄耳甫斯的腦袋!
歐律狄克為何要痛苦地呻吟,為何要發出抱怨,為何要引得痴情的丈夫回頭??俄耳甫斯為何不能心狠一些,馬上就能看到人間的曙光了,可是他偏偏就在此時沒有堅定立場,回頭看了妻子一眼,短暫的擁抱親吻換回了夫妻倆永遠的離別,熾熱的情感帶來的卻是永恆的痛楚。
我們應該歌頌他們夫妻情深,為他們遺憾、惋惜?還是批評他們失去了理智,被愛沖昏了頭腦?
前文多次提到,希臘神話中人人都在不斷犯錯中成長。
我常拿金庸的書(尤其是《天龍八部》)和希臘神話比較,因為他們書的人物大多都是乖僻的、偏激的、非理性的,一生經歷各種過錯和誤會。
而由細微的失誤導致後悔終生的事件,世界各地每分每秒都在發生,電影《羅拉快跑》教給我們一個道理:差之毫厘的變化可以帶來無數的可能性,這就是真實而神秘的未知世界。
悲劇雖然毫不留情地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但最終目的是使人產生敬畏之情,給人一種向上的力量,讓人更好地珍惜已有的幸福。
作為現實世界的一員,我絕不希望像這對夫妻那樣。雖然凄美的傳說震撼動人,使後人永恆地記憶與懷念,卻不如讓兩個人平平淡淡地長相廝守。
————
△阿波羅與達芙妮:永遠不會喜歡你
當我們苦苦追尋的女孩寧可死去也不願意和自己在一起時,就可以想想這個神話故事。
日神阿波羅是諸神中最英俊的一位,而偏偏連自由戀愛的幸福都無法獲得。阿波羅對達芙妮的追逐,達芙妮對阿波羅的躲避,都源自於丘比特的一個玩笑。是小愛神的鈍箭將二人永遠變成了同級的磁鐵,貼在一起只會相斥。
就像《賽車總動員2》中,板牙被壞人裝上了隱形炸彈,為了不牽累好基友麥昆,板牙寧願被誤會也要處處躲避,不能與麥昆靠近。板牙是因愛而躲,而達芙妮是因厭而逃。怪不得苦戀中的人會嘆一聲天意弄人、有緣無分。
我寫過一個短篇小說《玩具王國》:女孩和男孩捲入了一個由「神」(命運)操控的世界之中,由於「神」指引著他們走向結合的道路,女孩不知這到底是男孩的陰謀布局還是真正「神」的旨意,她最後寧願放棄生命跳入異次元空間,也不願意和這個男孩發生性關係。
這個故事與達芙妮化為月桂樹也不接受阿波羅的愛有異曲同工之妙。她們都是在感情上極力捍衛尊嚴的人,都是超越時代的女性。
作為男性,我支持達芙妮和小說中女孩的做法,雖然我也會像阿波羅那樣痴情苦戀、心痛不已,但是我依然認為達芙妮的選擇可貴。如果女人連自主選擇心儀對象的權利都沒有,還談什麼民主、平等、自由?
啟蒙時代盧梭、伏爾泰提出的價值觀正是源自於古希臘社會,達芙妮的這段虐心故事如實地反映了捍衛女性尊嚴、尊重戀愛自由的思想。
阿波羅也是條漢子,尊重達芙妮的選擇,雖求愛不成,卻並未因此懊惱,反而真心地善待達芙妮化身的樹,他的發上、琴上和箭袋上總是飾以桂樹的枝葉,在樹下靜靜地坐著,彈奏起典雅憂傷的旋律,訴說著濃情蜜意,希望化為月桂的達芙妮別再躲避了,能夠聽他衷心的話語。
終於可以守候在她的身邊了,而她已成了樹。這與阿紫抱著蕭峰的屍體跳下懸崖的感受一樣。原來只有失去了,才能真正的得到。
比起煩惱的維特以自殺的方式對待失戀,阿波羅的做法則比較理智。也難怪,太陽神本就是理性之神。意味深長的結局是對愛情的繼續等候與盼望,混合阿波羅向月桂樹低訴的樂曲,永遠縈繞在讀者的耳際。
————
△艾科與那羅基索斯:最可怕的懲罰
奧林匹斯山的諸神和凡塵俗世的人,大多都用情不專,而艾科是打破這一規則的可愛少女。她與那羅基索斯的愛情經歷獨特而悲情,讀後唏噓不已。
艾科因得罪了天后赫拉而受到懲罰,永遠無法自主地說話,只能模仿別人說話的最後幾個字,因此失去了友情,也無法獲得愛情。在單獨面對心儀的美男子那羅基索斯時,竟連最簡單的打招呼都做不到,還因為模仿了那羅基索斯說話的最後幾個字,使美男子心生反感。當那羅基索斯罵她的時候,她模仿最後幾個字也回罵了那羅基索斯。
「我也不想說這些話,但我控制不了啊!」這是她最愛的男子,可是竟然要被迫說出與內心截然相反的話來給他聽,難道這還不是最殘忍的懲罰嗎?肉體之誡雖然疼痛,但卻是短暫的,能消腫癒合和重生,而精神上的折磨不僅具有同樣的疼痛感,而且會成為永恆的傷,一輩子都無法消解。
艾科心裡想:「被迫說出讓人討厭的話是多麼痛苦啊,還不如徹徹底底成為聾啞人!」現實中那些可以自由說話的人,偏偏要故意隱瞞,不願表達真實想法,人與人之間沒有了坦誠與信任而彼此誤會,這是何等的諷刺!
為了不讓心愛的人繼續討厭自己,艾科決定住進一個陰冷黑暗的山洞,孤獨地度過此生,這樣她就不會再說不想說的話了。比起俄耳甫斯的孤獨守候、阿波羅的永遠陪伴,艾科選擇了另一種愛的方式:塵封自我。
艾科的愛情無法實現,那麼那羅基索斯的愛情又如何呢?復仇女神說,「那種只愛自己而不會愛別人的男人,今後一定會為他永遠無法實現的愛情而苦惱。」接下來的懲罰就是給予他的。
他在水中見到了一位美麗的姑娘正在看著自己,他這輩子第一次心動,竟不知道這位「美女」就是他自己的倒影。他,竟愛上了自己的影子。這就是「自戀」(narcissism那羅基索斯)一詞的來源。
原來愛上自己竟會如此苦惱:遠遠地能看到「她」,可一湊近「她」就走了;可以看到「她」的容顏,卻無法聽到「她」的聲音;想親吻一下「她」都不可以,只能默默地看著「她」……
那羅基索斯陷入了一個瘋狂的漩渦世界。當那羅基索斯對著湖面的倒影說出「我愛你」的時候,在一旁躲著看那羅基索斯的艾科也發出了「我愛你」三個字!!!這是故事的最感人之處。
艾科只有在當那羅基索斯自戀時,才能模仿他的語言說出自己的真心話,而她對於愛情的要求僅限於此,只要能在心上人的身邊傾訴心意就已足夠,這是多麼簡單又悲哀的心愿呀!
《天龍》一書中的康敏、阿紫就有這兩位人物的影子。康敏如同自戀的那羅基索斯,她愛的不是段正淳也不是喬峰,只不過是自己的容貌而已;阿紫猶如艾科,愛上了永遠不會愛自己的姐夫,她的心裡話也永遠無法說出。最後康敏因為容顏盡毀被鏡中的自己嚇死,阿紫抱著心上人的屍體墜落萬丈懸崖,金庸給她們送上了更詭異的結局。
這就是佛家七苦中的「求不得」,艾科與那羅基索斯都想得到自己的愛情和幸福,可是他們無論怎麼苦苦尋覓,都無法實現這個簡單的願望。
那羅基索斯最後選擇了投入水中,在幻影中迎來了自己的愛情,艾科也化為了水仙花,永遠陪伴在那羅基索斯的身邊。他們也許會永恆地呆在一處,可彼此的心意始終無法互通,就像若即若離的水與花,享受著孤獨的唯美。
————
△結語:
一個故事或民間傳說,如果只有華麗的劇情,看過幾遍也許會厭煩。只有那些富有深刻哲理和意義的作品才會帶來永恆的意義,比如《安徒生童話》中《國王的新裝》《小美人魚》《夜鶯》,給讀者帶來強烈的感同身受、意味深長的思考和永不停息的討論。
希臘神話中有很多情節都是與人性息息相關的,並不是只有在神話背景之中才能流傳,只要在有人類的世界,故事都不會過時。它突出的是深刻複雜的情感,而不只停留於通俗淺顯的敘事。
希臘神話為後世的歐美文學帶來了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豐富的故事來源,尤其是個性化的情節給後人的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和強大的生命感受力。
希臘神話還具有強大的啟發功能,自我實現能當成對愛情的執著來讀,錯誤的戀情可看作是人生的荒謬,生存與死亡之間的不可預知給人們帶來了沉重的思考。每一個悲劇的背後可能都隱藏著荒誕的喜劇感,讓人讀來可謂是笑中有淚,淚中帶笑。
西方文學家受希臘神話影響很深,筆者還在研究之中。而對於東方的文豪如金庸和手塚治虫頗有體會(文中引用了幾處金庸小說中與希臘神話相似的情節片段,手塚治虫的借鑒日後再作專門探討)。
他們從希臘神話中汲取了大量養分,並融會貫通到自己的故事模式之中,表現出高超的創作天賦,讓我驚奇於復古與創新的完美結合,彷彿看到了神一般的力量。
2012/1/10初稿 2018/2/1修改
推薦閱讀:
※和孫悟空打成平手,王靈官憑什麼這麼牛?
※如果你是軒轅墳三妖,接到女媧娘娘的密旨,你會怎麼做?
※不死迷藥與虛幻人生
※中原離昆崙山很遠,為什麼中國的神話中頻繁提到昆崙山?
※在山魔宮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