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15周年,承載了經驗和教訓的航天豐碑

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太空梭在重返地球大氣層時解體,導致7名宇航員死亡。哥倫比亞號執行STS-107任務,爆炸時高度約65公里,時速2萬公里,爆炸造成的碎片散落在美國南部的大片地區。地面目擊人員稱看到哥倫比亞號碎裂成無數小塊,在天空拖過一條長長的白煙。

2003年1月16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執行STS-107任務發射,此次飛行總共搭載了6個國家的學生設計的實驗項目,其中包括中國學生設計的「蠶在太空吐絲結繭」實驗。哥倫比亞號的命名由來,是紀念凡爾納小說《從地球到月球》中的大炮「哥倫比亞炮」。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是美國太空梭機隊中第一架正式服役的,它在1981年4月12日執行代號STS-1的任務,正式開啟了NASA的太空運輸系統計劃。期間一共進行了28次太空飛行任務,運送宇航員120人/次。圖為1981年4月14日第一架太空梭即將著陸。拍攝於愛德華茲空軍基地。

哥倫比亞號出發前,宇航員走向太空梭。前排從左到右,分別是卡爾帕納·楚拉、威廉姆·麥庫和指揮官里克·哈茲班德。在他們身後從左到右分別是第一位以色列宇航員伊蘭·拉蒙,麥克爾·安德森、勞瑞爾·克拉克和大衛·布朗。

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返航,21時59分,哥倫比亞號進入得克薩斯上空。休斯頓地控中心記錄下了最後的無線電聯絡信號:「哥倫比亞,這裡是休斯頓。我們看到你們的輪胎壓力信息,但沒有抄下你們最後的數據。」 哥倫比亞號機長里克·赫斯本德回答:「收到,但……」。隨後失去聯繫。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外部燃料箱表面脫落的一塊泡沫材料擊中太空梭左翼前緣的名為「增強碳碳」的材料。太空梭返回時經過大氣層,產生劇烈摩擦使溫度高達攝氏1400度的空氣在沖入左機翼後融化了內部結構,致使機翼和機體融化。

華盛頓阿靈頓國家公墓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災難紀念碑.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拍攝的富士山照片,攝於2003年1月26日。

2003年8月8日,美國宇航員羅伯特·L·柯布姆在進行修理美國太空梭熱瓦片方面的培訓。熱瓦被用於保護太空梭免受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的熱量的影響。2003年2月,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因為熱瓦受損在返回大氣層期間解體,此後太空梭都會在軌道上進行檢查。

圖片來源:高品圖像(gaopinimages.com


推薦閱讀:

對於不用進入大氣層,不用考慮氣動外形及美觀的宇宙飛船來說,其外形是可以隨便設計,還是有一種最優的方案?
動漫希德尼亞的騎士為什麼衛人要組合掌位前進?
太空梭可以不藉助燃料箱,以己之力在跑道上滑行起飛嗎?
當飛機起落架有故障時,飛機採取空中灑油和不斷盤旋是什麼原因?
天文史上的今天: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

TAG: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 太空探索 | 航天飞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