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可以改變世界的力量

最近有人問我:你寫那麼多文章,一來不能給你帶來一分錢收入,二來也沒有幾個人讀,你為什麼要寫呢?

不去細究這些句子的真值條件,而是來談談自己的世界觀,讓大家能理解隱藏在我腦海深處的行為動機。

我在字面意義上相信,思想是一種傳染病,它可以通過語言傳播,從書本感染人腦,從一顆人腦感染另一顆人腦,生生不息。

我相信,壞思想是一種惡性傳染病,它會讓我們做出糟糕的決策,採取不明智的行動。好思想則是一種良性傳染病,它能增強我們的力量,增加我們抵禦壞思想的抵抗力。

不談模因理論的細節,就拿可能發生的實際案例說事。

我曾寫過關於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文章,介紹他區分出的四種資本類型:經濟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本、符號資本。

如果你並不是社會學專業背景,看到「布迪厄」、「經濟資本」、「社會資本」等辭彙,或許會有不明覺厲之感。社會學專業的人看到這些詞,只怕更覺得無聊,平日里已受夠了那些枯燥社會學理論的折磨,不想再多看它們一眼。

總之,許多人看到這些文章,會立即點擊屏幕角落的小叉叉,慶幸自己沒有被一篇垃圾文章污染了頭腦。

不過,我相信會有人對這位法國社會學家有了興趣,在仔細讀完了那篇文章後,他還上網搜了搜更多關於布迪厄的資料。

在讀完那些資料後,他對自己所處的社會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不是混社會多年的大哥在與兄弟推心置腹時所說的那種理解,而是世界上最頂級的社會學家凝聚幾十年研究心血所成的理解。從此以後,他知道該怎麼反思社會現象,知道該如何玩好社會遊戲,或者,至少不被這個社會遊戲玩。

我相信,他還會把布迪厄的思想介紹給朋友。其中的大多數人也是忍不住點擊小叉叉,可或許會有一個朋友,也對布迪厄產生了興趣。如此,一種好思想傳染開來,延綿不絕。

思想的載體就是一個又一個概念,或者說,是一個又一個語詞。每當我們完全掌握一個新概念、新辭彙,自己的思想力量便又增強了一分。

本文提到了「真值條件」一詞,對許多不熟悉分析哲學的人來說,很是陌生。也許,有人會對這個詞產生興趣,會試著搜索更多關於它的資料。等我們完全掌握了「真值條件」這個概念之後,就能區分言之無物的空洞套語和言之有物的真知灼見了。

本文還提到了「模因理論」一詞,這可是一個能改變我們世界觀的概念。大部分人可能看過就算了。小部分人會簡單搜一搜這個詞,極小部分人還有找一些「文化演化」的相關著作來閱讀。了解文化演化之後,就更容易理解為什麼我說「思想是可以改變世界的力量」了。

某個網路節目中常說:緣,妙不可言。辭彙的傳播就像是緣,第一次觸及新概念時,你或許不感興趣,但它在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等你一而再、再而三地觸碰到它,在這春風化雨的猛烈攻勢下,它便會生根發芽。

幸運的話,這顆思想的種子會與其他種子一起,組成知識體系,長成一片思想密林。此時,我要恭喜你,每當你腦海中擁有一片密林,你就擁有了這個學科領域內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你不再容易受人擺布,不會輕易被垃圾思想所誤導,無論是別人試圖傳播給你的垃圾思想,還是你腦袋裡已經有的垃圾思想。

平日里,我寫的文章看起來雜亂無章,涉及各個不同的領域,哲學、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認知語言學,等等。不過,這些文字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蘊含一些重要的概念,這些概念辭彙是思維的病毒,能增強我們思想的力量。

「本體論承諾」、「語義上溯」、「機會成本」、「邊際收益」、「供給和需求」、「隱喻」、「謂詞邏輯」、「操作性定義」、「寬容原則」、「邏輯謬誤」、「論證重構」、「大五人格理論」、「演化心理學」、「貝葉斯定理」、「正態分布」、「目的論解釋」、「機械論解釋」、「雙盲實驗」、「真理理論」、「休謨原則」、「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理論」、「信息加工的雙系統理論」……

以上這麼多概念,它們來自各個不同的學科和領域,也許你看第一眼只覺得反感,第二眼就沒那麼反感了。與它們朝夕相處,甚至會日久生情,至少也是相看兩不厭。

我相信,這麼多概念,總有一個能戳中你的萌點,讓你忍不住搜索更多相關資料,主動增強自己思想的力量。

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將改變社會的力量分成了三類,一是經濟發展,二是政治組織,三是思想文化。有些人相信經濟和政治制度決定了一個時空區域下的人類行為,所以他們致力於改進當地的經濟和政治制度,促進一個更美好社會的實現。

我和這些人不一樣,我相信基因和模因決定一個時空區域下的人類行為,基因沒法改變,那就只好改變模因。也就是說,我真心實意地相信,只要我們的大腦都被良性思想傳染病感染,那這個社會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傳播優質思想是一條促進社會變得更加美好的直接路徑,它不比改變經濟和政治制度的路徑要差。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作家的思想隨時間逆轉後,會如何看待仍喜愛認可他前期思想的讀者,面臨指責他背叛自我的時候,又作何感想?
哪些事情讓你一下覺得長大了?
內心的邪惡?
微博等社交平台有希望催生中國的「文藝復興」嗎?
如果说物极必反,那为什么善的尽头不是恶?

TAG:文化 | 思想 |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