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國外到底學什麼?
最初都是想學外語和知識,也許還有鍍金。
最終學到的除了知識,還有附加值:獨立,社交與多元化。
Diversity,尤其是移民國家,在一個地方可以和多個國家的人交流,而不是在電視雜誌上表面膚淺的理解一個國家的人。比如留學期間認識了很多印度日本留學生,一起探討很多政府文化問題時,你會豁然開朗「原來他們是這麼想的」,一個是讓你更了解這個多元化的世界,一個是多一份寬容。
出國前你覺得老外都是好洋氣的,出國後你會覺得其實好與壞每個國家都有,我出國前還認為國外應該沒有乞丐呢,其實滿大街的homeless。也讓我意識到,華人圈雖然複雜,但是我們比local要更勤奮和刻苦。
Independent 留學不僅僅是學習、做飯、租房、考試、拼傢具、調解、水電網都要靠自己去解決,爸媽不在身邊你沒有人可以依靠。哭和喊累是沒有用的,咬牙做下去,等你歸國的時候就會發現「這是成長的代價」,也會體會到賺錢真的好辛苦。
Social 其實也是多元化的一種,因為國外的作業體系和生活環境,我們需要和各種人去接觸,打工的老闆、同學、老師、醉鬼等。在和各種人打交道的途中,我們會學會如何與不同的人交往,如印度人不要太靠近結婚的婦女,避免和一些teenager打交道。
出國的目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學歷,去海外名牌大學通過努力學習獲得一個滿意的學位,增加自己的未來求職就業的競爭力。
然而這往往不是全部,我們可以發現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
首次,身處異鄉求學,就意味著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安置一個新家,而且對於新的環境,文化都需要有個適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學會獨立(比如搬家、做飯、各種學校或者銀行警察局的註冊等各種每個人都會遇到的細小問題),自己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
同時,要提高自己的溝通交際能力,每個人都是需要交流的個體,那麼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接收對方的信息,還有如何能讓別人願意,甚至喜歡與自己溝通交流,這都是需要學習的。
再次,很多人為了減少家裡的經濟壓力會選擇在校外實習或者找兼職,這就意味著要學從學習的理論到現實中實踐的部分。如何與同級上級交流,如何快速而有效的解決工作中的問題。
其次,還要學會自我保護。雖然很多國家相比是安全的,但是人與人的溝通難免會有分歧,可能會引來爭吵,甚至肢體上的鬥毆,在這方面也是一定要學習的,盡量做到防範。
再有,在海外學習的時候,同樣還有機會學習到很多事宜,比如開車,來自校內外的各種興趣社團。
綜上可以發現,出國要學的內容,並不像初步所想,只是低頭讀好自己的書就可以的,而是在這個基礎上去學習更多的內容,從而讓自己各方面能力得以提高,在未來工作就業或者生活中體現出自己的價值。
真正去體驗生活的富二代畢竟是少數。出國留學不應該是為一個含金量高點的文憑,而應該思考自己留學的目的是什麼,留學精髓不是學,而是留。
學習到最後還是為了工作。以出國學商科為例,商科並不是一個專業方向,而是一個就業的方向。應該立足於利用所去國外名校的名氣,校招的機會,校友資源,得到進入世界500強或各領域名企工作實習的機會,提升自己的能力,豐富自己的工作履歷。而不是拿一個「含金量」高的名校文憑就回國。
以上回答為部分顧問老師解答,查看更多留學諮詢,請上【留學問多點】APP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國家不規定漢族人學習少數民族語言?
※如何評價第十一屆桃李杯?
※為什麼當下社會流行三本無用論?
※怎樣看待成人學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