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其實不一定要?『斷舍離』

今天剛開始看一本非常著名的書《斷舍離》,現在看或許真的晚了一點,我第一次聽到這本書是在一位時尚達人那裡聽說的,當時她概況性的和我說,這是一本關於收耐的書,聽完我就沒有翻開來看的念頭了。

那麼多年後,我終於看了這本《斷舍離》,因為只看了開頭一小部分,看法也許有些偏妥,說的不對的地方請諒解。

從我看來的篇章中,我第一個感覺:如果真的能做到 「斷舍離」 ,那人不是大徹大悟的智者,就是太狠心的凡人。

《斷舍離》將現實中的人概況分為三種人格:逃避現實型、執著未來型和擔憂未來型,另外還提倡我們要丟掉生活中不用的東西、還在用不適合自己的東西和不用但充滿回憶的東西。

這其中前兩項我是認同的,生活中不用和不適合自己的東西,真的需要丟掉,不僅可以節省時間,更能提升空間。但是第三項不用但充滿回憶的東西,我是真心不覺得可以丟掉。

相信很多朋友在小時候都會有一樣陪伴自己成長的小物件,在我還是小baby的時候,老人家都說:小孩子的肚子很重要,千萬不可以著涼,要壓住小孩子才能睡得踏實,奶奶用米縫製了一個小米袋,不大、比A4紙要窄一點,深藍色底色上印著橘紅色的小花。

這個小米袋陪伴了我整個童年時期,每天晚上我都需要抱著它才能安穩的入睡,但是,在我8歲那年的一次搬家後,我弄丟了這個小米袋。雖然現在我的床上有不同的小物件可供我抱著入睡,但我就是念念不忘那個回憶中的小米袋。

每當我回憶這個小米袋的時候,總會有一種遺憾,這個見證我童年的物品消失了,但是不應該是這樣的,這個小米袋應該是我想起時,就會回憶當初我那些童年的經歷,那一個一個漆黑的夜晚,它是如何給我安全感,讓我安穩入睡的回憶。但現在,我一想到它,只有遺憾。

那些見證了我們不同時期的物品,雖然已經沒有了實際的用途,但它的存在的意義應該是一種充滿回憶的載體,它也許沒有用途,但有的時候,我們可以看看它、抱抱它來喚醒那些思維深處的記憶,回味那些我們經歷過的曾經。

書中另外有教我們,可以參考奢侈品專櫃的概念,簡單明了,不多餘、不沉積,但也不溫暖。

生活就該有生活的樣子,一間房子永遠的一塵不染、物件有自己擺放的位置,這樣的房子很漂亮,如同樣板房,我不會住樣板房一般的房子,因為沒有了煙火氣。

我們都知道健康飲食對生活有好處,但是每天都吃清淡的蔬菜,喝健康的白開水,日子久了,我也會想要去吃一頓毫無營養的麻辣燙,去點一份高油高糖的薯條。

生活之所以充滿魅力,是因為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煙火氣,它雖然不安靜、或者會是吵吵鬧鬧的,但是卻令人回味無窮。我總覺得人生不用只留下全部都別人覺得好的事物,我們可以保留自己覺得好的。

所謂追求的自立、自由和自在,都是一些中性的詞語,它會根據不同的標準有不一樣的體現,我們每一個人對自立、自由和自在的定義都不一樣,只有讓自己切身感覺到了,才是真正屬於你自己的自立、自由和自在。

這也許是一個謬論,也許是一個唯心主義,其實在《斷舍離》中的許多觀點我是認同的,但唯獨 『 丟掉那些無用但充滿回憶的東西』 這一觀點,我不能認同,也許是我還沒領會其中的大智慧,但在我真正做到大徹大悟的智者之前,我只想繼續我矛盾的、糾結的生活在俗世間,做一個「念留存」的俗人。

推薦閱讀:

你有哪些奇葩的舍友,他(她)做了哪些事讓你覺得她奇葩?
不為征服世界,只為展示善美
如果一個人因為艾滋病誤診,而決定報復社會,結果真的染上了艾滋病,那這位醫生應該負責任嗎?
經濟學思維應避免哪些錯誤?
怎樣長期應對你覺得不知天高地厚、狂妄自大的人?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