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生存指南(1):信息素養是什麼?
大家好,歡迎來到認真想的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系列課程。在這節課中,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信息素養?它為什麼很重要,很值得我們培養?同時,我們還要知道自己目前的信息素養水平,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才能慢慢進步。
人類的信息處理模型
計算機俗稱電腦,它是一種信息處理機器。我們通過鍵盤、滑鼠、網線等工具往計算機中輸入信息,信息轉變為電流編碼的二進位信號,經過CPU等組件的處理,通過顯示器、音響、印表機等設備實現信息輸出。
電腦可以實現信息輸入、信息處理、信息輸出這三個功能,人腦同樣也能做到。
我們人類所輸入的信息是多種多樣的,有觸覺信息、嗅覺信息、味覺信息等,最重要的是視覺信息和聽覺信息。這些輸入人腦的感官信息會變成神經信號,在神經系統中得到處理。人類有意識的思考過程和無意識的思考過程,就是人類處理信息的過程。我們所輸出的信息也有很多種,它可以是做出某個決定和選擇,也可以是一個肢體動作,還可以是說出的一段話。
讓我們來看一些案例:
對於學生來說,其需要輸入的信息就是學習材料,包括課本和老師所講授的課程。學生需要完成的信息處理任務,主要是理解課本和課程中的知識,並掌握這些知識。而學生要實現的信息輸出,就是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如作業、考試、論文等。
老師所輸入的信息也是學習材料,或者叫「教學材料」。老師需要完成的信息處理任務,則是思考如何將這些材料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最終的信息輸出,就是講授出來的課程內容,對學生的答疑,為學生批改作業等。
對於英譯中翻譯來說,信息輸入的材料主要是英語內容,而信息處理任務則是語言翻譯,輸出的信息則是一段說出來或者寫下來的漢語句子。
對於一位想要給女朋友送禮物的男士來說,信息輸入的材料主要是各類禮物的特徵和價格,信息處理任務則是權衡和比較,輸出的信息則是做出決策和選擇。
對於一個企業管理者來說,信息輸入主要是來自下屬和顧問的彙報和建議,信息處理則是結合直覺和邏輯做出的思考,輸出的信息則是戰略決策。
司機的能力也可以看作信息輸入、信息處理、信息輸出這三個階段。乘客對司機的要求、司機對路況的觀察,這些都算是信息輸入。司機對行駛路線的規划算是有意識的信息處理過程,而司機對於汽車的駕駛則是無意識的思考過程。司機所做出的駕駛動作算是他的信息輸出內容。
無論你是一位設計師、程序員、主持人還是普通消費者,只要是一位思考者,我們都可以將你的思考活動看作信息輸入、信息處理、信息輸出這三個部分。我們輸入各種各樣的信息,經過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思考,再輸出各種各樣的信息。
回到我們這節課的主題中來,這個「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生存指南」課程模塊,側重於信息輸入能力的培養。專門提升信息處理能力和信息輸出能力的方法,會在後續的課程模塊中介紹。
而提升信息輸入能力,其實就是提升信息素養,它主要指兩種能力:
1.評價能力:判斷信息質量高低、值不值得輸入的能力。
2.搜索能力:主動搜尋那些值得輸入的高質量信息的能力。
不難看出,具備高水平的信息素養能力,能讓我們輸入高質量信息,鍛煉我們的信息處理能力,從而提升信息輸出的質量。
信息過濾器是什麼?
我們已經將信息素養能力分為評價能力和搜索能力兩方面。其中,評價能力是搜索能力的基礎。無法判定信息價值的高低,就無法主動搜索高價值信息,只能被動接受他人「投喂」的高營養價值信息。
萬一我們被動吸收的信息,不是高營養價值的信息,那怎麼辦呢?父母、老師、同學、同事、網友告訴我們的信息,如果是垃圾信息怎麼辦?
不幸的是,從信息總量來看,90%的信息都是垃圾信息。哲學家丹尼特(Daniel Dennett)的《直覺泵》中,介紹了70多個思考工具,第4個工具是Sturgeon』s Law,談到在所有領域裡,90%的信息都是垃圾信息。
不過,大家也不用害怕。沒有人會直接接觸「信息總量」。我們都或多或少具備信息素養,具備一定的信息評價與搜索能力。也就是說,我們大腦中已經有了一個「信息過濾器」,這個過濾器可以把垃圾信息擋在外面,把高質量信息篩選出來。我們都不是天真幼稚的小孩子,不會一股腦兒地相信別人所說的一切。
只是,不同人的信息過濾器的效果不同。有的人設立了極好的信息過濾器,能擋住絕大多數垃圾信息。有的人則設立了很差的信息過濾器,把垃圾信息都漏了進來,把高質量信息擋在了外面。而「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生存指南」這個課程模塊,就是為了讓大家建立良好的信息過濾器,讓大家學會辨別並攝取高營養價值的信息。
為什麼要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水平?
讓我們再來思考一個嚴肅的問題:為什麼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
沿用信息輸入、信息處理、信息輸出這三個環節,我們可以將人力資本等級分為三級:
1.發達的人:輸入高質量信息,進行高水平信息處理,輸出高質量信息。我們建議此類人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
2.發展中的人:輸入高質量信息或低質量信息,進行低水平信息處理,輸出低質量信息。我們建議此類人模仿發達的人。
3.欠發達的人:輸入低質量信息或垃圾信息,進行低水平信息處理或負水平信息處理,輸出低質量信息或垃圾信息。我們建議此類人走出「信息繭房(Information Cocoons)」。
由此可以看出,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可以提高自己的人力資本等級,從而輸出更高質量的信息,為他人提供更好的服務,為社會創造更多有價值的東西。至少能讓自己免於被垃圾信息所誤導,還能在勞動力市場中獲得更高的收入。
大家要注意,人力資本等級劃分是依賴於特定領域的。發達的英語翻譯、發展中的電競選手、欠發達的廚師可能是同一個人。沒有人能在所有領域都成為發達的人,也沒有人會在所有領域都是欠發達的人。
練習:列舉自己在哪些領域裡是發達的人,哪些領域是發展中的人,哪些領域中是欠發達的人?自己不關心的領域就不用列舉了。這個練習很重要,它和我們下節課要講的判定信息質量的兩種策略是高度相關的。
以我目前的情況為例:
1.發達:心理學、哲學……
2.發展中:經濟學、社會學……
3.欠發達:英語寫作、數學分析……
這個練習比較難,因為我們必須要和他人進行仔細的比較,才能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一個50公斤重的人,和30公斤重的人相比是胖子,和100公斤重的人相比是瘦子。我們不僅要知道自己有多重,還要知道其他人有多重,才能明白自己究竟是胖子還是瘦子。
不過,大家先全憑自己的主觀判斷來做這個練習,反正這個練習題沒有標準答案,往後還可以慢慢修改。
信息傳播的階段
再來看信息傳播的不同階段,也就是一手信息、二手信息、三手信息的特點。
1.一手信息:一手信息來自研究者的一線研究結果。這裡的研究不僅指科學研究,也包括技術研究和商業研究。發在學術期刊上的論文,一些研究機構發布的研究報告,等等,都算是一手信息。一手信息的營養很高,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吸收難度太大。因為一手信息裡面充滿了專業術語、數學公式、理論模型。有些一手信息更是以原始數據的形式出現,還需要研究者去做數據分析,解釋研究結果。所以,普通人很難理解一手信息。研究者們生產出來的一手信息,其目標讀者也不是普通人,而是同為研究者的專業人士。
2.二手信息:二手信息則是專業的信息傳播者整理一手信息所得出的更通俗易懂的信息。科普作家會去搜集一手信息,寫出普通人也能讀懂的科普書,這就是典型的二手信息。同理,專欄作者寫的雜文,某些知識傳播者做的教育產品,本科或中學的老師給我們講的課,大都算是二手信息。二手信息中有高營養且易吸收的優質信息,也有低營養信息。二手信息的質量通常取決於信息生產者的信息處理能力。
3.三手信息:三手信息則是普通人理解或誤解二手信息後吐出的信息。此類信息非常通俗易懂,但是營養價值不高,甚至可能為負值。二手信息比一手信息更容易出錯,三手信息出錯的可能性甚至比二手信息更大。三手信息中雖然偶有精彩的作品,但很難找到。
所以,我們建議對自己能力有信心的人,去直接獲取一手信息。對自己的能力沒那麼有信心的人,去尋找優質的二手信息。三手信息則盡量屏蔽或無視。如果你找到了足夠好的三手信息,那也可以選擇去粗取精式吸收。
練習:思考一下自己平時吸收的信息,看一下它們屬於一手信息、二手信息還是三手信息?
信息與食物的系統性類比
說了這麼多關於信息的話,讓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信息是什麼?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不易。我們用手機給朋友和家人發簡訊時,發送的文字就是信息。但信息不只是手機簡訊。信息可以是圖像、聲音、觸感、味道,等等,它無處不在。信息既是人類消費的對象,也是人類生產的對象。人類需要依賴信息進行思考,做出決策,也要享受信息本身帶來的美感。
信息是人類賴以為生的「食物」。按照香農(Claude Shannon)的看法,信息是一種能減少不確定性的東西。換言之,信息是知識之源。
讓我們假定人類是一種吃信息的動物。那麼,沿用信息與食物的類比,就能區分出食物的兩種不同且相互獨立的價值,分別是營養價值和味道價值:
1.營養價值:高營養食物;低營養食物;有毒食物。
2.味道價值:美味食物;一般味道食物;難吃食物。
這樣,我們也能區分出信息的兩種價值:
1.營養價值:高質量信息;低質量信息;垃圾信息。
2.味道價值:有趣信息;趣味性一般的信息;枯燥信息。
信息的營養價值層面,是指信息是否對我們人類的長遠發展有幫助。味道層面是指信息是否被「吃信息者」所喜歡,人們是否愛吃這些信息。
美味的食物不一定有很高的營養,比如,油炸薯片,味道很好,但是脂肪含量太高。營養更為均衡的蔬菜,則不如含糖量更高的巧克力好吃。
有趣的信息也不一定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比如,許多網路小說很有趣,但讀了只是讓我們一時覺得很爽,沒有多少長遠價值。而一些枯燥信息卻很有營養,比如離散數學和數理統計,很多人都覺得枯燥無聊,但它卻對我們的思維訓練有很大用處。
練習:用你自己的真實案例,填寫下面幾個項目:
1.有趣並且高質量的信息:
2.有趣但是低質量的信息:
3.枯燥但是高質量的信息:
4.枯燥並且低質量的信息:
我來用自己的案例給大家表演一下:
1.有趣並且高質量的信息通常是我們所喜歡的一門學問或技術,而且它的社會認可度很高。對我來說,像心理學、哲學等領域的知識和思維方法,就算是這類信息。
2.有趣但是低質量的信息通常是我自己的一些壞習慣。因為有趣,所以它才成為我的習慣。因為低質量,所以我稱它為壞習慣。花大量時間玩電腦遊戲算是一種壞習慣。電腦遊戲信息對我來說就是有趣但低質量的信息。不過,如果你是電子競技職業選手,那麼玩電腦遊戲對你來說不是壞習慣。
3.枯燥但是高質量的信息通常是我們不喜歡但是又具備高社會認可度的信息。我自己對編程、美術設計等領域沒有興趣,但這些技能又很有用,算是枯燥但高質量的信息。不過,我們的社會就是靠彼此合作建立起來的,我不喜歡這些高質量信息,別人會喜歡,於是我們有著不同的比較優勢,就可以在合作中實現互利共贏。
4.枯燥並且低質量的信息就是那些公認的垃圾信息,比如垃圾書、垃圾電影、垃圾課程、垃圾觀念等等。不過,它們在某些人眼中或許並不枯燥,質量也並不低。也就是說,這些垃圾信息在某些人眼中不是垃圾,否則它們就不會被生產出來了。
信息的味道與營養及其評價
繼續來看信息評價能力。我們發現,對信息的味道評價和對信息的營養評價,有著很大的差異:
1.味道價值評價相對主觀。遵循「大多數人說好就是好;我覺得好就是好」這種「隨大流原則」或「人人都有發言權原則」。比如,電影好看程度、小說好看程度、歌曲動聽程度、衣服美觀程度……此類評價嚴格說來,沒有真假對錯之分。如果一個人做出了所謂的「錯誤」評價,那麼他最多只是不被他人歡迎而已。比如,你很喜歡某部電影,然而大家都認為那是一部爛片。你說出了你的評價,可能會導致他人都不再願意和你一起看電影。
2.營養價值評價相對客觀。遵循「與事實相符就是好;能產生好效果就是好」這種「真實性原則」或「有效性原則」。比如,書籍的銷量、衣服的保暖效果、天氣預報準確程度、藥物治療效果、殺蟲劑的殺蟲效果、程序代碼的運行效果……此類評價一般有真假對錯之分。如果一個人做出了錯誤的評價,那後果可能非常嚴重。比如,你認為桌上擺著的某瓶液體是美味的飲料,然而它實際上是致命的有毒液體。你堅持自己的錯誤評價,然後就付出了生命代價。
練習:有些信息是我們很在意但別人卻毫不關心的,有些信息則剛好相反。列出8條你在意的信息,並試著判斷你更在意其營養方面還是味道方面。這個練習有兩個難點,一是理解信息的兩個不同方面,二是對自我的深入認識。
也讓我用自己的例子來為大家做個示範:
1.「網上有人討論心理學可重複性危機」:心理學是我的個人特長所在,也是我的身份認同標籤之一。我關心這條信息主要是因為它的營養價值。它的質量評價是客觀的。
2.「《猩球崛起3》上映」:科幻電影是我的愛好,所以這條信息對我來說主要是味道價值,它的質量評價對我來說是主觀的。不過,這部電影是具體在哪家影院幾點鐘放映,是可以客觀檢驗的。這樣的信息對我來說有營養,它可以讓我不至於錯過一場電影,浪費買電影票的錢。
3.「守望先鋒中安娜的武器傷害提高」:玩守望先鋒這款遊戲也是我的愛好,所以我也更在意這條信息的味道而不是營養。但要注意,如果你是一位守望先鋒電子競技職業選手,那這條信息對你來說就很有營養,而不僅僅只有味道。
4.「學員問我認知語言學中的框架與構式是什麼意思」:給學員上課是我的工作內容之一,所以這也是一條用客觀方法來評價的營養類信息。我需要為學員解答這類問題,我的解答是否合理,是否能讓學員滿意,都是有相對客觀的辦法可以判斷的。
5.「表妹問我什麼是『洗腦』」:為概念下定義也是我的工作內容之一,而一個概念的定義是否合適,也可以用相對客觀的方法來評價,所以它對我來說是營養類信息。但是,如果你是一個不關心對概念進行精確定義的人,你只想得過且過地使用模糊概念,哪怕由此造成思維上的混亂,你也願意接受這樣的糟糕後果,那麼這條信息對你來說就沒有營養,它只是枯燥無味的信息而已。
6.「買書時對比同一本書在不同電商平台上的價格」:對比價格也是為了實用目的,它能產生省錢這種客觀的實用結果,算是營養信息。但是,如果你是一個很富有的人,你買書時不在意那幾塊錢或者幾十塊錢的價格差異,那麼這個信息對你來說就不重要,它沒有營養,而且枯燥無味。
7.「讀者向我表示感謝」:感謝是一種情緒的表達,它無所謂客觀的對錯,算是味道類信息。聽到有人誇獎我、感謝我,心裡自然很開心,但這個開心也無所謂客觀真假。由此可見,情感信息大多是味道信息。這也說明了味道信息很重要,因為情感很重要。
8.「我媽問我北京是否來了暖氣」:我媽的問題自然有客觀的回答,來了暖氣就是來了,沒來就是沒來。但問題所承載的關心則沒有客觀真假。我們關心的是情意,在意的是味道,而不是營養。
從這個練習中,我們可以看出,信息的味道和營養是交織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如果你最在意的是信息的真假,那麼這個信息對你來說主要是營養類信息。如果你在意的是信息是否讓你開心,那這個信息對你來說主要是味道類信息。
所有的信息都既有營養也有味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況下會在意不同的方面。總體看來,人不是冰冷的判斷信息真假的機器。人是一台既要判斷信息真假,也要享受信息味道的有溫度的機器。信息的營養和味道都很重要。
上面這個練習還給了我們兩個啟示:
1.就信息的營養作用來看,它的評價是相對客觀的,是「身不由己」的。不同人對營養類信息的評價出現分歧時,我們無法求同存異。高質量的營養類信息理應被所有人相信,垃圾信息理應被所有人排斥。有人相信氰化物無毒,有人相信氰化物有毒,此時求同存異,相當於放任前者服毒,後者可能算是過失殺人罪。也就是說,當有的人喜歡吃氰化物,有的人不喜歡吃氰化物時,我們需要矯正前者的錯誤偏好,如果還來得及的話。
2.就信息的味道價值來看,它的評價是因人而異的。如果你不玩守望先鋒,那麼「安娜武器傷害提高」這種信息對你來說就是枯燥信息。而我則不關注娛樂圈和體育圈的消息,某明星和某模特結婚或某球隊戰勝另一球隊這樣的信息,對我來說就是枯燥信息。這提醒我們,要包容那些和我們有著不同信息味道偏好的人。有的人喜歡榴槤,有的人不喜歡榴槤,這種味道偏好可以求同存異。有的人喜歡古典音樂,有的人不喜歡古典音樂,這種差異無所謂優劣對錯。
營養和味道,哪個更重要?
讓我們再來思考兩個問題:
1.實然問題:對於選擇與決策而言,信息的味道影響更大,還是信息的營養影響更大?
2.應然問題:我們應該根據信息的味道做出選擇與決策,還是根據信息的營養做出選擇與決策?
先來解釋一下實然和應然的區分。
實然問題就是人類對過去或現在發生的事情的記錄和描述。實然問題又叫描述性問題。對實然問題的回答叫事實判斷。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可以做出準確的事實判斷。也就是說,實然問題可以給出正確答案。不過,當涉及最前沿的科學研究問題時,情況會變得更複雜。人類對世界的描述會隨著理論模型的變化而變化。比如,我們會說,地球之所以會繞太陽轉,是因為地球被太陽的引力所吸引。這在經典力學模型下是正確的回答。但是如果考慮更先進的相對論模型,那我們應該說,地球之所以會繞太陽轉,是因為地球在彎曲的時空中沿著最短距離運動。
不過,我們先不考慮這種複雜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實然問題都是有答案的。小明愛小紅嗎?地鐵末班車過了嗎?想買的書打折了嗎?3加3等於9嗎?等等。這樣的問題,我們只需要實際去研究和調查,就可以給出正確答案。
應然問題是一種規範,是人類對未來的美好期待。應然問題又叫規範性問題。對規範性問題的回答叫價值判斷。依據康德的思想,規範性問題又可以細分為假言規範和定言規範。假言規範是問,在某個給定目標下,哪個解決方案是最優解?比如,假定你的女朋友落水了,你要把她救上來,那你應該怎麼做才能最高效地達成這個目標?定言規範是問,我們應該設定哪個目標為我們的目標?比如,假定你的女朋友和你媽同時落水了,你應該救哪個人?
嚴格地說,只有定言規範才是應然問題,因為此類問題往往沒有正確答案,救女朋友或救媽媽都不是正確答案,也不是錯誤答案。假言規範有正確答案,所以它可以稱之為決策性問題。我們可以選擇在岸上呼救,也可以選擇自己下水救人。只要經過仔細的思考和計算,我們也可以給出正確答案。當然,決策性問題比描述性問題更難回答,因為決策是指向未來的,而描述是針對現狀和過去的。未來總是充滿著不確定性,現狀和過去則容易確定。
實然和應然的區分非常重要,我們往後還會反覆涉及。這裡先回到對信息營養和味道的討論中來,討論清楚後,不但有科學研究價值,還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先讓我們記住批判性思維的四字真言:要看情況(it depends)。
沒有開玩笑,「要看情況」就是批判性思維的標誌性用語。這個世界太複雜了,我們必須分具體情況討論。只有在下面兩種情況下,不用說「要看情況」:
1.騙人時。
2.開玩笑時。
回到對那兩個問題的討論中來。實然問題就是問事實情況是什麼,要回答這樣的問題,需要進行研究和調查。我們需要把一大群人抓進實驗室里,然後強迫他們在不同的情況下做出選擇,研究他們是更在意信息的味道還是營養。不過,這裡先不去做這麼殘忍的實驗,因為我們已經積累了大量數據。
通常來說,人在感性層面在意的是味道。跟著感覺走,也就是去獲取那些好吃的信息,遠離那些難吃的信息,這是人類趨利避害的本性。而且,當味道和營養不衝突時,這麼做也是對的。有很多高營養價值的東西,本身就很美味。蘋果之所以好吃,就是因為蘋果對人類很有營養。腐肉或許對於食腐動物來說是至上美味,但對人類來說則惡臭難當。一個覺得腐肉非常美味的人類,會在吃完腐肉之後死去,其基因流傳不下來,所以我們這群活著的人就不會覺得腐肉很美味。
換言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自然選擇)已經讓人類能憑藉對味道的判斷,或多或少地確定營養價值的高低。大自然讓男人喜歡年輕、皮膚光滑、腰臀比低、左右對稱的女性,因為這樣的女性生育力很強。大自然讓人類覺得嬰兒這種無用之物非常可愛,因為如果不覺得嬰兒可愛,那父母就不會照料無法獨立生存的人類嬰兒。大自然讓人類去追求高能量食物,糖就是其中一類,於是大自然就讓含糖量很高的食物對於人類來說嘗起來很好吃。
注意這個反直覺的邏輯。並不是因為糖很甜,所以我們愛吃糖。而是因為我們應該去吃糖,所以糖才對我們人類來說是甜的。不是因為一些人很美,所以我們才去追求這些人。而是因為我們應該去追求這些人,所以他們在我們眼中才很美。在黑猩猩眼裡,人類中的俊男美女都是醜八怪。換言之,信息的味道、美感並不存在於這些俊男美女的身上,而在我們這些觀眾的眼睛裡、腦袋裡。
人類的偏好被自然選擇設計成適合人類繁衍生息的狀態。龍蝦的偏好被自然選擇設計成適合龍蝦繁衍生息的方式。人與龍蝦的偏好並不一樣。甚至,兩個不同的人也會有不一樣的偏好。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看,大自然已經賦予了人類一定程度的天然判斷能力,讓我們可以不用刻意理性思考,直接跟著感覺走,也能做出很多優質選擇和決策。大自然不會把人類設計成喜歡無營養價值甚至有毒有害物質的物種,這樣的物種活不下來。
然而,大自然也不是萬能的。 大自然料想不到還有整容手術的存在。大自然也不知道人類竟然可以發明出毒品這種味道極好但對人體有害的東西。大自然不知道將來有一天,人類竟然會因為食品過於豐富而患有肥胖症。最重要的是,大自然不知道人類有自由意志,人類可以自主決定不生孩子。人類自主決定傷害自己。換言之,大自然無法阻止人類的自主選擇,這種選擇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
所以,在大自然意料之內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跟著感覺走。在大自然沒能成功預防人類自己作死的情況下,我們人類要理性控制自己,不要總是跟著感覺走。
人是一種感性的動物,其他動物也是。人也是一種理性的動物,而其他動物都不是。就理性層面來看,我們人類在意的是信息的營養。在理性反思之後,哪怕知道良藥苦口,我們也會去採納那些逆耳忠言。哪怕知道數學很枯燥無趣,我們也能強迫自己學高營養價值的數學。除了人類之外,我不知道有那種動物能理性地控制自己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就是說,除了人類之外,其他所有動物都更在意味道而不是營養,因為它們沒有能力區分這兩者。
只有人類,或者說,只有部分人類在部分情況下,可以做到理性地控制自己,超越表面的味道,追求更深層的營養。理性的人通常有很強的自我控制能力。當想做的事情和應該做的事情有所衝突時,自控力強的人會強迫自己做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做想做的事情。
總之,當我們考慮自己的長遠利益時,應該注重信息的營養。當我們關注短期利益時,應該注重信息的味道。至於我們應該考慮長遠利益還是短期利益,就因人而異,因地制宜了。
練習:仔細思考信息的營養和味道的區別和關聯,根據你自己的情況,判斷一下,你在什麼情況下會更在意信息的味道,在什麼情況下更在意信息的營養?你自己又更應該在意信息的味道還是營養?
以我為例。沒有意外的話,我應該還可以活很久,所以要多考慮一下長遠利益而不是短期利益。我是一個很理性的人,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更在意信息的營養而不是味道。在娛樂放鬆時,我會更在意味道而不是營養。而且,我計劃繼續做一個理性的人。因為理性可以幫助我免於很多麻煩。所有人都知道人類愛吃好吃的信息,那些無良的信息生產者也不例外。他們會把沒有營養的垃圾信息包裝成美味信息兜售給我,如果我不擅長理性思考,那很容易就會陷入這些美味的垃圾信息之中,無法自拔。
為什麼大多數人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這麼差?
在緒論課中,我們提到,一個社會中的大多數人,都是隨波逐流的弱批判思維能力者,他們常常相信錯誤的信息,做出不理智的決策。
聯繫這節課提到的信息營養和信息味道的區分,我們就能解釋為什麼大多數人的信息素養很低,批判性思維能力很差了。
因為大多數人都沉迷於美味的垃圾信息之中,不願意付出努力,去吸收枯燥但是高營養價值的信息。人們總是想走最輕鬆的那條路,而這條路往往是下坡路。
而且,整個文化大環境也不夠好。這裡不是特指中國的文化環境,而是指整個地球的文化環境。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如果地球上的制度環境在激勵人們認真思考,那批判性思維早已成為所有人的常識。只是,目前的制度環境在激勵人們追求財色名利。像蘇格拉底那樣一生清貧的智者,若是沒有柏拉圖等貴族學生和朋友們的幫助,也很難生存下來。
不過,整體來看,我對人類的近未來發展相對樂觀。具體內容,等到「認識你自己」這個課程模塊中再討論。
思考三式:抵禦垃圾信息的絕招
讓我們把信息看作是病毒,它可以通過文字或聲音等載體傳播,從一顆頭腦感染另一顆頭腦。
垃圾信息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病毒,它一旦寄生於某人的頭腦中,就會控制這個人的思想,使得此人做出糟糕的決策。比如,花了冤枉錢,或者花了冤枉時間,還可能好心辦壞事。
優質信息也有傳染性,它就像是我們腸道中的益生菌,對我們的健康有幫助。這些寄生在我們頭腦中的優質信息病毒,可以增強我們的思維能力。任何學過一門完整學科知識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在你的頭腦被一整套優質信息感染後,你能看到之前看不到的東西,你可以提出之前想不到的好問題,還能給出令人拍手稱絕的答案。
在我學過邏輯學之後,就可以清楚地區分量詞、個體詞、謂詞、邏輯聯結詞、模態詞等符號的區別,對語言做出邏輯分析。而在學邏輯學之前,哪怕我想要對語言做出邏輯分析,自己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知識就是力量,優質信息凝結出的知識果實,能最大程度地增強我們思維的力量。
平日里,我很喜歡和不同學科背景的人交流,如饑似渴般吸收他們輸出的優質的信息。同時,我也希望自己能創造出一些優質信息,去感染別人,讓他人具備更強的力量。
其實,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希望吸收優質信息,避開垃圾信息。但是,下面這兩種情況在阻礙優質信息的傳播。
1.有聰明人在惡意製造垃圾信息並試圖感染我們。這些聰明人希望我們的大腦被垃圾信息寄生後,變得更加愚蠢,於是就不會威脅到他們的特權地位了。
2.有蠢人在善意傳播垃圾信息並試圖感染我們。這些蠢人善良而又正義,他們堅信「不能把這個世界讓給自己所鄙視的人」,於是積極主動地去聲張正義、替天行道,結果卻適得其反。
以上兩種情況,有時候容易識破,有時候卻很難。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讓我們能抵禦垃圾信息對我們的感染呢?
整個批判性思維課程,就是一套複雜的方法,它能增強我們的信息輸入、信息處理、信息輸出能力。擁有批判性思維能力,抵禦垃圾信息當然不在話下,屆時我們還能主動生產優質信息,從而增加人類觀念市場中優質信息的濃度。
不過,大家可能沒那麼有耐心,想要快速了解一些簡單好用的方法,當作思維的利劍,斬盡那些害人的謬論。
哲學家李天命在《哲道行者》中給出的思考三式,是我見過的最簡單好用的三招,他稱之為「義理可能性」,如下:
1.釐清式:X是什麼意思?
2.辨理式:X有什麼理據?
3.開拓式:關於X,還有什麼值得考慮的可能性?
就讓我用著思考三式,來拷問本文中的「信息素養」。
1.「信息素養」這個概念是什麼意思?
2.「我們應該提升信息素養」這個判斷,有什麼理據?理據是否可信,是否充分?能不能不提升信息素養?
3.關於「信息素養」,除了作者在文中給出的這套說法外,還有什麼值得考慮的可能性?比如,「信息素養」和「網路素養」、「數字素養」、「信息品味」等說法,有什麼關係嗎?
來看信息營養和信息味道這個區分。
1.「信息營養」和「信息味道「這兩個概念,是什麼意思?
2.「我們應該區分信息營養和信息味道」這個判斷,有什麼理據?理據是否可信,是否充分?能不能不區分?
3.關於「信息營養」和「信息味道」,除了作者在文中給出的這套說法外,還有什麼值得考慮的可能性?比如,要不要再區分出第三種甚至第四種信息的特徵?
來看價值判斷和事實判斷的區分。
1.「價值判斷」和「事實判斷」這兩個概念,是什麼意思?
2.「我們應該區分價值判斷和事實判斷」這個判斷,有什麼理據?理據是否可信,是否充分?能不能不區分?
3.關於「價值判斷」和「事實判斷」,除了作者在文中給出的這套說法外,還有什麼值得考慮的可能性?比如,要不要再區分出第三種或第四種判斷?
這個思考三式算是批判性思維的武功招式,隨著我們知識量的增加,思維能力變得更強,也就是內力變強,招式的威力便會越來越大。
在使用釐清式時,我們能迅速搞清楚某個說法是真知灼見還是故弄玄虛。
在使用辨理式時,我們能準確地判斷出某個論證是強詞奪理還是有理有據。
在使用開拓式時,我們能立即打開自己的眼界,提出前人未曾想到的新意。
希望大家能將思考三式養成習慣,隨時將其應用到認真想的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系列課程中。每當我們看到一個新的說法, 都要問一問,這個說法是什麼意思?這個說法有沒有可靠的理據?除了這個說法之外,還有沒有別的重要的可能性?
小結
在這節課中,我們從理論層面仔細了解了信息素養,也知道了為什麼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水平。
我們學會了從「信息輸入、信息處理、信息輸出」這三個流程來看待人類的各種能力,而信息素養主要是針對信息輸入能力。它分為信息評價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前者是後者的基礎。
通過練習題和作業,我們可以明確自己目前的信息素養水平,從而知道自己應該怎麼進一步提升。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有很多好處,可以鍛煉自己的信息處理能力,為社會大眾造福,也能為自己謀利。對自己有信心的人,應該儘力去獲取優質一手信息,優質二手信息也是明智之選,而三手信息則應盡量規避。
在類比食物和信息之後,我們發現信息的價值可以分為營養和味道兩個方面。營養價值的評價相對客觀,味道價值的評價相對主觀。營養價值對我們長遠發展有幫助,味道價值對我們短期享樂有幫助。當他人和我們有不同的信息口味時,我們應該包容差異;當他人沉迷於無營養的垃圾信息而不自知時,我們需要提醒他人。
我們還知道了「實然」和「應然」的區別,前者是人類對事實的描述,後者是人類對未來的期待。「要看情況」這一批判性思維四字真言非常重要,也很容易記住。由此來看,在某些情況下,我們應該保持理性思考,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可以跟著感覺走。任何理論模型都有其適用範圍,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考慮是否要套用多個理論模型去思考。
聯繫緒論課中提到的現狀,我們終於可以解釋為什麼大多數人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很低了。因為人們很容易就沉迷於美味而無營養的信息之中。整個地球的文化環境也沒有設置足夠好的激勵機制,去鼓勵大家追求優質信息。
最後,我們將信息看作一種具備傳染性的病毒,優質信息能增強我們的能力,垃圾信息則會降低我們的智力。而抵禦垃圾信息的絕招,就是簡單實用的思考三式:1.X是什麼?2.X有什麼理據?3.關於X,還有什麼值得考慮的可能性?運用思考三式去拷問那些含糊其辭或強詞奪理,幾乎百試不爽。
下節課,我們會講判定信息質量的各種方法,也就是提高信息評價能力的方法。
下下節課,我們再給大家介紹一些搜索優質信息的好方法,同時也會推薦許多優質信息源,從而提升大家的信息搜索能力。
作業
這節課有2個作業:
1.完成課中所有的練習。
2.使用你目前的信息獲取習慣,去查找「信息繭房」這個概念的相關資料。用你自己的話,以500字以內的篇幅,寫出對信息繭房這個概念的簡要解釋,並且註明你的信息來源,可以是網址,可以是朋友的名字,可以是書名,可以是任何來源。
推薦讀物
下面是我們給大家推薦的一些讀物,可以幫助大家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如果需要更多,請再單獨問我們。不過,對於提升信息素養有幫助的書的確不多。
《思維的利劍》,李萬中,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第一章、第九章。
《批判性思維原理和方法》,董毓,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第五章。
《學會提問》,Neil Browne 和 Stuart Keeley,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第七章、第八章。
《批判性思維》,Brooke Moore 和 Richard Parker,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第四章。
《批判性思維訓練手冊》,Stella Cottrell,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第八章。
《權衡》,Sharon Bailin 和 Mark Battersby,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第六章。
《理解信念》,Nils Nilsson,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全書。
《這是事實嗎》,Mark Battersby,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全書。
《文獻檢索與利用(第2版)》,花芳,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全書。
相關課程:
緒論(1):批判性思維是什麼?
緒論(2):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緒論(3):如何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如何強化學習過程中的防禦能力?
※作業幫,小猿搜題等軟體的開發真的好嗎?
※如何培養對物理的興趣?
※有好多人問我有沒有免費的音樂學習網站?【14號】
※怎樣在痛苦煎熬的歲月里依舊劍指夢想毫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