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科學家抓住了地震中的」破壞大王」,還給它安排了新工作

作者:劉久玲 何世堂(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繪圖:蔡葛意

什麼是聲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 ,簡稱SAW)?

估計大部分人聽到這個問題都一臉茫然,有的甚至聽都沒聽過這個名詞。但是如果說到地震,大家就熟悉多了,而且馬上會聯想到很多畫面,比如倒塌的房屋,開裂的地面……而造成這些慘狀的元兇,就是我們開頭提到的聲表面波!

地震產生的聲表面波攜帶著巨大能量,沿著地球表面傳播,所到之處地動山搖,千瘡百孔,給我們帶來了慘重的災難和損失,堪稱「破壞大王」。

怎麼將這個「惡魔」抓住,並為我們所用?為此科學家們研究了很多年。

聲表面波之所以能夠造成那麼大的破壞,就是因為它攜帶著巨大的能量。

如果我們直接上手抓它,估計還沒碰到影兒就已經被它摧毀的房屋埋掉了。要想抓住聲表面波,首先必須解決能量問題,讓它的能量變小點,再變小點,一直小到能被我們輕易控制。

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一點兒不輕鬆。直到20世紀60年代,兩個美國科學家 White 和 Voltmer 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

他們在具有壓電性能的晶體表面,做上周期性正負相間的金屬電極,然後給電極加上很小很小的電信號,就能在晶體表面激發出能被我們控制的聲表面波。這個沿著晶體表面傳播的聲表面波很微弱,弱到人們都無法直觀感覺到,如果在它的傳播路徑上擺放一個周期相同的電極,當聲表面波傳到這個電極處的時候,科學家就能將它捕獲,並轉化成方便處理的電信號。

抓住聲表面波後,能幹什麼呢?

這傢伙用途非常多,比如做成濾波器用於電視機、手機裡面。今天給大家介紹下另一種應用——電子鼻。

電子鼻,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具有部分鼻子功能的電子產品。人類用鼻子聞一聞氣味就能知道是什麼物質,而我們用聲表面波製作的電子鼻,聞過氣味不僅能知道是什麼物質,而且還能知道含量有多少!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這個聽起來好像很神奇,但怎樣才能通過聲表面波實現電子鼻的辨物和稱重功能呢?

我們先來說說稱重功能。

前面講過,激發和接收聲表面波需要藉助壓電晶體及其表面製作的周期電極。發射電極用弱電信號激發聲表面波,聲表面波被激發出來後,就以一定的速度沿晶體表面傳播,直到被接收電極捕獲。

在壓電晶體表面傳播的聲表面波,就像一個自由行走的人,如果在發射電極和接收電極之間的晶體表面再加點東西,比如用冷凝手段將某些物質吸附在晶體表面,那麼就像突然給這個人背上了重物,他的行走速度必然受到影響,背得越重,速度越慢。通過測試速度變化,就可以推算出聲表面波背上重物的質量。

現在,稱重「秤」功能已經實現了,「多少」知道了。

但是,「聞味辨物」的本領單靠聲表面波就做不到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需要藉助別的手段,比如氣相色譜。氣相色譜是什麼?用來幹嘛的?

氣相色譜(Gas Chromatography,簡稱GC)是20世紀50年代出現的一種分離、分析技術。簡單地說,我們將混合氣體「吸入」到氣相色譜的色譜柱里「聞一聞」,在氣流帶動下,被混合的各種氣體按各自的速度沿著柱子跑,速度相同的物質集中在一起,當柱子足夠長的時候,會出現一個又一個小集團。同時,沸點越低的物質,越先掙脫色譜柱的束縛,沸點最低的最先跑到出口,就像跑馬拉松似的。根據它們跑到出口的時間,我們就可以判斷它們是什麼。

將聲表面波晶元裝在色譜柱的出口處,利用冷凝手段把先後跑出來的「小集團」一個一個地吸附在晶元表面,用聲表面波分別「秤」一下。

通過計算「小集團」們分別跑出柱口的時間,我們能夠知道它們的「身份」;緊接著將「小集團」們吸附到聲表面波晶元表面,測量它們引發的聲表面波速度變化值,我們能夠知道它們的「體重」,這樣就完全實現了電子鼻的兩大功能:不但「聞味辨物」,還能告訴你「物」有多少。這個神奇的電子鼻就是聲表面波氣相色譜儀(SAWGC)!

這個神奇的傢伙身材小巧、檢測快速、反應靈敏,被廣泛應用於爆炸物、水污染、有毒害氣體等多領域的檢測,能夠真正做到提起來就跑,到地方就測,為環保、公共安全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檢測手段。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現場快速檢測就用到了我們說的這個電子鼻。

隨著我們對電子鼻應用領域的進一步開發,以後將會在越來越多的場合看它大顯身手!

文章首發於「科學大院」。科學大院是由博覽運營的院官方科普微信公眾號,歡迎訂閱(ID: kexuedayuan),集齊中科全家桶:)

轉載授權、合作、投稿事宜請聯繫cas@cnic.cn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們能從電話里很容易地分辨出某人的聲音?
由 LPC 參數到 LPCC 參數
格林函數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兩個音箱和一個音箱播放效果有什麼不同?
旅行者號飛船記錄的聲音是什麼?

TAG:声学 | 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