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慢性病嗎?

在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網站上,癌症與心臟病、中風、糖尿病、肥胖、關節炎等並列為慢性病。在維基百科上,關節炎、哮喘、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糖尿病以及某些病毒性疾病(如丙型肝炎、艾滋病)均被歸入慢性病。

  原來,世界衛生組織(WHO)給慢性病所下的定義是所有病程超過3個月的疾病,但並沒有給出時間的上限。也就是說,從發病3個月以上到終生不愈乃至死亡一直持續的疾病都屬於慢性病。

  「癌症是慢性病」的說法,沒有交代癌症的病程究竟是3個月,3年,還是10年。這個時間差別對癌症患者而言,簡直是天壤之別,也是生死之門。

「癌症是慢性病」的說法只是一種「安慰劑」

  對於一位癌症患者來說,當醫生告訴他:「別急,也別怕,你患的只是一種慢性病」!患者那一直緊繃著的神經可能會立即鬆弛下來,戰勝癌症的精神力量立即油然而生。只要精神不垮,治療就有望,精神垮了,神醫也無助!

  人的求生本能讓患者對醫生言聽計從,他堅信醫生說沒事,那就是真的沒事。儘管現在誰也說不清人的意志力是否能增強人的免疫力,但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絕對有助於疾病的治療與康復。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醫生對病人策略性地說「癌症是慢性病」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不過,這種說法千萬不能濫用,如果病人輕信所有癌症都是慢性病的說法,那就大錯而特錯了,更不能把所有癌症都當成慢性病來治療。

「癌症是慢性病」的說法也可能是一種忽悠

  大家都知道,一旦病人查出患有重要臟器(肺、肝、胃、腦)惡性腫瘤,通常都已接近晚期,預期壽命僅剩幾個月而已。如果此時醫生仍告知病人及其家屬:他患的只是一種慢性病,那就可能誤導他們以為吃吃保健品就沒事了。

  如果當事人對疾病的嚴重程度估計不足,可能讓他們放鬆應有的警惕,既沒有認識到及時治療的緊迫性,也不會採取積極的干預措施,從而貽誤寶貴的治療良機。

  更不排除有不良醫者,為了推銷自己的保健產品,也會用這種說法忽悠患者,明知患者已無可救藥,仍昧著良心要賺死人的錢!這些無良醫生的所作所為,也是對可憐的患者生命的褻瀆和患者家屬的殘忍!

癌症在什麼情況下才是慢性病?

  癌症發生的本質是關鍵基因發生突變(或甲基化),如抑癌基因突變。如果從基因突變的角度來說,突變的發生既可能是短期突發的急性基因突變(1個關鍵基因突變),也可能是長期漸進的慢性基因突變(至少5個基因突變,其中含有1個關鍵基因)。

  突發性基因突變出現在意外接觸高能輻射或誘變劑之後,可導致DNA嚴重損傷,而DNA修復系統來不及或無能力修復,甚至修復系統本身(腫瘤抑制基因)因突變而出現功能缺陷,這時癌症就有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

  漸進性基因突變通常起因於慢性炎症,它經歷良性增生與惡性轉化兩個階段,前者無關鍵基因突變,但因瓦勃效應的代謝增強作用,結果產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加劇了DNA損傷與關鍵基因突變。這一過程不可能瞬間完成,也許需要歷經數年或更長時間。

  因此,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慢性炎症誘導的癌症發生和發展是一個由量變(良性增生)到質變(惡性轉化)的長期演變過程,但高能輻射及誘變劑導致的癌症可以快速發生和發展,通常不需要經過良性增生期,就直接進入惡性轉化期。

乳腺癌是慢性病嗎?

  乳腺癌的發病機理至少有兩種,一種是遺傳的性細胞基因突變,另一種是非遺傳的體細胞基因突變。絕大多數乳腺癌病例應屬後一種情況。

  儘管BRCA1基因突變攜帶者發生乳腺癌的可能性極高,但因人體內還有其他腫瘤抑制基因行使DNA損傷修復功能,故BRCA1基因突變並不會立即導致乳腺癌發生。當女性進入青春期後,由於大量分泌雌激素,才使乳腺癌發生和發展的機率大增。

  這是因為BRCA1基因突變攜帶者通常也是雌激素受體缺陷型,而受體缺陷使她們體內的雌激素水平比一般女性更高,異常高水平的雌激素形成的羥基化產物可直接損傷DNA,從而加速基因突變和癌變。

  因此,BRCA1基因突變攜帶者在青春期前發生乳腺癌的機率不高,可以認為是一種慢性發作的疾病,但進入青春期後的致癌機率大增,又成為一種急性發作的疾病。在臨床上處於轉移階段的乳腺癌致死率很高,10年生存期僅為5%(不治療)和10%(適當治療)。

白血病是慢性病嗎?

  白血病有很多類型,其中最常見的是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粒細胞)白血病(AML)、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慢性髓系(粒細胞)白血病(CML)等。因此,白血病既有慢性發作,也有急性發作,豈能把它們都說成是慢性病?

  從生存期來看,T-幼淋細胞白血病發作後未經治療只能活幾個月,而毛細胞白血病的10年存活率高達96%-100%。CML的5年存活率為90%,而AML的5年存活率只有40%。

  白血病的重要分子特徵也是基因突變,只不過常見的是染色體易位(結構變異),由此激活癌基因表達或使腫瘤抑制基因失活。不過,到目前為止,導致染色體易位的原因仍不清楚,推測可能因高能輻射或誘變劑引起。

  以下兩張圖分別演示了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和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形成中染色體易位的分子機理。

  上圖中22號染色體的一個大片段與9號染色體末端相連,產生了一條更長的9號染色體及一條很短的22號染色體(即費城染色體),其中22號染色體的BCR基因與9號染色體的ABL基因發生融合,形成BCR-ABL融合基因。

  上圖中,15號染色體的PML基因通過易位與17號染色體的RARA基因融合,形成PML-RARA基因。

  當然,病毒感染也是病因之一。例如,人嗜T淋巴細胞病毒1型(HTLV-1)就能誘發成人T細胞白血病。

肝癌是慢性病嗎?

  現在已有證據表明,非病毒性肝癌有可能是由全身慢性低度炎症誘發的,經歷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肝纖維化、肝硬變等階段,並最終演變為肝癌。

  也有證據表明,乙肝病毒及丙肝病毒感染也可以導致肝癌,其致癌機理有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間接的。直接就是病毒本身導致基因突變,間接則是通過誘發炎症促進基因突變。

  肝癌應該是慢性發作的,它是慢性炎症或慢性炎症外加病毒基因整合導致基因表達異常的疊加結果。但是,肝癌確診通常已進入晚期,致死率非常高。在美國,肝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僅為17%。

癌症很難治,但可以有效預防

  一旦癌症進入晚期(全身轉移)就很難治療了,因此對付癌症既要治癌,更應防癌,也就是「防重於治」。炎症引發癌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許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同時炎症也是肥胖、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炎症性疾病的共同病因。

  因此,在癌症漫長的演變過程中,人們有足夠的時間阻止它的發生和發展。首先是要保持腸胃的健康,不要有長期腹瀉或便秘(防腸癌),不讓脂肪肝進一步惡化(防非病毒性肝癌),防治乙肝和丙肝(防病毒性肝癌),杜絕幽門螺桿菌感染(防胃癌),婦女要接種人乳頭瘤病毒疫苗(防子宮頸癌)。

  綜上所述,「癌症是慢性病」的說法是片面的,有時還會造成誤導。嚴格說來,只有炎症誘發的癌症才是慢性的,也是唯一可以通過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進行預防的。高能輻射及誘變劑致癌通常是基因瞬時突變伴隨著癌症快速發生,只有避免接觸才能有效預防。

weixin.qq.com/r/z0wyKlz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如果我們不用去醫院了,會怎樣?
慢性胃腸炎什麼冶療?
互聯網醫療「重構」路 搞慢病的為何醒的最早?
相比西醫,中醫可以治療急病么?

TAG:癌症 | 健康 | 慢性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