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需要主動思考

原文發表在我的博客:人類需要主動思考

很多時候,重複地向別人請教一些高度相似的問題,尤其是在這個問題很 trivial 的情況下,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人,他每天都會重複一件事——首先問一個用直覺就能感覺出來答案的問題( 好吧,這種 「用直覺就能感覺出來」 只是我的個人看法,但這個定語並不是這句話的重點), 然後在剛才的問題中的名詞隨便選一個,並歪曲這個名詞的含義,然後把剛才這個問題帶入中國錯誤的含義再重複解釋一遍, 讓它看起來很複雜,然後等別人解答他的問題。

然後他在我回答他的問題的時候,不停地說 「懵」 等表達 「哎呀我不懂啦」 含義的詞,然後隔段時間再換個歪曲方法來再把同一個問題問一遍。

問題主要圍繞常量摺疊、惰性求值、 Haskell 到底有沒有變數等話題, 當然我這裡就根據我的感受把這些不是所有人都看得懂的編程的例子換成一個小學文化的人都懂的例子吧。

比如,他第一天問:

馬雲資產 1500 億,中國 14 億人,每人分 1 億,馬雲還剩 1486 億,而中國每個人都成了億萬富翁,為什麼馬雲不這麼做?

這時,學過乘法的人都笑了。

然後當我耐心地告訴他,乘法計算的單位問題時,他開始發很多個 「懵」 ,或者 「不懂,好厲害」 。

可能,這個時候,普通人會覺得,這個人應該懂了,說 「懵」 應該是在賣萌表示感謝。

然而,在我天真以為他終於理解了自然數的乘法運算(你沒看錯,指小學學的那個)的時候,他第二天拿出了那個

1= 100= 10* 10= 0.1* 0.1= 0.01= 1

的圖,然後問為什麼可以證明 1 元 == 1 分

這時,有點無語的我告訴他 分 != 分 * 分 的時候,他又發很多個 「懵」 。

我感覺這和水平沒有關係,這是與人相處的態度問題。

我曾經建議他去學習 Haskell 來了解惰性求值和無變數編程,他就開始不停問我關於 Haskell 的常量摺疊的問題。

說實話,常量摺疊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優化,這只是一個很符合直覺的優化方法而已。

首先在沒有 benchmark 的情況下談優化就已經是一種罪惡,再加上不考慮函數內聯、尾遞歸優化(兩種扔棧)、 JIT、虛擬機的運行時優化等很明顯看名字就覺得比常量摺疊有效而且常用的多的優化方法,而是揪著一個常量摺疊不放, 並且在自己加上了 「只要是編譯器都有常量摺疊」 的假設後製造一些實際上並不成立的問題, 消磨了很多那些熱心回答他的問題的人的時間,這樣的行為實在令人髮指。

回答他們問題的人明明可以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為那些善良的人感到不值。

不知不覺到 2018 年已經一個星期了呢。我馬上也要成年了。 心裡有點混亂,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

發到知乎看看有多少人沒上過小學。


推薦閱讀:

關於死亡
怎麼做到學而思考?
燒腦的複雜漫畫其對抗劇情如何構建?
有沒有一句話讓你感覺:哇,好漂亮?
小能熊日報「第十四期」

TAG:编程 | 生活 | 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