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孩子什麼時候能像外國孩子一樣有舞感?這次我看到了希望——參加DMC課後感想
這是一篇神奇的文章。在我寫完初稿之後收到了老師的反饋,所以這裡大家能看到反覆補充之後的版本。斜體字的部分是後加的,顯得有點亂。全文超超超超長,我本來寫的時候就是超激動狀態,從教育、心理、舞蹈、訓練的角度,一不小心寫了五千字,結果老師又回復了一大堆,咳,現在全文字數七千多。
開始:
在網上看別人提的問題,最無力回答的問題,是這樣的:
1、我家孩子喜歡舞蹈,聽到音樂就會跟著跳,但是不喜歡舞蹈班練基本功,怎麼辦?
於大雪老師:因為您們孩子練習的舞蹈(古典舞、民間舞)越來越靜態化、原地化、單一化,而基本功的抻拉、旋轉、彈跳、肌肉都在舞蹈里不存在。既然不存在?怎麼能喜歡?也沒有追求必要了。
我:咳,這話我不敢說嘛。
2、舞蹈班上的孩子駝背、探頭,要求站直也沒用,怎麼辦?
於大雪老師:要想不駝背、探頭、唯一的辦法是肌肉的練習。
孩子學舞蹈幾年了,沒有舞感,跳舞僵硬,怎麼辦?
於大雪老師:不是孩子沒舞感,而是孩子學習舞蹈的幾年根本沒有跳舞。只是在原地一個造型接一個造型。
這種問題總是能讓人陷入深深的無力感,因為它的回答,非常地固定:要麼多練,要麼別學! 選擇了學舞蹈,就選擇了不容易,要容易,別來學舞蹈!
這個世界,像個銅牆鐵壁,那麼,世界上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
這就是DMC世界舞蹈大師課了。
(注,寫這些字時還沒有那些斜體的回答……)
目錄:(此文太長,不得不來個目錄:)
參加DMC課後感想前言
身體訓練之基礎熱身;
身體訓練之體態強化與力量強化;
身體訓練之專項技術訓練;
課堂設置之規則確立;
課堂設置之公平原則;
課堂設置之循序漸近;
課堂設置之混齡與容錯;
情感表達之接納與安全感;
情感表達之引導與共情;
情感表達之責任與內部動機;
舞蹈訓練之信息量和難度:
舞蹈訓練之滾地、轉、翻身、即興;
舞蹈訓練之節奏;
舞蹈訓練之爆發力;
舞蹈訓練之世界各地的舞蹈風格。
成年人能不能去?
男生能不能去?
小孩子不懂英語能不能去?
舞蹈有中國舞/芭蕾舞/民族舞基礎,但是沒學過當代舞/現代舞/即興,能不能去?
……註定是個長文了,我慢慢寫。
前言:
我之前寫了一篇《國際青少年舞蹈訓練體系》的筆記。當時沒說的是,下課時還跑到老師面前,並且跟著幾個人一起要了微信。那個時候覺得這種舞蹈課很神奇,所有的孩子都那麼熱情,所有的孩子都自由而自信,所有的孩子都有舞感,所有的孩子都沒有駝背。……怎麼做到的?
當時是六一。等到十一的時候,發現十一有個幾天的《國際青少年舞蹈大師課》 ,時間合適,就去報了名。然後我就跟著一群05後,上了四天的課。其實裡面還有10後……06年要算大姐姐了。報名時是這樣的:
我:我要報名!我有跟小朋友一起上課的經驗,保證不搗亂不掉隊……
報名的老師:啊?好吧……您不介意就好。
總之,現在我能解說一下這個神奇的體系了。
先說身體硬體訓練,再說課堂設置、情感表達,最後才是舞蹈。
身體訓練之基礎熱身;
於大雪老師:為什麼要熱身。1、兩年的教學讓我認為,拉伸是極具儀式感的行為,從一個不舞蹈的環境,進入舞蹈環境,必須有獨特的方式。2、拉伸的不僅僅是肌肉,更是舞蹈角色的轉換。目前中國傳統教學,一上來就是教學內容,不容易進入情況。
(我的補充:所以這是一個情感上和身體上雙重的warm up.)
基礎熱身里,其實還可以細分為熱身、拉伸與核心三個環節。每天早上都是同樣的步驟(跟六一時看到的一樣。所以以後應該也還是這些。)比較全面的關節活動,比較全面的拉伸。每到換動作時老師會拍手,(於大雪老師:拍手是因為,要所有人習慣專心於自己的動作,換動作時有獨特的聲音,例如拍手聲。盡量少用語言。) 這樣大家記不住動作的也可以再看看老師。
拉伸的亮點,一是有股四頭肌(大腿前側)的拉伸,這在其他舞蹈班裡不常見(因為傳統舞蹈軟開體系里只有後腿,沒有把大腿前側單獨拿出來的。)二是有身體旋轉的拉伸,作用部位涉及了腹外斜肌、背闊肌。一套動作,比傳統舞蹈的軟開全面,基本上無死角。
動作缺點是對於腿後側(腘繩肌)的拉伸不足,這個的解決方案是,單獨有一套腘繩肌拉伸的組合,四天的訓練里有一天做了。(於大雪老師:後腿拉伸屬於個人能力的範疇,我們追求的是無差異學習,不是不拉伸,而是不要把舞蹈課變成有門檻事情。)
核心訓練之前說過,很全面,動態平板支撐、腹內外斜肌的專項練習、腹橫肌腹直肌的練習,比只做仰卧起坐強太多了。親自體驗完還有個感受就是,不知不覺就特別累。老師的引導是這樣,動作A,先慢做,再做快的,然後動作B,然後動作C……每個都是暫時地累,然後換動作,這樣腦子不覺得枯燥,訓練量也有保證。 (於大雪老師:肌肉的多樣性練習、複合性練習,更加趣味、悄悄的成長也是現代身體訓練的統一共識。)
(我:不知不覺就練到了……)
身體訓練之體態強化與力量強化;
一.第一天的時候班裡的孩子駝背的有幾個。幾天過去慢慢直起來了一點。怎麼做到的?靠彈力帶。彈力帶纏在手上,提供了手臂外旋的力量。然後維持著這個動作去讓孩子踢腿。(於大雪老師:小道具的外力幫助,有助於青少年無意識、無差別的體驗最正確的身體感受。)
這個看起來非常邪教,原理是這樣的:彈力帶幫助肱骨(胳膊大臂的骨頭)外旋,間接地迫使肩胛骨緊貼在身體上,胸椎會隨之舒展。胸椎曲度恢復到人體正常曲度之後,頸椎就回到了正常位置。
這個動作我回去自己練時改成了彈力帶在背後而不是頸後,原因是不舒服:踢腿時腦袋後面有個辮子,辮子總是自己跑到彈力帶和脖子中間去,導致我頭髮根疼。
彈力帶用輕磅(薄)的比較好,無論成人孩子,比較薄的就可以。(於大雪老師:最輕的原因是要悄悄的產生身體對抗。過強的力量,就干涉了身體的抗力了。而且要想舒展的肌肉,不能用外力太大。)
效果明顯,連續幾天踢腿時都纏著帶子,然後駝背的就不那麼嚴重了。
力量強化做了手臂的、大腿的、核心的、小腿的,每天不一樣。值得一提的是還有隱藏模式,老師引進了美國的Progress Ballet Technique,PBT是一種輔助芭蕾的身體力量訓練體系,能夠非常有效地幫助舞者訓練身體力量。
身體訓練之專項技術訓練;
專項技術里包括了跳轉訓練,還有即興訓練。
跳轉訓練十一的主題是「核心力量在轉的應用」,非常詳細的一個點。第一天訓練靜態的半腳尖(扶牆)、吸腿(扶牆)、從剪蹲到立半腳尖的呼氣、腹橫肌繃緊的技術(中間),之後每天增加一點難度,從靜態的半腳尖,到蹲-蹬地推起成半腳尖,從立半腳尖的腹橫肌繃緊,到轉一圈、轉兩圈時注意這個點。
即興訓練只有一天有,踢腿即興,排隊做,要求先踢腿然後接一個滾地的即興動作。(於大雪老師:因為這次來的多數都會基本的即興方式了。遇到少數不會的時候,需要用影響的方式,而不是傳授的方式)
踢腿前旁後不限,小朋友們做了各種各樣的花樣。
接下來,我要說從一個老師的角度,這個班有什麼亮點了:
課堂設置之規則確立;
規則就是規則。要讓學生在規則里自由地探索,又要讓學生尊重規則。這個意識是在即興訓練里完成的。比如前面提到的踢腿即興,比如對於舞蹈的改編……老師規定:不能做鏡像動作、不能改變動作的前後順序,在此基礎上對舞蹈改編。(於大雪老師:創造力來自於99%限制中的1%的靈感。完全自由不是創造力。)
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孩子們遵守規則的意識。
課堂設置之公平原則;
老師有好幾個,同時在班裡。同一時間裡班裡至少會有三位老師。(一位主講,一位助教,這都能理解,同時還有打醬油的、跟著跳的和自己玩的老師……(於大雪老師:這個打醬油的老師,才是授課最核心的人,製造出一種學生無意識的放鬆狀態,「哦。連下一個課的老師都在跳」。)
( 我:天啊簡直是絞盡腦汁地在做教育……這個無意識的引導和模仿實在是太棒了,學生會逐漸接受「人本來就應該學習」「人本來就應該跳舞」的觀念,舞蹈會成為一個不需要外力的事件。)
遇到踢腿時跟不上的小朋友,老師會不說話,盡量引導(於大雪老師:肢體的事情交給肢體,交給眼睛。)。同時在下一輪再次輪到這些小朋友時,老師在前面做減難度的示範動作。沒有責怪和提醒,只有悄悄地站在孩子前面。
分組分好後,所有都要上場跳,位置自己選(於大雪老師:學會自己給自己做主)。老師不評價個體的舞蹈好壞,在分組練習時不進行個體指導,只點評這一組怎麼樣。同時引導場下同學觀看場上的練習。(於大雪老師:舞蹈是看的見得行為,所以會不會一目了然。要養成自己跟著老師學習,而不老師推著學生學習)
(我:所以最終才會有自主的學習行為出現!)
當動作出現需要糾正的錯誤時,對全體進行糾正講解,講共性錯誤,不針對個體。(於大雪老師:因為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學習背景,大師課首先是舞蹈的社交活動,所以更要避免自卑的心理,每個孩子只要獲得自己那部分成長就好了,不必要所以人一個水準,也不可能一個水準。但在自己的舞蹈學校,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不做下一個別人,要做最好的自己。)
課堂設置之循序漸近;
前面說了專項練習的循序漸近。
在四天的課程里,也做到了把要求最多的放最前,把最難的動作放到最後(於大雪老師:最難的動作先練習,也源於學生在開始的注意力是最好的,快下課時注意力最不集中,通過不斷的跳舞,來規避學習新內容)。
同時,每堂課有單獨的熱身,(於大雪老師:還是儀式感)熱身動作取材於本節課內容的核心難點。把實際動作進行簡化之後作為熱身使用。
課堂設置之混齡與容錯;
班裡特邀了兩位水平特別高的小舞者(於大雪老師:這是終身免費課程的學生,是大師課目前的最高榮譽,未來全國決賽的時候,還要推出全程赴美資助選手),同時既有已經適應了這套體系的學生,也有第一次接觸的。有之前有其他舞種基礎的,也有不太懂不太會的。什麼水平的都有。年齡有最低限制,最高嘛……咳,我作為一個老阿姨混進去了,也沒被老師扔出來……
在各個環節里,混(舞)齡的優勢都非常明顯,動作不會了可以看前後左右。在即興表達上,明顯第一天里,幾個像我一樣沒接觸過即興的孩子有點僵,但是看著水平高的人模仿,也相對自然地融入到了即興裡面。之前設想過,萬一集體不好意思怎麼辦?但是在這種混合模式下,總有人能夠很自然地做出該幹什麼的示範來。(於大雪老師:事實證明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最多佔40%。而其他學生可以佔到60%)
下面該談心理問題了。
情感表達之接納與安全感;
如果你要聽一個孩子的心裡話,你一定要先讓孩子有安全感。什麼樣的安全感呢?就是做這件事「沒關係」。做對了沒關係,做錯了也沒關係,都OK。除了最後的展示環節之感言以外,沒有任何一個瞬間,老師單獨評價了某一個孩子「好」或者「壞」。不評價,不批評,你做什麼都是老師能接納的。
是這種態度,給了孩子們安全的感覺,嗯,我做什麼都沒關係。
當然也能看到小小朋友跑來跑去,這種就需要老師特殊出面了,悄悄地把孩子領到一邊去。(於大雪老師:因為我們的課堂過於激烈,混齡班一下轉變太大。傳統家庭音樂要小聲、運動不敢做、在家必須穿拖鞋、不能喝涼水。「中國的中國人」比較脆弱)
情感表達之引導與共情;
老師想要讓孩子的情緒「出來」前,會先做引導。這次課的主題是「電影」,一般老師們會講一個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編的故事。印象最深刻的是「Be different」,老師講了自己去國外學舞蹈,最後他的老師對他說,Be different。(於大雪老師:舞蹈是個情感的肢體表達,你都不跟學生談情,那跳個什麼意思。)
這幾乎是個無情節的故事,但是很真誠,老師說,我希望每個人,都能表達出來不同的自己。
於大雪老師之前說,孩子們表達的情感,應該是多樣化的(於大雪老師:我們被莫名其妙的大悲大喜害的不淺,所謂1號表情)。在課程里,引導環節涉及到的情感,老師們會詳細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描述它是什麼樣的,莫安娜是什麼樣的?獅子王是什麼樣的?你失去一個朋友一個你珍貴的東西,你的感受是什麼樣?你自己是什麼樣子的?
我相信如果有機會,孩子們能藉此學習到很多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同時,在這種引導里,孩子們最終的情感,是自己身上引發的,而不會有假裝的哭、呆板的笑。
另外一個點在於共情。在分組跳舞蹈之後,老師是有點評的,關注的是「情緒」,比如說,剛才這組表演,我看到了你們內心裡的渴望。剛才這組表演我看到了那種外放的張揚。(於大雪老師:目前我們用「通感」來解讀這個)
共情是另一種表達「接納」的方式。孩子們感受到的是作為一個集體,被認同,被理解。做到這一點,不容易。(於大雪老師:人要學會瞬間和另外一群人形成整體)
情感表達之責任與內部動機;
班裡是有個人表演的,一次上場2-5個孩子做個人展示,除了剛教的舞蹈之外,還要求有個人即興。在這種時候,老師做到了非常難得的一點:不查人數,不催促,不強行拖延或強行提前停止,不點名要求必須上,不批評搶著上的,不阻止重複要求表演的。
非常完全的自願,如果沒有,好,結束。
孩子們非常珍惜這種機會,搶著上。(於大雪老師:人當沒有機會的時候,就搶著來了,第一次給你機會你不表達,ok結束,不強迫你)(混班制里,很多人已經養成了搶著表演的習慣,帶動了後來不主動的。)有時候會把機會讓給別人,也有時候是自己表演完要求再來一次。
老師對某人:這麼喜歡跳,你連著來兩遍。
某人:耶!(躥)(於大雪老師:這樣的孩子是老師的一種對他人的暗示,老師全是套路,哈哈哈)
只有把外部動機的因素都去掉,沒有老師要求我表演、家長要求我表演,一切自發,才能有屬於孩子自己的內部動機,我想要!我要!(還是套路)
(我的補充:非常難得的是,種種套路是遵循著同一個體系,最終能夠形成合力:培養有內在動機的、自發地進行舞蹈的學習者)
(還是補充:要是一個班裡一個自願的都沒有怎麼辦? 這裡之前問過一個英國老師,答,從小小孩子開始教,那個時候他們還沒學會害羞呢。如果是大孩子,他緊張可能是因為沒有準備好,那麼他需要多練習。 啊,混班制萬歲……)
終於,終於說到舞蹈了……
舞蹈訓練之信息量和難度:
在老師教的組合里,最大的感受是,難度上、不、封、頂!四天學了五支舞,大概每支舞一分鐘,一個半小時就全教完了。我從來沒有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學東西。節奏很容易適應,除了重點動作會拿出來簡化當熱身以外,真正難的部分會放到最前面,拆到很細的程度來教。(於大雪老師:其實難度是仔細設計過的)
老師在教之前,已經有了比較詳細的思考,準備也很充分,學起來不是那麼難。
難度大部分都在接受範圍,不過第一天老師忽然說這裡,搬腿,我還是嚇到了。然後看看周圍,好像腿只要搬起來就行不要求高度,我就湊合地晃晃悠悠地也搬了。動作里很多涉及控制、轉的動作,老師會教高難度和低難度兩個版本,鼓勵做出來更高難度的。(於大雪老師:中國傳統授課方式只有一種標準,所以把大家嚇壞了。)
舞蹈訓練之滾地、轉、翻身、即興;
會教組合里需要的動作……於是本老年人趁著午休溜出去買了個護膝。比較有難度……各種滾,支撐,翻身……
即興動作……即興的機會有非常非常多,每支舞教的速度非常快,教完就是一遍遍練習,每一遍都加即興。現場很明顯感覺到自己的即興素材不足,除了老師教的以外,我當時記得我用上了學過的各種動作來湊數。(於大雪老師:即興——其實是對自己過往知識的一次回憶)
而且次次要不一樣,不好意思拿同樣的動作重複跳——因為班裡有次次都努力做出新意的同學……嗯從他們身上也學到了一些下次能自己用的「素材」,不過總是想得很美好,做出來特別糟糕。咳咳,過後一看錄像,我天,跳的這是什麼鬼,軟軟的慢慢的,我在幹啥……
孩子們跳的,真的是即興,水平很高的同學次次都挑戰難度,每次都很精彩。……大跳,跪挺起,各種踢腿和轉,各種控制,學過什麼,即興里就會有什麼。(於大雪老師:這是一種彰顯、是優越感的最大化,也就是所謂蔡元培所說美育替代宗教的狀態。)
舞蹈訓練之節奏;
老師會引領思考這支舞的特點是什麼,節奏是什麼樣子,哪裡要停,哪裡要快。……這是個陌生的點,之前很少從這個角度想問題。
(我的補充:因為之前我學的舞蹈都是一二三四做什麼,五六七八做什麼,很少有人從作品的全局角度來引導,這一段要做得連貫有呼吸感,力量不要斷……這樣的。以前學的是一個個「文字」不是「一段文學作品」。)
舞蹈訓練之爆發力;
……我自己的動作,一向是軟綿綿的,從小到大無論什麼項目什麼老師,都在這麼說。這次有一支舞居然沒跳得軟綿綿。(於大雪老師:不是你軟,是你跳的舞軟)
原因:太快了!
不用全力去做,就跟不上。只好盡自己能力把力量全放出來。……嗯,也跟現在自己力量夠了,知道怎麼發力有關係。
在前面提到的身體訓練體系里,如果長期堅持,也會有足夠的力量,並且會有機會怎麼使用它們。
舞蹈訓練之世界各地的舞蹈風格。
這次學了非洲舞,印度舞。之前六一看到了中國民族舞。
讓孩子從小接觸世界文化,培養多樣化的接納能力,這樣的孩子,以後一定不會是狹隘的。
感想:
無論是作為一個體能教練、作為一個老師、作為一個心理學學生、作為一個舞蹈愛好者,從我經歷的每個角色去看十一參加的DMC大師課,它都有著自己獨特的亮點。
什麼是舞感?喜歡舞蹈,知道要表達什麼,有能力把它表達出來,有很多次練慣用舞蹈把情感表達出來的機會,……舞蹈自然有感覺、有感情了。中國孩子,一樣能做到。
end
廣告時間:去哪裡能學?
從現場來看,這次還隱藏了不少東西,比如力量訓練,一定不只那幾個動作。整個體系都非常值得了解學習。這不是一個舞蹈班的獨創,這是系統地學習了國外體系之後的挪用,以及一些本土化的融合。
嗯,所以呢……寒假這個班還有。寒假這次是美國老師來教。
內容四大部分:身體訓練(力量,跳轉),當代舞,即興,爵士舞。早上第一節課是身體訓練,後面是教成品舞蹈和練習即興,一天六個小時。一共六天。
我幫忙添個問答,答案是我寫的,跟主辦方無關。:
成年人能不能去?
……至少我沒被轟出來……經驗來看,要想順利跟下來,要麼體能好、要麼軟度好、要麼天賦好、要麼經驗多、要麼學習能力好。當然也可以……心態好。臉皮要厚,心態要年輕。
男生能不能去?
歡迎。而且教學團隊里有男老師。
小孩子不懂英語能不能去?
舞蹈是肢體語言,小朋友如果能直接跟著學,那就可以。如果孩子平時比較怕英語,心理屬於迴避型的,認定自己聽不懂,那麼……建議最好不要直接報,這種課也有全國內老師授課的(十一這次就是),等到有經驗了再來報這種國外老師的。
舞蹈有中國舞/芭蕾舞/民族舞基礎,但是沒學過當代舞/現代舞/即興,能不能去?
能。
氣氛很包容,現場學來得及。太難的動作有低配版本。
孩子之前就喜歡舞蹈,但是沒有系統學過,不協調,很硬,能不能去?
能。不強求所有人都要軟、協調、啥都會。
我想培養孩子對於舞蹈的興趣,報這個能培養興趣嗎?
不能。
如果孩子自己本身不喜歡,孩子會躲到教室邊上的。這個課堂對於舞蹈的認知能力有要求,以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在舞蹈上學習經驗太少的話,很難弄明白這些人都在幹什麼。如果孩子太小,會很不安。如果孩子很大,會不好意思。
也就是說,興趣只能「遷移」過來。孩子原本對舞蹈感興趣的,會喜歡這個課,原本對舞蹈無感的……等著國內老師上課機會再說吧。
孩子們私下裡算過賬的,平時一節課90分鐘要兩百多(北京少兒舞蹈培訓的正常價格),這個大師課平均下來一節課一百多(那是十一,寒假這個將近兩百了),挺值的……
鏈接:微信搜【DMC 2018國際青少年舞蹈大師課 火熱報名!】
但是本文拖太久,報名時限已經過了,。。。。。。
觀摩的或許還能報上名,上課的請聯繫報名老師吧……
(拖延症面壁去了)
推薦閱讀:
※北京有哪些可以短期舞蹈培訓可以參加?
※[廣告]如何系統地入門學習拉丁舞?
※立足尖容易練成嗎?
※記 第四屆國家芭蕾舞邀請賽
TAG: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