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每天還好還有十分鐘的幸福。
每天,全國各地無數的年輕人,湧入北京。
在他們心裡,開心沒那麼重要,賺錢並不是唯一,夢想才最牛逼。
每天,也有無數的年輕人,逃離北京。
告別的前夜,酒杯碰到一起,都是夢碎的聲音。
前天在永輝超市買菜。
結賬時隨口問了一下會員卡上的積分。收營員說一萬六千多。
實在大吃一驚。才一年半的時間,竟然在這買了一萬六千多塊錢的菜了。
看來自己開火做飯,似乎也不省錢嘛。
公司七點下班,常常捱到十點才回住所。
倒不是工作量大,只是下班時天已黑,獨自生活的一個人,沒什麼地方好去,也沒什麼事情好做。
雖然回得晚,但很喜歡動手給自己做點吃的。做的都是些十分鐘就能完成的速食。工作日的晚上,很少做耗時的硬菜。
去年夏天畢業留在北京工作,突然發現做飯並不是一件累人的事。反倒覺得是一種力所能及的、對自己好一點的方式。
似乎每天只有在做飯、吃飯的那段短暫時光,才覺得身體還是自己的,生活還是自己的。
似乎自己動手的食物,總會更有溫度一些。
租住的住所是一套四戶人的群租房。一間十五平的隔斷房,每月房租水電要三千五。
聽上去有點貴,但這不奇怪。畢竟是在北京。許多人花了一千塊,也只能窩在一個狹小的地下室。
最初,沒有開火做飯的打算。也就沒有置辦鍋碗瓢盆,油鹽醬醋。
第一次逛永輝超市的時候,卻突然萌發給自己做點吃的的衝動。
就做三明治吧。應該很簡單。只要有一把刀就好。都不用開火。
當時看到貨架上的吐司和牛肉,心裡這麼想到。
把醬牛肉、西紅柿切片,加上生菜葉、芝士片,擠上沙拉醬或番茄醬,夾在兩片吐司里就行了。
印象中三明治就長這樣。
沒想到這些簡單的食材,不用任何的烹制,組合在了一起竟然意外的好吃。
去年基友老張從重慶來北京,參加我的畢業典禮。第一次吃到就嘖嘖稱奇。在北京呆了幾天,就連著吃了幾天。
人高馬大一身橫肉,十指沒沾過陽春水的他,回到重慶就照著這個三明治的邏輯,天天動手摺騰起早餐和夜宵來了。經常很嘚瑟地拍照發給我,還一本正經地推薦他新近嘗試的醬料。臉上瀰漫著美食達人的自信。
後來置辦了鍋碗瓢盆,油鹽醬醋。就開始試著弄些有鍋氣、有溫度的食物了。
比如油炸土豆片。
老家盛產土豆,我們那兒的人從小就喜歡吃油炸土豆片——我們那兒叫做「烙鍋洋芋」,一種用油炸熟了肉蔬,沾辣椒水吃的地方小吃。
在五六歲還不能吃辣的年紀,大人總是給我倒上一小碟醬油替代辣椒水。久而久之,竟然對這種吃法情有獨鍾。
哪怕後來成了吃辣狂魔,一次就著一碗白飯能吃掉半瓶小尖椒泡椒。但吃炸洋芋片時,仍然喜歡這種蘸醬油的吃法。
土豆切片,冷水浸泡,然後油炸到喜歡的軟硬度,裝盤之後澆上醬油、蘸醬油吃都可。
許多味道都是因為熟悉而讓人覺得美好。長大後的身體遮不掉小時候的印記。
懶得現切土豆,那就油炸薯條。
薯條都是提前處理好的,一次性備了好多凍在冰箱里。想吃的時候,就從冰箱里取出來現炸。
網上炸薯條的攻略五花八門。當時找了許多一一實驗,最後留下了自認為最接近麥當勞的一種。
1、沸水煮斷生;2、撈出放在牛奶里浸泡一夜;3、再撈出瀝干,冰凍;4、高溫油炸。
天冷的時候,很想喝湯。
但就算是用高壓鍋,熬湯也嫌耗時。
一天,異想天開地弄了一碗薑湯面。沒想到湯味很贊,做起來卻很簡單。
1、鐵鍋里下水大量;2、下薑末煮沸之後再下肉末;3、三分鐘後下麵條;4、麵條快熟時,灑上蔥花、生抽、鹽和花椒粉;5、麵條煮熟出鍋即可。
姜和肉末煮起湯來本就鮮香,煮麵過程中釋放的澱粉和麥香,更是增添了湯的口感的濃郁和滋味的層次感。
這使得大火十分鐘煮出的麵湯,差可媲美小火慢燉十小時的骨湯。
我很著迷這個味道。那時候女朋友也是。她每次都把湯喝得一滴不剩。
可是後來還是分手了。和平的方式。
一個多月後,到了我的生日。
那天晚上下班回到出租屋,已經十一點過了。
默默給自己煮了一碗薑湯面,加了一個雞蛋。
一直期盼能收到她的一句祝福,可是等了一整天都沒能等到。
事實上,因為沒有聲張,也沒有收到別人的祝福。
獨自坐在涼席上,端著燙手的麵條,發了條朋友圈:很多年後的某一天,這薑湯面的味道大概會讓我想起北漂吧。如果湯里再加上雞蛋,我會想起孤單。
真是失落啊。
不過此刻正在敲字的我回想起來,倒是嫌自己那時矯情了。
真是時過境遷啊。
湯麵雖好,但也耐不住多吃。有時候多花幾分鐘的時間,炒上一盤炒麵給自己換個口味。
其實製作起來也很簡單。
1、麵條煮熟之後,撈起泡在冷水裡;2、油鍋里炒上一份肉末青椒(或任何別的什麼菜);3、冷卻的麵條下到鍋里翻炒。炒透。如果能掂鍋,那就最好不過了。
炒麵一般以爽滑、干透的口感為宜,不能油膩,更不能柴枯。配上一碗素湯,最是相得益彰。
有段時間,天天開劇本會,關在公司的小黑屋,一開就是一整天,中午只能吃外賣。
製片按人頭訂米飯,一人一盒。
然而,女同事們怕胖,都是兩兩分食一盒。這樣,每天總會剩下兩三盒米飯。
每次飯畢,製片人龍哥總是自己留一盒,然後把另外一盒或兩盒推給我,鄭重地囑咐:貝塔,千萬別浪費了,記得晚上帶回去炒飯吃。
動作、語氣、神情每次都那麼的認真,就像在跟我平分一筆巨額財產一樣。這讓我每次都很想笑。
然而想到他身家過億,卻能如此這般地珍視糧食,卻也甚為感佩。
那段時間,晚飯頓頓都是炒飯。
炒得最多的,是七歲起就很擅長的蛋炒飯。
1、碗里雞蛋加鹽少許打勻,鍋里多油燒到最熱,然後下蛋液炸蓬鬆了盛出;2、鍋里留油少許,下薑末、蒜蓉以及糟辣椒,炒出香味;3、下冷飯和炸好的雞蛋,炒勻;4、下蔥末、鹽、生抽、花椒粉,炒透飯粒。
這樣,一盤色味俱全的蛋炒飯就大功告成。
想到讀研時,晚上常常光顧學校那家「藝園小白房」,那裡的蛋炒飯可是可以加錢加「老乾媽」的。於是就跟著有樣學樣地加了些。
增味效果果然非同凡響。
如果以美女作比,原本的蛋炒飯已然秀色可餐;可是再撒上些老乾媽豆豉油辣椒,就簡直驚為天人了。
那時上學大概是因為省錢,或者是因為嫌老乾媽不大健康,竟然從來沒讓炒飯師傅加過。
一天炒好了飯,想起武漢豆皮,就試著給自己做了一個。
小時候好喜歡吃雞蛋卷皮,可是大人嫌麻煩,很少做。現在自己動手,發現其實好簡單。雞蛋液加上澱粉,攤開在刷了油的平底鍋上就可以了。
看著雞蛋卷皮攤得像模像樣,突然感覺長大真好,可以做許多小時候想做而不能做的事了。
在京東上買米,為了湊單免運費,就買了兩盒原味手抓餅,儘管完全沒烙過餅。
貨到了,試了試,果然像評論欄里的買家們說的那樣:簡單極了。
平底鍋燒熱了放上手抓餅,注意翻面,兩分鐘就能烙得金黃酥軟。如果烙的時候還能由外而內地摶摶餅面,口感就更有層次了。
以前在學校食堂和路邊攤吃過好多次。好吃,廉價。跟雞蛋灌餅,烤冷麵,一起三分了北京街邊小吃的天下。
不過,去年12月北京全城整改之後,街上再難覓這三代小吃的蹤影。
現在自己動手,最棒的就是配料和醬料可以隨心所欲的添加。不必局限於街邊攤上「雞蛋、培根、火腿腸」的老三樣。
比如,你可以加上一塊牛排。但是得要菲力牛排,軟嫩多汁。如果是西冷牛排,肉質就硬了許多,卷在餅里是不太咬得動的。
手抓餅配牛排,想起來挺有趣的。真有種窮小子遇上富家千金,便勝卻人間無數的感覺。
以上,就是我在北京的速食食譜。
每一口都很溫暖。
我熱愛它們。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新媒體上都會爆發一場關於去留北京的大討論。
但北京是什麼?永遠沒有人能回答。
任何一個國家的大都市,對於身處其間尋夢的年輕人來說,都是影響深遠,意義非凡的。
就像人們常常引用的海明威《流動的盛宴》扉頁上的那句名言:
「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麼你此後一生中不論去到哪裡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
北京同樣是一席流動的盛宴。
不過,前幾天找來《流動的盛宴》看了一遍,卻更喜歡全書的最後一句:」但那就是巴黎早期的日子,那時候我們很窮,但很快樂。」
推薦閱讀:
※什麼叫紙上烤魚做法
※號稱美食Airbnb的EatWith模式,在中國有希望么?
※醬肉掉褲子上,你心疼肉還是褲子?
※「小蔥日食記」——東北亂燉:品味不一樣的東北菜!
※如何高雅的吃辣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