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感想
新年的第一天,本想著要等到期末才要完成的年度總結,卻在輾轉反側後變為了迫切想要完成的渴望——好像一旦錯失了這一個無足輕重的早晨, 我嶄新的2018就不會完整,而我立下的種種期待也像碎了一角的豆腐花般迅速地垮塌;而在這一個平凡卻又被人為賦予了辭舊迎新任務的一天里,彷彿昏昏碌碌的生活也有了改變的責任。
是的,人生的幾十分之一的時間周期再次清零的時候,從躊躇滿志的少年到日漸佛系的青年,再到感慨時光匆匆流逝的中老年,每個人彷彿都在一瞬間又填滿了無窮的鬥志,認為面前有一張嶄新的白紙等待自己書寫,也認為自己將要揮別走過的路,雄赳赳地踏上新的征途。然而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走過的路雖靜止卻從未遠去,而新的征途也不似我們期待的那樣嶄新。人生的過程是沒有節點的,即使有,也不會是在新一年的開始。
然而,雖然看似每一個更換的日曆都只能看作一段時間的打包整理和更新,而我們仍然會開始又一段和前面別無二致的生活,然而這種觀點未免太過於單調乏味,不僅讓我們平時的時間仍然乏于思考,就連節日的儀式感也被稀釋在了單調的每一天。我寧願相信,這一個日子仍然代表著一些意義,我們需要的就是這個意義。
元旦來臨,我們回首這一年來的體驗和遺憾,期待著來年理想的自己——說到底,我們渴望著改變。對現狀的不滿刻在每個人的基因里,而即使對現狀滿意,一段時間後也仍然會轉化成不滿。我們總希望著事情能像自己渴望著那樣發展,而當事情不能做到的時候我們就想著改變自己,但改變自己不一定能改變事情的事實和自己的惰性導致了改變無法立即產生,正如過冷的水不能立刻凝固。而節日的出現起到了凝結核的作用:這個時間——哪怕僅僅是看起來——和別的時間不一樣。這就讓我們不至於在糾結什麼時候做出改變的過程中把時間流逝掉,或是陷入一個自我懷疑的困境。同時,新年分割時間的作用讓我們產生了可以把改變的成本扔到過去,而把效用體現在一個新的白紙上的錯覺,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這些熱度難以持續——當我們暢想後真正投入工作的時候,才發現新的事情和舊的事情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於是改變立即從勢在必行的事情變成了雖然重要但相對並不著急的事情,於是我們滑回到了習慣的山谷。
然而,一個節日的價值似乎不僅僅是提供一個改變存在的理由,我們想要做出的改變也絕非一個新的計劃列表那麼顯然。我覺得,它確實又反映著人的某種精神需求,從而具有了存在的必然性。這種訴求,與其說是對舊事進行整理打包的需要,不如說是看舊事的角度的需要。我們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會忘記時間的概念,而我們的精神又只懂得在我們陷入泥濘的時候開始鞭笞,而不懂得在沒有參照的平坦道路上隨時警惕著可能的陷阱。所以我們希望在某一個時間節點,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用這種自己既是主體也是客體的形式,來營造一種自己對自己有足夠的了解的錯覺,因而減緩對自己可能不知不覺中碌碌一生的恐懼。
人生的連續性,好像在宣告對人們這些節日的無意義的藐視,然而人對自己了解和改變的精神需求,又訴說著節日存在的意義和它背後所隱藏著的人們對自己期待的可能性。新的一年裡或許對自己這無數的期待會在落寞中落空,定下的許多計劃也可能凍結在日漸冷卻的新鮮感里成為明日黃花,然而願景依然鮮活,而它畢竟是無限的可能。
推薦閱讀:
※美國新年12點的習俗是親嘴
※元旦的由來?
※我在年終的時候為TA許下了一個願望
※2016拜拜了拜拜~
※跨年,我們去看煙花吧
TAG:元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