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玄奘》:撥開影視迷霧,去看看唐僧和唐代僧人的真實模樣

本文首發公眾號:「傳統服飾」,作者:「春梅狐狸」

大約許多人沒看這部電影吧,作為某視頻網站包年用戶的po主也是蹭的VIP專享才看了。用網友@掠水驚鴻折腳雁 的話來說:「所有的空境遠景都對得起票價,所有有人的畫面都對不起自己」

除了我們小時候看過的《西遊記》電視劇里的那種唐僧形象,對於玄奘法師的刻畫更繞不開的一幅刻畫了僧人負笈前行的工筆畫。

△ 玄奘畫像(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我們在《大唐玄奘》里看到的玄奘形象,也是出自於這幅畫。此畫藏於日本,據傳是鎌倉時代(1185-1333)後期由日本僧人從中國帶回的,畫家可能是一位無名的宋代畫家。

△ 《大唐玄奘》海報

△ 《大唐玄奘》電影截圖

儘管我們可以看出來在許多衣飾等細節上,與這幅畫相差很遠。細看原畫,且不說相貌和服裝和我們印象里完全不同,我們會發現更驚奇的是——那位僧人竟然帶著骷髏串成的項鏈,耳朵上有很大的耳環,甚至佩戴著戒刀。說不出來的奇怪滋味,要說形象的話,豈不是更像我們印象里的沙和尚么?

△ 畫像上的骷髏項鏈和耳環細節

師徒們正看碑文,只聽得那浪涌如山,波翻若嶺,河當中滑辣的鑽出一個妖精,十分凶丑——一頭紅焰發蓬鬆,兩隻圓睛亮似燈。不黑不青藍靛臉,如雷如鼓老龍聲。身披一領鵝黃氅,腰束雙攢露白藤。項下骷髏懸九個,手持寶杖甚崢嶸。——《西遊記》

其實吳承恩筆下的沙和尚十分面目可憎,我們看到《西遊記》電視劇時顯然溫和了許多。沙和尚與這幅畫之所以有相像之處,是因為他們可能出自於同一個形象——深沙大神。

這就需要提到電影里有一段玄奘法師在沙漠里水源斷絕的情節。

△ 《大唐玄奘》電影截圖

實際上這段經歷遠比電影里表現的更為曲折、堅韌和神奇。建議下文逐字閱讀,極有畫面感,似是平敘,卻又身臨其境。看不到玄奘的悲切,只有一心向西的執念。

是時四顧茫然,人鳥俱絕。夜則妖魑舉火,燦若繁星,晝則驚風擁沙,散如時雨。雖遇如是,心無所懼,但苦水盡。渴不能前。是時四夜五日無一滴沾喉,口腹干燋.幾將殞絕,不復能進,遂卧沙中默念觀音,雖困不拾啟。菩薩日:「玄奘此行不求財利,無冀名譽,但為無上正法來耳。仰惟菩薩慈念群生,以救苦為務.此為苦矣,寧不知耶?」如是告時,心心無輟。至第五夜半,忽有涼風觸身,冷快如沐寒水。遂得目明.馬亦能起。體既蘇息,得少睡眠。即於睡中夢一大神長數丈,執戟麾日:「何不強行,而更卧也!」法師驚寐進發,行可十里,馬忽異路制之不回,經數里忽見青草數畝,下馬恣食,去草十步欲迴轉,又到一池。水甘澄鏡徹,下而就飲,身命重全,人馬具得蘇息。——《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而這位夢中的大神,就被認為是深沙大神。由於玄奘西行取經的故事,從他生前就極受推崇,而後經過世代傳送,到了吳承恩在寫《西遊記》的時候,已有基本雛形,其中就有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一說元代)。《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便提到了深沙神被玄奘降服,儘管已然不是保護神的形象,但是卻成為了後來沙和尚的原型。(註:此畫與深沙神有關僅為說法之一)

當然,這種背著竹書架的形象,更多的代表了一種行腳僧的模樣,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圖》里就有表現。

△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年代與日本那幅玄奘畫像相近,整體形象也相仿,可見這種行腳僧在當時應有共同認知的基礎。

那麼更早之前的玄奘法師又是怎樣的形象呢?或者說,玄奘法師那個時代的僧人是怎樣的穿著?

△ 《西遊記》電視劇劇照

作為一種外來宗教,我們不難發現早期的佛像十分具有異域風情,連帶著僧服也十分具有外來色彩。

△ 北魏時期,供養比丘(敦煌263窟)

△ 西魏時期,禪僧(敦煌285窟)

△ 北周時期,比丘(敦煌428窟)

△ 隋代,男僧(右側)和女尼(敦煌305窟)

但是任何外來文化都不可能永遠「獨善其身」,必然會遭到本土文化的改造和影響,所以僧服的漢化、世俗化進程也一直在推進。

玄奘法師所處的時代是初唐,而隋唐時期也正是僧服漢化和世俗化的成熟時期。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就是,僧服從原來的披覆左肩的樣式逐漸變成了對稱的交領式樣,也便是我們現在更熟悉的那種僧服樣式

△ 隋代,身著僧祇支的阿難(敦煌280窟)

△ 初唐,身著僧祇支的阿難(敦煌328窟)

在隋代出家,卻在唐初西行的玄奘法師,或許剛好見證了這個過程。又或許他十幾年後歸來,看到的是與他離去時已有差別的僧服。無論何者,相傳玄奘相貌高大俊美,以這阿難的模樣相比或可以窺見一二(po主快愛上這尊初唐阿難了)

《西遊記》結束在唐僧取到真經,但是真實的玄奘真正的人生卻開始於他取經歸來後,隨後他花費了極大的心力完成這些經書的譯制工作,還口述完成了《大唐西域記》。在玄奘之前,不少經書已有人譯制,但是譯本之間往往出入甚大,所以玄奘才西行求法,為求原典。許多經書雖然早已有所流傳,但是卻因他的重新譯制才更廣泛地流傳開來。

關於這部分成就的影響,在樊錦詩的《玄奘譯經和敦煌壁畫》里有詳細敘述。po主作為一個佛教修為僅限於幫外婆計算哪天吃葷的人就不在這裡丟人現眼了。

可能當時玄奘取經的故事還未像後世那麼流傳廣泛(《西遊記》功不可沒啊),所以敦煌壁畫里關於玄奘取經題材的畫並不多,僅有的幾幅也只是後人推測,更不是獨立成畫的。只能說離發生的年代越遠,就越具有神話色彩,那時只是離真實太近了吧。

△ 盛唐,化城喻品局部(敦煌103窟)

△ 西夏時期,普賢變局部(榆林3窟)

此去經年,人事幾番新。玄奘在去時路上結交的人,歸來時早已逝世,甚至於途徑的國家,回來時也已覆滅。你說人為什麼需要信仰?或許就是因為世事易變、人心莫測,想求一份恆定不變的真知來慰藉自己吧。

相關閱讀 (點擊標題直接跳轉)

《朝5晚9》:女施主,請不要憐惜我的袈裟!(增補版)

《朝5晚9》若有中國版,那就嫁給道士吧!

【五四特輯】青春和歷史都欠你一位「白衣少年」

本文首發公眾號:「傳統服飾」,原文地址:《大唐玄奘》:撥開影視迷霧,去看看唐僧和唐代僧人的真實模樣

fd.zaih.com/tutor/58750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為什麼許多宗教認為性是骯髒的、而對性的崇尚常被指為邪惡?
為什麼吳哥窟的佛像都是微笑的?
5.12大地震當天也是「佛誕日」,從佛教的觀點看,大地震有何寓意?
為何北京圓明園遺址有一個「卍」的標誌?

TAG:唐朝李唐 | 佛教文化 | 玄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