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城市,默默在為全國「輸血」,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會哭的孩子有奶喝!
在進行城市競爭分析中,似乎大夥也更喜歡比較那些經濟發達的城市。但是殊不知,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往往更是「資源享受者」,而那些在資源上對其他城市「輸血」的城市,隨著資源的耗費,經濟開始蕭條,最後開始「遺忘」在大眾視野。
下面這些城市,是筆者整理的全國資源「輸血」地區,大家可以下,下面這些城市是否有自己的家鄉:
(總表1;各省級行政區內資源地區匯總,點擊可以查看大圖)
數據來源:國家發改委
1、山西被「煤炭」割韭菜
上面總表的數據,可能「可視性」不是太好。
筆者將各省份資源地區數量單獨列了一個數據表:
圖表上,被「黃色」線標明的是「資源型地級市佔該省份所有地級行政區比例」在50%以上的省份,佔比50%以上也就是說該省份內,半數以上的城市都是資源型城市。這些省份按照佔比從高到低分別是:山西、黑龍江、吉林、安徽、陝西、內蒙古、貴州、四川、甘肅、遼寧。
把這些省份列出來以後,估計大家也都發現了。這些資源發達的地區,如果從「經濟總量」來看,除了四川,其他幾個省份從排名倒著來數,基本上都佔全了。
以山西為例,山西省內除了省會城市太原不是資源型城市,其他城市全部是資源型城市。山西作為資源密集型地區,山西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資源型城市(省份)」的未來。
那麼山西近幾年的發展情況又如何呢?我們不妨來看下山西最近這些年的經濟增速情況。
山西這些年的發展情況,可以完全是一部活生生的「血淚史」。山西的經濟近二十年就已經歷了兩次斷崖式下跌(2008年、2010年),2016年更是山西近幾年來唯一一次同比正增長。
2000年到2007年應該是屬於山西最「輝煌」的時刻,這些年山西經濟增速全年都在10%以上,以現在經濟最發達的廣東為例,廣東這些年的經濟增速都很少有突破過10%,基本上穩定在7%左右,那時候的山西有多發達大家可想而知。
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山西怎麼突然就從「極盛」轉換成「極衰」了呢?其實結合一系列煤炭調控政策以及煤炭價格走勢,大家就釋然了:
從2002年我國煤炭市場開始實行完全市場定價以來,煤炭價格從2002年到2007年差不多翻番了三倍,此時對應山西經濟增速也是最快的時候。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煤炭經歷過一波「腰斬」,但是山西也還是沒有考慮轉型。等到2012年,我國的經濟增速開始放緩,經濟增速從以前的兩位數變到7.5%。而此時煤炭的政策面也開始收緊,尤其是十八大後,我國經濟由注重發展開始從速度向質量轉變,環境問題成了煤炭行業的首要問題,這一改變,也使得煤炭價格持續下跌。
也就是說,對於山西而言,其實這麼多年只出現過一次最佳轉型時機,那就是享受煤炭價格翻倍紅利2002年-2007年這個時間段,但是不巧的山西剛好錯過了這個轉型的最佳時機,成功的被「煤炭」給割韭菜,而後接踵而來的就是煤炭價格的不斷走低。
A股的散戶被股票套了會傷心,現在的山西經濟其實就可以理解成被「煤炭」給套了。有句話說得好:「解鈴還需系鈴人」,山西下一次轉型的最佳時機或許就是煤炭周期性反彈的高點。
2、其他資源型城市未來何去何從?
連山西這麼大資源體量的地區,都把握不好轉型最佳時機,那麼其他類型的資源型城市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呢?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用股票的思維來看這個這個問題。山西現在的情況就好比被套的一個「機構」,而且倉位還不輕,其他資源型城市則是被套的「散戶」。對山西這個「機構」而言,基本上完全割肉已經是不可能了,要不就只能等煤炭價格反彈的時候一步步減輕倉位,要不就只能提高資金總量來降低整體上「煤炭」的倉位。
而其他資源型城市呢?因為小城市不會像「山西」這麼大體量,所以整體上還是「船小好調頭」,轉型成功的可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在大眾認知上擺脫掉「資源型城市」的帽子,轉型不成功的那就只能等到資源耗盡時「人走茶涼」了。
在所有的資源型城市中,筆者發現有兩個轉型最為成功的城市,一個是徐州、一個是唐山。這兩個城市基本上也是目前所有資源型城市中經濟發展最好的兩個城市;當然了,「人走茶涼」的資源型城市也不在少數,最典型的就是雲南東川和陝西銅川。
徐州: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先鋒」
提到徐州,或許更多的人想到的還是「蘇北、包郵、供暖」這幾個代名詞。
然而,徐州其實一直都還都是江蘇省的資源型城市和重要工業基地,江蘇省內唯一的煤炭生產基地就是徐州。而現在,從徐州10年的產業結構變化就可以看出這座城市的轉型:
徐州十年間產業結構上最大變化就是,從以前過度依賴第二產業,到現在二三產業開始比較均衡。徐州相比其他城市而言,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交通發達,自古就有「五省通衢」之稱。另一方面,江蘇有這個意向也有這個能力促成徐州的轉型:從徐州的研發經費就可以看出這點,2008年徐州的研發經費佔比GDP比重是1.14%,那時候江蘇的平均值是1.8%,現在徐州的研發費用在GDP不斷上漲的情況,已經差不多增長到3%了,已經超過了大部分同類型的城市,大有將徐州打造成蘇北經濟中心的意圖。
如果說強悍的經濟實力(江蘇省經濟總量排第二),發達的交通,有意向的調控造成了徐州的轉型成功,只能說徐州轉型成功「解套了」,還有大部分資源型城市就沒有徐州這麼幸運了。
東川、銅川:資源型城市的「反面教材」
如果說徐州、唐山是資源型城市轉型成功後的「正面典型」,那麼東川、銅川就是資源型城市衰落的「反面教材」。
東川是雲南的一座資源礦業型城市,曾以「天南銅都」聞名於世,兩千多年來也一直都是我國的產銅重,在銅走俏的時候,當地經濟也是一度發達,那時候東川還是直轄市。但是後來東川的銅礦資源告罄,東川就這麼「沒落」下去,1999年的時候,東川就被撤市,現在是昆明市的一個區。
與東川一樣「沒落」的還有陝西的銅川,銅川的結局稍微比東川好一點,不過相比以前有過的輝煌,現在已是徹底掉隊。銅川是陝西的煤炭資源礦產基地,以前煤炭走勢良好的時候,銅川一直都有「渭北明珠」之稱,一度成為陝西省內的第二大城市,但是因為產業結構單一,等到煤炭價格不斷走低,過去那個「輝煌」的城市,已經完全被寶雞、咸陽拉開了差距。
3、是否應該「苟富貴,勿相忘」?
現在的這些資源型城市(省份),相比其他地區,確實存在一些經濟上的差距。
那麼現在問題就來了,現在這些資源型城市(省份),經濟上已經很明顯的距離同類型地區拉開了差距,那麼是否有必要對這些地區,給與一些「紅利」或者是「政策上的傾斜」?
其實這個問題,筆者覺得一般的「補救」的完全是無濟於事,用一句簡單一點的話講就是:「被深套的人,你給一些小優惠根本就沒用,就算給了大的政策上的傾斜,解套也需要時間才行」。還是以山西為例,就算山西要轉型,就算山西有政策上的「紅利」,山西轉型成功也會是一部「漫長史」,畢竟全省90%以上的城市全部都是資源型城市,怎麼可能關照得過來。
除開上面提到的徐州、唐山這兩個轉型較為成功的城市。筆者覺得,在這些資源型城市當中,像江西贛州、河南洛陽這樣的資源型城市可以給予一些政策上的傾斜,就可以率先完成轉型,對於這類型城市想要完成「華麗蛻變」其實也只是差上一些「東風」。
這兩在城市在該省份內的優勢都特別明顯:
江西贛州:贛州是江西南部的人口重視,在全省內資金總量也是位居第二。而且地理位置上也極具優勢,首先江西南部缺乏(事實上整個江西都缺乏經濟強市,但是北部好得還有個門面擔當「南昌」)一個經濟強市。另一方面,與贛州接壤的廣東省內城市河源、韶關、梅州也都是廣東省內十年來人口流失重視,贛州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口基數與這幾個城市相比都有絕對優勢。 河南洛陽:洛陽的優勢就在於臨近大鄭州,而環顧鄭州周邊的幾個城市,除了洛陽,似乎找不到一個「打配合」的城市,其他城市更像是「小弟」型的存在。鄭州周邊一共環繞著6個城市,分別是洛陽、焦作、新鄉、開封、許昌、平頂山。其中洛陽、焦作、平頂山都屬於資源型城市,但是無論從產業結構還是歷史底蘊還是旅遊城市的知名度,洛陽都比其他兩個城市更適合轉型。而再對比其他幾個城市,洛陽的重工業基礎就體現出了,放眼整個河南省,工業情況洛陽算是第二。
推薦閱讀:
※株洲的發展前途怎麼樣?在中部地區的非省會城市中綜合實力排名如何?
※濟南發展及房產投資
※GTA5(俠盜獵車手)5的背景換成中國,最有可能是在哪座城市?
※湖北十堰與襄陽同在鄂西北,一衣帶水,襄陽的發展會阻礙十堰的發展嗎?襄陽的發展對十堰會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