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諾:手把手教你最實用的自我分析方法(下)
手把手教你最實用的自我分析方法(上)
手把手教你最實用的自我分析方法(中)
這一篇,是純粹的方法論。
首先,準備一個專門的地方用來記錄你的情緒變化。
記錄工具要越方便越好,要你在發脾氣或者大哭時可以在一秒鐘打開。所以我不推薦一切手寫的工具,推薦用手機。我自己用的是微信中和自己的對話框,你也可以把記錄寫在備忘錄或者其他什麼地方(最好不要是太複雜的app,我曾經試過onenote,但它啟動時間有點長,我很在意這種阻礙記錄的細節,所以把它替換掉了),總之,它要能一秒打開,要能記錄時間,要方便查閱。
然後,任何方面,任何細節,只要它讓你的心有所觸動,生出情緒,你就把它記錄下來。同事的一句話,鄰居的一個眼神,朋友的一個小動作,都可以是記錄的素材,但是一定要記住,光記錄事情是沒用的,重點是要記錄你當時的心情,記錄這件事的哪一個節點,觸發了你什麼樣的感受。
「今天上午,我遲到了,同事瞟了我一眼,我感到很難受」——很好,但可以再細化。
「今天上午,我遲到了,同事瞟了我一眼,我感到很羞愧,一直以來,領導都包容我遲到的事,不對我多說什麼,但同事們看在眼裡,心裡一定很有看法,我忍不住想大家對我的忍耐是不是快到頭了?我是不是應該辭職?」——很完整,仔細分辨了「難受」里包含的是「羞愧」,寫明了下意識的應對方式,是一條有分析價值的記錄。
最後,划出一塊固定的時間來做回顧分析。可以是每周六上午的半個小時,也可以是每周日晚上的半個小時,這兩個時間段,一個精神好,一個容易收心,都是作總結的好時間。具體如何做分析總結,下文會做詳細的說明。
就是這樣,很簡單。每一個人做起來都不會有難度,只有堅持的問題。一開始做,儘可能每一次都記錄,養成一有情緒,就打開手機的習慣。哪怕一兩次忘了記錄,也不要緊,想起來就記錄,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我們要的,是分析這些心理活動背後的脈絡,對你的心理能量做一個日常的監控。它主要解決你三個問題:
問題一、哪些事是你的能量黑洞?
遇到什麼樣的事,你會開始沮喪,開始能量低下?是什麼阻礙了你雄心萬丈的腳步?
別急著得出自以為正確的結論。上文我的那位朋友在做了一段時間的自我觀察之後(她甚至買了個錄音筆,錄下了和她媽媽吵架的對話,逐字逐句反覆聽,分析哪一句是那個讓她失去理智的點),終於發現,並不是所有爭吵對她都有一樣的殺傷力。
只有當她媽媽質疑她能力,把她當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的時候,她才會達到那個最憤怒最失望的點——因為這也是她對自己最沒信心的地方。由此,她懂得了,在爭吵時如何避免自己再對這方面有過激的反應,以及更重要的——與其讓媽媽閉嘴,不如把學習和生活規劃得井井有條,讓她無話可說。
你記得生活中煩心事的細節嗎?你明白自己在整件事中真正在意的是哪一個點嗎?你知道這個在意的點,是如何在生活中發生作用的嗎?
有的人做完自我觀察,發現自己一個月能有多達28次生氣的感覺,其原因反反覆復卻只圍繞兩個點;
有的人發現自己雖然只有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卻出現在他與所有人的交往中;
有的人感覺生活里到處是能量黑洞,但分析後發現它們都只源於他的一個錯誤觀念……
不管你的能量黑洞是什麼,發現它,命名它,解決它,堵住泳池裡那個放水的門閥。
問題二、哪些事是你的能量來源?
記錄能量來源,甚至比記錄能量黑洞更重要。因為能量黑洞讓你知道,自己為什麼活得這麼累,能量來源則讓你知道,自己為什麼還願意好好活著。
能量來源,就是做完這件事之後,能讓你感到更有力量去面對現實。
冬天的早晨不想起床,在被窩裡刷一會兒手機,就感覺起床沒那麼難了。
做不好工作被領導批評,吃一頓火鍋,心裡就沒那麼難受。
這些獲取能量的方式,每個人每天都在使用,但它們是短期收益,只能滋潤當下的生活。閱讀、寫作、學英語、跑步,這些都是長期收益的事,但要啟動它們,最初都需要投入不小的能量,慢慢地才能有所反饋。
關於短期能量來源和長期能量來源之間的關係,說個小故事給大家聽:
心理諮詢中,時常會問有自殺念頭的求助者,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沒有採取行動。
很多人會說,因為父母,因為朋友,因為怕痛。
諮詢師進一步說,如果你沒家人朋友,又能無痛去死,你會採取行動嗎?
一些人說會。另一些人說不會。繼續問那些說不會的人,那是因為什麼呢?
一個人回答說,因為我喜歡聽天亮時的第一聲鳥叫,喜歡吃美味精緻的食物,喜歡穿舒適漂亮的衣服,喜歡欣賞自己的畫作,喜歡被人愛,喜歡去愛人。
諮詢師覺得很受感動,她輕聲問這個人,那你想自殺的時候,會去做這些事嗎?
這個人回答,不會,我喝酒。
這當然是一個笑話。但它蘊含了很無奈的道理——我們明知道做什麼事能讓自己感到幸福,可我們的精神太虛弱了,無法去做,只能沉浸在劣質能量中不能自拔。
劣質能量之所以劣質,是因為它們給你的好處,將來都是要還的。吃甜食發胖,喝酒損害健康,它就好像一個放高利貸的人,今天給你三百,明天收回五百,如果我們拿這三百去消費,自然明天就要欠下更多的債務。但如果我們拿這三百去買一群雞,雞下雞蛋,雞蛋再生雞,就有可能償清債務,甚至擁有自己的資產。能否逐漸減輕對短效能量來源的依賴,構建自己的長效能量來源,進入正向循環,是人和人之間很大的一個區別。
記錄自己的能量來源,並把它們分成三類:
第一類,做起來特別爽,負面效果也很明顯——吃甜食,吃垃圾食品,抽煙喝酒,長時間刷手機,沒日沒夜打遊戲——這些基本每一個人都一樣;
第二類,做起來不難,有點小成就感,短期內有好的影響,無負面作用——打掃房間,織毛衣,聽相聲,澆花,養鳥之類:
第三類,做起來很痛苦,後面可能會慢慢變得容易,並有源源不斷成就感,但現在這一切都看不見——健身,閱讀,寫作,學英語等等。
記錄能量黑洞和來源,就像記錄開支賬目,記錄黑洞是為了節流,記錄能量來源就是為了開源。理財高手都知道,要想把日子過好,還是開源更重要。第一類能量來源,就是透支信用卡,第三類就是投資生產,第二類處於兩者之間。
一個能量虧空的人,得先透支信用卡,維持基本運轉後,趕緊投資到能讓自己有穩定長久收益的地方去,才能收支平衡,漸漸獲得盈餘。很多人沉溺第一類能量來源,天天吃喝玩樂,把信用卡透支來的錢揮霍一空,不事生產,只會越欠越多。有些人原本的負債太重,心靈虧空得厲害,強迫自己必須去做第三類事情,野心很大,但是沒本錢,一下子堅持不下去,搭起來的檯子沒幾天就垮了。
所以關鍵就在於,要善於利用中間的第二類事情,既能得到一定的能量補充,又不會受到負面效果反噬。第二類事情,通常不能像第三類事情那樣,可以做出成績,它頂多只能算個人的一些小愛好,小情趣,做起來不費力,也無害,但它可以給人的精神狀態一個非常好的緩衝,且毫無副作用。
現在很多人,過日子都愛走個極端,要麼心煩了拚命刷手機打遊戲,要麼清醒過來了就逼自己讀英語跑長跑。心靈在懈怠和野心之間來回切換,劇烈變化,根本不可能得到休息。而第二類事情,這些被尋常人忽略的小愛好,小情趣,其實能非常好地協調這兩者之間的狀態,補充日常工作所需的能量,讓人有很多無害的抒發壓力的渠道。
至於長期收益的第三類事,不急著去做,先做記錄,根據記錄,再做分析。記錄自己一二三類能量來源的使用頻率,尤其記錄二三類事情中,有哪些事是適合自己長期發展,做起來也相對順手的——別隨波逐流去培養所謂的好習慣,別人從跑步中受益,不一定你也能和他一樣。拿了三百塊錢,是去養雞還是去種地,還得看自己家裡是有稻米還是有鋤頭。
每個人的能量來源都不相同,要找到它,得靠自己觀察。有的人發現自己心情最輕鬆就是聽相聲的時候,還得是特葷特粗俗那種相聲;有的人的能量來源是背英文書;而有的人最大的愛好,就是給自己的兒子打毛衣。總之,知道了自己的能量來源,就知道了不開心的時候,可以做哪些正面的事情來舒緩,而不是急吼吼撲向那些負面的能量來源。
就像所有的健身專欄都會告訴你,想減肥,別讓自己餓著,否則你的身體會更猛烈地撲向垃圾食品一樣,想改善心理狀態,別讓自己憋著,得時不時給心放個風兒,給它吃點零食,甜甜嘴,張弛有度,它才能更好地聽你指揮,去做那些有難度的事。人的心和身體一樣,要科學餵養,才能健康成長。
問題三: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回到最初那個問題,一個人說自己自卑,這完全是一種感性認知,感性認知很多時候是錯的,除非有事實可以證明。
《別和陌生人說話》里的安嘉和,表面看是個好醫生,回家裡把老婆打個半死,還覺得自己戴了綠帽子。他要說他受了委屈,觀眾們能相信嗎?
教父一輩子殺了不知道多少人,回到家卻和兒子親親熱熱,共進晚餐,天大地大老婆最大,他要說自己善良慈愛,那外面的人能服嗎?
人在不同的環境下,體現出來的性格不同,但它們哪怕外觀上看起來迥異,內里一定在某個地方指向同一個內核。自我觀察,就是為了找出這個內核,把無數個外在表現的碎片,拼湊成一個完整的人格。
為什麼別人給你提意見,你都能欣然接受,你媽在你耳邊嘮叨,你就煩躁難忍?為什麼白富美曬個LV包,你羨慕得不行,隔壁二丫戴個施華洛世奇,你卻氣得要命?記錄自己在多個環境下表現出來的不同性格,越是相互矛盾之處,越是值得分析和深究的所在。慢慢地,你就懂了,自己內里是個什麼樣的人,有怎樣的缺陷,怎樣的優點。
在紙上寫下你覺得自己具有的十種品質,作為自我分析的開端。等自我觀察積累了一定素材後,再回頭來看這十個品質,你一定會對它們做出很多調整。
說完了自我觀察的具體操作方法,以及它所圍繞的要解決的三個問題,我想談談,自我觀察所要遵循的幾條原則,以及各位讀者,如果用自我觀察來做自我分析,可能會遇見什麼問題,有哪些不好的影響。
自我觀察需要遵守的第一條原則,是必須定期回顧分析。
儘管保持記錄也非常重要,但回顧分析才是真正讓人受益的環節。很多人隨手記完,就放在那裡不管了,記了很久感覺也沒有什麼收穫,原因就在這裡——沒有分析的記錄,發揮不了它的真正價值,所有的情緒記錄,到最後都要服務於分析。
分析的目的,是為了找到各個情緒背後指向的共同內核。
比如,一個人對領導卑躬屈膝,對下屬頤指氣使,這兩條記錄看似體現了他的兩面,實際指向的是同一個內核——欺軟怕硬。
比如,一個人去朋友聚會永遠最後一個到,答應領導做的工作,拖拖拉拉做不好,這兩條記錄,也可以指向同一個內核——責任感薄弱。
就這樣,通過結合幾條相關的記錄,來綜合分析、推斷我們潛意識中的幾個中心內核,就能梳理出我們對待外部世界的幾種基本態度,大致是由何而來,又有幾種激發方式。生活中對我們情緒的形成干擾、激勵的事件,也都有了它的內在心理動因。
對於每一條記錄,都想一想,我是不是在別處也有過類似的感覺?這個方面的這個問題,是不是在其他方面也有體現?很多時候,這樣的發問可以讓你有很大的收穫。
自我觀察的第二條原則,是別太篤信自己的分析,因為你的一切判斷都是非專業人士的判斷,一定要在事實基礎上,去不斷調整分析的結果。
正規的自我觀察,是在心理諮詢師的輔導下開展的。我做自我觀察的時候,是每周固定時間和我的督導一起討論、分析我記錄中存在的問題,慢慢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如果沒有督導來糾正我很多不合理的想法,我很可能會多走不少彎路。
而大家都是非專業人士,並沒有接受精神分析的專業訓練,也沒有專業的諮詢師來輔導,一開始做自我分析,很可能捕風捉影,小題大做,分析的結論也容易零敲碎打,不成體系。所以我並不推薦所有人都來做自我觀察,它適合有一定自知力和糾錯能力,沒有太嚴重心理問題的人來做,他們可以一邊得出結論,一邊對自己的結論保持懷疑,也有能力去推翻錯誤的自我認知,形成新的評價。很多人一開始就對自己抱有某種深刻的成見,做自我觀察時,只記下那些符合他成見的記錄,而不是公平公正地記下他完整的各方面情緒。這樣一來,自卑的人越來越肯定自己自卑,自大的人越發覺得自己自大,這就談不上是自我觀察,不過是找些證據強化原有的錯誤觀念罷了。
理想的自我觀察,當然最好有一個專業的諮詢師帶路。但現實就是,國內合格諮詢師的數量遠遠滿足不了大眾對自我心理探索的需求。無數人只能採用一些不嚴謹的心理學知識,學習如何跟自己相處。就像李安在《飲食男女》里說的那樣,人這一輩子不能像做菜,等調料都備齊了,才下鍋。我們的自我探索之旅,也不能等國內心理諮詢條件都和國外看齊了,才出發。之所以介紹這一套自我觀察的方法給大家,就是希望大家能「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不求絕對的專業和客觀,只求腳踏實地去為人格的完善而努力,哪怕是自己一個人,哪怕可能會走一些彎路,只要我們具備基本的思辨能力,掌握正確的分析方法,假以時日,堅持不懈,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總的來說,自我觀察適合有一定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的人來做,因為它對操作者的心理素質,批判能力,開放心態都有一定的要求。每一個分析出來的判斷,都不要成為一個成見,束之高閣,它應該在接下來的觀察中不斷地用事實去驗證,去尋找反例。
自我觀察的第三個原則,是對自己不要太過強求。
不要強求的第一個意思,是不要強求自己只做正確的事。
有些人靠抽煙排遣壓力,原以為自己每天只有三五根。可看一下記錄,發現自己一天能有十幾二十根。
於是慌了,強制減少,一天只給三到五根,結果就是人一下子心情變差了,忍耐力下降,做什麼都煩,想發火,影響生活其他方面的表現。
煙民們都以為這是戒斷反應,其實尼古丁最長48小時排出體外,沒有戒斷反應,這只是日常排解壓力的一個重要渠道被截斷以後,吸煙者的心理壓力堆積過高,無法宣洩,所產生的反應。
要相信,你目前的心理平衡狀態是多方面原因作用下的結果。所有的調整,都應該在不給整個心理系統帶來太大壓力的前提下進行。
像上文舉的例子,記錄者自以為抽煙不多,實際吸煙量大大超出他的感覺,其實就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地方——他的潛意識在悄悄地增加對短效能量來源的依賴,有意不讓意識發現。這也許是因為他長效的能量來源正在減少,也許是他生活中的壓力源正在增多,補給跟不上,這要看他其他的記錄能證明哪一面的猜想。
但無論如何,他猛地一下子把煙減了,就好像一個主要靠信用卡吊命的破落戶,把信用卡全剪了。那還怎麼過日子呢?只能上街去偷去搶了。
短效能量來源也有它存在的理由,我們應該利用它,而不是單純地排斥。正確的方法,是就先讓自己抽著,只要抽完能排解壓力就行,沒什麼大不了。千萬別背著負罪感,那樣只會減少自己從短效事件中獲取到的能量,而是要在抽煙後一段心裡充滿滿足感的時間裡,爭取多做一些有長期收益的事。
不要強求的另一個意思,在於不要強求解決所有問題。
拿我上篇文章中,做的三段自我觀察來說。我當時的一個問題是與家人的關係,但這個問題絕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的,甚至是要用一輩子去修通的。怎麼辦?
我當時用的方法是,一方面盡量減少和家人的接觸,周末出去自習,避免引發爭吵,導致能量流失,另一方面,記錄下每一次我們爭吵的點,深挖其背後的原因,對衝突的核心做出一些妥協和讓步。家人吵架,大多數時候都是在翻些舊賬,核心只有一到兩個關鍵的點。在能引起爭議的關鍵點上,有了覺察,盡量避開,對自己的心理能量就能有一個很好的保護。
自我觀察中,不要強求解決所有的問題,而是要盡量讓每個問題都先有一個「過得去」的應對方案。這個方案一定要能減少能量的消耗,讓你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健康、學習等這些看得見成效的地方去。你生活各方面都完善了,工作學習有成績了,很多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很多人覺得說,我家人天天嘮叨,逼得緊,他們拖累了我。不是的,是你沒有處理好,是你一直在跟他們還嘴,一直把精力浪費在這上面,是你沒分清楚,人生的主次。
關於自我分析的話題,我的分享到這裡就告一段落,其實這裡只是把一些基本的原則做了一個介紹,可以展開說的還有很多。自我分析是一項深厚的學問,也是一項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體會不斷修鍊的技巧。打算嘗試自我觀察的朋友,推薦讀一讀《自我分析》、《精神分析的新方向》這兩本書,裡面的思辨方式,可以給大家在日常分析中提供不小的幫助,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題圖:大歸Tsien
授權:CC0協議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諾有所得
推薦閱讀:
※我們會夢到自己死去嗎?
※「我也擰不開,太緊了」和「太緊了,我也擰不開」,你們的第一感覺一樣嗎,更喜歡哪個,為什麼?
※如何調節看到幼時玩伴通過不道德的途徑成名繼而「成功」而感到不平衡的心態?
※為什麼有些人偏向不喜歡學習?
※怎麼定義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