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物 | 她是上世紀家喻戶曉的攀岩明星,很多成就至今無人超越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在國內鮮為人知的岩界女神,法國人 Catherine Destivelle ,我們就叫她凱瑟琳好了。

我第一次知道她是在一個80 年代的攀岩影(黃)片里,她在西非的馬利共和國無保護攀爬一塊岩壁。裡面她穿著粉色大露背裝,超短褲,一頭蓬鬆的捲髮,一點不像我們今天熟悉的攀岩人打扮,更像是個時髦影視劇明星。她一上岩壁我就驚呆了,如此靈活、放鬆,配著有節奏感的音樂,真好像在跳舞。

尤其裡面有一段她在翻屋檐的鏡頭,整個人和生命吊在一隻手上,但她一點不驚慌,慢悠悠地調整腳的位置,輕鬆翻過去。倒是看的人被嚇得手心出汗。

強烈建議觀看下面的視頻,不長,4分多鐘。

https://www.zhihu.com/video/921877612538773504

她的另一個標誌性無保護攀爬是蘇格蘭的「Old Man of Hoy」塔。這是一座137米高、位於海邊的砂岩高塔,影片《Rock Queen》記錄了凱瑟琳獨攀的經過。

「Old Man of Hoy」

大部分無保護攀登發生在花崗岩裂縫線路上,因為石質好,不用擔心岩點斷裂。Alex Honnold 最驚悚的無保護攀爬之一是墨西哥El Potrero Chico 的「光之路」,因為是石灰岩,遠不如他通常爬的優勝美地花崗岩堅固。然而跟石灰岩比起來,蘇格蘭這個塔的砂岩石質更差。並且此塔還是海鳥的窩,上面布滿鳥屎、塵土和極具攻擊性的大鳥。此外,因為緊鄰海邊,這裡潮濕、大風,跟理想中的攀爬條件相差甚遠。

還有一點,攀爬時凱瑟琳已懷孕三個月。

凱瑟琳在無保護攀爬「Old Man of Hoy」。

她的解釋是,「如果我覺得太難、太危險是不會爬的,無論懷孕還是不懷孕。」她說自己討厭害怕的感覺,所以在爬的時候格外小心。儘管如此,這條線路上仍然有太多未知因素。爬的時候她被憤怒的海鳥吐了一身,背包卡在煙囪里,岩點被海鳥蹲踞,以及不知為何有段石頭是濕的。看完影片不得不感慨她在攀爬時頭腦的冷靜、技術的嫻熟和自信。

邊爬邊趕鳥……

顯然她在八十、九十年代是個超級岩界明星,幾乎家喻戶曉,說她是那個時代的Alex Honnold 並不為過,影響了無數人。今天的英國競技攀岩界一姐Shauna Coxsey便是因為凱瑟琳而愛上攀岩。

對她了解得越多,越發現凱瑟琳在攀登界是個異類。油管上一個用戶的評論講的很好:

迄今為止,漢諾哥是世界上最好的無保護攀爬者。凱瑟琳則是無保護攀爬者中罕見的全能選手,她同時在攀冰、混合攀登、高海拔攀登和登山中成就斐然。攀登中唯一挑戰她的領域是喜馬拉雅的「死亡地帶」。凱瑟琳在高海拔攀登中的成就可將她與Reinhold Messner、Ueli Steck、Jeff Lowe這些傳奇人物放在一起。

至於喜馬拉雅的「死亡地帶」,凱瑟琳不止一次表示,自己對這種攀登興趣不大,她更喜歡難的技術型攀爬,而不是帶著氧氣瓶攀登。

她和Ueli Steck的共同點是他們都喜歡獨自攀登高海拔技術型岩面。

1991 年她在法國阿爾卑斯山脈的Aiguille du Dru峰上以獨攀的方式在西壁開闢了一條1000多米長的新線路,用了11天時間,這條線被命名為 "Destivelle Route" ,這是攀登史上第一個以女性命名的岩面。

凱瑟琳在攻克Dru峰西壁線路上的難點。

一年後她又做了一件震驚業界的事——獨攀艾格峰北壁,這次經歷充分展現了她的果斷、技術和勇氣。1992年3月9日晚7點,已經攀爬了12個小時的她沒有遇到預想中的冰壁,而是一層不穩固的冰雪混合物,此時天將黑,她有兩個選擇,或者在岩壁上過夜待天亮繼續攀爬,或者在黑夜裡繼續。她知道沒有睡袋在岩壁上過夜八成會凍死,凱瑟琳選擇在黑夜中攀爬,最終在午夜之前到頂,共用時17小時。這是艾格峰北壁的第一個女性獨攀。

她名下的第一個女性首攀數不勝數。再舉一個例子,1990 年9月6日,她和Jeff Lowe一起以徒手攀登(free climbing)的方式攀爬著名的Trango Tower,他們採用了Yugoslav Route登頂,凱瑟琳成為第一位首攀Trango Tower的女性。

以上都是在高海拔攀登領域,其實在90年代運動攀和競技攀岩的發展中她也扮演重要角色。凱瑟琳是第一個完成8a+(5.13c)難度的女性,是在歷史悠久的法國Buoux 峽谷一條叫Chouca的傳奇線路,那是1988年。

在這些耀眼的成績下,凱瑟琳的攀爬生涯其實經歷諸多波折。她經歷了兩次重大攀登事故,年輕時還染上賭癮中止攀登,但最後還是對攀登的熱愛和激情將她拉回到岩壁上。

1960年7月24日,凱瑟琳生於法屬阿爾及利亞,是六個兄弟姐妹中年齡最長的一個。她的父母都是攀登愛好者,在凱瑟琳姐弟們還小時便帶她們出去露營、徒步,在野外這些小孩看到石頭自然就開始爬,父母從來不阻止,而鼓勵她們。

「父親從來不對我說不準,所以我什麼都做,我能做大部分孩子不能做的事。他們的父母會認為孩子太小、太危險、事情太難而阻止。」凱瑟琳說。

之後一家人搬回法國。凱瑟琳 12 歲時加入法國攀登俱樂部(Club alpin fran?ais,ACF),開始在楓丹白露抱石、在勃艮第爬線、在埃克蘭山(Massif des écrins)登山。在她13歲時,父母以為她周末去楓丹白露抱石,結果發現她跟認識的一個 ACF 教練跑到阿爾卑斯登山。

在楓丹白露抱石。

高海拔環境對一個13歲的孩子而言還是危險了些,此後凱瑟琳只能老老實實在楓丹白露抱石。在這裡她跟比自己大十幾歲的人一起攀爬,向這些有經驗的攀岩人學習,凱瑟琳的攀爬能力進步神速。在這裡她還遇到了自己的第一個繩伴,Pierre Richard,他們一起去現代運動攀發源地Verdon峽谷攀岩。兩人一起搭檔了四年,除運動攀外,也一起到阿爾卑斯登山。

在凱瑟林17歲時,她已經領攀完成了lOlan峰北面的Cousy-Desmaison 路線 (ED, 800m), lAilefroide 峰西北面的 Devies-Gervasutti 路線和 le Petit Dru峰西面的 American Direct 線路(ED1: 5.10+ A0, 1100m)。

青少年時期對攀爬的痴迷令她進步神速,然而二十齣頭時她迷上另一樣東西——賭博。在巴黎,年輕的她晝伏夜出,抽煙、玩撲克牌、體重增加,徹底中止攀爬。這持續了4年之久。

「一開始我輸輸贏贏的,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自己輸了很多」,凱瑟琳回憶。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認識一位電視製作人,此人邀請她參與制作一檔戶外節目,這幫助她重燃對攀登的熱情。

凱瑟琳在戶外電視節目中。

戶外品牌認為凱瑟琳通過攀爬走出生活危機的故事很吸引人,她獲得小十家贊助商,能通過攀爬維持生計,開始四處旅行和攀登。

那是1985年,有史以來第一屆國際性攀岩比賽在義大利的Arco舉行,當時比賽名為「Sportroccia」,後來成為大名鼎鼎的「Rock Master」。凱瑟琳本身對比賽興趣不大,但在朋友的建議下參加,毫不費力便贏得第一名。她一共比了五年賽,之後又屢次奪冠。當時美國人琳·希爾(Lynn Hill)也在歐洲打比賽,這兩人是金牌的主要競爭者。

就跟不喜歡喜馬拉雅「死亡地帶」的攀登一樣,凱瑟琳並不喜歡比賽。她說自己有時享受出名、被關注的感覺,但更懷念在野外攀爬時的專註和沉浸。1990 年她徹底告別攀岩賽事,回到她的初心——高海拔攀登。

「贊助商很可能不喜歡,也許會退出,但我不想繼續比賽。」凱瑟琳解釋。在她還是小女孩時,夢想是成為牧羊人,因為能住在高山中。沒想到她之後成為攀登者,以這種方式實現了幼時夢想。正是在這段時間,她創造了文章一開頭提到的那些一個又一個「第一次」。

在高山中滿足的凱瑟琳。

她對高山是真愛。在一次獨攀中,她感覺不適,弄丟裝備、嘔吐、渾身沒力氣,她意識到自己生病了,決定晚上先熬過去,天一亮就下撤。終於挨到早上,天光一亮,她抬頭便看到岩壁。凱瑟琳發現自己無法不改變主意,去爬而不是下撤。

喜歡獨攀以及無保護攀登,因為她享受這種專註。她解釋,「有繩子的時候我反而更害怕,因為需要相信另一個人,便不自覺開始想著沖墜的可能性。」在無保護攀爬時,她凝神靜聽每一點聲響,「橡膠底下一個顆粒發出的輕微脆響聲意味著打滑的可能性」。

1992年,凱瑟琳在無保護攀爬「惡魔塔」。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前不久過世的Fred Beckey線路。

凱瑟琳的攀爬生涯經歷過兩次重大事故,都是在高海拔攀登中,最後一次導致她淡出攀爬。第一次是在 1987 年,27 歲的凱瑟琳掉下冰縫。

她自己說是因為看到岩壁太興奮,跑過去,沒想到面前的雪橋斷裂。她當時沒繫繩子,直接掉下冰縫,墜落35米,摔斷背部和臀部,失去意識。搭檔將她從冰縫中救出,放上擔架一路往外拉。等到太陽出來時她醒過來,看到岩壁還在那裡。儘管動不了,她腦子裡還在想著攀爬。「太瘋狂了」,凱瑟琳回憶。

便是這樣一座雪橋斷裂。

這次事故後她以驚人地速度恢復並回歸攀爬,完成了90年代那些最耀眼的攀登壯舉。

另外一次事故是在1996 年在去南極洲的一次探險中,凱瑟琳從峰頂摔下20米。她的搭檔érik Decamp 在《1997 American Alpine Journal》中詳細記錄了事故經過。他們分別首攀Viets山西面和4111峰南面,在後者的登頂過程中,érik Decamp 給凱瑟琳拍登頂照片。凱瑟琳按照搭檔的要求在上面找角度,腳下積雪突然被踏空,她以頭朝下的姿勢摔下20米。

登頂照片……

凱瑟琳的腿被摔斷,身體其他部分也分別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傷。原定的下山計劃是一段山脊橫移,此時已不可能實現,唯一的選擇是按照原路下撤1500米。這花了他們15個小時,到達營地後,Decamp試圖聯繫直升機救援,但幾番嘗試皆失敗。最終在凱瑟琳發生事故的六天後才被運送至醫院治療。

出發之前在營地的凱瑟琳,背後是他們要攀登的4111峰。

érik Decamp 之後成為凱瑟琳的丈夫和孩子父親。這次事故後凱瑟琳開始漸漸淡出無保護攀爬,將精力放在演講和寫書上,此後她一共寫了6本書。2011年她成為法國Les Editions du Mont Blanc的編輯,專註在登山和高海拔攀登領域。

凱瑟琳在肯道爾演講。

進入新世紀,凱瑟琳的臉幾乎徹底從攀登媒體中消失,她的故事對很多人而言是一個迷:在80和90年代,她是當時最好的競技攀岩人之一,卻突然停止轉到高海拔技術型攀登;她不斷刷新運動攀難度,卻對無保護攀登情有獨鍾。

2008 年法國導演Rémy Tézier拍攝了一部關於她的紀錄片,幫助回答這個問題。這部影片名為「超越峰頂」(Beyond the Summits),它獲得當年班夫山地電影節最佳山地影片。很難說這是一部紀錄片,全片是她帶4個人去攀爬:2個她幼時的攀爬導師,其中一位在1987年的事故中救了她的命;一位是她訓練的少女,長大之後成為攀岩嚮導;以及小時候和她一起爬石頭的妹妹。線路都是霞慕尼的經典,一點也不極限,但美得動人心魄。這些攀爬不是關於登頂,而是身處高山之中,享受這段經歷。

推薦這部紀錄片,地址vimeo.com/97325417

自始至終,對凱瑟琳而言,「攀登不是所有,也不是終點,而是一種享受的途徑。」

推薦閱讀:

出來聚:攀岩牆,你了解嗎?
國內攀岩整體水平與日韓美國歐洲有多大差距?
北京有什麼地方有好的攀岩地點推薦?
詠寧這次失誤的原因?
為什麼女生喜歡攀岩周圍總是消極評論?男生喜歡攀岩就是勇敢?

TAG:攀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