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可能成為中國艦載機嗎?
近日,軍事專家張召忠在央視《海峽兩岸》節目中表示:現在網上的主流聲音是殲-20上艦沒有問題,但我一直對殲-20上艦抱有疑問,認為上艦的可能性很小。
主要原因是殲20在設計之初,主要是針對空軍使用,因此,在結構強度上並沒有針對彈射起飛專門設計,此外,殲-20要上艦還要解決多個問題,包括機翼需要能夠摺疊以節省空間,艦載機在製造時必須採用某些專用材料等。
雖然殲-20很難上航母只是張教授一家之言,但卻道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什麼才是合格艦載機最應該具備那些基礎設計性能,顯然殲-20還存在一些上艦需要解決的問題。
事實上,艦載機尤其是艦載戰鬥機的選擇和設計確實需要遵循一些獨特的技術規則,而不是任何陸基戰鬥機都適合改裝為艦載機的。這些規則主要包括:機體尺寸、強度、動力性能尤其是低空操控性能、機體材料的耐腐蝕和潮濕環境的能力。
對於機體尺寸而言,一般的艦載機都要求尺寸不應過大,尤其是機長不應過大(艦載機機翼可摺疊)。過大長度的機型在航母上佔用的空間大,不僅在飛行甲板上,在機庫內佔用的空間會嚴重限制航母艦載機隊的數量,而航母的主要戰鬥力就是體現在艦載機,因此尺寸過大的機型會影響航母戰鬥力。
對於殲-20而言,其機長達21米,而美國航母上搭載的F/A-18機長17米,F-35C機長15.62米,已退役的F-14機長19.1米。由此看,殲-20作為艦載機的劣勢確實明顯。但網路上曾有消息稱,殲-20將衍生出適合艦載的縮短版,但明顯是另一機型了。
至於機體和起落架強度,應該是比較好進行改進的,畢竟美國曾測試過C-130中型運輸機在航母上進行起降,殲-20進行類似的測試也不會存在太大技術問題,問題在於這樣做到底劃不划算。
其實,要為中國未來航母選擇艦載戰鬥機,不應將目光只盯在1-2個機型上,應將目光定位在整個艦載機聯隊上。
若中國未來真的要裝備8-10萬噸的大型航母,那麼其艦載機聯隊將包括制空型戰鬥機、對海對地攻擊的雙用途戰鬥機/攻擊機、電子戰機、空中預警機、空中加油機和搜救直升機等。
按照美國海軍航空兵的編製規則,制空型戰鬥機和雙用途戰鬥機/攻擊機至少各編有1個中隊,而根據這個邏輯,中國航母艦載機聯隊中也要有兩款主力戰機。
其中,制空型戰鬥機很可能是一款五代機,而雙用途戰鬥機/攻擊機很可能還是殲-15或殲-16的改進型。由於殲-15和殲-16畢竟是一款大尺寸的重型戰機,因此制空型戰鬥機再選擇殲-20那樣的重型戰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因此殲-31成為未來艦載戰鬥機的概率就很大,但也不排除縮短版殲-20再次勝過殲-31的可能性。
作者 | 小妹
本文首發於談兵微信公眾號(id:wytbjs)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推薦閱讀:
※市面上是否有資料紀錄著名戰役對戰雙方用兵的方法?
※朝鮮軍人打仗不戴頭盔嗎?
為什麼?
※如何看待近期風傳的002航母改設計,上電磁彈射?另外原始設計改動是否會耗費時間,造成航母建設大幅推遲?
※自動手槍和半自動手槍有什麼區別?
※主戰坦克、步兵戰車等裝備主裝甲局部受創,但仍有利用價值,該如何修理?還是一旦受創就直接遺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