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三周年:南下資金賺了1454億!這十隻股最受青睞!

三年前的今天,滬港通正式開通。當日北向資金買到了單日額度上限130億人民幣,而南向資金卻只有區區17.67億人民幣。似乎市場對A股的興趣比港股要大出不少。

三年後的今天,南向的港股通累積成交已經達到3.33萬億港元(截止10月31日),為港股帶來6375億港元的資金凈流入。隨著港股牛市來臨,內地投資者經港股通的持股規模已經達到8088億港元,較2016年底的3644.2億港元增長超過1倍。

更可觀的是,今年前十個月,港股通日均成交額在港股市場的佔比增至7.2%,遠高於2015年的2.4%和2016年的4%。

根據香港交易所的報告,2016年中國內地取代了美國,成為第二大資金來源,占外地投資者交易的22%及市場總成交金額的9%。

三年前市場對於港股和A股的融合還抱有懷疑。而滬港通開通三年之際,這個趨勢已經成為了事實。

港股散戶化?

2014年滬港通開通前,部分香港和國際投資機構曾經對港股A股化設立了專門的課題研究小組進行分析。

得出的結論包括三方面:港股的波動可能會變大;香港成交會變多;細價股尤其是「仙股」會受到追捧。

理由是國內投資者中,散戶構成佔比非常高,容易引起股價大起大落。內地投資者在牛市的時候喜歡消滅「1元股」,認為價格越低的股票「下跌空間有限」。當然也有不少分析期待內地動輒萬億的成交能夠帶動起港股的交投。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三年過去,騰訊和碧恆融是大漲了,但1塊錢以下的細價股不見少,1毛錢以下的公司都還存在,全市成交量也維持在1000億港幣上下,少的時候甚至只有600多億港幣。

港股牛散才是主力

為何當時的猜測都沒有實現?問題出在一些分析把港股A股化和港股散戶化簡單掛鉤了。

首先,根據證券日報2016年的調查口徑,A股股民持倉市值超過人民幣50萬的佔整體股民人數不到10%,因此開設港股通賬號要求50萬資產的限制就把90%內地A股的小股民拒之門外。就算剩下的10%有一半參與港股通買港股,那麼這部分也是淘汰了95%A股散民後素質較高或資產較多的「牛散」。

其次,無論滬港通還是深港通,納入標的都有一定的篩選標準,包括市值和流動性等(如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標的除了市值外,還需要納入恒生綜合中小型指數,而後者有一定的流動性要求)。絕大部分細價股都無法滿足上述條件,因此今年港股雖然是牛市,但消滅「一元股」的情況並沒有出現。

誠然有部分公司,尤其是房地產和汽車板塊的企業今年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上漲,但從數量上來說,這些公司在整體市場中的佔比還是較小。同樣以這波大行情作對比,2016年4月份開始的牛市平均月波動率和過往的牛市相當。

換手率是研究資金流動一個不錯的參數。港股換手率在全球處於較低水平, 2016年港股主板換手率為52%、創業板為66%,同期A股換手率為666%。

全球主要市場中,港股換手率最低,2016年恒生指數的換手率僅約為標普500指數的換手率的四分之一。

來源:海通證券

假如把時間軸拖長來看,恒生綜合指數的換手率在2014和2015年A股牛市時出現了較明顯的增加,然而這僅僅是短期的變化,目前依然處於十年的平均水平,並沒有因為滬港通和深港通的開通有太大的差異。

綜合而言,港股並沒有散戶化,起碼沒有「小散戶」化。

來源:Wind,雲鋒金融

機構在港股A股化的貢獻

除了牛散之外,機構在港股通的貢獻也不容小覷。

自從2015年3月監管層放行內地公募基金通過互聯互通機制投資港股以來,截至到7月27日,具備資格的「港股通」基金已達96支,凈值規模達791億人民幣。假如把數據更新到11月,港股通公募基金數目已經達到了115隻(A/B/C類不合併),單單10月份新發行了6隻,是今年4月份以來最高單月發行速度。

圖:截至7月份港股通基金數量:Wind, 中金

圖:截至7月份港股通基金規模:Wind, 中金

雖然港股通基金配置並不完全是港股,但隨著港股牛市,基金的股票倉位(含A股和港股)從由2015年1季度的33%上升至2017年3季度的80%。與此對應,現金倉位由2015年1季度的50%持續下降到2017年3季度的 10%。

圖:截至7月份港股通基金資產配置,來源:中金

港股通基金重倉股中,港股市值佔比由2015年1季度的24%上升至2017年2季度的59%。

圖:截至7月份港股通基金重倉股配置,來源:中金

上述的統計埠只包含了公募基金。今年6月中《通過港股通機制參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的公募基金註冊審核指引》發布,對名字中「港股」等類似字樣的公募基金,應當將80%以上(含)的非現金基金資產投資港股;如果低於80%則不能帶「港股」字樣,以避免出現「風格漂移」情況,而且這類非「港股」基金股票資產中投資港股的比例不得超過50%。可以預料的是,日後港股通公募基金中的港股比例將會進一步提高。

如果連同私募以及內地公司海外基金一併考慮,流進港股的資金流中機構佔比可能更加的大。數據顯示,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備案的證券類私募產品中,有四成左右可以投港股,數量超過1萬隻。

除了走港股通渠道,內地基金公司直接在香港成立子公司也形成了潮流。2016年香港9號資產管理牌照的申請數量增加了50%,其中很多申請人正是國內私募基金。

根據香港交易所2016年的統計數,來自外地投資者中,中國內地投資者的大部分交易還是來自個人投資者(至少62%),基金的持倉相對於整體8088億港元港股通持倉而言或許還不能構成絕對壟斷的控制力,尤其是成交量貢獻方面應該比「牛散」們更加的少,但不可否認的是,中資機構在互聯互通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港股A股化的意義和影響

港股通佔香港股票市場成交量比例逐年增長,以主板為例,2017年已經達到10%甚至更高水平。港股A股化最直接的影響和意義,無疑就是流動性的增加。

圖:港股通占成交量比例,來源:雲鋒金融

港股A股化是既定的現實和未來趨勢,但絕對不是簡單的散戶化。相反,隨著內地資金流進港股,在豐富投資者多樣性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降低了過去外資對港股股價的話語權。

以今年港股的牛市為例,宏觀經濟慢復甦、企業盈利改善加上港股相對其他市場估值偏低固然是重要的因素,但如果沒有內地資金流入,港股相信很難出現一波長達9個月的連續升浪,升幅也可能會有所減少。

在研究港股的時候,如果不考慮內地資金偏好,到了今天已經很難做到全面考慮。香港的券商和金融機構等對上市公司覆蓋遠不如國內全面,不少市值在50億以下的公司少有人問津。某些歐美大行在研究、買賣和定價,包括相關的衍生產品做市時對於市值和流動性有一定的要求,某些小而優的公司並不能被納入外資「法眼」。

部分中資企業在國內規模不錯,但到了香港就沒那麼出名,伴隨著內地資金增多,對於這部分企業的估值相信會有更準確的計算。

在今年,外資和中資對地產板塊以及汽車板塊估值的對抗,瑞聲科技被沽空報告狙擊和中資買進的博弈,都不難看出香港股票市場中,外資影響力依然重要,但已經不是「一言堂」。

偏好還體現在權重股的選擇方面,截至10月31日,持股最多的大部分是銀行股和保險等傳統的金融企業,尤其是中資銀行。銀行板塊今年7月份開始出現大漲,雖然有宏觀面的支持,但也受惠於內地資金南下量變引發的「價」變。

圖:截至10月31日港股通累積持倉金額排名,來源:香港交易所

有些投資者對港股A股化始終有所擔憂,畢竟習慣多年的市場文化發生改變,或多或少都會帶來一些不適應感。

然而對於一個投資市場而言,有更多的資金流入並不是壞事,前提是監管層面跟的上。目前看來,互聯互通無疑為港股帶來了新氣象。隨著兩地聯繫更加緊密,投資風格也越趨相近。不僅港股A股化,長遠而言A股也會受到港股的投資風格影響。

港股A股化帶來不止是變化,還有機遇

「滬深港通機製為兩地市場帶來了歷史性的互聯互通。通過交易總量過境、結算凈量過境的獨特創新,兩地市場可以在充分保留各自市場監管規則、市場結構和交易習慣的前提下實現完全市場化的交易互聯互通,以最小的制度成本為內地資本市場取得了最大效果的開放,也大大提升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

封面來源:Pixabay.com

——————

港股模擬投資大賽開賽了!

雲鋒金融聯手新浪財經港交所,共同舉辦「雲鋒有魚」杯全國港股模擬交易大賽!

無須開戶入金,100萬港元的模擬初始資金即刻啟程。正股、窩輪、牛熊證、ETF全面覆蓋,更有天天交易獎、單項產品獎,以及終極大獎等你來拿。

本次港股模擬投資大賽將持續兩個月,隨時報名隨時上車,不到最後一刻不知誰是王者!

更多比賽詳情,請點擊《零門檻,60萬大獎,雲鋒有魚邀你參加港股模擬投資大賽!》。

推薦閱讀:

為什麼滬港通交易量沒有之前預計那麼好?問題出在哪裡?未來會成為一個「雞肋」嗎?
不在滬港通里怎麼能開港股?

TAG:沪港通 | 港股 | 港股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