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手術後要注意哪些?

患了癌症後除了積極配合治療,還要重建健康心態和良好生活方式,有工作能力的人要適時量力回歸社會。本期,我們請專家從術後複查、飲食、家庭護理、運動、回歸社會這五方面,為患者提供一份康復指南。

複查:因人而異遵醫囑

無論是胸腔鏡微創手術還是開放式手術,現在的肺癌患者術後住院時間都比較短。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胸部腫瘤中心副主任吳楠教授說,多數患者會在術後4~5天出院,個別患者甚至第3天就可出院回家。出院後最重要的就是定期複查。

複查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針對單純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一般來說,術後1個月要進行基線複查,通過CT、B超等進行評估,記錄肺部手術後的基本狀態等。由於肺癌術後兩年內是複發轉移的高風險期,因此,基線複查後,通常每3~4個月就要複查一次。兩年後需要根據手術病理分期和危險因素,決定後續是否延長複查周期。若判斷為低危,複查時間可以適當延長至每半年一次;若判斷為高危,則需要繼續保持每3~4個月複查。第二種情況是針對新輔助化療的患者。這是一種手術治療前所做的全身化療,目的是使腫塊縮小、及早殺滅看不見的轉移細胞。通常在化療後2~3周進行評估,視病人情況判斷是否達到手術要求。不管哪種情況的複查,吳楠都強調說,每個人的具體複查時間因人而異,需要請醫生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

飲食:不求滋補要均衡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營養室副主任劉金英說,不同於胃腸道手術,肺癌術後第一天即可恢復飲食,營養攝入沒有障礙,只要本著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的原則即可。

具體而言,麻醉清醒後8小時即可飲水,12小時可進流食,讓消化道逐漸適應,恢復消化功能,維持電解質平衡。胸腔引流管通常在24~48小時就可拔出,術後次日的午飯和晚飯就可進半流食,要求清淡,適當添加優質蛋白。雞蛋羹、龍鬚面、面片湯、肉末碎菜粥等都可以。48小時後可改成普食,也就是平常吃的食物。不必強調滋補,只求飲食正常。烹飪方法推薦蒸、燉、煮、燴,注意少油、少鹽。術後飲食要少食多餐,每天吃5~6餐。一頓吃太飽會導致膈肌上移,影響呼吸功能。加餐可選擇溫熱的複合果蔬汁,比如,紫甘藍、綠葉菜焯水,加胡蘿蔔、蘋果一起榨汁。

有些患者術後一個月左右要進行放化療。中間這段時間非常寶貴,要做好營養儲備,應對化療可能帶來的食慾下降、疲乏無力等全身反應。原則上要求營養均衡,雞、鴨、魚、奶等優質蛋白不能少,每天一個雞蛋是「標配」;蔬菜每天至少攝入500克,深綠色蔬菜和十字花科蔬菜(如蘿蔔、白菜、西蘭花、芥藍等)各佔一半左右,配上適量菌類和根莖類蔬菜;應季水果每天攝入200~250克,種類不少於2~3種

關於日常飲食,建議每日攝取的食物種類達到15種,紅肉每周不超過500克,加工肉製品最好不吃。限制精加工食物,主食可選能量密度較低、飽腹感強的五穀雜糧,實在難以下咽的話可適當粗糧細做。肺癌患者適合吃補氣、滋陰潤燥的食物。前者包括紅棗、山藥、桂圓、蓮子、羊肉等,後者有銀耳、百合、黑芝麻、蘋果、梨、小米、赤小豆、鴨肉等。▲

照護:身心照料都顧及

家人是患者的強大後盾,要提供良好的家庭照護和心理支持。

家庭照護方面,保證房間清潔、安靜、陽光充足,定時開窗換氣,避免直接吹風;根據溫度變化及時增減衣被,避免著涼;外出時為患者備好口罩,盡量少去人員密集場所。吳楠說,肺癌患者康復期感染幾率不太高,不必過分擔憂。術後可能有氣短、咳嗽、傷口疼痛等不適,有時一開口或吸入一點涼風就拚命咳嗽,手術側胸壁傷口早期有疼痛、燒灼、針刺或過電感覺。隨著時間推移,癥狀常會逐漸減輕、消失,早期可遵醫囑用一些鎮咳、鎮痛藥物。氣短可隨功能鍛煉加強逐步緩解。

心理支持方面,親友應給予鼓勵和無條件關懷。吳楠說,有些親友過度關心,忙忙碌碌圍著患者轉,讓對方產生「絕症心理」,還有的瞞著患者,不告知實情。建議根據患者的心理素質給予不同的關懷。有些患者需要傾聽者來陪聊,協助自己儘快回到正常軌道;有些患者不願多說,不妨隨時觀察其精神狀態,掌握內心活動,避免情緒波動。劉金英指出,親友可以鼓勵患者加入病友團,多與抗癌明星交流。

關於要不要告訴患者真實病情,不少癌症親友很糾結。劉金英建議,除非是內心特別堅強、有主見的人,否則都不要直接告知,而要給一段緩衝時間。她在30多年的行醫生涯中發現,癌症患者多多少少都有些心理問題,對自己的疾病進程、治療結果等特別擔心。這種心理負擔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影響胃腸道運動和消化液分泌,對治療有負面影響。不妨先告知「情況有點不好」,然後慢慢說出實情。如果煩惱、焦慮情緒難以緩解,要諮詢專業的心理醫生。▲

運動:量力而行走出去

吳楠說,不應鼓勵患者長期休病假或悶在家裡,而應快速進入康復鍛煉階段。研究顯示,康復訓練可改善肺癌患者的活動耐量,促進肺復張,減少呼吸癥狀。晚期肺癌患者的肺功能還是一項獨立預後指標:6分鐘步行距離每增加50米,患者的死亡風險下降約13%。

劉金英說,術後1~7天患者就可離床活動,可由家人攙扶在病房走動,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一些體格不錯的患者可以帶著引流瓶下地活動。若患者年老體弱、無法自主活動,不妨「少次多動」「被動活動」,即每次活動幾分鐘,每天累計達到半小時,家人可幫著按摩腿部、輔助勾腳、拍打肩背。深呼吸運動對肺癌患者的康復有利,具體就是做腹式呼吸,挺胸時深吸氣,收腹時深呼氣,可改善胸腔有效容量和呼吸功能。

吳楠建議,出院1周左右就應快速進入康復鍛煉階段,在體力允許的情況下儘早走出去,開始小運動量的鍛煉。比如,最初可以爬樓梯2~3層,每天2~3次,或快步走500~1000米。活動強度以心率100~120次,微微有些氣喘為宜。適應後可逐步增加運動量,比如快步走增加500~1000米的距離。康復鍛煉也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有些人身體基礎好,很快就能恢復到術前的狀態。有些病人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進行康復訓練,可以到公園、郊外或空氣好的地方鍛煉。▲

回歸:積極工作找自信

在康復階段,有的患者成天擔驚受怕,難以擺脫陰影,失去信心,自我封閉,生活一團糟;有的人更加尊重生命,珍惜親友,積極回歸社會工作。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主席赫寧教授就是一名乳腺癌患者。她曾與學生出了很長時間的門診,隨後返回病房給自己做化療。學生很驚訝:精力充沛、滿負荷工作的老師竟是一名病人。吳楠說,很多患者出院後心態積極,身邊人都說「沒啥變化,看不出來做過大手術」。這種認可能增進自信,有利於機能恢復。「有位大學教授,出院後沒多久就回到實驗室工作。他說自己不覺得累,精氣神反而更好了。」肺癌術後2~3周通常就恢復正常了,1個月的複查後基本就能應付日常工作。建議患者要為自己設定重返工作的目標,從半天或相對輕鬆的工作開始,逐漸回歸社會。老年人也要該幹嘛幹嘛,儘快回去找老夥伴跳舞、下棋,到社區做義工等。▲

推薦閱讀:

肺癌靶向治療的一、二、三代葯有什麼區別?怎麼選?
肺癌早期 ?
關於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葯治療藥品解答?
醫藥翻譯丨威脅人類第一癌症應如何防治?

TAG:肺癌 | 癌症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