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你抱個怨」 「等下,我先報個警」

有些人,真的,特別,愛抱怨。

家人一起出去旅遊,Ta嘴裡總是嘟囔個不停。一會兒嫌棄景點人太多,一會兒挑剔飯不好吃,整個旅程就沒有滿意的時候。

Ta跟你抱怨生活無聊空虛,你叫ta看電視,ta說傷眼睛,你叫ta出來吃飯,ta說會長胖,你叫ta散散步,又說懶得動。你認真給的建議全部被用來吐槽,好像左右橫豎都無法讓ta滿意。

Ta似乎對每一件事都有意見,從你上班開始,就向你抱怨老闆、同事、甲方甚至食堂的廚師,就像一個噴射負面情緒的大怪獸,搞得你一整天的心情也跟著變糟糕。

那些好像對於任何事情都不滿意的人,被稱為慣性抱怨者(chronic complainer)。他們的抱怨聽起來就像「鬼打牆」,不論怎麼想要幫他們走出去,最後都像是白費功夫。

有些人抱怨,就是為了給你添堵

抱怨是一種很平常的社交行為,它是表達不滿、怨恨或者後悔的一種方式(Alicke et al., 1992)。它有積極的作用,可以疏導情緒,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等。但以下三種無效抱怨,卻是弊大於利的:

第一,有些人在抱怨時,並不是有針對性的求助,更像是在肆無忌憚地發射無助信號,希望每個聽到的人都承擔起幫他們解決問題的責任。

第二,還有一些人的抱怨,實際上只是一種經過包裝的炫耀。

他們有一些「甜蜜的負擔」:對象太粘人了好煩喔;或是「充實的煩惱」:手裡握著8個offer不知選哪個好苦惱!

他們抱怨的目的,更多的是在確認自己的「甜蜜」或「充實」,希望用他人的安慰來驅散自己的焦慮感。

第三,是「發泄型」(venting)的抱怨者,他們的抱怨僅僅是為了宣洩心中的不滿,將氣憤、沮喪或者失望一股腦地發泄出來,並獲得認同。

無論是無助型、炫耀型還是發泄型的抱怨者,連篇累牘、長年累月的抱怨還是會給周圍的人添堵。這會讓我們覺得:

  • 被抱怨者的壞情緒影響;
  • 關係的滿意度受到損壞;
  • 因無法幫助解決問題而感到愧疚等。

因此,即使抱怨者的確在為自己的問題或情緒受困,但不受節制的慣性抱怨,只會給別人添堵。

慣性抱怨者是怎樣的存在?

該不該抱怨?抱怨是好是壞?這是個「拋開計量談毒性」的耍流氓問題。

適當的抱怨可以發泄負面情緒,但總是沉浸在不滿和沮喪里,這些情緒長期積累起來,會對人們的心境產生很糟糕的影響。

抱怨有什麼有呢?我們總是這樣問ta,既然不滿為什麼不去改變現狀呢?

習慣性抱怨者最大的特點在於,明明不滿現狀,又在害怕改變(Kowalski, 1996)。他們總是沉浸在困境里,反覆思考問題中令人挫折的一面,最後陷入「尋找錯誤-感覺糟糕-失去信心」的惡性循環。

他們先判定「事情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就順理成章地不作為。在慣性抱怨者的眼裡,與其嘗試之後得到失敗的結局,還不如什麼都不做,直面「悲慘」的人生。

但是,慣性抱怨者不是不想改變,或者不能改變。他們只是害怕嘗試改變之後,還是得到失敗的結果。為了避免失望,什麼都不做而只是抱怨,反而讓他們多了一些掌控的感覺(Wojciszke, et.al, 2009)。

如何應對一個慣性抱怨者?

解決問題並不是抱怨的初衷。對於慣性抱怨者,抱怨的最終目的實際上是發泄情緒和得到認同。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提建議其實也就幫不上什麼忙了。

那麼,當你的朋友/家人/伴侶開始對你不停抱怨,而你給出的建議都被一一否決時,如何在這種情況下與他們相處,同時還能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呢?

1、理解慣性抱怨者不想要什麼

和真正遭遇很多不幸的人不同,慣性抱怨者認為自己的生活或者這個世界很糟糕,而實際上他們可能並沒有遭遇什麼苦難或者不幸。慣性抱怨者認為自己註定命不好或者這個世界本來就很糟糕,他們所抱怨的不過是陳述事實。

「世界很糟糕」這樣的想法已經刻在了他們的性格之中,如果你想改變他們的想法或者給他們意見,這些都可能威脅到他們對自己的固有認識。

你嘗試給慣性抱怨者提建議時,他們可能會解釋給你聽這些事情是多麼的無解。你想要安慰ta「其實沒有那麼糟」,ta可能會馬上給你甩出十個例子,告訴你ta的生活就是那麼糟糕。

因此,如果你的目的是想要他們停止抱怨,那麼講道理是行不通的。

2、理解慣性抱怨者想要什麼

慣性抱怨者跟身邊的人抱怨,往往只是想要得到情感上的理解和認同。

當他們喋喋不休地抱怨一個事件A時:

第一,認同他們的感覺。就算你覺得事件A完全不至於令人生氣,但這在ta的世界裡,它是值得的;你不理解這種情緒 ,不代表這種情緒不應該存在。

第二,對他們的情緒表示理解。向ta表達你對ta此刻情緒的理解與認同。你可以反饋給ta:「我理解你,事件A真是令人生氣」。

第三,給予他們適當的情感支持。當慣性抱怨者遇見實際存在的、可解決問題時,首先表示理解他們的處境和情緒,之後可以適當地給他們情感上的支持,例如「我在這裡」、「朋友們都在呢」,再誠懇地給出建議就好。

什麼是抱怨的正確姿勢?

抱怨是一個很普遍的社交行為。雖然它總是不被讚許,也有很多不良的副作用,但不可否認地,每個人總有想抱怨的時候。

如果你對某件實際問題感到不滿,想讓抱怨變得有意義,發揮實際作用,可以嘗試一下:

  1. 只針對一個問題來表達你的不滿,可以從相對容易解決的問題入手;
  2. 針對有權改變狀況的人進行抱怨;
  3. 表達不滿前,先確認自己希望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4. 如果抱怨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發泄情緒的話,適當控制抱怨時的情緒。

抱怨很常見,過度的抱怨會讓人們感覺更糟糕,但適當的抱怨對緩解壓力、抒發情感、甚至解決問題都會有幫助。

只要好好處理,那些愛抱怨的「大怪獸」們沒有那麼可怕,我們也用不著對自己的抱怨過於不好意思。

生活不會都有最優解,挫折和問題遍地都是。實在忍不住的時候,向好朋友們吐槽一番,然後再打起精神來一起好好地面對生活吧。

參考文獻

Alicke, M. D., Braun, J. C., Glor, J. E., Klotz, M. L., Magee, J., Sederhoim, H., & Siegel, R. (1992). Complaining behavior in social interac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8(3), 286-295.

Guy, W. (2011, July 15). How to deal with chronic complainers. Retrieved from: psychologytoday.com/blo

Kowalski, R. M. (1996). Complaints and complaining: Function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9(2), 179.

Wojciszke, B., Baryla, W., Szymków-Sudziarska, A., Parzuchowski, M., & Kowalczyk, K. (2009). Saying is experiencing: Affective consequences of complaining and affirmation. Polis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40(2), 74-84.


關注公眾號:簡單心理(janelee1231),閱讀更多心理科普文章。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太關注於人際關係上,太在乎別人的感受?
晚婚真的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嗎?
怎樣的道歉才是有誠意的?|正確的道歉姿勢看這裡
童年父母陪伴的缺失是否會影響孩子的心理成長。?
這樣的男人會單身?那一定是女人瞎了

TAG:心理学 | 人际交往 | 抱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