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平台「顯學」:如何和大V共生共榮?
名字誇張了點,但卻是事實,鐵一樣的事實。
10月30日,微博上線微博問答的新玩法——免費分開問答。此前的微博問答完全成了大V變現的功能,而且還衍生了灰色產業鏈——提問者和大V串通,騙取高額分成。這樣下去,微博問答要麼平庸,要麼就烏煙瘴氣。
微博對媒體說,之所以上線免費問答功能,是為了優化內容結構,幫助更多的中小用戶依靠優質內容積累粉絲,擴大影響力。
無獨有偶,最近熱傳,微信公眾號的呈現很可能調整為信息流模式,這樣做的主要目的也是增加中小號的打開率,防止大V把控流量走向。
兩家國內最大的社交平台都在做一件事情:解決平台逐漸滋生的「大V」威脅問題。
8月,今日頭條挖走知乎300大V,引起知乎強烈反應。再往前倒些日子,2012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是微博的低潮期。背後是一批批大V的出走。
可見,三年時間過去,各大內容平台對大V還是難以掌控,難以實現利益最大化,這其實就急迫呼喚一門未經發掘的「互聯網顯學」誕生,如何和大V共生共榮?本文來梳理一下內容平台和大V那些事,作為引子。
平台和大V的春天
大V戰略用的最早,也最有效的是新浪微博和知乎。兩者「分食」了互聯網頂端人才。新浪微博看重意見領袖,意見領袖具有煽動性,能夠短期內聚集人氣。知乎更看重行業精英,對理性的推崇也使得知乎具有獨特的價值。
2009年,陳彤接手剛剛上線的微博,這個「中文網站第一編輯」、「新浪鐵打的總編輯」成也微博,敗也微博。
在微博上線一周里,陳彤就制定了他得心應手的名人戰略:新浪所有部門每日每周最少要拉到20個微博用戶,他們必須是意見領袖、明星、牛人、高端人群,而且保證拉來的與足夠活躍。
如果沒有達成目標,部門主管和個人都會受到懲罰。而如果拉到頂級明星,則能達到最高萬元的獎勵。
一年內,大V用戶超過2萬人。這是陳彤屢試不爽的方法,在博客時代,陳彤拉人的目標也是一樣的,然後以名人吸引用戶點擊。這一招非常見效,新浪博客推廣的9個月後,新浪博客排名第一。
一開始,知乎創始人周源幾乎是複製新浪博客和微博的名人戰略。在2013年3月前,知乎都是邀請註冊的。
這一段時間,李開復、薛蠻子、徐小平、雷軍、Keso等業內知名人士,還有很多投資圈、媒體圈人士被邀請入駐。李開復是知乎的投資人,在初期親自參與社區建設,為知乎帶去不少人氣。
來源賀嘉《知乎簡史1:為了理解知乎,我分析了創始人的2699個回答和200位種子用戶》
一開始,平台和大V的關係十分緊密。
想要拉來名人並非易事。陳彤給予的福利也相當豐厚,新浪門戶的推廣資源,還有提供最快速最強全面的專人服務,這樣的人稱為「店小二」。
大到大V受到用戶圍攻,小到不知道發圖片,「店小二」必須隨時到位,為其排憂解難。如今大V對負面評論的抵抗力大都免疫了,都是一步步教出來的。
對於非常重要的大V,陳彤還得親自照顧,潘石屹、任志強等名人大V都是陳彤的座上客。此外,陳彤讓大V博主們到處參加公開活動。一時間,微博大V成了一塊金子招牌。
而周源他會盡量去認識每一個。他會給每個人發郵件,詢問產品的使用情況,如果對方沒有提問和回答,他會詢問具體原因是什麼。
此外,知乎大V用戶被賦於了高權重。據2014年初的數據,500萬用戶中有3000名高權重用戶。
據一位知乎離職員工的說法:「早期的優秀用戶,已經是社區賦予的優質的代表。因此有了一套基礎的模型。他們的贊同、關注、『沒有幫助』、舉報都會影響相關的問題、回答、回答者(用戶)。」
從一開始,大V對平台並不熟悉,往往需要引導,而且自己對平台也有需求,平台給予曝光度也足夠有吸引力,再加上平台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促成了初期合作的順利。
本質是互相都有需求。這也是一段特別的時期,除非出現新技術,未來誕生的新平台很難享受這樣的早期紅利。
平台、大V的喧囂時代:向死而生
新浪微博火了。一批本來只是小圈子裡的人成了站立在時代潮頭的,甚至引導輿論走向。
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研究發現,2010年影響較大的74起微博輿情案例中,有近五成存在明顯的意見領袖。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瀋陽的研究發現:一個總數不超過250人的大V群體,成為消息傳播的核心軸。如不能激活他們,則無法將事件推向深入。
鄧爺爺發明了「不爭論」理論,改革開放前30年也這樣做了,微博一下子又把中國人樂於爭論的特點重新激活了。一時間,大V爭論、名人打假、約架、營銷、謠言以及不合時宜的時政內容,使微博成了激化社會矛盾的輿論場。
影響力過大必然導致監管的加強,2011年底新聞微博啟動實名制,2012年初,以張鳴、宋石男、連岳、賈葭、劉瑜為打敗的時政大V率先離開。
2013年,以秦火火、立二拆四、周祿寶為代表的營銷大V因造謠被捕,商業大V薛蠻子嫖娼被捕跌下神壇。
平台和大V的矛盾就這樣尖銳發生了,大V不滿平台的言論管控、刪帖,平台對言論產生的負面影響心有餘悸,主動加強管控。
2012年,時政大V張鳴表示要離開微博,陳彤不再以「店小二」形象示人,而是迅速回應:「朋友,再見。」結果導致一批大V聲援張鳴。
2013年9月,第三方社交數據評測機構知微指出:新浪微博活躍度在2012年中期到達頂峰後,出現了快速下滑,如今已經降至2011年初的水平。到2014年,騰訊微博、網易微博宣布關閉,新浪微博也幾乎衰落。
新聞微博對大V失去管控是必然的,新聞微博乾的這活可以叫做:火中取栗。言論尺度越遊走在邊緣、底線上,越吸引眼球,而管控無論如何會降低平台吸引力。至今,微博仍然沒有妥當的辦法解決謠言。靠的辦法只有一種,那便是刪帖,讓時事類大V出走和靜默。
再看看知乎大V的境遇,知乎走知識分享路線,靠的是深度,謠言情況比較少。但是,2014年年初的三個月時間,keso、和菜頭、佐藤謙一、徐小平、李開復等知乎種子用戶卻相繼離開知乎。
這背後有個人原因,更主要的還是知乎開放註冊後不可避免的內容下滑。最典型的例子是知乎大V佐藤謙一刪帖退出知乎的事情。
佐藤謙一是日裔美國人,答案充滿古風,是知乎首推的高質量答主。周源認為背後多半是因為知乎上的攻擊性言論,因為不少人曾質疑其是網路推手。
知乎主推的是就是高質量答主,在充斥著惡意、低質言論的環境下,高質量答主流失幾乎是必然的。至今,知乎的內容質量一直是下降的趨勢,插科打諢、編造故事等佔比極大的內容違背了知乎的初衷。
知乎產品的核心是:高質量的內容。只要提高知乎內容質量,就能維持核心競爭力,形成用戶粘性。
在這種情況下,知乎能做的只有進一步加強高質量答主的影響力,並且培養力推更多高質量答主,知乎專欄、知乎圓桌、知乎鹽club、值乎、知乎live、想法,無一不是知乎對大V聲望和金錢的增值。
蘇莉安於2014年8月通過以3,507,426名總用戶為樣本進行數據挖掘而推出的《第一次民間版知乎用戶分析報告》
從數據上看,少量知乎大V處在金字塔的頂端。知乎想要保持健康狀態,必須源源不斷扶持新的大V。
與微博對大V間「拉幫結夥」幾乎放任的態度,這導致微博成了某些「利益集團」角逐的輿論場,知乎特別注意這一點。
2015年10月,知乎封掉在知乎擁有15萬粉絲的孔鯉以及其他四個大V賬號,知乎官方的理由是多個帳號合作、團伙成員互相點擊贊同。實際上,這是微博的常事,微博營銷大V就是通過推廣小號、扶持小號賺錢的。
雖然知乎在用戶變現上有不少措施,但無法惠及多數人的弊病一直都在,這也導致後來出現300大V被今日頭條挖走的窘境。
如果是微博代表輿論的風向、知乎代表高質量內容,這種話只能放在最開始的時候,路越走越遠的時候,會發現優質信息和內容不可避免或流失,或者被掩埋,商業終究歸於商業。
挨過了最初的喧囂和監管,大V不再對平台、用戶有苛刻要求,並且對商業變現不反感,最後願意主動變現,大V群體經歷了向死而生的階段,真正融入市場。如果平台還沒死的話,前途是充滿光明的。
平台和大V的黃金時代:也是肉搏戰
2014年10月22日,陳彤離職,意味著微博的陳彤時代已經過去。微博的王高飛時代到來,大V戰略變成了中小V戰略,專註社會事務變成了向旅遊、電影等十多個垂直細分領域擴張。
微博開始啟動自媒體商業化計劃,通過廣告分成、付費訂閱、粉絲打賞為自媒體人帶去實際收入。另一方面,主打明星大V的緋聞八卦,把用戶活躍度推向極致,反推商業化進程。
2015年6月,知乎在地圖上投了第一波廣告,以吸引註冊用戶,正式開始商業化腳步。2016年4月上線值乎,5月上線值乎live,商業化一步步推進。
微博和知乎踩過的坑後來變成了微信、今日頭條等平台的經驗教訓,它們一開始避開了大V戰略的陷阱,加快了商業化進程。微信憑藉即時通訊積累了首批用戶,不到兩年推出訂閱號,2014年推出微信流量主和微信支付。同年,操著演算法武器的今日頭條商業化進程正是開始。
內容平台的肉搏戰也由此展開。眼下的背景是平台是商業化的、大V是市場思維的,比拼回歸到商業手段和資本實力。
微博:深入中小V戰略,更大力度扶持中小V。
知乎:增加大V的變現方式,更快更多培養大V,增強用戶粘性。
微信:削弱頭部大V的影響力,提升中小V的影響力。增加用戶變現方式。
今日頭條:購買大V內容,增強內容品質,增加用戶粘性。
除了微信暫時沒有捲入混戰外,其他平台的戰爭已經打響,知乎想用「想法」分流微博的流量,今日頭條想要微博和知乎的內容,而微博正在嚴防內容的護城河。隨著微信對大V的削弱,微信的部分流量也一定會分化到其他幾個平台,可能是微博、知乎或者今日頭條。
總之,大V數量的增速是緩慢的,市場對內容的需求是旺盛的,幾大平台對內容的需求是重合的,未來的衝突和矛盾顯然會更加激烈。
如果金錢、名望是大V早期選擇平台的衡量標準,那麼一段時間後,大V名利雙收後,平台的氛圍將成為重要的衡量標準。這就要求各大平台強化自己屬性和定位,一旦定位游移,可能滿盤皆輸。
唯一獨善其身的恐怕就是快手了。快手模式讓人啟發,快手對大V幾乎是零扶持的。而其他嚴重依賴大V戰略的短視頻、直播平台成了混戰的代名詞,深陷泥潭。
原因是快手率先發掘了非精品內容的增值潛力,奇葩搞怪的內容是快手的核心競爭力,這是一塊內容藍海。今日頭條也是這樣過來的。
現如今,無論精品內容,還是非精品內容,都被發掘完了。但內容藍海未必是窮盡的,在更垂直的領域,比如今日頭條的抖音,將是內容平台未來可以發掘的方向。
推薦閱讀:
※對於最近比較多網路輿論都在質疑醫生這個職業的時候,你選擇站在哪一面?
※Retweet(轉發)功能,為社會化網路時代的互聯網帶來了怎樣的變革?
※新浪微博的註冊郵箱為什麼不能更改?
※李開復在微博上發起萬人抵制非你莫屬活動,你會怎麼選?如何看待這次投票?
※新浪微博花10元買粉絲靠不靠譜?如果不靠譜,又是為什麼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