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中國攻克了哪些難關?

出品| 網易新聞學院

作者| 鐵流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氣相對稀薄,氣候寒冷,自然條件惡劣,被稱為世界第三極。而在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中國工程師正在建設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長公路隧道——米拉山隧道。

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長公路隧道

  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是拉薩到林芝公路線上的一個埡口。所謂埡口,通常指的是群山之中一塊相對平坦且位置較低的地方。所以,在國道318線林芝至拉薩段公路改造工程中決定在米拉山開鑿隧道,隧道一旦打通,拉薩市與林芝市之間的行車時間將縮短一半,大幅改善當地的交通條件。

  米拉山隧道建設平均海拔達4740米以上,按照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左線5727米,右線5720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長公路隧道。

米拉山口風景

  建設過程,施工人員不僅要面臨高寒、高海拔的挑戰,還要面對施工中出現的隧道下沉、涌水等險情。那麼,中國工程師又是怎麼克服這些困難的呢?

川藏線上的14個埡口

人員高原反應:背上氧氣瓶、帶上呼吸面罩施工

  首先,我想你的第一反應便是高原反應。在平均海拔474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施工,一線工人普遍遭遇頭疼胸悶胸悶的情況。

  所以,施工單位在隧道口設置了高壓氧艙、制氧機供一線工人在休息時吸氧。又通過專用管道把氧氣輸送到隧道施工的第一線。但這並不能有效緩解工人缺氧問題,最後施工團隊不得不採取一個非常土、但卻很實用的辦法:讓工人背著氧氣瓶、帶呼吸面罩在隧道中施工。

(高壓氧倉內休息取暖的工人)

機器「水土不服」:功率下降,故障率上升

  不僅施工人員會遭遇高原反應,很多施工設備也會「水土不服」。根據經驗,海拔每升高1000米,大氣壓降低10%,內燃機功率損失相對於平原指標下降8%-12%,空氣動力設備功效下降10%-13%。

  而且由於米拉山口海拔高、氣溫低,機械設備往往會遭遇低溫啟動困難,內燃設備功率損失超過40%,油耗也大幅上升;空氣動力設備效率下降到原來的一半,而且機械故障率是平原地區的2-3倍。

1、效率下降,設備數量來彌補

  對於功率下降問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用電動、風動設備替換內燃機設備。而在空氣動力設備效率減半的情況,就只能增加空氣動力設備的配置,把兩台設備當作一台設備使用,用數量來彌補效率的下降。

2、高分子泵派上用場

  當然,設備昂貴且數量有限,無法增量配備或者施工空間不允許的時候,一種高分子泵就派上了用場。普通的空氣泵配上了一種特殊的高分子半透膜,唯有氧分子和稀有氣體能透過,占空氣體積超過2/3的氮氣分子則不能透過。這樣的空氣泵提升了氧氣的濃度使燃燒更充分,又避免了攜帶氧氣瓶作業的安全風險,海拔越高這種泵的優點就越突出。

米拉山隧道出口

避免凍害,混凝土要在一定溫度下「養生」

  米拉山口一年中大雪覆蓋率約佔60%,冬季最低溫度達到零下30攝氏度。嚴寒和低溫容易導致混凝土的體積安定性不良,對水泥水化不利,內外溫差變大,混凝土不易凝結,誘發混凝土產生開裂、酥鬆、剝落等情況。而一旦混凝土發生凍害,對隧道的穩定性會造成很大影響。從長期來看,這些混凝土構築物的穩定性也會差一些。

  其實,這麼冷不僅是混凝土會發生凍害,即便是在常溫下非常堅固的金屬材料,在零下30攝氏度的環境下,它分子的熱運動也會減弱,柔韌性變差,也就是說金屬變「脆了」。

1、混凝土攪拌要加防凍劑

  要解決這一問題,在混凝土拌合過程中,就要針對高原高寒地區的氣候特點,加入適量防凍劑等添加劑,提升混凝土的防凍效果。

2、預加熱,想法設法提高溫度

  在混凝土攪拌前,可以對建築材料進行預加熱,並採用熱水鍋爐加熱拌,這樣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出料溫度,提升混凝土各方面性能,尤其是對提升水泥水化的速度會有所增益。

3、運輸、澆築過程也得保溫

  不僅在混凝土攪拌過程中要保持一定溫度,在之後的混凝土運輸、澆築過程中,都必須使混凝土保持一定的溫度。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罐外需包裹保溫材料,防治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溫度降低過快。

  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必須控制環境穩定和澆築速度,最大限度地保留混凝土的溫度,使其澆築完成後最低溫度不得低於5攝氏度。在澆築完成之後,也要對混凝土進行加熱。

4、水灰要配合得當

  同時混凝土的配合比也必須進行相應的調整,比如砂率不宜過大,採用較多的CA水泥,增大水灰比。骨料也要進行相應的調整,要選用公稱粒徑小,熱膨脹係數小,化學性質穩定的骨料。

  在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前,都應該處在一個合適的溫度進行「養生」。

米拉山隧道內部

隧道路基凍脹融沉,極不穩定

  米拉山隧道公路路基由於高海拔也容易發生凍脹和熱融沉陷。由於土壤和岩層中都有一定水分,溫度降低,水凝結成冰,體積增大,路基就會因膨脹的凍土而拱起,這種現象被稱為凍脹。當溫度升高,凍土融化,體積縮小,路基又會隨之凹陷,這就是熱融沉陷。

  凍結和融化反覆交替作用,路基會出現翻漿、冒泥、沉降變形現象,變得高低起伏。青藏鐵路的路基就飽受融沉、凍脹和翻漿的損害。

  除了路基會因溫度變化而受到影響,隧道周圍的岩石也會受其影響——一旦隧道周圍的岩石和凍土因為冷熱交換髮生凍融循環,那可就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

高原凍土

保溫!保溫!保溫!

  因此,除了混凝土需要保溫,整個隧道都需要保溫。

  要敷設保溫材料使隧道溫度保持恆定,以保障隧道的安全性。保溫材料使洞內與隧道岩石的熱交換減少,從而降低隧道內岩石溫度隨洞外氣溫周期性變化的敏感性,並減緩岩石溫度沿隧道進深各部位變化的差異性。

1、選擇保溫材料

  在材料選擇上,一般選用導熱係數小於0.03W/(m.K),抗壓強度大於0.3MPa,體積吸水率小於3%,自重大於60kg/m3,彈性模量為7-10MPa,老化壽命長於50年的低毒性材料。

2、鋪設保溫層

  在保溫層的構建上,一般採用中間隔熱層法、外隔熱層法、雙隔熱層法、離壁式隔熱層法等形式。

3、穩定的熱源

  在有構建好保溫層之後,還必須提供穩定的熱源以應對自然氣候的變化。不過,提供的熱源還不能太大,過熱的話,凍結層又融化了。同樣也不能太小,還得把握一個「度」。

  雖然隧道依然還在施工中,但這並不妨礙探討幾種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是在隧道進出口處設置陽光棚。通過吸收太陽能輻射來升高洞口周圍空氣溫度,再通過空氣交換系統將熱空氣帶入隧道,從而為隧道提供熱源。這種做法的最大優勢是節能和廉價,而且特別適合米拉山隧道這樣光照資源比較豐富的高海拔地區。

二是可以使用熱交換管。熱交換管是一根密封的管子,管子的上段是冷凝器,下端為蒸發器,中間為絕熱段,當熱樁下端吸收熱量後,液態物質會轉化為氣態,然後上升至冷凝器,熱量通過冷凝器發散。氣態物質再液化為液態,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回熱樁下端。通過熱交換管能夠對隧道保持恆溫有促進作用。

青藏鐵路鋪設的熱樁

三是採用半導體電熱帶或導電塑料電熱帶。利用母線之間發熱高分子材料的電路導通使電加熱帶發熱。而當溫度升高到一定量值時,導電通路中斷,電阻上升,自動減少功率輸出;當溫度降到更低時,發熱高分子材料又相應連接起來形成導電通路進行加熱,循環往複。

施工場地猶如水簾洞,如何克服水涌難題?

  米拉山屬尼洋河水系和拉薩河水系的分水嶺,水量充沛,加上因冰雪消融而產生的水,直接導致施工過程中,隧道的進口和斜井中出現了大量涌水,最大涌水量曾經達到每天38590.76立方米,工人到斜井工作,要穿著雨衣、雨褲、雨鞋才能進入洞內,整個施工場地猶如一個水簾洞。

  而且,零下30度,涌水水溫還比較低。即便有禦寒衣物、雨衣等隔著,也會快速帶走工人身體熱量,如果要在「水簾洞」里施工,那工人可真的是要「拼了老命了」。

  一是對工人身體造成影響,二是大量用水還會影響隧道岩層穩定性,「泡水」岩層也會軟化,原本堅硬的土壤和岩層也編的鬆散。如果對涌水處理不當,很可能又發隧道塌方等嚴重事故。

  而且過大的流水還會對施工組織造成干擾,常見的通信發送和接收設備都對防水性要求不足,尤其是對於耳機之類的設備,進水就很容易導致無法使用,流水聲和設備噪音又影響語言溝通。

先疏後堵,疏堵結合

  針對涌水,施工單位採用了疏堵結合的辦法。

首先是疏導,依靠泄水洞和泄水孔將隧道內的積水排出去,以降低隧道中的地下水位。同時,對山口地表水引流,以避免地表水直接流入隧道。針對隧道內的積水坑,則用抽水機來解決,在每一個積水坑,都安裝了至少兩台水泵,一台水泵作業,一台備用。

(抽水機在排水)

其次是堵,通過注漿加固減少岩層含水率,減少周圍岩石滲透係數,以限制隧道內岩層的滲水量,並最終實現以注漿加固鬆散岩體堵塞地下水滲流通道,從而達到治理水涌的目的。

  至於涌水造成的設備進水與溝通不暢的問題,工人們創造性的使用了相片紙和記號筆,畢竟西藏也不便購買大量防水通信設備。

(川藏線公路)

結語

  米拉山隧道計劃2017年9月底建成通車。老路路基狹窄難以會車,而且山高坡陡,冬季道路結冰後,經常發生嚴重交通事故。該隧道通車後將使拉薩到林芝的車程從原來的8個小時,縮短到3-4各小時。無論是安全性還是便捷性,它都有著巨大的優勢

作為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標籤,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正尋求戰略升級。「了不起的中國製造」專欄,力邀行業權威、資深玩家,呈現他們眼中的中國創新之路。

投稿請聯繫newsresearch_ntes@163.com,稿件一經刊用,將提供千字800元的稿酬。

—————————————————————

歡迎關注《了不起的中國製造》官方微博

歡迎關注《了不起的中國製造》網易號

編輯| 於冉帝

推薦閱讀:

橋樑工程中的應用基礎數學之有軸力的梁(5)
經典結構自由度的判定基本原則不管幾剛片,都是以三角形穩定出發的,但是有些體系的幾何構造必須通過計算確定,世界上除了三角形是不是還有別的基本穩定的體系?
【故事】叫獸易小星的監理到導演之路
5.命運的詛咒:每隔15年發生一次的滑坡(二)
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極限承載力設計方法是否合理?(進一步探討)?

TAG:土木工程 | 建筑 | 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