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越長,越是想家
假日最後一日,從孩子爺爺家返回。一大早伴著晨曦出發,到了夜暮時分才回到西安。
後背箱里滿滿的都是家人給裝的土特產。孩子爺爺給裝了兩袋大米,兩桶自己壓榨的菜籽油,還裝了一袋子自己種的紫薯,和當地盛產的竹筍。臨時前一夜,又殺了家裡的一隻大公雞給我們帶上。孩子大姑給了一袋田小歪喜歡吃的地瓜和糯米糍粑。孩子爺爺總希望能多給我們帶些,看車裡還有空間,又塞進去一個大冬瓜,連縫隙里都填滿了。
起初並不想帶太多,怕回去吃不完,會壞掉。推辭間,孩子爺爺不高興了。轉身跟田小歪說,「這些東西都帶上,要不爺爺會難過。」
每次回去,後備箱里滿滿的都是我們給老人親戚帶的禮物、用品。待返回時,又是滿滿一後備箱爺爺為我們準備的食疏。孩子的爺爺每次都說山裡頭,沒什麼好給的,這些食材都是新鮮,環保的,你們在城裡吃不到。
我們依照老人的意思,將所有東西都帶上,開車離開。後視鏡里的老人身影一點點變小。
老公說;「你看,爸爸眼睛裡滿是不舍。」
假期再長,對於家人的團聚來說,都是短暫的。幾日相聚,之後又是別離。
2號晚上,我下課後簡單吃了點東西,一家人就直接出發。老公思鄉心切,等不到第二日早上出發,想趁著晚上車少,高速路上暢通,早點回去。
我和老公兩個人輪著開車,在服務區稍作休息吃了點夜宵。凌晨三點終於趕到孩子爺爺家。
車剛停下,我還沒把熟睡的孩子抱出車外,孩子的爺爺就拿著手電筒從家裡出來為我們照亮。怕是一直未熟睡,聽到車聲,就起身披衣出來迎接我們。隨即,前兩日先趕回來的孩子的二姑,小姑都從房門裡走出來幫我們拿行李。時間倉促,她們穿得單薄。十月份山裡的夜,已是寒涼。走出車外就覺得涼風颼颼,這幾日又連續陰雨,更添了一層陰冷。
進到屋裡,大嫂已準備了熱水,問還要不要吃點東西。半夜三點,擾醒一大家子人,還讓一家人為我們忙碌,實是不好意思。「一家人,哪裡要客氣。」她們依然忙碌,招呼我們趕快洗漱,去休息。
床已經鋪好,換了厚厚的棉被。到了家,終於安心了。
在老家的那幾日,一直秋雨連綿。每日都是吃飯,聊天,串親戚。家裡沒有wi-fi,很少看手機,就帶著孩子在細雨中看稻田裡嬉水的鴨子,院子里散步的母雞。房子旁有幾百年的銀杏樹,後面就是百里竹海,夜裡能聽到雨點打在竹葉上的聲音。日子一下子慢了下來。
因我們的回來,老人的日子倒是忙碌起來。田裡的紫薯是上次來西安,看小歪喜歡吃,就回去買了紫薯種試著種,今年還是第一次豐收。孩子們喜歡的,老人都盡量滿足。我們一回去,孩子的大姑就殺了家裡的一隻老鴨子,為我們燉鴨湯。
打糯米糍粑是個費力氣的活,因孩子們喜歡吃。他大姑父每次都會打多一些,讓我們走時可帶上。中秋節那日,你們在吃月餅的時候,我們正按重慶風俗吃糯米糍粑和鴨子。
中秋節那夜,因下雨看不到月亮。賞不了月,總是有些遺憾的。今年家裡外出求學打工的孩子們,也都沒回來,少了往日的熱鬧。
他們這個年紀,正是想走的更遠,飛得更高的年紀,好不容易離開家門,總想去更多的地方。曾幾何時,我們也曾這樣,節假日更願意旅行,想用腳步丈量更多的地方。心裡裝得下世界那麼大,家只是版圖上的一個小點。
這些年,我的父親離去,他的母親離去,我們才懂得世界再大,跟我們都沒多大關係,家再小,卻是我們與故鄉的聯繫紐帶。父母在,尚有來處。那裡有我們最美的記憶,最深的情感,最強的牽掛。
今年中秋,沒能陪在母親身邊,也是很遺憾的。因我們離母親近些,平日都是小假回我家,長假去他家。兩邊的老人,都是牽掛。
年紀越長,越是想家。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家,成了內心最暖的地方。
2017年最後一個假期已經結束,我們帶著父母的期盼與寄託重新回到工作的城市,再相見,就是2018年。時光荏苒,父母已老,而我們能做得就是多一點時間回家,多打幾次電話。世界很大,可是父母的眼裡只有你。
--------- 轉發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作者簡介:悠然 曾經的媒體人,現全職陪伴兩個孩子成長,正面管教實踐者。在紛雜的生活間隙,依然有仰望藍天的憧憬,文字或許是最好的方式。
公眾號:悠然不知歲 ID:THyouran
微 博:悠然不知歲
推薦閱讀:
※四十歲失業並不可怕---中興工程師墜樓事件的一些想法
※有哪些適合中年肥胖人群減肥和健身的方式?
※是不是大部分女性到了 40 歲,活著特沒意思?
※你如何利用工作之餘來學習的?
※人到中年:不敢病,也不敢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