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日本公廁比我們的更不忍直視,想舒舒服服地上廁所到底有多難?

下了高鐵,錢軍直奔南京南站到達大廳的男廁。

半隻腳還沒踏進去,一股尿騷混合消毒液的味道就嗆得他腦門發麻、眉頭緊皺,「鼻炎都能被這味兒『治好』」。

這味道,多半是因為之前的人上廁所不注意,小便濺了出來,而且肯定不止一個人;保潔人員常用同一把濕拖把清理廁所里里外外,原本濺到便池外面的一小灘尿,就這樣被拖得滿廁所地板都是;而尿液里的尿囊素遇上水,慢慢放出刺鼻的氨氣。女廁的情況相對好些,但無法倖免。

類似的,還有馬桶圈上的黑腳印、堆得滿撒的廁紙簍……這麼重口味的體驗,只要你用公廁,你就肯定遇到過——即便這兩年來,財政部調動了200多億元,專門投入到公廁硬體設施的升級改造,尤其是在高鐵站、機場、景區、大型商場等地。

為什麼公廁的設施改善了不少,

但我們的日常使用體驗還是不太好?

「在國內,大家好像默認公廁用的人多,有味道挺正常的。」然而,很多從國外回來的人知道,不少「別人家的公廁」就沒什麼味道。

當人們覺得一件事情「正常」的時候,就會去順著適應它,而很少想怎麼改變。

錢軍特別想做點什麼。

以前做企業,別人都喊他「錢總」;現在他是「錢所長」

3年前,他成立了國內第一個專門做「廁所公益」的基金會:崑山昱庭公益基金會。口號喊得很響,要「為改善人類的如廁環境而奮鬥」。

一個如此龐大的又被國民「避諱」的公共性事業,要從哪裡開始呢?他選擇了一個極小的切口——先給小學免費提供廁紙。

廁紙,其實是廁所臟臭的幾大癥結之一。

目前所有的公廁,甚至有些人的家庭廁所,都會把所有用過的紙巾扔在垃圾桶里。然而,極少人知道,正確的做法其實是:「把廁紙扔進馬桶沖走,而不是扔垃圾桶,臭味就會減輕很多」。

「不對啊!明明很多廁所隔間都會貼著一張告示:『請不要把紙扔進馬桶里』!」

它說不能扔的是面巾紙,不是廁紙。

▲這三類紙,你分得清嗎?

「很多人覺得它們都是『紙巾』,都一樣嘛。最直接的差別是,廁紙密度低、韌性小,扔在馬桶里可以被水衝散;而面巾紙完全相反,浸泡在水裡也不容易變形鬆散。所以,上廁所正確的做法是,用廁紙,用完扔馬桶沖走。」一來不在垃圾桶里殘留臭味,二來避免不及時清理導致的噁心「爆桶」。

然而,國內大多數公廁,沒有廁紙。總不能讓人帶著一卷廁紙出門吧?小包的面巾紙成了唯一選擇,臟臭的來源之一。

▲小科普:一般捲紙就是廁紙,一小包一小包的就是面巾紙。

錢軍想從向小學提供免費廁紙開始,撬動點什麼。然而剛開始和學校談合作,他最常聽到兩種反應:

「廁紙?這是個事嗎?根本就不是個事呀。」

「吃飯的時候不要談這些……」

但在小學調研時,錢軍卻發現了老師們並不在意的細節:

每到放學,好些孩子在教學樓和校門口之間把水杯里的水倒掉。問了才知道,孩子們往往會因為學校里的廁所有味道而不願去,外加課間短、上廁所排隊長,所以寧願不喝水、憋著尿,放學後把水倒掉。

「從廁紙里你就能看到,『怎樣上廁所』這樣的東西課本上沒有,老師也不會教。這其實折射的是人們對待廁所的觀念問題。

項目每進一個學校,背後都是「一場馬拉松式的談判」。鉚著一股勁兒,錢軍的廁紙公益項目慢慢摸清了些門道——用巨大的時間和精力來影響校方對於「廁所教育」的看法。

3年過去,這個項目如今覆蓋了505所學校,平均一個學生使用一年的成本為5.47元。第一年免費捐贈,第二年開始由學校自籌經費。廁紙公益項目也逐漸獲得了教育部門的支持,推廣有了突破口。

他們還跟清華美院協同創新生態設計中心合作,試點生態廁所循環綜合體,讓學生們能體驗到尿液如何變成無害的水和肥料,激發學生們對廁所的想像力。他們正將這做成模塊化產品,降低成本,推廣到其他學校。

▲生態廁所在清華附小的試點,

菜是用尿液處理後的水和肥料種出來的

「當然,要改變人們固有觀念,建立『廁所文化』,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錢軍說。

在探索中國廁所革命的同時,錢軍一直在研究日本的廁所文化——實際上,30年前的日本,公共廁所的情況比我們的還糟,而如今已發生巨變。

「技術並非廁所的一切。」日本廁所研究所的發起人加藤篤說,30年前,日本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條件變好,會把自家廁所打掃得乾乾淨淨,但公共廁所卻是「陰暗、骯髒、惡臭、可怕、故障的象徵」。

為了弄清楚癥結所在,他們還專門成立了「廁所烏托邦 Tolietpia」學習小組,一番研究後得出結論:在當時,人們對「屎尿屁」話題很是避諱,但越避而不談,越導致集體無意識的熟視無睹。

很多心態被隱藏起來:

「臟就忍一下,用完就走了。」

「反正是公共的,不是自己家裡,用起來隨意一點也沒什麼。」

「本來就臟,我弄髒一點沒什麼大不了。」

1984年,日本開始了「公廁革命」,第一步,先把廁所話題擺到檯面上來,試圖破除大家這種話題禁忌。日本廁所協會隨之成立,開始每年評選「10大最佳公廁」。

熊本縣合志町的一處公廁獲得了1998年的年度第一名。當時,這公廁顯得很是特別:硬體技術都是其次,不一般的地方在於,人們要上洗手間,必須像在鋪著榻榻米地板的家裡一樣,脫掉鞋子才可以進廁所。

▲脫了鞋子才能進去的公廁

參與公廁設計和建設的吉田道郎說:「脫鞋上廁所,會讓你有一種在『借用』別人家裡廁所的感覺,這樣,你就會注意保持廁所的清潔。」而承擔這所公廁的清潔、管理、運營工作的,則是附近的志願者居民

「就是『不給下一個使用者添麻煩』的心態。」錢軍概括道。

如果你在日本上小學,打掃廁所會是你的一門「必修課」,老師還會去親身示範怎麼清掃最有效率——他們認為,自己去真正打掃過廁所的人,才能理解別人用廁所時的感受,自己用的時候也不會那麼任性。

在一件具有私密性的公共物品上的妄為與任性,恰是一種群體文化的縮影。

▲日本小學生清潔學校廁所

但錢軍也不想把這事兒做的太嚴肅,撬動現代人的觀念,總得有點新花樣。

十幾罐不同顏色的尿液被放在一個隔架上,這是錢軍未來「廁所博物館」的其中一項展品。他正從世界各地搜集創新廁所,及和廁所相關的物品,計劃在博物館裡一一展出,甚至設計一些互動參與感強的體驗,試圖創造一個公共教育的空間。

「起碼(讓大眾)覺得廁所這事兒還挺有意思的」。

▲陳列裝置:尿液靜置不同天數的變化

儘管博物館的巨大花費,對一個基金會來說相當有難度。因為資金有限,這博物館設在了崑山公益坊的頂層,基金會辦公室的樓上,「政府支持,免了租金」。

「不管怎麼樣,先邁出第一步了。」

▲廁所博物館裝修中。錢所長向我們展示全球各地廁所照片

最近,錢軍還在跟清華美院的老朋友武洲討論建立「清華廁所學院」的可能性,從科研技術到人文觀念都得涉及,培養「廁所專業人才」。他笑道:「如果真的能成,大家看到廁所還能在清華專門設一個學院……也許對廁所的看法都會非常不一樣了。」

而從培養年輕的「所長」開始,中國這塊避諱、隱秘卻隱隱作痛的公共領域,慢慢被照進一些亮光。


後記:想給你分享

關於廁所,3個你知道了會很有用的冷知識

1. 用一卷卷的廁紙擦屁股,用完扔馬桶沖走;不用小包裝的面巾紙。

2. 完好的皮膚對病菌是很好的屏蔽,所以理論上,在公廁坐馬桶,沒你想得那麼危險。千萬不要踩在馬桶圈上廁所,摔傷的幾率比染病的更大。

ps:特別鳴謝阿培,這個不僅想讓全人類睡得好還要拉得爽的長腿女俠,從13歲開始想做公廁界的大眾點評。

作者 | 麒麟

編輯 | 范范

攝影 | Yoni;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最後,我們給你準備了一個廁所專題(戳我!)

推薦閱讀:

有什麼新方法治療痔瘡?
吸煙讓人過癮是什麼原理?有節制的吸煙依舊有害嗎?
有什麼科學的方法可以幫助睡眠?
散光的成因是什麼?
為什麼喝的羊湯會呈乳白色?

TAG:厕所 | 健康 | 公共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