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了就是百分之百」

我估計大家或多或少聽見過標題這句話,常見搭配例如「不管發生概率多低,遇到了就是百分之百」,主要用來表達對一些小概率事件的畏懼。知乎上有一個並不熱的問題(如何反駁小概率事件一旦發生概率為百分之百?),其中高票答案十分與我的看法基本一致:夏蟲不可語冰,我相信學習過基礎概率知識的人也普遍會有類似觀點。

不過我想說的不是小概率,是大概率,是條件概率;不是P(A|A)=1這樣的廢話,而是P(A|B)=60%或者80%或者99%的情況。如果覺得這很難理解的話,我相信下面這句話大家都知道的:

「飛龍騎臉你告訴我怎麼輸?」

這裡有一個已經發生的事件B:「飛龍騎臉」。在這個前提條件下,事件A「贏」發生的概率是1——從條件概率意義上,這麼解釋大概是沒什麼問題的,當然結果就比較豹笑了。

但糟糕的是,生活中發生這些事,並不總是那麼具有喜感的。嗯,請允許我蹭個熱點:最近發生的榆林孕婦墜亡事件。這條新聞最初的輿論定調是「產婦家屬醫鬧、丈夫是直男癌」,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醫院發布的公告是一方面,但我猜吃瓜群眾的一些固有印象恐怕脫不了干係:

事件B:醫患雙方出現糾紛。在這個前提條件下,事件A「患者家屬醫鬧」發生的概率很大,雖然群眾們很難分清這個概率是不是1,但總之就把它當成1吧。小概率事件?不存在的。

所以產婦家屬就要在承受喪失親人的悲痛之外,再被追加鋪天蓋地的輿論攻擊。他們可能做好了產婦家屬的本分,但誰叫你運氣太差呢。在被推至100%的大概率面前,這種小概率的人就只能被當成犧牲品,至於是不是無辜who tm cares。

這個事件的知乎續集是某大V對產婦丈夫來了一次「微表情分析」,獲贊十幾K(現已刪除),評論區也紛紛贊同,「看面相就不是好人」。

雖然我對微表情理解淺薄,但據我所知其仍然基於概率,例如在對方出現某些行為的時候,我們有XX%的概率認為他撒謊/回憶/缺乏信心,至於這個概率呢當然不是100%。但如果我們想在輿論中推進一個預設好的結論,只要把各種大概率往上扔就行了,因為群眾們普遍會信奉這樣一個觀點:

「長得像鴨子,叫聲像鴨子,走路也像鴨子,那它就是鴨子。」

——呃,我想更多情況下群眾只會信奉它的弱化版,比如叫聲像鴨子那它就是鴨子,嘎嘎。至於是不是冤枉who tm cares。

這個續集的外傳是我今天偶然掃到這個問題:「胡傑:如何看待翟欣欣的長相和打扮?」,我非常欣慰自己的TL維護比較完善,在眾多垃圾中把這個答案推送給我。不過更重要的問題顯然是——這種垃圾的受眾很多,多到大概率,多到汪洋大海。

「stereotype」這個詞在國內的普及率大概不怎麼高,但我想「地圖炮」的認知率總是足夠好的。把一個群體中大概率(也可能僅僅意味著「比其他群體概率更高」)具有的特徵,作為該群體中所有個體的特徵,然後美其名曰「這是人的本能,減少了認知成本」,甚至引以為豪,這點我只能說我自己是不太能理解的。

為什麼呢?因為在這種思路下,那些小概率的人,就不該存在,或者說根本就不存在。大概率就是100%,就是全部,就是放之四海皆準。可是我作為一個學習過基礎概率知識的人,本能地會反對這種看法——真的是本能,這簡直讓人有生理不適感。

讓人疑惑的是,雖然很多同樣「學習過基礎概率知識」的人會反對本文標題的那句話,但對這種stereotype卻欣然接受,樂於踐行。當然這也有個很易於理解的角度:畢竟他們不在「小概率」的那一邊嘛。

我以前說過這樣一段話,自我感覺良好,所以再複製一遍:

在高牆和雞蛋之間,一個理性人不應該因為高牆或雞蛋的身份而去支持它們,他應該永遠支持「有道理的高牆」和「有道理的雞蛋」。不過世界很大,所以我們總是能找到足夠多「有道理的雞蛋」。

因為我總覺得還是得有人 tm care一下有道理的雞蛋。

推薦閱讀:

為什麼海外的朋友都有對來自馬來西亞的就是馬來人的刻板印象?
為什麼有一些男生聽到女生是學格鬥的就覺得女生會打老公?
來英國之前的刻板認知,真正經歷之後碎的渣都不剩~
我們中國人對美國人、美國文化有哪些刻板印象呢?
冒子和侉子

TAG:概率 | 刻板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