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邀:95%的馬東,5%的許知遠
一個多星期前開始,關於許知遠與馬東的評論在不同的平台上出現了,好多跟帖說「馬東都不屑跟馬知遠說話了」。我很是好奇,然後開始看許知遠採訪馬東的那期《十三邀》。
馬東關於5%與95%
馬東的那5%,讓我很感興趣。他說,這世界上大約只有5%的人,有願望,積累知識,了解過去,剩餘95%的人就是在活著,就是在生活;1949年以前,只有5%的識字率,所有的文化傳承都是透過這5%,如果這個社會一直只有5%的識字率,我們看到的都將是精緻的;但現在識字率已超過90%,(後來能識字的這85-90%)人的趣味和追求沒有發生變化。
如果馬東的這個5%與95%是看過統計文獻和做過大量調查得出的結論,那張一鳴的《今日頭條》和《內涵段子》、宿華的《快手》能崛起,成為大眾娛樂品就好理解了。這個95%,因為技術革新,通過自媒體有了表達的途徑。從前一直佔據文化話語權那5%,以為是剩餘95%在他們的精緻上撕開了缺口,不知道很多人罵咪蒙嘲笑今日頭條是不是這個原因。
許知遠問了很多問題,馬東關於這個5%,強調了兩次。我聯想到最近看的《黑天鵝》裡面,講到的一個邏輯。作者塔勒布認為,我們在看待歷史和進化、以及很多可以歸納出規律的事情上,認知有偏差。比如認為最後輸的精光的賭徒,都是因為有新手好運,才讓他們忍不住一直賭下去;但其實一開始就輸掉的那些賭徒出局了,沒被劃在賭徒之列;比如,信神的人,會以那些做了禱告而沒有淹死的人為例,而不信神的人,會反駁,要先問問那些淹死的人有沒有禱告過,才能下結論。因為一開始就出局而沒被劃入賭徒之列的人、以及淹死掉沒辦法證明自己禱告過的人,都是沉默的證據。
而從前,沒有自媒體,沒有技術進步的時候,可能那95%人的娛樂趣味、內容消費喜好也都是沉默的。
我通過馬東的視角看到的是,文化內容消費,本質上還是一個商品,商品有受眾有定位。要想拿精緻取悅5%很難,但拿包裝過的「精緻」贏得95%的喜歡,卻是容易的。所以他說,《奇葩說》里所有話題,我們都在《有話好說》里討論過,沒有什麼新的內容,只不過受眾換了一撥。在我看來馬東是屬於那5%,卻在精明地闖入另外95%的市場。
從這期節目,我看到了一個生意頭腦特別清晰的馬東,這種關於他的理解,與我在網上看到的咪蒙發家史有相似之處。
日光底下並無新事?
許知遠採訪肖驍、顏如晶、蔡康永,都問了他們一個問題,他們你對馬東好奇嗎?一開始我沒明白這個問題的意義所在。看完這期節目,我突然有了不一樣的感覺,覺得他提問定下的基調很有意思,是在時下流行的節目里看不到的。
對馬東,以前我是不好奇的:不就跟咪蒙差不多嗎?在傳統的方式下,積累了很多年,然後用以前做饅頭的麵粉,現在做了好看可口的蛋糕。不都說,移動互聯網時代,是展現形式翻新的年代嗎?但是在這個節目里,我聽到了一些感興趣的東西。
他說2000年前後,做了一年半的《有話好說》停掉了。馬知遠問原因,他說最後一期節目做了同性戀話題。我掰指頭數了一年,17年了,今天再做還是要停掉。他舉了做節目的一個例子,說當時湘西的漵浦,一天早上街上發生一個女棄嬰,9個結拜混混湊錢收養了這個女嬰。這個故事放在現在的《今日頭條》,或許是《驚!一個女嬰與9個街頭混混發生了什麼?》,可能吸引到了更多的點擊量,但故事還是從前那個探討社會管理、底層福利制度節目的內容。
這樣一個穿越不同時代的人,他身後所處的不同時代下的東西,好多是重複的,和現在相比也沒有不同,好多如同馬東所說是不合理的、荒誕的。他身後不合理的、荒誕的故事,有多少曾經在他年少的時候出現的事情又在我們的時代上演,確實令我好奇。
許知遠的小小窘迫如此可愛
採訪完馬東,許知遠第一次回頭看了自己的採訪視頻,他有些懊惱,他說「覺得看這期的時候,我是不是不該做第二季了,我就回到我的寫作狀態了」。但許知遠那種有點緊張的撬開馬東嘴的樣子,我卻覺得很可愛,很真實。
馬東說,我知道你問的出發點在哪裡,然後開始講了一番政治無比正確的話。網上有人評論說,馬東都不屑於跟許知遠聊了。尤其當許知遠問馬東你為什麼對現在的時代不困惑,馬東那句「我沒那麼自戀」讓許知遠語塞的時候,我隔著屏幕都感覺到了尷尬。我倒覺得,許知遠無論是率性地笑,還是緊張到不停喝酒,他都做了一期很有趣的節目,讓我看到了喜歡這個節目的東西。
我假想,要是同樣揣著明白裝糊塗、極諳說話之道的竇文濤以許知遠的角度訪問馬東,會不會又是另一番局面,就不會有許知遠的懊惱了吧。
曾經代言美寶蓮的章子怡,自己用美寶蓮嗎?
在某個節目里,一位鳳凰的女主持人說道,都說女人是「一孕傻三年」,但事實是,如果你把從前跟同事、上司交流的思維和邏輯,調整到跟小孩能交流的思維,這樣過了三年,如果你再出去跟社會打交道,思維能立馬轉換過來嗎?我想有部分媽媽,是很有意識地去保持兩種交流思維,所以能切換自如,而有的媽媽是同一時間只有一種,所以需要時間調整。
做內容產品的人,是要一直保持一種思維,好像自己跟受眾是一樣的思維?還是要保持兩種思維,揣著明白裝糊塗?還是要像許知遠那樣,率性地表現自己的緊張和情懷?我無法分辨。但我知道,用無用的東西,糊弄受眾是不行的;形式不管怎麼翻新,總歸有內容才行。
推薦閱讀:
※許知遠是如何從「全球化一代」變成時代「局外者」的?
※群嘲下的許知遠《十三邀》真的如此不堪嗎?
※她是「凍齡女神」,范冰冰曾演她的丫鬟,46歲驚艷世界,靠的不止是美貌
※辦公室牆上的許知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