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看待貴陽大數據及IT行業的過去與將來

2013-2017年,貴陽大數據產業政策破題至今,圍繞其的爭論和拉鋸由來已久,貴陽市IT產業在一片質疑聲中蹣跚起步。總結下來,負面觀點無外乎有三:

  1. 自身教育基礎薄弱,缺乏高水平人才。
  2. 產業政策宣傳過度,市場有泡沫化傾向。
  3. 大數據產業政策面臨周邊成、渝等二線城市的競爭。

筆者目前就職於成都市天府軟體園的一家IT企業,作為從業近十年的一線IT研發人員,目前擔負著一支中等規模開發團隊的研發管理工作。過去有幸學習和生活在貴陽,見證過10年前貴陽IT產業的蠻荒狀態,其間也有一段不短的工作經歷。對於貴陽IT的過去和現在,略有一些體會,在這裡以IT從業者的角度寫下一些觀點,希望為大家提供更多的視角。

回顧

首先,讓筆者簡單的回溯一下歷史,以便讓同學們能夠繼往開來。從2006年至2012年,貴陽整體處於一個快速的城鎮化階段,頗具地方性特色的一二級土地市場聯動開發,拉開了貴陽市造城運動的序幕,世紀城花果園未來方舟等超大體量樓盤接踵入市,這個時期的IT行業如同貴陽的城市建設一樣,很大程度上還處於一個比較蠻荒的狀態。那些年,貴陽同學言語中的IT多是指腦百信新大陸電腦城裡電子產品的sales,而貴陽的IT圈多數情況是指電子產品的分銷渠道。簡而言之,那個年代在貴陽賣電腦搞IT是同等的概念。

其間,雖然誕生了朗瑪這樣的互聯網獨角獸企業,但伴隨UC等核心產品被新浪的收購,整個貴陽IT幾近沉淪。那些年,貴陽市主推的產業還是動漫,也大手筆舉辦了幾屆國際動漫節,但是收效寥寥,人才和企業成為最大的掣肘(這個問題事實上一直困擾著貴陽的各類產業政策)。

當然,作為人口相對聚集的省會城市,依然零零散散的分布著一眾IT技術型企業,只是圈子較小且相對封閉,至始至終處於被大眾遺忘的狀態。當時,筆者聽到身邊朋友一句打趣的玩笑話:貴陽IT技術圈跳槽,跳來跳去結果都是熟人。當年貴陽IT的羸弱與小眾,由此可見一般。

概況講完,接下來聊聊貴陽這坐城市本身的一些特點。貴陽屬於傳統的三不沿(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邊境)城市,地理位置處於西南一隅,基礎設施薄弱,教育水平落後,工業長期欠發達,農業受制於地形地貌。GDP佔比當中,作為第3產業的服務業佔比遠高於同期其它城市,屬於典型的消費型城市。而自身產業匱乏帶來的一個極重要影響,就是高素質人才的持續性流出,經濟、產業、人口吸引力由此陷入惡性循環:城市化進程缺乏產業支撐,城市氛圍和品味無法有質的改善,吸引不了人才落地,然後更加無法吸引優質的企業。那些年筆者身邊的同學和朋友,極少願意留在貴陽工作和發展,無論是在省外院校求學的同學,還是在省內高校的理工科就讀的同學。

一個城市的高校,潛移默化繼承著這個城市的性格。聊到高校,必然要先聊聊學習氛圍。可能緣於相對閉塞的城市氛圍,以及自身產業、企業的缺失,貴陽高校當中整體的理工科學習氛圍,就筆者當時感受而言,是嚴重確失的。專業化的、研究性的學習較少,這可能是由於省內院校文史類專業佔比過大的原因所引起,答主學生時代逛過民族大學、財經大學、貴州大學這3所高校的的圖書館,工科類的最新文獻和書籍存量都相對較少,許多較新技術方向的工科類圖書經常難覓其蹤。理工科氛圍的缺失,導致省內高校自身又難以培養和孵化企業,內生和外生動力都同時匱乏的情況下,新興產業起步所會遇到的困難,由此可窺見一般。

當然,作為省內唯一的一所重點大學,貴州大學北區新圖書館藏書相對豐富(答主工作以後也常過去蹭書),加上朗瑪早些年,一直持續在貴州大學組織編程大賽,算是給那些年蠻荒的貴州IT抹上了些許亮色。貴州大學計算機學院的畢業生,算是那個年代,貴州IT啟蒙最早的那批同學。

概而言之,2006-2012這六年期間,貴州的IT總體是灰色的,黯淡並且有些看不到未來。回想起過去那段經歷,答主至今依然有些時間上的割裂感,模糊卻又真實發生過。

起步

2013年伊始,伴隨超級大盤項目庫存去化的放緩,貴陽樓市開始堆積大量的庫存,崩盤之聲不絕於耳,省外媒體對於超級大盤扎堆的高容積率城建模式存有諸多詬病,將貴陽與鄂爾多斯並列為房地產供應嚴重過剩的城市。時年7月份,從中關村調任貴陽市委書記的陳剛走馬上任,開始收緊貴陽過剩的土地供應,並著力推動數據中心的建設,穩定貴陽樓市危險局面的同時,為後續的人口導入、招商引資、IT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接下來,伴隨《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規劃綱要(2014-2020年)》的出台,以及2014-2017年連續舉辦的3屆數博會,推動貴陽的大數據產業走向全國的舞台,大量初創企業伴隨互聯網+、政務大數據、區塊鏈等IT應用的興起開始破繭而出,貴陽市的整體產業結構產生了許多亮點。由此,貴陽市IT行業逐步進入到一個較新的發展階段。

截至到目前為止,貴陽市引入了IT製造業端的富士康,也引入了商業銀行和電信運營商的災備中心,以及華為、蘋果的數據服務中心,並與半導體IC行業的高通合作進行ARM伺服器晶元的研發。從而,基本完成模具組裝半導體IC數據中心的全產業鏈布局。雖然目前來看,總體規模不算大,但是貴在於全面。為貴陽市IT行業的後續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整個貴陽城市的未來提供了豐富的想像力。

政府投資主導產業發展

筆者目睹過十年前貴陽IT行業的蠻荒狀態,也目睹了成都市天府軟體園從2005年的兩塊菜地,變成如今中西部地區最大的高科技產業園區。成都市IT產業完成蛻變的十年,其實也可以視為成都市政府持續投入的十年。園區內SAP、普華永道、埃森哲、Thoughtworks、Marvell、賽門鐵克等一眾企業的落地,背後依靠的依然是成都市政府提供的巨額優惠補貼稅收減免項目扶持。2017年初發布的成都市高新技術企業扶持計劃,未來5年將投資150億對成都市的IT企業進行補貼和扶持。因此可見:通過政府投資拉動產業發展,貴陽並不是個例,特別是對於廣大產業基礎較為薄弱的中西部城市而言。

通過政府投資拉動產業、就業是中國的現實國情,更是近幾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深層次的原因,可以歸咎於國際產業分工,也可以認為是中國自身產業結構折射的矛盾,在這裡不做過多的解讀,以後筆者另起一個話題討論)。政府主導投資對於中國的各行各業都是規避不了的話題,IT行業同樣不例外。畢竟,2017年近800萬的應屆畢業生,在國家整體經濟逐步下行的背景下,需要新增如此之多的就業機會,除了通過投資拉動,筆者想不出有其它辦法能夠承接如此之多的就業崗位

綜上所述,通過政府投資推動產業發展,貴陽並非個例,因此產業政策宣傳過度,市場有泡沫化傾向並非核心問題所在,更關鍵問題在於,貴陽市能否保持投資和IT產業政策的連續性,不間斷的持續進行投入和扶持。>

宏觀經濟學上有一個觀點認為:適當的泡沫對於經濟體的發展是有益的,該觀點借鑒到IT產業政策上有其合理性。

人才和教育

從歷史上來看,貴州是一個三不沿的窮省。但是,最近幾年貴州全省GDP增速都保持在全國龍頭位置,顯著的高於其它省份,給貴州帶來豐富就業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城市基礎設施的快速改善以及更加宜居的人居環境,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變化。當城市硬體、基礎設施逐步坐實之後,就會逐步進入大規模的信息化建設階段,作用之一是提升政府社會治理能力(城市化帶來城市規模的快速膨脹),作用之二是提升經濟整體運行效率。這一進程,從國際上其它城市的城市化經驗來看,這也是有跡可循的。

貴陽周邊成渝的IT行業起步較早,貴陽在教育、人才流入方面存在的現實短板短期內還難以彌補,但是現實的變化依然還是能夠看到,省內高校已經普遍開設大數據相關課程,高校教師隊伍的相關建設和培訓也在穩步推進,省內主要高校更是相繼成立了大數據學院(例如貴州財經大學的大數據金融學院、貴州大學大數據與信息工程學院)。貴州省委相關領導也作出明確批示,希望省內各高校為全省大數據戰略行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方面的諸多投入將會在人才供給側,助推貴州IT的產業化進程

成渝的競爭

筆者生活在成都多年,貴陽與成渝兩市現實方面的差距還是可以客觀感受到,但是總體上依然認為貴陽的相對競爭優勢是客觀存在的,首先優異的空氣質量、穩定的地質結構就是成渝地區難以企及的優勢,這兩者又正好是建設大規模數據中心不可或缺的選址條件。所以,貴陽大數據不應該是該不該搞的問題,而應該是如何搞好的問題

這裡必然有同學會詰問:數據中心存在對於就業的意義,僅僅在於人才需求量較少的運維環節。誠然,拋開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建設所拉動的就業,數據中心能夠接納的就業人數相當有限。但是數據中心存在的意義,並非僅僅在於數據的存儲,數據的清洗、挖掘其實也是一個蘊含了巨大價值的產業(因此最近幾年數據分析職位才會如此火爆),而貴陽市後續成立的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就是為了從數據中心建設與運維向產業鏈上游發展的嘗試。截止2016年09月01日,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發展會員已經突破500家,包括中信銀行、騰訊、京東、中國聯通、華為、阿里巴巴、神州數碼、軟通動力、蘇寧易購、國美在線等企業,並且已經鏈接全國所有政府的公開數據,可交易的數據總量超過60PB。

終上所述,貴陽的大數據產業化總體思路,主要體現在通過數據中心建設,拉動上下游產業、企業的投資,從而起到以點帶面的推動作用。

IT產業培育

一個產業的發展需要經歷漫長的培育過程,這方面貴陽可以借鑒一下成都市天府軟體園的發展經驗,十年前成都市的IT產業起步於比較低端的軟體外包服務業,當時成都市也有不少人質疑其為政績性工程,但經歷了十年的漫長發展之後,目前成都市的IT產業已經具備相當的規模化效應,是中西部地區世界500強落戶最多的高科技產業園區,也是目前國內軟體、遊戲、互聯網行業重鎮。天府軟體園由成都市高投集團控股(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建設主體),但整體的經營交由徐婷婷團隊(暨前大連軟體園管理團隊,在IT外包方面具備豐富的招商引資經驗)進行完全市場化的運作,截至到目前為止,天府軟體園已經發展到ABCDEFG共計7個園區,且帶動了周邊天府12345街CBD區域的發展,雲集了成都市軟體、互聯網行業近8成以上的企業。

概而言之,成都市的IT產業化的成功經驗主要在於:通過市場化運作,打造重點產業園區,政府向區域提供優惠政策,以點帶面驅動城市區域發展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同學們不宜拿已經發展成熟的一二線城市的IT產業與剛剛蹣跚起步的貴陽直接進行比較,而應該著眼於當下的發展和變化,捕捉貴陽城市信息化進程中存在的現實機會,伴隨貴陽的城市化、信息化的進程實現共同成長。未來幾年,伴隨渝黔快速鐵路成貴高鐵的逐步開通運營,貴陽西南高鐵樞紐的地位將會逐步兌現,通過貴廣高鐵無縫對接珠三角城市群深圳廣州,同時串聯成渝經濟圈,相信屆時的貴陽將會迎來更快更好的發展。

面臨的質疑

貴州作為傳統的經濟落後省份,IT行業長期處於蠻荒狀態。當互聯網帶來各種稀奇古怪的新思路、新想法的時候,傳統觀念呈現出來的更多是不解和質疑。但是不破不立,產業的發展需要老百姓有一個認識和接受的過程,中間存在的消耗和浪費難以避免。發展需要的不僅是時間,而且還有試錯的成本

筆者所在的成都市IT企業,目前已經在貴陽開設了分公司,招聘過程中遇到不少在外工作、求學的同學們的諮詢,同學們都非常關心貴陽市大數據、IT產業的發展前景,雖然各種各樣的疑惑始終在困擾大家,但是筆者堅信:貴陽市政府的大數據暨IT產業政策如果至始至終保持連續性,並切實提供相應的扶持和優惠政策,這些疑惑最終都會煙消雲散。

需要提醒一點,貴陽IT行業當前所處的階段,決定發展初期不可能存在大量高端的職業機會,傳統IT開發方式向新技術新玩法的過渡也並非一蹴而就。運營、產品等職位目前在貴陽的需求量並不大,但是技術人員比較缺乏,特別是較為資深的工程師。

前段時間,筆者聽一位在美國AWS工作的同學講,亞馬遜雲在中國區的數據中心,既將在甘肅張掖投入使用。即使GDP總量、人口數量、生態環境都遠不如貴陽的城市都在推動數據中心落地,那麼貴陽大數據歸根結底不是行和不行的問題,而是政府能否保持產業政策的連續性,有計劃的持續性投入的問題,相信這也是每一位貴州IT從業人員都極其關心的問題。

筆者從事Web開發多年,一直在嵌入式、物聯網方面做一些有趣的嘗試,目前在天府軟體園負責一支中等規模開發團隊的日常管理工作,需要了解更多信息的同學,可以follow我的Github,或者直接訪問我的博客獲取更多的IT技術與產業經濟方面的文章。

推薦閱讀:

大數據hadoop和Spark分散式框架比較
大數據時代的來對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領域會造成哪些可能的影響?
圖說可視化,報表也能做得如此酷炫!
Hive分區介紹
走進R語言的世界——簡單數據處理

TAG:贵阳 | 大数据 | 贵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