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筆記——伊拉克視角(之三)

第一部分:海灣戰爭筆記——伊拉克視角(之一)

第二部分:海灣戰爭筆記——伊拉克視角(之二)

——————————————————————

沙漠風暴行動地面戰階段——沙漠軍刀行動:

·2月24日凌晨,伊拉克武裝力量最高司令部開始接到各地伊軍的報告,稱多國部隊發起了與此前幾日不同的猛烈進攻。

·在此前三天「成功的地面防禦作戰」之後,伊軍在「沙漠軍刀」行動的最初幾個小時保持了驚人(遲鈍)的鎮定。第一軍在凌晨0200時報告第45步兵師(該軍在戰區的唯一一個師)聽到陣地周邊有坦克和直升機活動。這個師是2月在伊軍延伸其防線右翼的過程中被部署過來的,人員和裝備都尚不足編。第一軍在最初的報告中向巴格達聲稱,軍態勢保持正常(與前幾天相比),雖然敵方直升機活動正在頻繁化,但「情況一切正常」。

(伊軍不知道的是,頻繁化的直升機活動就是實施空中突擊的先兆。清晨0700時美第101空降師(空中突擊)就搭乘這股「頻繁化的直升機活動」機降穿插225千米抵達薩勒曼以東地域,那裡是伊拉克第45步兵師以及整個伊拉克第七軍的深遠後方。至於第45步兵師認為情況一切正常,只不過是因為法國人的那一刀還沒砍在他的脖子上。)

「沙漠軍刀」行動的最初階段,由美第101空降師(空中突擊)、法第6輕裝甲師、美陸戰隊和沙特軍隊實施。

·到24日天明時分,科威特的伊軍指揮官才開始意識到這次和前幾日的試探性進攻不同。第三軍司令官此時才明白,21日以來的地面攻擊是為試探伊軍實力,以及消除伊軍掩護部隊以暴露其主要防禦陣地。0515時第三軍的第7、14步兵師開始遭到重炮火力打擊。很快第14步兵師發現敵軍「重型機動力量」逼近,而這次進攻,據戰報所言,「被第14步兵師組織的營級裝甲反衝擊粉碎」。雖然該師當面的美第2海軍陸戰師承認遭遇伊軍極端頑固的抵抗,但考慮到此戰的結果,伊軍顯然也對「粉碎」的詞義擁有不同理解。在此後三天中,伊軍還將不斷地在戰報和電文中「粉碎」多國部隊的進攻,直到……宣稱粉碎敵軍進攻的部隊都不復存在為止。

·24日天明,薩達姆和他的核心圈確認他們概念中的戰爭已經確實開始。薩達姆首先為蘇聯調解失敗而大發脾氣,因為此前他剛把他的親信塔里克·阿齊茲派去和莫斯科,希望借戈爾巴喬夫從中調解,並宣稱願意接受聯合國安理會第660號決議,在三周內撤出科威特,交換條件是國際社會必須在48小時內停止制裁。然而這種耍無賴式的「妥協」對美國已經毫無吸引力——美國不準備接受任何有條件撤軍方案。就在阿齊茲發表聲明後的「48小時內」,多國部隊以「沙漠軍刀」行動作為對伊拉克的回應。

·就在伊拉克核心圈關於蘇聯調解問題謾罵不休的時候,伊拉克第14步兵師遭到了美軍強有力的裝甲突擊。0900時,不久前剛宣布「粉碎」了多國部隊突擊的第14步兵師已經被美陸戰隊和陸軍「虎」旅聯手擊潰。這意味著伊拉克第三軍和第四軍防線的接合部被突破。

伊拉克第14步兵師,兵力約8000人,此前在邊境線上經營5個月;遭到炮擊、接敵、投入預備隊、實施反衝擊、被擊潰,瞬間完成(只用不到4小時),是步兵師中的豪傑。

·在第三軍和第四軍遭到猛烈攻擊的同時,鎮守西線的伊拉克第七軍的防區風平浪靜。第七軍只報告稱「七架直升機和一些運兵車輛正從東側接近」。費萊凱島也遭到多國部隊猛烈炮擊,這是兩棲登陸的先兆。多國部隊的這場戲演到了最後,效果也的確不錯。

·薩達姆在24日上午的講話中指出,第14、18、29、8、26、45師正遭到進攻。除第45師外,其餘的師都屬於第三軍。

·此時薩達姆仍然傾向於相信多國部隊在西線的活動是為了吸引伊軍從科威特分兵。他只命令第七軍的第26步兵師和第一軍的第45步兵師調整部署準備接敵(預計目標是法國第6輕裝甲師)。

·到上午1130時,薩達姆作出評價:伊拉克軍隊在此前三天(21日起)的地面作戰中表現良好。此時西方媒體開始報道前線的伊軍成批成批地投降。有自己的判斷的薩達姆和他的核心圈自然視之為一派胡言,是骯髒的宣傳戰法。畢竟在伊軍最高司令部所收到的戰報中,局勢不是小好,是大好。

·在這天召開的軍事會議中,伊軍將領圍繞多國部隊左翼的動向各執一詞,一些建議趕快從科威特抽調部隊對抗多國部隊的左翼,一些則仍然在擔心美陸戰隊兩棲登陸的風險。薩達姆最終決定以不變應萬變,不改變部隊的部署態勢。

·面對伊拉克第三軍的多國部隊從伊第8步兵師和第29步兵師的接合部實施進攻。到1400時伊第29步兵師的一個步兵旅已被合圍。不過伊拉克第三軍司令部仍然充斥著樂觀情緒。軍長在戰後還自豪地評論道:「敵軍付出了許多傷亡,導致其失去控制並變得浮躁……敵軍開始繞過有堅強支撐的地域,因為我軍在各支撐點都頑強戰鬥。」不過根據美方記載,「有堅強支撐並頑強戰鬥」的這個步兵旅在其僅有的兩輛坦克被摧毀後立刻投降了,為美第1陸戰師一次性提供了3000名戰俘。

·一些伊軍將領這樣總結多國部隊的進攻方式:「敵軍的作戰方式是突然且快速地越過邊境線……首先是在空襲,然後是在其坦克和重型火炮的支援下,敵方向我軍陣地迅速開進……敵方在接近後將在我軍陣地後方展開,通過合圍我後方部隊動搖我之防禦。」

·薩達姆此時在討論「戰略問題」——如何將更多的阿拉伯國家,如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茅利塔尼亞和葉門拉入戰爭。還有人談到「武裝國民」——給民眾分發武器,採取巷戰。

·在凌晨報告「情況一切正常」的第45步兵師沒有(來得及)提交情況變得「不正常」的新戰報,因為在日間該師已被法國第6輕裝甲師基本殲滅。

·雖然掌握的情況應該比巴格達的統帥們多一些,但伊拉克第三軍司令部的自知之明並不比薩達姆多。到晚上2000時,軍司令部認為軍防禦區的態勢已經「穩定」——然而到此時為止,第8、24、14步兵師的防區已經基本淪陷,伊軍已有5-6個旅被基本全殲。第三軍軍長對此的理解則是「多國部隊為此肯定付出了重大傷亡。」

·第三軍在24日後半日下達一系列指令,要求第14和第29步兵師實施反擊,奪回陣地。然而這兩個師的師長稱無力反擊,原因是「缺乏步兵」——換句話說,這兩個師的步兵已經大量地開小差或投降了。

·在各一線師無力反擊的情況下,第三軍決定動用預備隊對楔入第8和第29步兵師之間的多國部隊(主要是美第1陸戰師)實施反突擊。這次雄心勃勃的任務計划動用5個師:第7步兵師在經軍預備隊加強後負責填補該日間被殲滅的第14步兵師造成的缺口;海夫吉戰鬥中的「凱旋之師」第5機械化師以兩個旅兵力對多國部隊實施反突擊,奪回賈貝勒空軍基地;與此同時,第8步兵師和第3裝甲師則在賈布勒以東構成新的防線,重建與西側伊第四軍的聯繫。25日清晨伊拉克第5機械化師離開集結地域,與第8步兵師一些分隊合流後開始實施反突擊。與此同時,第3裝甲師第8旅和伊第7步兵師的坦克營合流,也向美軍縱深突破位置推進。因為伊軍點燃油井,能見度下降到0。根據伊拉克方面的戰報,0710時鉗形攻勢的兩翼與美軍接戰,到0900時伊軍成功擊毀美軍裝甲車輛十餘輛。第三軍認為,這次反攻在初期階段取得了很大勝利。1100時開始,美軍開始以大規模的空襲阻滯伊軍前進。後來美軍投入攻擊直升機,到1300時伊軍反突擊被粉碎。現場伊軍指揮官後來回憶道,「戰鬥十分激烈,雙方都蒙受很大傷亡,並損失了大量裝甲車輛和坦克。」不過考慮到實際情況,只有伊方對自己蒙受很大傷亡的描述是準確的:比如抵抗了伊第5機械化師進攻的美第8海軍陸戰團1營在這一天擊毀了39輛坦克裝甲車,而自身損失為0;而伊第3裝甲師第8旅的一個坦克營則在行軍中撞上了第4海軍陸戰坦克營B連的14輛M1A1,在短暫交戰後,35輛T-72中的34輛被擊毀,美軍損失依然是0。

·在這天,伊軍在第三軍第18步兵師的防區內擊落了一架OV-10A(被伊方誤認為直升機),乘務長陣亡,飛行員Joseph J. Small被伊軍抓住痛打一頓,要他交代美軍作戰計劃。斯茂後來回憶說他「撒了人生中最大的一個謊」:他信誓旦旦地告訴伊拉克士兵,美軍的作戰計劃分為五個部分——1、攻擊並殲滅邊防哨所;2、摧毀防禦障礙物;3、向伊軍中央司令部開進;4、摧毀伊軍中央司令部;5、奪取科威特城。這種「把大象裝進冰箱」式的鬼話竟然被伊第三軍司令部信以為真。第三軍司令部趕快把這位「重要人質」送往巴格達,並「推測」美軍決定在每個步驟上花上一天。伊拉克第三軍軍長隨即進入了發現自己「洞悉」了美軍的作戰計劃、卻沒法採取任何應對措施的「賢者模式」。

·和心眼壞透的美軍飛行員相比,伊拉克軍官還是要實誠的多。在第22步兵旅向熊爸爸特遣隊(美陸戰1師一部)投降的時候,該旅旅長向美軍交出了伊拉克第三軍的防禦部署態勢圖——安拉在上,這次這個可不是胡編亂造的!

·伊拉克第三軍軍長後來回憶:「在敵軍向科威特城開進時,第三軍在2月25日當日成功阻擋了他們。」雖然翻譯成更通俗的人話來講,伊拉克第三軍只成功阻擋了美軍一天,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第三軍畢竟在25日當日擊敗了敵人。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到25日下午,第三軍殘部已經撤入科威特城區,打算在城區外圍和內部組織戰鬥。此時第三軍宣布其第7、14、29步兵師失去戰鬥力。然而此時第三軍接到薩達姆的命令,要求其撤出科威特,後退到巴士拉地區組織防禦。

·後來伊拉克的軍事史學家們這麼解釋薩達姆在1月25日下達撤出科威特的命令的原因: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得確認一些基本事實。第一個事實是多國部隊的根本目的是摧毀伊拉克,而非將伊拉克軍隊逐出科威特。在敵軍可能從南部邊界奪取伊拉克本土時,我們就不應當將部隊用於保衛科威特或科威特城……相反,多國部隊可以很輕易地通過任何路線進攻伊拉克領土腹地,並將大部分伊拉克軍隊孤立在科威特地域,這樣伊拉克就無法阻止足夠的部隊保衛其國土了。因此撤退的決定是明智且恰逢時機的。在巴士拉而非科威特保衛伊拉克粉碎了多國部隊的兩個圖謀:在科威特孤立並摧毀伊拉克軍隊和摧毀伊拉克。從科威特撤出部隊和裝備才能讓伊拉克成功保衛自己。」

·不過這一「恰逢時機的決定」來的也是在太恰逢時機了一些,不論最高司令部還是第三軍幾乎沒有時間計劃撤退方案。這一方面也是因為伊拉克武裝力量最高司令部恰在此時失去了和第三軍司令部的聯繫。巴格達不得不派出信使傳遞命令手諭,可因為密集的空中轟炸造成的道路堵塞,這些信使也遲遲不能到達科威特城,更進一步縮短了第三軍的準備時間。

·伊拉克武裝力量最高司令部制定的「從科威特撤出部隊的計劃」據稱經過了「精心設計」——嚴格按照蜿蜒北進的第80和第6號高速路的最高承載力(!)規划了各部撤出的時間。按計劃伊軍的撤退應在25、26、27日三晚內完成。毫無疑問,這樣精心設計的計劃只能是躲在巴格達地下防空洞里的參謀們才想得出來的,因為前線任何一個駝隊運輸給養、飯都吃不上、在沙漠中每天只有0.55升水喝的伊軍官兵都會知道在當前的狀況下公路究竟能發揮多少承載力。

·伊軍從科威特撤退計劃大致如下:

1、海灣作戰司令部,民眾軍,國有單位/企業工人;第三軍部隊和海軍(費萊凱島守備部隊)優先於25/26日夜間撤出;

2、第四軍部隊、「與第四軍能維持穩定聯絡的」第六軍部隊、「與第六軍能維持穩定聯絡的」第二軍部隊,在26/27日夜間執行。同時,第七軍也從邊境後撤,在後撤同時應保護左側翼第四軍的安全,第七軍的行動應與其後方的共和國衛隊向配合。

3、共和國衛隊部隊應保留「倚賴真主」師在其陣地上,保衛第七軍的後退行動,隨後也撤退到巴士拉地區組織防禦。

4、伊軍應摧毀一切不可帶走的設備,並用盡一切手段維持士氣。

·薩達姆直到25日還認為伊軍有能力(有可能)從科威特「光榮撤退」。

·25日夜間2000時,薩達姆用電話指導了伊軍的撤退計劃。

1、立刻開始計劃撤退。最重要的目的是保護部隊的人員、士氣和戰鬥精神。

2、取消摧毀一切軍事設備的命令。

3、沿薩馬沃-納西里耶-古爾奈-巴士拉構成新防線。

4、26日清晨將為巴士拉司令部提供書面命令。

·25日夜間2030時,第223導彈旅發射一枚「飛毛腿」導彈命中宰赫蘭的美軍兵營,打死28名美軍。這是戰爭中「飛毛腿」家族導彈戰果最大的一次打擊。

·(2月25日,美國第七軍轉入進攻。美101空降師已經實施第二次機降,在納西里耶附近建立了阻滯陣地。伊軍特別是西線伊軍的狀況猶如自由落體,陡然直下。然而文獻中沒有提及在美國第七軍當面的伊拉克第七軍對這些動向的反應和其在25-26日的垂死掙扎。總之,擁有8個師的伊拉克第七軍被擁有4個師(其中1個師作為預備隊,未投入)的美國第七軍輕易消滅了,只有第12裝甲師的殘部得以成功後撤,但這也只給該師延續了一天壽命,次日該師在著名的「東73高地」之戰中被殲滅。)

·2月26日巴格達廣播電台開始廣播伊軍從科威特撤軍的消息。然而美軍認為薩達姆毫無誠意,繼續進攻。

·此時伊軍在科威特的部隊已經幾乎失控。無線電已經普遍不可用,伊軍完全依賴信使傳遞口信,甚至撤軍廣播也被認為是多國部隊的心戰陰謀。更糟糕的是,很多伊拉克指揮官不在崗位上,讓哪怕抵達指揮所的信使也無法傳遞命令。

·2月26日日間,因為伊軍各部開始撤退,局勢急轉直下。因為伊軍各軍、師司令部全都開始轉移,無線電又不可用,伊軍指揮鏈完全崩潰。上午1145時伊方重新調整了撤退計劃:

——第四、六、七軍應在第三軍和聖戰軍的支援下首先撤退;

——第二軍、共和國衛隊司令部和聖戰軍司令部將自27日開始撤退。

顯然,這一方案跟此前的方案中的撤退順序正好反了過來,本應最先撤退的第三軍現在負責殿後,但第三軍的撤退隊形已經在路上了。

·26日至27日之間,戰場普降暴雨,這從盟軍的空中打擊下拯救了不少伊軍部隊,但因此也導致伊軍的撤退演變成了軍事災難。被空中火力擊毀的1800-2700輛伊軍車輛在80號公路上綿延36公里,被稱為「死亡公路」。但大部分伊軍士兵得以徒步逃走。

「死亡公路」一隅,1991年3月

·就像海夫吉戰鬥一樣,伊拉克方面對東73戰鬥的描述與多國部隊一側的說法大相徑庭。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官方軍史這樣描述:

「在將我軍部隊撤出科威特的命令下達後,我們的任務變成了保衛巴士拉以保障我軍部隊撤出科威特。……我方的計劃是,一旦敵軍企圖干擾我與巴士拉方向之聯繫,『倚賴真主』師應參與到保衛城市的作戰中去。但敵軍使用3個師的兵力企圖干擾我軍的撤退作戰,這包括2個美國師(第1裝甲師、第3裝甲師)和1個英國師(第1裝甲師)。『倚賴真主』師……憑藉其良好訓練和高昂士氣在2月26日與多國部隊交戰,使多國部隊付出巨大損失,被迫停止向巴士拉推進。」

(作為參考,美軍在東73之戰中付出的重大損失包括:1人死亡,2人受傷,2輛步戰車損毀;作為代價,憑藉其良好訓練和高昂士氣的「倚賴真主」師徹底損失了兩個旅,更讓赫爾伯特·麥克馬斯特帶著一個騎兵分隊(=連)在伊軍T-72群中開了無雙。)

·2月27日,多國部隊繼續無情追擊撤退中的伊拉克軍隊。薩達姆決心在巴士拉周邊重整防禦:

1、共和國衛隊負責庫爾納-巴士拉-祖拜爾地區的防禦,以及巴士拉城防;將第10裝甲師配屬給共和國衛隊;

2、第六軍負責巴士拉南郊和西南郊地域(=阿布海西卜地區);第六軍下轄第22、23、37、56步兵師;

3、第二軍防禦巴士拉以西地域,從巴士拉機場和舒艾巴基地向西沿高速公路延伸5千米;特別要將第17步兵師用於防禦國際機場,第51步兵師用於防禦祖拜爾周邊;

4、第三軍防禦納西里耶地區;

5、第四軍防禦薩馬沃地區;

6、海灣作戰司令部將其部隊部署在庫特地區;

7、聖戰軍將其部隊用於確保南部戰區的內部安全;

8、第一軍在將其防區交還第七軍後撤回基爾庫克。

總體來講,這一防禦「計劃」企圖命令已經聯絡不上的軍司令部動用已不存在的部隊在高強度空中遮斷下穿越敵占區防禦已被多國部隊佔領的地域。

·然而多國部隊甚至沒給薩達姆腦洞的時間。27日清晨,巴士拉以西的共和國衛隊「尼布甲尼撒」和「阿德南」師遭到沿8號公路東進的多國部隊(美第1、3裝甲師)進攻,「阿德南」師的第21旅一如既往地表現出共和國衛隊良好訓練和高昂士氣,在短暫交戰後就被擊潰。共和國衛隊罕見地要求正規軍支援一個裝甲師,以填補「倚賴真主」師在前一日被殲滅後在戰線上留下的空缺。自上午1130時起第二軍的第10裝甲師轉隸共和國衛隊指揮。1240時該師的兩個旅開始從科伊邊境出發北進,並在下午抵達阻滯位置。第10裝甲師的行動避免了「麥地那」師被殲滅,及多國部隊過早推進到塞夫萬。

·「麥地那」師此時正被美第1裝甲師2旅暴打,一小時內損失了61輛坦克和34輛裝甲人員運輸車,但是該師報稱還剩有50%戰鬥力。伊拉克第10裝甲師的堅持總算讓「麥地那」師逃出生天,不過很快第10裝甲師自己也被美第1步兵師(機械化)逼迫退卻。「尼布甲尼撒」、「漢謨拉比」和「阿德南」師報稱「狀況良好」,不過考慮到「阿德南」師至少已有一個旅被完全擊潰,「良好」這個詞的真實含義使人充滿遐想。與此同時,伊第12裝甲師也被美第1步兵師擊潰,美七軍右翼的英國第1裝甲師殲滅了伊拉克第52裝甲師。

·美七軍準備繼續發展進攻,並由第1騎兵師和第1步兵師(機械化)對伊共和國衛隊剩餘主力實施鉗形攻勢並實現合圍。不過此時伊軍已經完全無心戀戰了。伊拉克,從上到下,已經完全承認了失敗。

·在27日間,美陸戰隊和阿拉伯聯軍部隊對科威特市內伊拉克第三、四軍的剩餘力量發動了最後攻擊。參加過第三、四次中東戰爭和兩伊戰爭的伊拉克第3裝甲師的殘部一個旅(第12旅)在科威特國際機場進行了最後抵抗,並被殲滅。此後殘留在科威特市內的伊軍投降,多國部隊徹底解放科威特。

·1991年2月28日上午,伊拉克宣布接受停火。此前多國部隊已單方面實現停火。海灣戰爭正式結束。伊拉克被部署在戰區的43個師此時僅剩5-7個還有戰鬥力。

·薩達姆將多國部隊的單方面停火視為伊拉克軍隊的偉大勝利。在3個月後他這樣說:

「全世界最強大且最富有的國家,也不過就能在中等規模的戰爭中騷擾我們。……我非常確信布希直到意識到我軍裝甲力量的抵抗時才加快了停火進程。他可能跟自己講:『顯然這薩達姆是能給我們帶來一點損失的』。他擔心他的所謂勝利可能發生不利於他的轉變,因此他在安理會判斷形勢並做出決定之前就急匆匆地選擇停火,這不過是為了保住他在停火時的良好局勢。」

伊拉克方面繪製的共和國衛隊在保衛南伊拉剋期間的「英勇」防禦作戰。

·一些共和國衛隊軍官同樣持類似的觀點,即認為美軍擔心再進行作戰會造成傷亡,不利於美軍達成目的。

·共和國衛隊的官方軍史則寫道:

「面對以美國軍隊為首的28國聯軍的重壓,在面對共和國衛隊時無力滲透其防線,付出巨大代價,不得不退出在南伊拉克的一切戰鬥,這一切迫使喬治·布希總統單方面宣布停火……」

·毫不奇怪地,還有一些伊拉克官方史學將此事歸功於薩達姆本人的天才。那些肉麻話我就不引用了。

·在停戰令生效後,薩達姆立刻命令所有還在向巴士拉方向努力靠攏的伊拉克軍部返回平時駐地。

·在停戰後戰鬥仍然在發生。3月2日,「漢謨拉比」師的第17旅在巴士拉以西的高速公路上遭遇了美第24步兵師(機械化)的先導分隊,結果共和國衛隊遭遇了美軍攻擊直升機、機械化步兵和炮兵的一邊倒打擊,損失了超過600輛機動車輛,這個在整個戰爭中都未遭到致命打擊的旅在戰爭結束後反而被殲滅了。

·就從3月2日起,從巴士拉開始,伊拉克全國爆發了大規模起義。然而在戰爭中得以保存的共和國衛隊主力仍然得以在漫長而血腥的反叛亂戰中成功鎮壓了大部分起義者。不過這就已經在海灣戰爭的討論範疇之外了。

————————————————————————

伊拉克軍隊的戰後教訓分析

·在戰爭結束之後,伊拉克軍隊不斷分析自己在海灣戰爭中的經驗教訓,這一直持續到2003年。拋棄掉意識形態、地緣政治和戰略領域,我們只看戰役戰術分析的部分。

·入侵科威特階段的教訓:

——在保密的前提下無法辨別目標;

——不善於用演習的形式隱瞞真實作戰目的;

——部隊缺乏實施快速戰略突擊的訓練;

——政治訓練較差,部隊有畏懼和思想混亂現象;

——作戰計劃和準備不如兩伊戰爭;

——缺乏關於敵方的情報;

——無法提供足夠的後勤補給;

——司令部吹噓部隊武器先進,和現實不符,反而引起士兵疑慮;

——作戰的思維、計劃和綱領仍基於兩伊戰爭的思路進行。

·空中戰役階段的教訓:

——伊拉克保住了大部分飛機(包括飛往伊朗的),這是正確且值當的;

——多國部隊空襲飛機多在中空飛行,而非伊軍設想的低空;

——多國部隊空襲飛機的架次數和軸向數遠多於伊軍預料;

——伊關鍵目標被命中率:57%;精確制導彈藥使用率:40%;

——多國部隊未使用地毯式轟炸;

——伊拉克的大部分重要工事和掩體不足以抵擋-1000磅航彈打擊;

——會發出煙塵的目標尤其容易受害;

——疏散武器會顯著降低損失;

——伊拉克的防空系統遭受嚴重損失;戰爭期間伊軍損失98%的SA-2,88%的SA-6,46%的SA-3;「羅蘭」只損失了7%,而掠自科威特的三套「改進霍克」只損失了一套。

·撤出科威特階段的教訓:

——混亂,缺乏良好撤退計劃,對涉及部隊的具體位置也沒有良好掌握;

——無法在寬廣區域內重新部署部隊;

——無法將補給集中在作戰區域內;

——各級管理軟弱;

——採取了兩伊戰爭時期的計劃和反擊戰略;

——各級指揮的職責不明且過於繁重;

——缺乏關於敵人的情報;

——指揮層對敵方武器的了解完全不基於現實。

——————————————————————

個人評點:

·海灣戰爭從爆發到結束證明了伊拉克軍隊這支「世界第四大武裝力量」的很多側面細節。伊拉克軍隊無疑有一支有一定實力的軍官團隊,他們使得伊軍有基本合格的戰役策劃能力、組織能力和執行能力——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這至少證明了伊拉克不遜於其阿拉伯鄰居,如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乃至埃及和敘利亞的軍隊。

·然而這支軍官團隊也擁有很多類似軍官團隊的類似問題:官僚主義、報喜不報憂、破罐破摔。這從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伊拉克當局的決策。

·伊拉克軍隊的致命問題在於其政治體制和徵召兵體制導致的脆弱士氣和不穩定的軍心。大批對薩達姆和復興黨全無好感的徵召兵構成了伊拉克軍隊龐大而脆弱的主體。在局勢不利的情況下,這支大軍的軍心從下到上瓦解了,一戰即潰。

·伊拉克軍事情報部門也並非毫無作為,雖然一度被多國部隊反情報部門算計,但伊拉克軍事情報部門被證明也能提供正確的分析和判斷。然而在戰爭期間,伊拉克軍情部門被如潮水般湧來的情報「淹沒」了,根本無法判斷比對究竟哪些信息是真實的,哪些是誤導信息。結果就是在多種相互矛盾的信息面前暈頭轉向,干擾了決策的進行。

·和多國部隊單方面的觀察結果不同,薩達姆本人的決策並非是經常毫無邏輯性的;相反,薩達姆的決策方式是理性且高度有邏輯的。但就像大多數平庸者一樣,薩達姆的高度理性和邏輯被限制在有限的條件反射和邏輯推理之中,整個戰爭期間薩達姆幾乎未能作出哪怕一次(從歷史角度看)「正確」的決策,而只有(從當時角度看)「合乎邏輯」的決策,這隻能證明薩達姆是一個正常人,但根本不了解戰爭本身。

·對伊拉克空軍和防空部隊在戰爭中的表現和行為,很多時候不應從能力上過於苛責。因為我們可以發現,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是服從於薩達姆一系列「合乎邏輯」的決策。

·伊拉克受到意料之外的重創,本質是因為其對美軍在信息化時代的戰役、戰術完全不了解,仍按照第四次、第五次中東戰爭和兩伊戰爭中以色列乃至伊朗的標準去思考美軍,甚至認為美軍還不如伊朗軍。當然,美軍不會「堅決」到如巴斯基民兵那樣動用美國的兒童去踩地雷陣,但從伊軍對多國部隊的諸多「預判」可以發現,伊軍把發生在自己和伊朗身上的低效率現象理所當然地認為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這可能最初是宣傳需要,但當這些「神話」被列入伊拉克軍方的分析評估體系後,失敗就不可避免了。

·考慮到戰爭的進程和交換比,人們往往給海灣戰爭中的伊拉克軍隊打0分。現在看來,0分實在過於苛刻了,滿分100分的話打30分比較合適。當然,這也離及格遠得很。

(暫完)


推薦閱讀:

同學告訴我原子彈很容易造,是這樣嗎?
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哪些戰鬥英雄?電視上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出現的英雄現在做什麼呢?
中巴聯合研製梟龍戰機 巴基斯坦一口氣買150架
兵器談(四):「超級炸彈」誰家強?

TAG:军事 | 战争 | 伊拉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