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 is More,訓練中的疲勞管理

經常有一些人會問我:」大頭,為什麼我最近老是覺得很疲勞,而且覺得自己蹲得比以前更困難了?我是不是訓練過度了?」

這個時候我一般都會建議他休息一段時間,注意睡眠恢復和營養補充。

其實,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因為太多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恢復速率是有限的,也不知道如何選擇合適的強度,合適的頻率,合適的組數和次數。只知道一味的

懟重量,懟容量。認為自己練得越多,就是對自己的肌肉刺激得越多,就會長更多的肌肉。

但真的是練得越多,訓練效果就越好嗎?

在我訓練的比賽選手,比如阿園,winky,她們也只是一周4練而已,因為我知道,不管你是想增肌、減脂還是想漲力量,一個完整的訓練小周期都是由訓練、休息恢復和營養補充三個部分組成的,缺一不可。

也許有人會問,但是我每次訓練完都很興奮呀,並不覺得很疲勞,所以我就連著練下去咯。

但其實,神經當時的興奮和之後產生疲勞是不衝突的,同時,疲勞是可以累積的。

訓練頻率過高,強度過大,但沒有好好休息,沒有給身體足夠的時間恢復,意味著壓力和訓練中積累的疲勞從未釋放。這些疲勞會累積下去。

長期這麼做,我們的結締組織會磨損老化;運動後的愉悅會減少,多巴胺等化學物質漸漸消失;皮質醇激素的受體活動被抑制。

而這也會對你的生活造成影響。

  1. 血糖水平不穩定,時常會感到頭暈。
  2. 抑鬱、焦慮、思維渙散。
  3. 失眠,或者睡眠質量不佳。
  4. 容易暴飲暴食。
  5. 性激素水平被干擾。(女性可能會造成月經不調甚至絕經等)

你是否需要恢復休息,不是你的大腦決定的。是你的身體決定的。相信你的身體,當它告訴你它累了的時候,

說到這裡,可能有的朋友開始提問了:我們在訓練中積累的疲勞,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的身體有著複雜的反饋系統,和身體預防過勞的保護機制(shut down systems),

1. 中樞神經系統(CNS.我們的中樞神經系統就像一個汽車引擎。如果一輛車的引擎在轉速很高的情況下工作了很久,它會自動關閉。同樣,如果我們鍛煉太多了,我們的大腦會嘗試保護我們的肌肉,減少神經興奮度。

所以,當我們練得太多的時候,我們的中樞神經會率先感到疲勞,難以維持平常的訓練量。

2. 局域性疲勞(Local fatigue能量系統徹底消耗的結果是讓代謝的副產物積累,也就是俗稱的肌肉疲勞。

有的時候,Less is more。一個可以持續的訓練計劃,從長期來看,才是訓練效果最高效的途徑。

鍛煉是一個好的壓力源,漸進超負荷可以促進我們進步,但它仍舊是壓力。如果一個人訓練的強度太大、頻率太頻繁,超出了他能承受的範圍,就會對他的生活其他方面造成壓力和影響,比如可能會影響睡眠,也會影響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鍛煉應該是一件讓人感到開心的事情,幫助我們釋放生活中的壓力,讓我們的精力更充沛,身體功能性更強,而不是讓我們的生活沉重得喘不過氣。

那說了這麼多,我們應該如何讓自己積極恢復呢?下面是我給新手的一些建議:

  1. 新手一周最好訓練 2~3 次。
  2. 每次訓練中,深蹲、卧推、硬拉這些大重量複合關節的動作做 5 組以下,間歇 90 s
  3. 新手可以有 3~5 個輔助項目,每個項目 3~4 組,
  4. 新手訓練包括熱身和放鬆總時長不要超過 90 mins。
  5. 每天保證 8~10 個小時的睡眠。
  6. 運動結束後可以洗 10~15 分鐘的熱水澡,它可以刺激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加速代謝產物的分解和排出。
  7. 飲食上注重飲食均衡,尤其注重補充多不飽和脂肪酸。
  8. 在休息的時候可以去做做推拿和按摩,消除你的肌肉疲勞。

最後,我想要提醒大家一句,可能很多朋友對訓練很重視,這是一件好事,但是有的朋友可能太過重視了,訓練成為了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手段。

殊不知,把訓練的優先順序放得太高,而忽視恢復的重要性,可能是阻礙他們進步的絆腳石。在訓練和生活中,其實是有一個平衡點的。我們需要做到的就是,找到這個平衡點,這樣既能保證訓練成果最大化,也不會太影響正常生活。畢竟,訓練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本身。


推薦閱讀:

消除運動疲勞的辦法?
泰拳訓練中的肌肉疲勞與按摩球放鬆應用

TAG:健身 | 运动疲劳与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