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有意義嗎?我們對早教都誤解了
早上8點出家門進電梯,就在要關門的瞬間,一個年青女士也進來。然後迅速按照開門鍵,說「寶貝,過來。媽媽在電梯里等你。」走廊里傳來孩子小聲的應答,過了兩分鐘,還沒見小朋友出現。我開始擔心電梯這樣長按開門鍵是否會有問題,但是這個媽媽不停的在呼喊孩子,同時打岔我擔心的還有上班就要遲到了。小傢伙怎麼還不進來。又過了幾分鐘,孩子還沒出現,媽媽呼喊的聲音也變小了,開始用另一隻手看手機簡訊。我開始擔心小朋友的安全了,就在我忍不住要告訴媽媽出去找孩子的時候,小朋友出現了。原來是個三四歲的小男孩。媽媽趕緊出電梯把他抱進來,而我在她放開關門鍵的瞬間把手放在了開門鍵上。
小朋友進來後就一直靠在媽媽身旁,而從十幾樓一樓的過程中,這個媽媽一直專註在手機上,我卻越來越難過。作為電梯乘客,對至少耽誤了五分鐘的我,應該說聲道歉。其次,雖然只有幾分鐘,但是孩子還沒進電梯,媽媽是否應該出去看看發生了什麼?顯然,她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當然孩子不可能知道電梯有人在等待。所以如果媽媽給孩子說「剛才這個阿姨等了我們很久,我們一起給阿姨說謝謝。」其實,就是一句話。體現的確是教養和禮貌,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對別人的影響,那麼下次上電梯是否就能快點呢?另外,就是安全,孩子一個人在走廊里五分鐘,而在我們的視角是看不見孩子在幹什麼的,而電梯長時間的停留會好嗎?
無獨有偶,昨天有新聞報道,「一個男孩出電梯時把所有樓層都按了,被男子扇耳光。」乍一看新聞,我猜測用「男孩」,應該10歲以內。結果看正文才知道「該男孩」已有十七歲。大家評論紛紛,有說孩子是錯了,但不至於被打耳光,有的說就是孩子,應該寬容。
那麼,你的看法是什麼呢?
還是這周,小吃店,一對年輕夫婦帶著三歲男孩和我一桌。小男孩從筷子盒裡陸續拿出筷子放在桌面,顯然拿了三雙。爸爸制止到「怎麼能隨便玩筷子呢?一會叔叔(店主)要來罵你了!」小孩低下頭,然後迅速的把放在桌上的筷子又重新放進筷子盒裡。
我在微博上問「你認為孩子爸爸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很多人回復,大家都注意到兩個問題:1、孩子是想給家人準備筷子,爸爸沒有理解 2、爸爸用店主來嚇唬孩子,這樣是不對的。
大家說的都很對,但是否忽略了些什麼呢?
但我卻更關注的是為什麼爸爸會認為店主會「罵」孩子,那就是因為孩子在玩筷子,而顯然被「玩」過的筷子是不衛生的。而爸爸又讓孩子把筷子放回了盒子里。這一連串的行為反應出來的是,爸爸在嚇唬孩子,但卻擔心孩子承擔責任-店主的「罵」。爸爸剝奪了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而把筷子放回去,不僅是逃避,也代表了我們不能用「臟」筷子,但是別人,是可以的。
如果是我,會帶著孩子給店主道歉,並且把臟筷子教給店主。
姑且拋開孩子不談,我們自己會如何做嗎?
坐電梯等孩子的媽媽,如果不是等孩子,而是等朋友。估計她也不會為自己耽誤別人的行為說聲對不起;小吃店的爸爸如果是自己無意中把筷子放到桌子上,他也會再放回盒子里,而不告知店主。
「自己會如何做」才是真正教育的基礎,因為你是這樣的人,所以你給孩子的才是最本質最真誠的。
有一個網友回復說:要把生活中的細節都要拿出來分析嗎?
我想,任何一種看上去細節的東西,實際上凝結了每個人的本質,我們看待世界和他人的關係。
在我看來,父母作為教育者的角色是無法迴避的。我們學習如何對待孩子,如何和孩子溝通。這些都是方法,是「術」。
比這更重要的是「道」,這個「道」就是我們家長需要去學習和掌握的,比孩子早教更重要的是家長的早教。我是拉女妖,從事育兒教育十年,歡迎大家找我一起交流和分享(王君號:498-109-125,驗證:017-336),我也會1對1解答寶寶不吃飯,不睡覺,亂髮脾氣等問題,讓大家的寶寶變成聰明,懂事的乖寶寶。君羊里的經驗分享提供免費下載。
推薦閱讀:
※幼兒美術活動課程該如何開展才不限制孩子的想像力
※孩子每天哭喊不去幼兒園怎麼辦?
※為什麼現在幼兒園出的題目這麼變態,這題怎麼做?
※怎麼教嬰兒學習英語?從嬰兒期開始培養成掌握雙語的人
※美國言語治療師的一天(學前幼兒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