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醫院王含主任:送給帕金森病友的「處病哲學」

轉載自:帕金森生態網 www.pjsstw.com

作者簡介:

王含,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著名帕金森病專家,北京醫學會帕金森及運動障礙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及運動障礙學組秘書。

王含老師已授權帕金森生態網(帕金森生態網)發表此文。

處 病 哲 學

醫生能治病,但治不了命。

得什麼病是命。有些人運氣好,得的病是可治的,能治好。有些運氣很差,得了急病或重病,命不久矣。但更多時候,運氣不太好也不太壞,得的是慢性病,或者疾病給身體留下了一些不適的痕迹,長期存在著。

怎麼對待疾病也是命。小題大做者有之,過猶不及者有之,安之若素者也有之。有時,對待疾病的態度甚至直接影響了疾病的預後。這種態度,說到底是一種處病哲學。對於慢性病,最需要聰明的處病哲學。

接納,逆來順受

這裡包括兩層含義:接受事實,接納自己。甫一得到診斷的時候,心情都是相似的——怎麼會是我!是不是真的這樣?多方求醫、逐級會診,都是常見的。謹慎求證的確可以降低誤診的概率,也避免了因為信息不暢導致的延誤治療。但是,當得到了第三方、第四方,乃至第N方意見之後,你是不是可以接受事實?是不是可以做到接納自己?接納自己與疾病將要長期共存的狀態,接納不那麼正常的自己。

有一個詞專門用來形容與疾病共生的狀態,叫帶病生存。其實就是與疾病或疾病的後果相安無事,既來之則安之。但或許是因為抗爭觀念在人類進化和發展的歷史中太根深蒂固了---與敵人抗爭、與命運抗爭、與疾病抗爭。。。以至於有時難免會跨越執著和偏執之間的界限,從抗爭變成較勁。

前不久接診一個患者,腦血管病遺留了輕偏癱,其實並不影響生活。但是多年來各處求醫,希望徹底治好,結果自然是勞而無功。而這也不僅加重了他的焦慮,家人也被折磨得痛苦不堪。偏執型人格的患者是最讓醫生頭疼的。

我們科有一個住了10年的運動神經元病患者。四肢癱,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全身只有頭頸部可以動。可這個常年卧床的「倒霉」的人,樂觀開朗,習慣了用氣聲交流、講笑話,甚至可以配合呼吸治療師試用新機型並描述試用的感受。

每次查房,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他就非常禮貌地跟我們說,「我沒事,你們去忙吧。」這個躺在床上的「廢人」,不僅寫書,還教了好幾個頑皮的孩子讀書,是我們眼中受人尊重的奇人。他的處病哲學徹底改變了疾病強加給他的人生,強大的精神力量讓疾病也奈何他不得。

自助,得過且過

疾病已然如此,你是自暴自棄還是做最好的自己?如果時日無多,醫生也會建議「想幹啥就幹啥」。但是如果前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就要有「得過且過」的打算。

在東單地鐵站時常可以見到一些身殘志堅的人們,可以用腳寫字,可以用嘴作畫,每每令人唏噓。身體就像老天爺發給我們的一副牌,一副爛牌若能被善加籌劃,也未必就是敗局。而早早攤牌的結果只能是早早出局。

前面說的那位運動神經元病的先生,在漫長的卧床生活中,掌握了很多解決問題的技巧。比如怎麼表示需要撓痒痒,怎麼讓保姆知道他想掏耳朵,保姆還為他製作了簡易的書托以方便他閱讀。他的經歷充分說明,人必先自助,而後人助之。

在美國訪學期間,每當實驗室的同事遇到問題,老闆總是說,「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這總讓我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或許這就是對處病哲學的最好詮釋吧!


推薦閱讀:

患了帕金森怎麼改善生活質量?DBS手術後的帕金森患者該怎樣康復訓練?別害怕!跟著這樣做!
帕金森癥狀有哪些?
什麼是「帕金森病」?
黑科技來了!谷歌開發防抖勺子,帕金森病患者的福音!
你不可不知的帕金森病六大特殊癥狀

TAG:帕金森病 | 帕金森 | 慢性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