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茨基和托派如何面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2、希臘抵抗運動

我們將通過兩方面的研究,來考察托洛茨基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設想:首先是駐紮在中東的希臘士兵和水兵的起義,其次是希臘本土的武裝抵抗運動,1944年12月,溫斯頓·丘吉爾親自給英軍下令,打垮了希臘本土的武裝抵抗運動;丘吉爾指斥武裝抵抗運動是「托洛茨基主義的耀武揚威」。

希臘與鄰近的義大利和南斯拉夫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都在一戰後建立起了血腥的軍事獨裁體制/法西斯體制;1936年,梅塔克薩斯[59]將軍在國王喬治二世[60]的支持下,建立了「八月四日」體制。這個體制極其殘酷地鎮壓工人運動,將工人運動的領袖與幹部關進了小島上的黑牢。

殘酷的鎮壓迫使希臘共產黨(Κομμουνιστικ? Κ?μμα Ελλ?δα?,ΚΚΕ)轉入地下,它與莫斯科的聯繫時斷時續,很不穩定。希臘共產黨人跟南斯拉夫同志一樣,無法「理解」共產國際的指示:梅塔克薩斯死後,接替他的屠夫居然成了「民主盟友」,國王的復辟居然成了人類解放的有利因素!

納粹德國入侵希臘後,希共立即提出了立憲會議的口號,隨之引發了「王室問題」。國王正在丘吉爾的庇護下流亡國外。召開立憲會議的口號,在本土抵抗運動與流亡的國王之間造成了障礙,也影響了共產國際傳達給希共的各種政策的執行。從1942年起,不僅莫斯科與希共之間的聯繫變得非常困難,就連希共領導層與游擊隊領導的聯繫也變得非常困難。游擊隊已經掌握了武器,在山區和城市工人區里日益壯大,希共試圖控制和集中指揮游擊隊的行動。領導遊擊戰士(αντ?ρτε?)的是「游擊隊長」(Καπετ?νιο?),他們在農民的壓力下,滿足了農民的各種要求,從而與農民形成了「魚水關係」。

希臘抵抗運動,就像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農民一樣,不是隨著一紙組織決定而誕生的。它並不是由某個組織開創的:在1941年5月30日夜裡,兩個學生爬上雅典衛城,扯下了掛在上面的納粹旗幟。安德列·凱德洛斯[61]認為這是一個「瘋狂、大膽而又無私的壯舉」,在他心目中,這已經成了「希臘不屈的象徵」[62]。當時希臘正規軍已經戰敗,一批批士兵在陸軍軍官的組織或教唆下遣散回家。第一批游擊隊出現在農村,他們擁有步槍和子彈,這些都是他們從戰場上和希臘軍隊敗退的途中收集來的,在收集武器彈藥的過程中,他們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反抗。

希臘具有農民鬥爭的傳統。「山匪」(κλ?φτη?)被窮人當作自己的解放者與保衛者,深受窮人的愛戴。凱德洛斯敘述了村民「組建秘密武裝」,跟侵略軍導致或加劇的「貧困與壓迫」鬥爭的經過。我們知道這些小游擊隊遍地開花。它們的名字五花八門,有的叫「混成連」,有的叫「突擊隊」。它們是自發成立的,並形成了自己的領導層。一些游擊隊的領導人是激進青年,另一些游擊隊的領導人在德軍入侵前被關在梅塔克薩斯的集中營里,他們趁希臘軍隊潰敗之機逃了出來,從而贏得了聲望。

但是,在游擊運動剛剛開始的時候,希共並沒有去整編和發展這些游擊隊,它仍然盲從莫斯科的指令,認為自己的首要任務是建立反對佔領的「全國陣線」,也就是說,在一段時間內,要與其它希臘政治勢力建立聯盟。但是,儘管它費了很大力氣,卻沒有取得多少成功,這主要是因為它在王室復辟這個問題上,拿不出一個連貫一致的政策。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各方都有自己的支持者。資產階級和地主對這個問題非常敏感,他們既不願意、也不可能與王室及其英國「庇護者」決裂。

1941年9月,民族解放陣線(Εθνικ? Απελευθερωτικ? Μ?τωπο,ΕΑΜ)成立了,然而它只是一個有名無實的組織,並不是希共設想的「全國陣線」。它的成員除了希共之外,只有一個很小的社會主義組織,和兩個同樣小的「民主派」組織[63],以及幾個工會。可是,民族解放陣線只承認「民族」鬥爭,它拒絕考慮社會解放,只考慮「民族」而不考慮階級。它的活動主要是爭取上流社會的支持,而對工人的要求充耳不聞。

儘管希共很想營造「舉國團結」反抗侵略者的局面(實際上就沒團結過),它對人民之所以反抗侵略軍及投靠侵略軍的部分希臘資產階級的階級原因視而不見,但是,這並不能阻止工人與人民當中最貧困的階層利用它提供的這個組織框架。他們本能地利用民族解放陣線來爭取實現自己的要求。這給民族解放陣線帶來了一大波戰士,儘管民族解放陣線拚命抗拒,但他們還是使民族解放陣線具有了工人階級的性質。

1941年10月18日,正值義大利入侵希臘一周年之際,幾千名工人舉行了示威遊行。1941年12月,學生開始起來戰鬥。1942年1月26日和3月17日,傷殘老兵——窮人當中深受壓迫的一個群體——也走上了街頭,陪伴他們的是換上了護士服的民族解放陣線地下成員。民族解放陣線的組織迅速發展壯大。1942年3月15日,包括雅典在內的幾個城市爆發了經濟性罷工。這次工潮引發了另外一些罷工,比如有四萬人參加的公務員罷工,領導這次罷工的是托派活動家。接下來,比雷埃夫斯的化肥工人在1942年8月舉行了罷工。同一時間,伯羅奔尼撒的農民也成功舉行了一系列示威遊行。希共決定派出一批幹部,去把各地的游擊隊組織起來,整編為民族解放陣線的軍事組織——希臘人民解放軍[64](Ελληνικ?? Λα?κ?? Απελευθερωτικ?? Στρατ??,ΕΛΑΣ)。

德國軍事情報機關「阿布維爾」(Abwehr)在1942年10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希臘所有地區均有游擊隊活動,它們處決叛國者、分發徵收來的玉米,並號召村民選出有代表性的領導人,以民主的方式商討一切問題。在客觀條件的推動下,與游擊隊的政治領導的主觀願望相悖,游擊戰成了農村階級戰爭的因素之一,就連由著名的阿瑞斯·維盧希奧蒂斯[65]領導的游擊隊在參加破壞德軍的通訊與交通的行動時也是如此。

本文無法一一詳述希臘群眾運動的歷史。1942年12月22日,四萬人參加了罷工。佔領當局宣布實行義務勞役制[66]後,從1943年2月24日到3月5日,示威遊行和罷工此起彼伏,迫使佔領當局收回了這個政策,這在歐洲是獨一無二的。到了1943年,參加武裝鬥爭的已經不是零星的游擊小組,而是真正的軍事力量。當他們來到一個地區,準備擴大解放區時,人民群眾馬上就會發動武裝起義。凱德洛斯聲稱「全部人口都參加了武裝抵抗」。城市裡的群眾運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43年6月25日,為了阻止佔領軍槍殺人質,雅典爆發了總罷工。在此之前,有軌電車司機在6月12日舉行罷工,結果有50人被判處死刑。多虧了總罷工,這些工人才能得救。到了1944年,不僅廣大的農村地區已被解放,就連城裡的德軍也已成為瓮中之鱉,他們只有在重兵護衛下才敢出城。雅典周圍的工人區被稱作「紅色地帶」,它們已經成為武裝人民的堡壘。

在此期間,希共的領袖——他們實際上控制著民族解放陣線與希臘人民解放軍——依然強調他們發動的只是純粹的「民族」鬥爭,並否認這種鬥爭具有階級性質。可是,託庇於溫斯頓·丘吉爾的希臘流亡政府根本不是這麼想的。1942年,軍官團(丘吉爾曾在談及弗朗哥時說過,軍官團是「國家最後的壁壘」)中形形色色的分子組成的各種組織——格里瓦斯[67]的「Χ組織」、澤爾瓦斯的希臘民族共和聯盟[68]、文蒂里斯[69]的ΡΑΝ組織[70],還有梅塔克薩斯的秘密警察,全都勾結起來,發動了反攻。

他們企圖在國內組織「民族」游擊隊,但是,比起同侵略軍戰鬥,他們更想同「赤匪」戰鬥。這些軍官就是米哈伊洛維奇[71]的希臘版——米哈伊洛維奇是南斯拉夫陸軍的一名上校,被流亡的南斯拉夫國王政府任命為陸海空軍部長,他領導「切特尼克」,向鐵托領導的游擊隊發動武力進攻。他們資金雄厚,裝備精良。他們想建立新的游擊組織,也想挖希臘人民解放軍的牆角——此時希臘人民解放軍的裝備嚴重不足,他們的企圖似乎很有可能成功。英國特種作戰處[72]的領導人之一艾迪·麥爾斯[73]在自己的回憶錄里,引用了一份有關這個問題的文件。這既證明了托洛茨基的分析是正確的,也表明了丘吉爾作為現存秩序的捍衛者、作為階級敵人的大戰略家,是何等的睿智。1943年4月,麥爾斯的上級通知他說:「開羅當局認為,希臘解放後,內戰幾乎不可避免[74]。」

群眾運動壯大了民族解放陣線與希臘人民解放軍的隊伍,加強了它們的力量,排除了種種干擾和摩擦,並不停地宣示自己的優勢。「民主派」軍官薩拉菲斯[75]上校,原本被選定充當希臘的米哈伊洛維奇,但他也決定參加希臘人民解放軍,因為他承認希臘人民解放軍更有效、更有代表性!義大利投降後,游擊隊與協助游擊隊的平民獲得了大量的武器,這比盟軍空投的要多得多。

1943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政客約阿尼斯·拉利斯[76]當上了希臘傀儡政府總理,德國人雖然明知他與英國情報機關有聯繫,還是讓他上任了[77]。統治階級正在積極地、自覺地把民族戰爭轉變為內戰。在雅典有惡名昭彰的准軍事組織「保安營」[78],在開羅有山地旅,它們都是為了鎮壓人民運動而設立的部隊。希共宣稱,自己會更加積極地同「民族游擊隊」合作,並希望得到「寬容」,換句話說,就是放棄階級鬥爭,與此同時,它準備向左翼發動進攻。1943年3月,希共寧可冒著失去阿瑞斯·維盧希奧蒂斯的風險,也要讓他離開山區根據地,到雅典來接受嚴厲的批判。同年五月,在共產國際解散時,希共通過了一個方針,此後它始終沒有偏離過這個方針:

「希共會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來支持民族解放鬥爭,並將竭盡全力,力圖將所有愛國力量集結為牢不可破的全國陣線,全國陣線將把全體人民團結起來,掙脫異族的枷鎖,並與我們偉大的同盟國一起爭取民族的解放[79]。」

同時,它還建立了自己的政治警察——人民鬥爭保衛部(Οργ?νωση Προστασ?α? Λα?κ?ν

Αγωνιστ?ν,ΟΠΛΑ),其成員都是可靠的殺手,它的主要任務是消滅自己隊伍當中的「托派」和左派分子,而不是消滅真正的「希奸」。

當流亡中東的希臘軍隊發生起義時,所有這些派別的政策第一次受到了考驗。這段插曲的歷史依然很不明朗,筆者認為,它可以為關於「無產階級軍事政策」的討論提供豐富的教益。這次起義發生在——我們不妨模仿「自由法國」,將其稱作——「自由希臘」;這個「自由希臘」,是由1941年4月希臘戰敗後的殘餘陸海軍,以及流亡政府的高官和大臣組成的。

這些達官貴人,尤其是其中的軍方首腦,自然都是梅塔克薩斯法西斯獨裁政權的要人。許多人相信,正是出於這個原因,當納粹德國入侵希臘時,他們才會「叛賣」。儘管如此,正如多米尼克·尤德斯所說:「但是,在王室周圍的軍官與政客身旁,一支新的希臘軍隊的雛形在埃及形成了[80]。」流亡中東的希臘軍隊,是由隨著部隊從海上撤離的士兵、不遠千里前往埃及的志願者、商船水手與海軍水兵組成的。他們顯然都想「捍衛自由民主,同法西斯主義戰鬥」——這是流亡政府的新任「自由派」首腦的說法。抵達埃及的兩萬名士兵想同法西斯主義戰鬥,而國王身邊的弄臣(比如丘吉爾)卻一心想要「撲滅赤禍」,雙方必然會發生衝突。

1941年10月,在流亡中東的希臘軍隊中間,成立了一個叫做「反法西斯軍事組織」[81]的地下組織。它的目標非常單純,甚至可以說過於單純了。他們想把希臘部隊送回國內,同抵抗運動並肩戰鬥,並試圖阻止梅塔克薩斯的同情者對駐埃及的希臘軍隊的滲透——這些人企圖在戰爭結束後重建梅塔克薩斯體制。梅塔克薩斯派軍官要求對軍隊進行大規模清洗,趕走同情反法西斯軍事組織的軍官。在第2旅里,同情反法西斯軍事組織的軍官遭到了逮捕和撤換。面臨著威脅,起義者的態度非常堅定,他們得到了第1旅的支持。政府作出讓步,保證會把梅塔克薩斯派軍官隔離起來,這一方面是為了避免事態失控,另一方面是為新的進攻而做準備。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軍方下達命令,把部隊分散開來,造反的士兵被罰做紀律訓練,最後,危險分子全都被剷除了,此前被隔離的軍官也回到了重要崗位上。

第二次起義要更為認真、更為重要。在反法西斯軍事組織的影響下,參加起義的軍官提出了政治性更明顯的要求。當希臘抵抗運動在本土成立了真正的臨時政府——民族解放政治委員會[82]後,在士兵的壓力下,中東希臘軍隊民族團結委員會(Επιτροπ? Εθνικ?? Εν?τητα? Ελληνικ?ν Εν?πλων Δυν?μεων Μ?ση? Ανατολ??)起草了一份請願書,大多數希臘士兵都在這個請願書上籤了字。這個請願書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按照民族解放政治委員會提出的建議,成立一個真正的「民族團結」政府。士兵們之所以提交這份請願書,並不是因為他們受到了民族解放陣線和希臘人民解放軍的指使,而完全是出於他們對本國形勢和情況的思考,只有回到國內,他們才能真正地「同法西斯主義戰鬥」。

同一天,也就是1944年3月31日,由士兵和混合委員會組成的代表團前往蘇聯大使館,想向蘇聯大使遞交請願書。蘇聯大使閉門不出。希臘士兵到處都得不到響應、支持和承諾,支持他們的只有英國工黨左翼。但是,他們得到了埃及人民的同情,當地人民與希臘工人的關係非常密切。在亞歷山大里亞和開羅舉行了一系列的集會與遊行。4月4日,應希臘流亡政府和英國的要求,埃及警方逮捕了五十多名工人積極分子和工會領袖,主要是希臘碼頭工人的領袖。英國最高統帥部下令將兩個團繳械,並把280名「兵變頭目」關進了集中營。然後,它在4月5日下令將隸屬於希臘陸軍總司令部的部隊繳械,並拘留起義者。事已至此,起義者已經無路可退。第1旅逮捕了梅塔克薩斯派軍官,改組了指揮部,並拒絕交出武器——一旦交了槍,等著他們的就是集中營。起義擴散到了海軍,驅逐艦「平多斯」號(Π?νδο?)、巡洋艦「阿維洛夫」號(Αβ?ρωφ)和「埃亞斯」號(Α?α?)等幾艘軍艦都受到了影響。船員們選出了由水兵和軍官混合而成的委員會,接管了軍艦的指揮權。英國駐希臘流亡政府的大使雷吉諾爾德·利帕[83]致電丘吉爾:「貨真價實的革命正在希臘人當中爆發[84]。」

丘吉爾親自指揮了鎮壓。喬治二世抵達了埃及,這既是警告,又是挑釁。起義者贏得了埃及青年的堅定支持。4月13日,坎寧安[85]將軍宣布:他已決定用武力鎮壓起義,如有必要,他會擊沉停靠在亞歷山大里亞港口的所有希臘船隻。舉行起義的地面部隊被包圍起來,得不到水和糧食。4月22日,梅塔克薩斯分子弗爾加里斯[86]將軍率部奪回了「埃亞斯」號。其它希臘船隻在英軍艦炮的威脅下投降了。佩吉特[87]將軍出動坦克對付第1旅,迫使它投降。幾天後,兩萬名自願加入流亡中東的希臘軍隊的希臘士兵就被關進了位於利比亞和厄利垂亞的幾個集中營[88]。

中東的希臘軍隊就此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專門成立的突擊隊,為了迎接「解放」後的內戰,它配備了特殊的武器裝備,接受了專門的政治訓練。

我們必須指出:在起義期間,英國的審查機關不許媒體發布任何與此有關的報道。這次起義並不是一件小事,事實上它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所以英國當局才會不惜武力鎮壓。它揭穿了所謂的「保家衛國」與「民族團結」的神話。兩萬名志願者想要「保家衛國」,希望看到「民族團結」,然而他們的領袖並不這麼想,並且打垮了他們:希臘流亡政府和英國政府的頭目寧願消滅這支重要的、久經考驗的部隊,也不讓他們表達自己對大戰、對「保家衛國」與「民族團結」的看法。這次起義揭穿了所謂「捍衛自由民主的反法西斯戰爭」的彌天大謊。希臘人認為梅塔克薩斯是可恨的法西斯獨裁者,丘吉爾卻想讓梅塔克薩斯所依賴的那些勢力重新君臨希臘。

托洛茨基在1940年作出的關於戰爭的預測,變成了現實。流亡中東的希臘士兵想同法西斯主義戰鬥,不願接受法西斯分子的指揮,因此,他們想讓自己信得過的人來擔任軍官,想同工人運動並肩作戰,並建立自己的蘇維埃組織。這完全符合托洛茨基在《怎樣真正地保衛民主》中提出的設想。與托洛茨基的預測相符,從大戰中誕生出來的這個群眾運動在軍隊——軍事化社會的核心部分——和工廠里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在莫斯科,斯大林和丘吉爾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達成協議:丘吉爾可以在希臘自由行動。繼為鎮壓士兵起義提供政治支持之後,希共和民族解放陣線最終給希臘本土的大規模群眾運動套上了絞索。

1944年4月的起義後,希臘流亡政府任命格奧爾基奧斯·帕潘德里歐[89]為首相,他給反共運動推波助瀾。1944年5月30日,他促使民族解放陣線與希臘人民解放軍簽訂了《黎巴嫩憲章》(Lebanon Charter),這個憲章譴責了希臘人民解放軍的「恐怖主義」與起義者的「違抗紀律」(許多參加起義的士兵被判了刑),擱置了王室地位的問題,並同意讓所有的希臘武裝力量接受統一的領導,在解放後「與同盟國軍隊一起」重建秩序。民族解放陣線和希臘人民解放軍對此很不高興,在長達幾周的時間裡一直在討價還價,並要求得到幾個部長職位,還提出了撤換首相的要求。

但是,由波波夫[90]上校率領的蘇聯代表團抵達希臘後,就沒人敢埋怨了。希共和民族解放陣線同意無條件參加政府。1944年10月12日,德軍撤離雅典,希共立即呼籲希臘人民「維持公共秩序」。它還為帕潘德里歐的上台保駕護航。希臘人民解放軍實際上已經控制了全國,此時,帕潘德里歐在英軍護送下回到了國內。

丘吉爾想向抵抗運動發起挑釁,便向盟軍司令斯科比[91]將軍下令:收編偽軍「保安營」,不得讓任何人清洗偽軍,並確保帕潘德里歐政府能在12月2日收繳希臘人民解放軍的武器裝備。12月3日,希臘人民解放軍在雅典舉行示威遊行,反對繳槍,這是希臘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示威遊行,在憲法廣場,示威群眾遭到警察槍擊,導致數十人死亡,上百人受傷。雅典隨即爆發了武裝衝突——一方是以英軍為靠山的政府軍,另一方是當地抵抗運動——衝突持續了33天之久。

最後,丘吉爾圖窮匕見,將鎮壓希臘革命的計劃付諸實施。他宣稱,為了阻止「隱蔽的大屠殺」,為了阻止他所謂的「耀武揚威的托洛茨基主義」的勝利——他向斯大林露出了心照不宣的笑容——他必須進行干預[92]。從12月3日開始,希臘人民解放軍的部隊都接到了不得向英軍開火的命令——丘吉爾說,英軍是在羅斯福與斯大林的「欣然同意」之下,才來到希臘的——結果,那些不願交槍的部隊就這樣被癱瘓了。馬其頓與山區的游擊隊接到了命令,要求他們按兵不動,坐視雅典的戰士被消滅。游擊隊員儘管英勇善戰,卻不能違逆領袖的政策;而他們的領袖在蘇聯官僚的指使下,已經下定決心,一定要帶領游擊戰士交槍投降。

1945年2月15日簽訂的《瓦爾基扎協定》[93]規定所有抵抗力量都要交出武器裝備,但雅典的希臘人民解放軍拒絕服從。農村的游擊隊沒有去支援他們。此時,阿瑞斯·維盧希奧蒂斯終於醒悟過來,覺察到了希共的叛賣的嚴重性,並拒絕交槍。6月12日,他遭到了希共的《激進報》[94]的批判。6月16日,他遭到暗殺,兩天後,他的頭顱被砍下,在村中懸掛示眾。當時,不知還有多少抵抗戰士,死於英軍槍下,死於各種反革命組織之手(這些反革命組織當中,有的是德軍在雅典建立的,有的是英軍在開羅建立的)!然而斯大林黨還需要再干幾年的叛賣勾當,才能徹底耗盡希臘革命的鬥爭潛力。

[59] 約阿尼斯·梅塔克薩斯(Ιω?ννη? Μεταξ??,拉丁化轉寫:Ioannis Metaxas,1871年4月12日——1941年1月29日),希臘將軍,1913年出任總參謀長,1916年晉陞為中將。1936年4月13日,被希臘國王喬治二世任命為臨時首相,同年8月4日,在喬治二世的支持下,他宣布全國戒嚴、議會無限期休會、暫停執行憲法中有關民權的條款,建立了以他為首的獨裁體制(即「八月四日體制」)。1941年1月29日病逝於雅典。——中譯者注

[60] 喬治二世(Γε?ργιο? Β?, Βασιλε?? τ?ν ?λλ?νων,1890年7月19日——1947年4月1日),1922年9月27日即位,1924年3月25日希臘成立共和國後流亡國外,1935年11月3日復辟,納粹德國入侵希臘後流亡英國,1946年9月26日回國,1947年4月1日死亡。——中譯者注

[61] 安德列·馬塞派因(André Massepain,1917—1999),本名維爾基列·所羅門尼迪斯(Virgile Solomonidis),曾用筆名安德列·凱德洛斯(André Kedros)。生於布加勒斯特,父親是希臘人。曾以法語出版過多部著作。——中譯者注

[62] 安·凱德洛斯,《希臘抵抗運動:1940—1944》(La Resistance Grèque: 1940-44),第174頁。——原注

[63] 參加了民族解放陣線的四個政黨是:希臘共產黨、希臘社會黨(Σοσιαλιστικ? Κ?μμα Ελλ?δα?)、人民民主聯盟(?νωση Λα?κ?? Δημοκρατ?α?)和希臘農民黨(Αγροτικ?ν Κ?μμα Ελλ?δο?)。——中譯者注

[64] 法文原文與英譯文均為「全國人民解放軍」(Armée Nationale de Libération du

Peuple/Peoples National Liberation Army),經查證改為「希臘人民解放軍」,兩者的希臘文縮寫均為ΕΛΑΣ,在許多資料中經常搞錯。——中譯者注

[65] 阿瑞斯·維盧希奧蒂斯(?ρη? Βελουχι?τη?,意為「維盧希山的阿瑞斯」,拉丁化轉寫:Aris

Velouchiotis,1905年8月27日——1945年6月16日),本名阿薩納西奧斯·克拉拉斯(Αθαν?σιο? Κλ?ρα?),生於拉米亞的一個上層市民家庭。1923年開始接觸共產主義運動,1924年參加雅典共青團,在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曾多次被捕、被監禁,多次遭受嚴刑拷打。二戰初期曾在阿爾巴尼亞戰線當過下士。民族解放陣線成立後,他在1942年1月被希共派往希臘中部開展游擊戰,很快就成為了最著名的游擊隊長與希臘人民解放軍最重要的將領之一,併當選為希共中央委員。希臘解放後,成立了以格奧爾基奧斯·帕潘德里歐為首的資產階級政府,希共要求希臘人民解放軍停止武裝鬥爭,向資產階級政府繳槍。維盧希奧蒂斯拒絕服從,並因此被開除出黨。他回到山區,準備重新開展武裝鬥爭,但遭到政府軍埋伏,不幸犧牲。——中譯者注

[66] 從1942年下半年開始,納粹德國為了補充勞動力,在歐洲佔領區實行義務勞役制,強征了幾十萬人到德國本土充當奴工。——中譯者注

[67] 格奧爾基奧斯·格里瓦斯(Γε?ργιο? Γρ?βα?,拉丁化轉寫:Georgios Grivas,1897年7月6日——1974年1月2日),生於塞普勒斯一個希臘裔家庭。1916年移居希臘,獲得希臘國籍後入讀雅典軍事學院。1919年畢業後,參加了希臘—土耳其戰爭。1925年晉陞為上尉,1935年晉陞為少校。二戰爆發時在希臘陸軍中央司令部作戰處任職,義大利入侵希臘時任第2師參謀長。希臘淪陷後,成立了極右翼游擊隊「Χ組織」 (Οργ?νωσι? Χ),這個組織的成員主要是舊軍官,主要在雅典周邊活動。在1944年的十二月事件中,他指揮「Χ組織」參加了鎮壓民族解放陣線與希臘人民解放軍的行動,並在《瓦爾基扎協定》簽訂後,大肆襲擊左翼力量。1946年退役後,潛入塞普勒斯,組織希臘裔民族主義游擊隊,試圖讓塞普勒斯和希臘統一。——中譯者注

[68] 拿破崙·澤爾瓦斯(Ναπολ?ων Ζ?ρβα?,拉丁化轉寫:Napoleon Zervas,1891年5月17日——1957年12月10日),生於希臘阿爾塔市,1910年高中畢業後志願參軍,曾參加巴爾幹戰爭,1914年晉陞為軍士長。在1916年的國內衝突中支持首相維尼澤洛斯(Βενιζ?λο?)。維尼澤洛斯的自由黨在1920年大選中失敗後,逃往君士坦丁堡。1922年9月革命後回國,重新參加陸軍。1925年被獨裁者塞奧多洛斯·潘加洛斯(Θε?δωρο? Π?γκαλο?,1878—1952)將軍任命為雅典城防司令兼共和國衛隊第2營營長。但他參加了1926年8月22日的政變,推翻了潘加洛斯。一個月後,他在權力鬥爭中失敗,被判處終生監禁。1928年維尼澤洛斯重新當選總理後獲赦,並以中校軍銜退役。納粹德國佔領希臘後,與其他維尼澤洛斯派軍官和政客一同組建了希臘民族共和聯盟(Εθνικ?? Δημοκρατικ?? Ελληνικ?? Σ?νδεσμο?,ΕΔΕΣ),向侵略軍發動游擊戰。希臘民族共和聯盟宣稱自己的目的是「在希臘建立社會主義共和國、揭露前國王喬治二世與八月四日獨裁體制的叛國罪行」。但從1943年開始,希臘民族共和聯盟的主要目標從侵略軍變為了由希共領導的民族解放陣線,雙方多次發生武裝衝突。二戰後成立希臘民族黨(Εθνικ?ν Κ?μμα Ελλ?δο?),並在1946年3月31日的大選中當選為國會議員,在1947年1月—2月擔任不管部長,2月—8月任公安部長。在公安部長任上強力鎮壓左翼力量。此後還擔任過公共建設部長和海運部長。在1952年大選未能當選國會議員,遂退出政界。1957年死於雅典。——中譯者注

[69] 法文原文為Dentiris,但經多方查詢,均未找到叫這個名字的人,疑為Ventiris之誤。康斯坦丁諾斯·文蒂里斯(Κωνσταντ?νο? Βεντ?ρη?,拉丁化轉寫:Konstantinos Ventiris,1892—1960),生於卡拉馬塔,1910年參加希臘陸軍,參加過巴爾幹戰爭和希土戰爭。歷任連長、營長、團長,1930年晉陞為上校,曾任希臘駐南斯拉夫與捷克斯洛伐克武官、總參謀部情報局局長等職務。納粹德國佔領希臘後,建立了「ΡΑΝ」組織,1943年前往中東,參加自由希臘軍隊。1944年6月任中東希臘軍隊總參謀長,希臘解放後,任副總參謀長,希臘內戰爆發時任第3軍軍長,1947年再次擔任總參謀長,後改任陸軍總監,1951年退役。1960年死於雅典。——中譯者注

[70] ΡΑΝ(Ρωμυλ?α - Αυλ?ν - Ν?σοι)組織是康斯坦丁諾斯·文蒂里斯在納粹德國佔領希臘後成立的一個抵抗組織,名字源於希臘民族主義者企圖將其納入希臘版圖的三塊土地(東魯米利亞[現屬保加利亞]、發羅拉[現屬阿爾巴尼亞]和多德卡尼斯群島[現屬希臘])。——中譯者注

[71] 德拉戈柳布·米哈伊洛維奇(Драго?уб Михаилови?,1893年4月27日——1946年7月17日),生於塞爾維亞伊萬尼察,7歲時失去父母,由叔父撫養長大。1910年考入軍校,參加過兩次巴爾幹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曾任駐保加利亞和捷克斯洛伐克武官,1935年晉陞為上校。納粹德國入侵南斯拉夫時任南斯拉夫陸軍第2集團軍副參謀長。所部被擊潰後,於1941年6月建立了武裝組織「切特尼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etnici,Четници),在反抗侵略軍的同時,還企圖建立「大塞爾維亞」。1942年1月11日被南斯拉夫流亡政府任命為陸海空軍部長,同年6月10日被正式任命為南斯拉夫本土軍隊總參謀長。切特尼克在同侵略軍作戰時十分消極,卻積極同南斯拉夫共產黨領導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爭奪地盤。從1942年開始,切特尼克逐漸與侵略軍及塞爾維亞傀儡政府同流合污,並積極配合德意侵略軍進攻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1943年年底,切特尼克更是與德國侵略軍達成了停戰的密約,專心進攻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1944年9月,米哈伊洛維奇被流亡政府正式免去陸海空軍部長與總參謀長的職務。1946年3月13日被抓獲,1947年7月17日被人民法庭判處死刑。——中譯者注

[72] 1940年7月22日,英國成立了特種作戰處(Special Operations Executive),專門負責在被軸心國佔領的歐洲進行間諜、偵察與破壞活動。1946年1月15日撤銷。——中譯者注

[73] 艾德蒙·查爾斯·沃爾夫·麥爾斯(Edmund Charles Wolf Myers,1906—1997),英國軍官,從1942年10月至1944年初負責領導特種作戰處在希臘的行動。——中譯者注

[74] 艾·麥爾斯,《大困境》(The Great Entanglement),第189頁。——原注

[75] 斯蒂法諾斯·薩拉菲斯(Στ?φανο? Σαρ?φη?,拉丁化轉寫:Stefanos Sarafis,1890年10月23日——1957年5月31日),生於特里卡拉,曾在雅典大學學習法學。在巴爾幹戰爭期間參軍,1913年晉陞為中尉。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積极參加了維尼澤洛斯派的多次軍事密謀。納粹德國佔領希臘後,開始參加抵抗運動,1943年4月參加希臘人民解放軍,同年5月出任希臘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民族解放陣線在「 十二月事件」中失敗後,被流放到塞里福斯島。1946年獲釋。在1956年大選中作為民主左派聯盟(Ενια?α Δημοκρατικ? Αριστερ?)的候選人參選,並成功當選議員。1957年因車禍逝世。——中譯者注

[76] 約阿尼斯·拉利斯(Ιω?ννη? Ρ?λλη?,拉丁化轉寫:Ioannis Rallis,1878—1946),生於希臘一個歷史悠久的政治家族。曾在雅典大學學習法律。畢業後當了律師。從1905到1936年連續當選議員,其間曾任海軍大臣、經濟大臣與外交大臣等職務。納粹德國佔領希臘後,賣身投靠侵略者,並於1943年8月7日出任傀儡政府總理。希臘解放後被判處終身監禁,1946年死於獄中。——中譯者注

[77] 安·凱德洛斯(前引書,第199頁)寫道,在約阿尼斯·拉利斯上台時,德國警方的一份報告中提到:「他被認為是潘加洛斯的心腹,而潘加洛斯支持英國。」凱德洛斯還指出,帕帕戈斯將軍與拉利斯都同半法西斯軍事團伙有聯繫:

「所有這些人和組織,都在一定程度上受著國王的秘密顧問的指導,這個秘密顧問就是雅典大主教赫里桑索斯。」(第179頁)——原注

塞奧多洛斯·潘加洛斯(Θε?δωρο? Π?γκαλο?,拉丁化轉寫:Theodoros Pangalos,1878—1952),希臘將軍,曾於1922年9月參與推翻國王康斯坦丁一世,建立希臘第二共和國,又在1925年6月發動政變,成為獨裁者,1926年8月被推翻。在納粹德國佔領希臘期間曾同傀儡政府合作,希臘解放後曾因此受審,但被判無罪。1952年死於雅典。——中譯者注

亞歷山大洛斯·帕帕戈斯(Αλ?ξανδρο? Παπ?γο?,拉丁化轉寫:Alexandros Papagos,1883—1955),希臘參戰時任希臘軍隊總司令,希臘投降後退隱,1943年7月被德軍扣為人質,1945年4月底被運往達豪集中營,同年5月獲救。返回希臘後重新參加陸軍,1949年1月再次被任命為總司令,鎮壓了希臘民主軍,為此被晉陞為元帥。1951年5月退役。1952年11月—1955年10月出任首相。——中譯者注

雅典大主教赫里桑索斯(Χρ?σανθο?,拉丁化轉寫:Chrysanthus,1881—1949),俗家名哈里勞斯·菲利皮迪斯(Χαρ?λαο? Φιλιππ?δη?),1938年出任雅典與全希臘大主教,納粹德國佔領希臘後,拒絕同侵略軍合作,並辭去大主教的職務。——中譯者注

[78] 1943年,約阿尼斯·拉利斯出任希臘傀儡政府總理後,為了同民族解放陣線和希臘人民解放軍作戰,組建了「保安營」(Τ?γματα Ασφαλε?α?)。傀儡政府前後一共組建了31個營,兵力約為22000人,成員主要是舊軍官、地主、極右激進分子與社會遊民。希臘解放後,保安營的成員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懲處,反而被資產階級政府繼續留用,用來對付希臘共產黨領導的左翼力量。——中譯者注

[79] 斯維托扎爾·弗克馬諾維奇—騰波(Svetozar Vukmanovic-Tempo),《希臘人民解放鬥爭失敗的經過及原因》(How and Why the Peoples Liberation Struggle of Greece Met With Defeat),倫敦,1985年,轉引自凱德洛斯,前引書,第409頁。——原注

[80] 多米尼克·尤德斯(Dominique Eudes),《游擊隊長》(The Kapetanios),新左派書屋(New Left Books),1972年,第75頁。——原注

[81] 法文原文中,該組織的名稱為「反法西斯軍事組織」(Organisation militaire antifasciste/Αντιφασιστικ? Στρατιωτικ? Οργ?νωση),但在英譯文中卻叫「軍事解放組織」(Military Organisation for Liberation/Απελευθερωτικη Στρατιοτικι Οργανωση?),這裡暫且參照法文原文譯為「反法西斯軍事組織」。——中譯者注

[82] 1944年3月10日,民族解放陣線成立了自己的臨時政府「民族解放政治委員會」(Πολιτικ?

Επιτροπ? Εθνικ?? Απελευθ?ρωση?,ΠΕΕΑ),通稱「山區政府」(Κυβ?ρνηση του Βουνο?),同年10月9日解散。——中譯者注

[83] 雷吉諾爾德·利帕(Reginald Leeper,1888年3月25日——1968年2月2日),英國外交官,1943年任英國駐希臘流亡政府大使,希臘流亡政府於1944年10月回國後,繼續擔任駐希臘大使,1946年改任駐阿根廷大使。——中譯者注

[84] 溫·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The Second World War),第5卷,倫敦,第479頁。丘吉爾的記載清楚地表明,他對兵變有多麼恐懼,他是多麼渴望把兵變鎮壓下去。——原注

[85] 安德魯·布朗·坎寧安(Andrew Browne Cunningham,1883年1月7日——1963年6月12日),英國海軍將領,時任第一海務大臣兼海軍參謀長。——中譯者注

[86] 佩特洛斯·弗爾加里斯(Π?τρο? Βο?λγαρη?,拉丁化轉寫:Petros Voulgaris,1884年9月13日——1957年11月26日),生於許德拉島,1899年考入希臘海軍學院,1903年獲海軍少尉軍銜。曾任驅逐艦艦長、海軍航空兵司令、潛艇部隊司令等職務。1935年11月以海軍少將的軍銜退役。1943年5月投靠希臘流亡政府,出任航空大臣,1944年4月去職。流亡中東的希臘軍隊發生兵變後,出任艦隊司令,鎮壓了兵變。希臘流亡政府回國後,於1944年10月出任海軍參謀長。1945年4月—10月任總理。1957年死於雅典。——中譯者注

[87] 伯納德·查爾斯·托爾弗·佩吉特(Bernard Charles Tolver Paget,1887年9月15日——1961年2月16日),英國陸軍將領,時任地中海戰區總司令。——中譯者注

[88] 流亡政府公布的官方數據為10000人。——原注

[89] 格奧爾基奧斯·帕潘德里歐(Γε?ργιο? Παπανδρ?ου,拉丁化轉寫:Georgios Papandreou,1888年2月13日——1968年11月1日),希臘政治家,曾於1944年4月—1945年1月、1963年11月—12月、1964年2月—7月三次出任希臘首相。——中譯者注

[90] 格里高利·米哈伊洛維奇·波波夫(Григор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Попов,1913—1980),1931年參加紅軍,1937年參加聯共(布),1944年作為蘇聯政府的正式代表出使希臘,1945年回國後在總參謀部軍事情報總局工作。1980年在莫斯科逝世。——中譯者注

[91] 羅納德·麥肯齊·斯科比(Ronald MacKenzie Scobie,1893年6月8日——1969年2月23日),英國陸軍將領,時任陸軍第3軍軍長兼駐希臘英軍司令。——中譯者注

[92] 1944年12月19日,丘吉爾在下議院發表講話時,為了給他使用「托洛茨基主義」這個字眼一事辯護,說了這樣的話:

「我認為,用『托洛茨基主義』來描述希臘共產主義運動和其它一些宗派,要比通常使用的那個辭彙更好。而且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俄國同樣痛恨『托洛茨基主義』。」

議員對此報以「持續不斷的笑聲」。12月13日,丘吉爾要求共產黨議員威廉·加拉徹(William Gallacher)不要對希臘局勢過於激動,否則就會被打成托派。——原注

有意思的是,據丘吉爾記載,可以說是在英國當局授意下被任命為攝政的大主教達馬斯基諾斯

「十分懼怕共產黨(或者像他所稱呼的:『托洛茨基派』)跟希臘事務糾纏在一起」(溫·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第6卷,倫敦,1954年,第272頁)。

據丘吉爾記載,美國傳媒界和美國國務院,還有英國的《泰晤士報》(The Times)和《曼徹斯特衛報》(Manchester Guardian)都對英軍在雅典的大屠殺進行了廣泛而強烈的批評,但他又寫道:

「然而,斯大林卻嚴格遵守我們在十月達成的協議。就在我們在雅典街頭同共產黨戰鬥的幾周里,《真理報》或《消息報》卻對此一言不發。」(同上,第255頁)——編注

達馬斯基諾斯大主教(Αρχιεπ?σκοπο? Δαμασκην??,1891—1949),俗家名迪米特里奧斯·帕潘德里歐(Δημ?τριο? Παπανδρ?ου),與著名的帕潘德里歐政治家族並無親戚關係。納粹德國佔領希臘後,擔任雅典大主教。希臘解放後,在英國的策划下出任攝政,喬治二世回國後卸任。——中譯者注

[93] 十二月事件後,資產階級政府與民族解放陣線的代表於1945年2月2日在雅典附近的瓦爾基扎舉行談判,最後於2月12月簽訂了《瓦爾基扎協定》,這個協定規定:民族解放陣線與希臘人民解放軍必須交出全部武器裝備,資產階級政府則許諾在一年內舉行全民公決,決定國家的基本大法,並建立一支政治中立的國民軍。——中譯者注

[94] 《激進報》(Ριζοσπ?στη?)是希臘共產黨的機關報,1916年創刊。——中譯者注

推薦閱讀:

如果正面對抗,二戰頂峰時期的德軍或日軍打得過現在的 ISIS 嗎?
為什麼國產抗日劇裡面日軍的武器只有38式步槍?
為什麼擲彈筒沒能普及各國軍隊,並且在二戰之後被廣泛使用?
Nahuel:參考M4的阿根廷之虎
二戰海戰如果讓英國vs日本,美國vs德國,會是怎樣一種結局?

TAG:托洛茨基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希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