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耳出現聽力損失後,為什麼無法「自行癒合」?

在我們推究先天性盲人與先天性聽障人士哪個在成年後生活水準更高時,大部分人一廂情願的會認為是聽障人士會好一些。但是北美聽障者聯合會的專業調查顯示,先天性盲人在成年後的就業機會生存水平及生理健康程度要遠遠高於先天性聽障人群。

  因為人類通過「聽」所獲得的信息量要遠遠大於「看」。

  今天,中國老年人終於相信聽力障礙帶給人的困擾遠遠比牙齒及眼睛的問題要大的多,聽力問題成為導致他們生活水平下降及生理心理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於是他們會問:「我的聽力問題有可能好轉么?」弱聽兒童的家長也會問:「我孩子的聽力有可能好轉么?」

  聽力師如何回答?

  如何面對這些渴望奇蹟出現的人?

  為什麼人耳無法像癒合傷口一樣自動修復聽力損失?

  賦予我們聽力的毛細胞和神經細胞只在胚胎髮育期生成。一旦受損或者失去就無法再生。

毛細胞頂部纖毛的彎曲或偏轉是對聲波振動刺激的一種特殊反應形式,是將機械能轉變為生物電,引起毛細胞興奮的開始。

毛細胞損傷

毛細胞損傷是出現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當毛細胞受外界刺激出現損傷後,其不能自發產生新的毛細胞,從而使人耳無法自覺修復聽力損失。

  不可逆的聽力損失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解決?

  1 癒合損傷性毛細胞 數十年後才能實現的目標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試圖通過生長因子進行體外聽毛細胞培養,希望通過這個方法來恢復聽力,但這項工作將會在十年會更久才會有實質性進展。英國皇家國家失聰人士研究所生物醫學研究主任拉斐·霍爾默博士說:「目前我們還沒有恢復永久性聽力損失的療法。」

  2、儘快選配助聽器 進行有效聲干預

  體外培養毛細胞的方法並未得到臨床驗證,目前針對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而言,佩戴助聽器是一項有效的解決方案。

  當聽力損失患者被診斷為患有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時,應儘早佩戴助聽器,避免大腦在長期不接觸聲音的情況下,逐漸對語言產生不適感,造成聽力損失逐漸加重,影響交流。

哺乳類動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不同於非哺乳類動物,內耳中的毛細胞無法自行修復,從而造成不可逆的聽力下降。人耳無法自行「癒合」聽力損失的「傷口」。

推薦閱讀:

感染頭蟎,每天起床後會有什麼不同變化?
為什麼崴腳後一開始不會疼,而一夜過後會疼的走不了路?
取前列腺液和電子腸鏡,哪個更痛苦?
每個人都告訴你:運動有益健康,真的嗎?
腳骨骨折術後忌口食物有哪些?

TAG: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