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墓獸有何威力?秘密全藏在這塊靈石上!
第十五章 鎮墓神獸
宣統二年,初秋。
西陵永寧山的萬株松柏背後,太行山脈層層疊疊色彩漸變。滿山秋光,賞心悅目。光緒帝鎮墓獸的製造,已到第三個環節。徵得陵墓監督的特批,秦海關帶獨子上山,尋找最重要的原材料。
山上有狼,或許還有盜匪。父子倆都背上獵槍,掛著腰刀,鞋幫里插著匕首。秦海關先教會兒子使用這些武器,獵槍是前裝滑膛的鳥槍,打仗早就被淘汰了,但嚇唬熊瞎子還行。上山第一天,秦北洋親手用獵槍射殺了一隻兔子。他們在山間點起篝火,將兔子烤著吃了,雖無鹽巴等作料,卻是到西陵以後,最大快朵頤的一餐。
秦海關告訴兒子,選擇石料絕不能懈怠,稍有不慎,便可能鬧出人命。好看的石頭未必好用,更得看硬度與紋理,全憑經驗,許多人干一輩子也未真正入門。再說石料大小,原始狀態往往有幾千幾萬斤重,必須一分為二,再分成四,以此類推粗加工,否則無法運輸。他指著路上的石頭,說明每一種特性及用途。太行山盛產上等石材,明清皇家御用的房山漢白玉就來自其餘脈。
這一路崎嶇險峻,爬上半山腰的懸崖俯瞰,數座皇帝寶頂,竟變成了幾個小不點。秦北洋尋思這些君主在世時的威風——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但與亘古不變的蒼茫天地相比,不過是春生秋落的葉子。
在深山中尋覓七天,轉過一道山樑,進入幽深的峽谷,這裡藏著湍急的山澗。秦北洋脫了衣服,跳進去洗澡,泉水冰涼徹骨。他在陵墓地宮裡待久了,不畏寒冷,反而覺得痛快。沖洗完上來,十歲男孩光著膀子,躺在一塊大岩石上曬太陽,忽覺後背心發慌,有股熱流,自地下升騰而起,跟地宮金井異曲同工。
秦海關將兒子從岩石上拽下,觀察此處地勢,但見一道山脊,蜿蜒曲折到此,徑直沒入大岩石下,雙手擊掌:「這不是龍脈嗎?」
「我們所要尋找的鎮墓獸材料就在此?」
「凡帝王陵墓,左近必有龍脈。凡有龍脈,多有靈石。」老秦把後背心貼在岩石上,頓感心跳加快,氣血脈搏異常,「靈石能吸收天地之氣,將之儲藏於石體之內,又能在一定條件下散發,我們現在感受到的,就是靈石的力量。對挑選石材來說,靈石相當於人體的心臟。」
「鎮墓獸的心臟?」
秦海關不置可否,他在岩石底下仔細敲打,發現一個天然石縫。父子兩人用工具挖掘半日,開了道可容一人進出的口子。一陣腐臭之氣,撲面而來。老秦讓兒子守在外面,他縮起高大的身子,艱難鑽入地縫。隔了好久,父親沒任何動靜,秦北洋等得心焦。他也仔細查看了一下所謂「龍脈」,並不覺有何特別之處。
「爹爹!爹爹!」
眼見得天要黑了,秦北洋先將兩把獵槍、彎刀和各種工具,先行塞入石頭縫隙,隨後如泥鰍般鑽進去。
這是個山洞。點上火燭,他不忘背上武器和工具,小心翼翼往裡走。那股強烈的氣流,無聲無息注入體內,讓人燥熱不安。前頭越發狹窄,地上許多碎石,應是父親路過的痕迹。
盡頭有個深深的地窩子,他才見到父親跪在地上磕頭。而在石壁角落,躺著一具殘破的骷髏。
秦海關詫異著回頭:「北洋,你怎麼進來了?」
「這是何人?」
「你看石壁上的刻字。」
秦北洋用火燭照明一看,刻著幾行小字,一一念出——
余奉旨造陵,制鎮墓獸,覓靈石至此,困於此穴,力竭不得脫,待斃矣。後世若見,可取靈石,葬余於此。萬曆十五年三月十日將作少府秦拓山
「這位秦拓山,莫不是,我們秦氏工匠的祖先?」
「不錯。」秦海關也拽著兒子一起跪下,「我在家譜中看到過這位祖宗的名諱,記載有拓山公為建明朝萬曆帝的定陵,尋找鎮墓獸之靈石,失蹤於太行山,只能由嫡子代為完成父業。北洋,你就是他的第十代直系後裔,快點磕頭!」
秦北洋稀里糊塗磕了三個頭:「三百多年前,我們的祖先秦拓山,上山來尋找靈石,不幸被困在這個山洞,臨死前刻下了這段文字。最後這個將作少府又是什麼?」
「那是管理陵墓營造的衙門,我們家族世代在此衙門服役,到了本朝一併歸入內務府。」
「爹爹,我現在關心的是,靈石何在?」
「你看!」
秦海關搬開祖先的頭蓋骨,露出一塊半藏在地下的岩石。此石頗為怪異,整體棕黑色,宛如一塊碩大的瀝青,布滿不規則的條痕,半金屬暗淡光澤。露出地表部分,有貝殼狀斷口,結成許多細密的葡萄形狀。秦北洋用工具輕輕敲打,發覺其硬度很高,多半是金屬成分。忽然,他感覺手腕發麻,似有萬道強光穿過,接連後退幾大步。
「爹爹,這靈石雖靈,但我們肉體凡胎,恐怕難以接近啊!」
「我們的祖先拓山公,為了尋找此石,化作了枯骨,我輩豈可貪生怕死?」
老秦用力鑿下一小塊靈石,簡單稱重約有五斤分量,小心地用毛毯包裹起來。
「只要這麼一小塊嗎?」
「嗯,靈石的威力強大,三五斤就足夠用了。若將整塊石頭開採下山,恐怕半路上我們就要喪命。北洋,你已知曉靈石方位,將來若再造新的鎮墓獸,即可到此開採。切記不要貪心,免得害了自己。」
父子倆搬來幾十塊石頭,給祖先的骨骸壘了座小墳冢,再次跪拜告辭。
秦海關不讓兒子靠近靈石,讓他先走,自己跟在後面,小心地捧著石頭。爬出石縫,天已黑了。兩人不敢摸黑下山,便在山澗邊點火,輪流拿著獵槍站崗度過一夜。
次日,回到西陵工地,秦海關將靈石送入地宮。這僅是選材第一步。秦氏家族製作的鎮墓獸,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核心的靈石;二是其他石材,如漢白玉、五彩石,以及最常見的花崗岩,尤其需要一塊上等的天然磁石;三是金屬材料,通常是青銅,少數用到上乘的百鍊鋼,日本倭刀常用此鍛成。
陵墓監督命人將石材運至地宮。青銅器則根據設計圖紙,在陵墓地面現場鑄造。鎮墓獸要在地下守護墓主人萬年,原材料都必須是不朽之物,青銅器雖然沉重,但鐵器入土即鏽蝕敗壞,唯青銅可越三千年而完整,只是出土後表面有一層青色銅銹。
秦北洋不解地問:「爹爹,我們家祖業不是石匠嗎,如何鑄造青銅也拿手?」
「鑄造青銅是我們秦氏必不可少的一門技藝。青銅,乃是紅銅與錫的合金,在中國源遠流長,只是後世鐵器普及以後,青銅因為昂貴笨重而漸漸稀少,但從未斷絕過。」
在秦海關指揮下,鑄造廠搭建完畢,動用上百名工人,堆起一個土窯,堆聚大量的銅、錫原料以及薪柴。商周以來,青銅器鑄造有兩種方法,一是塊范法,二是失蠟法。前者簡便而更常見,但要鑄造複雜的物件和紋飾,顯然失蠟法更好。許多大鼎、彝、印璽、樂鍾還有後世的佛像,都用失蠟法鑄造。
按照光緒帝鎮墓獸的設計圖紙,秦海關先用蜂蠟雕出兩條射手胳膊,上臂、下臂以及手肘,全部分開製作。接著是四條獸腿,同樣分成好幾截:大腿、小腿、膝關節、爪子、軀幹。還有身體其他各部分,最後是射手頭顱。整個雕刻過程,因為用蠟,費時並不太長,秦北洋全程參與,一個月即完工。有的部件非常精細,比如纏繞狀的足、紐,鏤空的三維立體花紋,等等。
第二步,在蜂蠟表面塗抹厚黏土,數日後晾乾放入窯中火燒。蜂蠟遇熱則化,融為液體流出,剩下燒硬的黏土外殼。第三步,將燒化的青銅溶液填滿黏土外殼,等到凝固冷卻,只消敲碎黏土外殼,便可取出與模型一致的青銅器。
以上步驟,都是分批鑄造,猶如被大卸八塊的人體殘肢。除了秦氏父子,包括陵墓監督在內,無人能看透鎮墓獸的真實模樣。看著自己親手設計鑄造的青銅器,金光閃閃地擺在太陽下,秦北洋興奮異常。
所有原材料運入地下,接下來是第四宮:拼接塑形。
這一部分最為複雜精細,父子倆點起火把,將地宮照得如同白晝。他們將各個青銅部件組裝成型。心臟位置,塞入那塊神秘的靈石,外有青銅加石板保護,猶如古時盔甲的護心鏡。那塊天然磁石,則要安放在頭部的位置,這將為鎮墓獸指引方向。
搭好了心臟與骨骼血肉,還缺少神經與韌帶。從深秋到寒冬,秦海關手把手教兒子,在各個重要點埋入傳動裝置,用去數百個齒輪、彈簧、滑片、螺絲、鉚釘……
秦北洋在德國學校讀書時,學過簡單的機械原理,對此嘆為觀止:「原來,傳說中古墓里的暗器機關,就是這個啊!我們家的老祖宗太了不起了!」
「齒輪只是一些小技巧,最重要的是這擺輪遊絲,通過上緊的發條提供原動力。」
秦海關在鎮墓獸的背後安了個開關,可以給這台機器上緊發條。
「就跟瑞士鐘錶一樣的道理,太精巧了!」秦北洋轉念又想,「爹爹,瑞士表是得要人來上發條,這在古墓之中,難道讓墓主人的靈魂來上發條嗎?」
「最接近鎮墓獸機械原理的,就是洋人進貢的大型鐘錶,不但走時準確,還能自動演繹歐羅巴的湖光山色、花鳥蟲魚,真箇是奇技淫巧。康熙、乾隆等大帝都酷愛鐘錶,紫禁城裡藏了無數來自瑞士的珍寶。我因有製造鎮墓獸的一技之長,也常被差遣來修理鐘錶與八音盒。」
「西洋鐘錶,每上一次發條可走數月。但盜墓賊不可能天天入侵地宮。我懂了。」
老秦對於兒子的反應很滿意:「所以,鎮墓獸大多在休眠狀態,無須耗費任何動力。我們只要在地宮關閉前,最後一次上緊發條,將動能儲藏在鎮墓獸體內,便能保持千年。若有外力入侵,便會觸發開關。片刻之間,鎮墓獸就能消滅邪祟,又恢復休眠,周而復始。真正消耗的力道,不在於年月之長短,而在於其自重。分量越沉,自然消耗越大,對工匠的考驗就越艱巨。」
「對啊,鐘錶里的秒針才多少分量,我們這鎮墓獸又是青銅器又是石頭,這點發條提供的動力夠嗎?」
「遠遠不夠,因此,才需要鎮墓獸的心臟,也就是靈石,用來儲藏和放大這股力量。」
秦海關說罷,用力轉動鎮墓獸背後的發條開關。
光緒帝的鎮墓獸內部,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響。秦北洋把耳朵貼在鎮墓獸的後背,清晰地聽到齒輪的轉動,又像心跳和血液的流動,燒起烈火的噼啪作響,更像蒸汽機火車的活塞運動。
鎮墓獸,動了……
推薦閱讀:
※《秦時明月》到底有沒有原著?
※怎麼判定文學作品抄襲?
※動畫漫畫小說電視劇電影等文藝作品你最討厭的情節是什麼?
※第九章 你用了假的思維導圖吧
※隱僧連載——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