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玩具拍攝微距鏡頭的選用

  拍了很多年的玩具,從懵懂的DC時代起步,到後來升級單反,再到現在用上了全幅機身。回想起來在這漫長的過程裡面走了很多很多彎路,然後就會想像著:「如果這些結果一早就知道那該有多好啊!」所以趁著最近入手了佳能EF 50mm f/2.5微距鏡頭,與更早些時候入手的EF 100mm f/2.8L IS USM(百微)一起做一個簡單的場景對比。分享一下我對這兩款鏡頭的使用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分析。

使用範圍

  首先我們來設定一下使用範圍,本次的對比是基於靜物類的拍攝場景-玩具類作為前提的。被攝物大小從3cm-40cm不等,需要兼顧全體、局部、細節三個部分。也就是說被攝物普遍偏小,而且經常需要靠近被攝物拍攝而獲得較大的放大比(細節放大)。這對於一般的非微距鏡頭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最近對焦距離的限制讓大部分的定焦或者變焦鏡頭只能對應到全體和局部,細節部分只能採用後期裁剪的方式來獲得細節放大的效果。儘管也可以使用倒接環、近攝環、近攝鏡等附加配件來讓一般鏡頭獲得微距能力,提供更大的放大比。但操作起來除了會產生不便外也可能影響到畫面質量。故此微距鏡頭就成為了不計較預算情況下的最優選擇。

原理

  提到微距,伴隨而來的就是「放大比/放大率」。這個參數總會出現在所有標註有微距字樣或者標示的鏡頭之上,而體現的形式則是:1:X或者1/X。簡單來說以135規格為例,左邊是指菲林/感光元件上獲得影相的大小,而右邊則是指被攝物實際大小。假設有一款鏡頭能做到1:1,那麼就意味著這個鏡頭可以把被攝物按照原來的比例在菲林/感光元件上成像。當然我們實際看到的圖像效果都是經過放大的(膠片是放大成照片,感光元件則因應像素多少輸出不同解析度的圖像),所以此時被攝物的各種細部都會以十分清晰的效果呈現在我們面前。

  當然,除了放大比之外我們還需要關心焦距和最近對焦距離。因為實際上能把多小的物體按照放大比還原,主要還是依賴這兩個參數。例如50mm 1:1的鏡頭可以拍小花,那麼100mm 1:1的鏡頭就可以拍蟲子了。這麼描述並不專業,但相信還是比較好理解的。

外觀對比

  為了更好地體現這兩款微距鏡頭的大小,在這裡加入了一個EF 40mm f/2.8 STM作為對比。可以看出50微與100L的長度基本就如同其焦段一樣,50正好是100的一半。材質上來說這兩款鏡頭都是塑料材質,表面都有磨砂紋理。但100L畢竟是一款L級鏡頭,用料和細節工藝都要比50微高檔不少。

  50微的對焦結構是外對焦,轉動到最近對焦距離後鏡筒會伸出,此時整體長度增加了1/3。而100L是內對焦結構,鏡頭長度不會發生改變。就結構而言內對焦結構對於環境防護能力更強,基本不會有進灰的煩惱,結構強度也會更好。是內對焦結構,鏡頭長度不會發生改變。

  兩個鏡頭都有距離提示窗,其中50微還帶有光圈提示。這種提示是源自於多年前膠捲機的使用習慣,100L這種在數碼時代誕生的小夥子已經不再擁有這種時代的烙印了。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圖中儘管50微伸出的鏡頭桶是停留在1:1的位置,而距離窗內則顯示的是1:2。這是因為50微需要配合近攝環才能真正達到1:1的放大比。

  操作界面上,50微只有一個窄窄的對焦環以及AF開關,值得注意的是50微的對焦環只能在關閉AF後使用。相比起來100L擁有寬大的對焦環支持全時手動對焦,無需切換開關即可進行手動調焦。三個不同功能的開關則提供了對對焦距離範圍、自動對焦、防抖功能進行控制。

  50微擁有一個凹陷的前景組,前口開孔52mm但鏡片大小遠小於口徑。但也因為前景組凹陷深度較深所以無需額外裝置遮光罩,保護用的UV鏡也無需安裝。100L則反過來,後鏡組凹陷,同時內壁處設置了毛絨內襯,有效降低了反光率。二者都是比較牢固的金屬卡口。

參數對比

拍攝場景模擬

  從上面的對比圖可以看出,兩個鏡頭面對同一個被攝物時,要將被攝物在畫面中表達為相同大小時拍攝機位的區別。50微因為視角較為寬廣,需要靠近被攝物進行拍攝。而100L因為視角狹窄,則需要遠離被攝物才可以拍攝出接近的畫面大小。而且此時機位高度與50微有所變化,需要更高的高度才能獲得接近的畫面效果。畫面壓縮比較厲害(留意觀察被攝物腳掌的細微區別)。左圖畫面右側的投影是光源被100L擋住留下的,因此背景亮度也受到了一點影響,這是環境問題與鏡頭成像效果無關。

  看完相同的放大比的機位對比,現在來看看在相同機位的區別。上圖是100L用在50微機位的效果,可以看到此時畫面變成是特寫效果了。相同機位的情況下100L因為焦距更長,所以放大能力更強。相反50微要拍出同樣的畫面,就需要更加靠近被攝物。此時將可能受最近對焦距離限制,並且因為過於靠近被攝物而擋住光源留下陰影。

使用感想

兩款鏡頭在入手順序上是100L在前,做工和性能的確符合一款L級專業鏡頭的身份。便捷迅速的操作界面,防塵防水滴的全天候設計,優秀的成像效果還有舒適的手感讓我愛不惜手。在使用過程中配合腳架環可以十分方便地切換橫豎構圖,這都是之前未曾享受過的舒適快感。但是在長期拍攝過程中也漸漸發現了100L的一些短板,例如焦距太長在特寫和細節拍攝環節容易造成景深過淺,哪怕是光圈縮小到F20也無法有太大改善。另外一點就是拍攝整體的時候要距離被攝物較遠,對於體積較大的被攝物或者畫面要求包含更多東西的拍攝需求時這個問題尤為明顯。為了進行細微調整經常要在被攝物和相機之間兩頭跑,一來二去十分累人。另外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是因為焦距長而導致的畫面壓縮問題,在仰拍的時候受視角限制很多時候都會出現地平線入鏡的情況,受限較大。說到這裡,感覺100L怎麼好像很不堪的樣子?其實這是因為使用上將它用在了不合適的位置。要知道世界上沒有一款鏡頭是全能而且完美的。最適合100L發揮的應該是扭蛋大小的被攝物,又或者特寫與細節位置。細微之處,見功夫。

50微的入手契機,正是誕生在上面所述100L的不足之上。如果是APS機的話根本無需單獨購買一款微距鏡頭,18-55套頭足以應付。但全幅鏡頭群之中能擁有與18-55同等微距能力並且足夠廉價的變焦鏡頭根本不存在。所以考察良久才趁雙十二好價入手了這款誕生多年但卻經受住了時間和用戶考驗的微距鏡頭作為100L的補充。這款鏡頭十分輕,手持拍攝簡直毫無壓力。AFD弧形馬達雖然聲響較大,速度也比超聲波馬達慢了不少,不過還算是接受範圍內。要比較的話除去較長的對焦行程其實和18-55套頭差不多。因為沒有全時手動對焦功能,要切換手動對焦的話會較為麻煩。狹窄的對焦環也讓操作性略有下降,鏡頭筒外伸和對焦環旁邊的細縫對灰塵入侵留下了隱患。在實際拍攝時,更靠近被攝物的機位可以讓拍攝過程中對被攝物進行調整更加方便。更加寬廣的視角也便於拍攝一些大幅度的動作題材,此時畫面效果會比100L有著更好的表現。不過寬廣的視角也會容易導致背景露邊,這時候就要對機位和被攝物進行同步調整以適合最終畫面需求。畫面質量方面表現出色,銳度和顏色都有著不輸100L的優秀表現。哪怕是縮小光圈後表現也同樣讓人滿意。

總結

對於希望拍攝玩具類靜物的朋友而言,如果手上的機身屬於APS幅面的。那麼我個人建議是不需要專門購買一個微距定焦鏡頭,各廠家的變焦套頭基本上都能滿足你們大部分時候的需求。尤其是18-55這個焦段的,尼康佳能的我都用過,絕對不是很多人口中所謂的「狗頭」。而對於全幅機身來說,50微在使用場景和便利度會比100L更具優勢,而且價格也僅僅是100L的1/3。如果預算不足,那麼先入手一個50微無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100L在使用上其實更多針對拍戒指拍小蟲子這種大小的被攝物,拍個頭不大不小的玩具實在沒有50微方便。當然100L怎麼也是一款面向專業攝影師設計的鏡頭,在題材覆蓋面上是遠超50微的。可以的話當然也建議一併入手。屆時將可以取長補短,二者互為補充,對拍攝提供更多的便利性。


推薦閱讀:

Canon和Nikon的鳳尾全畫幅,或者C幅的雞頭,6D和D610或者70D和D7100應該買哪一個?
尼康FX 24mm F1.8G相關專利
為什麼長焦鏡頭會有白色的方案而且是主打的顏色?不論是C,N,S,求解
佳能的50 f1.8 小痰盂該怎麼使用?
單反鏡頭的選擇和應用?

TAG:摄影器材 | 摄影 | 单反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