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來苦未盡,致敬民勤產地瓜農
其實本周原定的計劃是推薦一款好吃的瓜給大家,
但是,在挖掘沙瓜背負的故事後,
我覺得有必要講一講這顆瓜背後的事情,
說一說那群值得尊敬的人,
以及正在做著的一件極其偉大的事。
這是民勤蜜瓜,它還有個很生動的名字,叫「沙瓜先生」。
寓意是:越是在艱苦的地方,越需要吃苦的沙瓜「。
我曾好奇,為何取這樣的寓意,
疑問促使我去查閱了很多民勤的資料,
不曾想過,這樣甜蜜的瓜,來自如此苦之地。
民勤:一片被沙漠圍困的綠洲
民勤縣,是甘肅省武威市的小縣,地處河西走廊東北部,在石羊河流域的下游。
縣城除了西南角與金昌、涼州區相接外,剩下的都被中國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和第四大沙漠騰格里所包圍。
從地圖上不難看出,在一片沙漠中,只有那麼一小快綠色,那就是民勤,在兩大沙漠的擠壓下掙扎。它可能隨時都會被吞噬一樣,氣息薄弱,卻也堅定求生。
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來說,他們抗爭的不僅僅是沙漠,還有乾燥,缺水,以及生活。
民勤縣只有1.6萬平方公里,
卻要面對幾乎95%的沙漠化問題。
沙漠以每年3-4米的速度吞噬著這裡,
者應該是眼看著沙漠一步步的在逼近。
這裡的人似乎從出生就被灌輸了要逃離的目標,
年輕人開始離開家鄉,出去讀書,出去工作,總之是離開了。
只剩下一些父輩們還在堅守,可是當這一代人也退出之後,
民勤又會怎樣?還能看到多少希望?
拯救民勤志願者協會:我們的村莊,我們的家鄉
2001年,溫家寶總理曾說:決不能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
可是,到了2004年,一個相當悲觀的學者論述便出現了,說民勤綠洲將在17後消失。
這意味著民勤的人,將在2021年徹底失去家鄉;
對於民勤人馬俊河來說,這片被稱之為故鄉的土地,將在多年後蕩然無存,這意味著在他年近四十的時候,將無家可歸;
而對於他們的下一代人來說,民勤將只是一個歷史上存在過的地方,或者是父輩嘴裡念叨過的故鄉而已。
從知曉家鄉生態現狀開始,馬俊河便對此難以釋懷。
2006年,成立了「拯救民勤志願者協會」;
2007年,以個人名義租400畝荒漠沙灘50年,即「拯救民勤國棟志願者生態林基地」;
2009年春,辭去工作,回到民勤國棟村種梭梭樹;
截止到2017年,他為民勤已經堅守了11年,和10000多名志願者,種下了20000多畝防風固沙的梭梭林。
直到現在,這一切仍在繼續。
一顆梭梭樹=10元成本=固定10平方的沙。
梭梭樹是沙漠里的原生植物,生命力極強,土壤水分含量在1.2%-0.8%的情況下,它都可以存活,所以對於沙漠來說,梭梭樹幾乎就是最強有力的沙漠征服者。
馬俊河的目標是在民勤縣四周都種上梭梭樹,讓每個村莊都可以得到保護。
民勤的降雨量很少,每年只有127毫米的降雨量,但蒸發量卻能達到2600毫米。
水資源的匱乏程度或許是你我都難以想像的。在民勤,每周只能供應一次水,大概2立方左右,這是一家人一周的全部生活用水量,包括家裡養的家畜。
令人咂舌,2立方的水,一家子人飲用,做飯,洗臉洗手,喂牲口,都要依賴這2立方的水。
水資源稀缺,也讓很多農作物無法種植,只能去選擇那些相對節水的作物。如此一來,村民們的收入也很少,另尋出路似乎是唯一的辦法了。
可是,對於民勤來講,人都逃離之後,這片綠洲還有誰能來堅守?
產業治沙的持續,才是民勤的出路
改善環境的目的,是要造福當地人;同時,也需要村民們來一起改善環境。
為了讓鄉民們願意留下來,參與長期的種樹治沙活動,馬俊河成立了」梭梭農莊「。
他找到當地優質種植的農民,幫助他們將民勤蜜瓜、紅枸杞、羊肉、肉蓯蓉等銷售出去。在提高鄉民收入同時,讓他們更願意留下來一起保護民勤,真正的實現產業治沙。
產業治沙的目的,就是通過拉動種植產業的發展,幫助鄉民提高收入,產業收入還會作為種植梭梭樹的資金,以及用來升級種植業。
2013年,馬俊河在蜜瓜品質最棒的區域,找到種了三十年蜜瓜的農戶,告訴他,要把民勤蜜瓜,運出沙漠,賣到全國去。
這便是今天我們所見到的沙瓜先生。
沙瓜在民勤這片土地上已經生長了100多年,從沙土中汲取養分,每天超過12小時的日照,全年162天無霜期,以及沙漠氣候所帶來的巨大晝夜溫差,這些條件因素促使沙瓜聚集了高達18%的含糖量。
除此之外,沙瓜的種植方式也是綠色天然,是這些村民們用一點一點的辛苦所換來的甜蜜。
現在,堅守民勤治沙的不只有馬俊河和志願者們,還有這些沙瓜。
經過11年的治理,民勤的荒漠化面積,從95%降到了89.7%。一切仍在繼續,他們用行動,讓民勤這個地方變綠。
或許我們沒辦法立刻飛身去民勤參與種樹,
但至少可以通過一顆沙瓜參與治沙,
至少它可以把「吃瓜群眾」們的善意帶到民勤吧。
發現更多好物,關注朴選:puxuan2017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