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暴力不會因為隔著屏幕而減輕其傷害
曾經,在小編還是一個十幾歲小朋友的時候,在異國他鄉的某玉米地大農村讀書時,住在一家人丁不是那麼興旺的當地家庭里。
她家的房子目測建於1900s的某年,推測至少100年歷史。有一個地下室又黑又亂,堆滿雜物,除了每周一次使用洗衣機和烘乾機,聰慧(恐怖電影女主角是我最討厭的人設)的我是不會輕易出現在那裡的。第一層是廚房,餐廳和客廳還有一個堆滿雜物的閑置卧室(劃重點,事故的導火索),客廳里有一個魚缸和一架鋼琴(事故的誘因)。第二層就是我們住的地方了,有夫婦二人,他們的女兒,還有我,三個卧室。第三層,塞滿雜物,到底有幾個房間,分別是幹什麼的,至今不清楚,怕鬼怕黑的乖寶寶,從來就沒有去探索過,總之這個大房子對於我來說分為,可去,可少去,和絕對不可去區域。
就這樣,在我認為自己已經是大寶寶的某一天,妹妹去朋友家sleep over,爸爸不在家,媽媽打算去朋友家參加教會活動。我自信的告訴媽媽「不用擔心,趕快走吧,在我國我9歲就可以獨自在家了(該國法律貌似把16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獨自放在家裡是違法的)」 媽媽就放心的走了。
聽著媽媽的小汽車駛離,一個人在二樓卧室玩兒了一會兒,口渴了,下樓去廚房喝水。喝完水順道就玩會兒鋼琴(蹦蹦蹦,叮叮叮,咚咚咚),玩兒的特別盡興????。
"叮咚叮" 「窸窸窣窣" 咦,好似閑置卧室的雜物堆發出了一些聲音,停下來聽,卻沒有了聲音。
"叮咚叮" 「窸窸窣窣" 繼續瞎彈,奇怪的聲音繼續響,停下來,豎起耳朵仔細聽,那個「東西」又不動了。
"窸窸窣窣",聲音越來越大,偏偏想起了前幾天被迫看的《咒怨》,頓時頭皮發麻,每一根汗毛像針一樣豎起來,三步並作兩步,飛奔上樓,鎖上卧室,躲進被窩裡。
在幾乎被憋死的時候,終於不得不鼓起勇氣探出頭。伸手抓住電腦,電腦對於留學生來說是家人,朋友,遇到困難,要向親人呼救。
打開了家鄉的貼吧,第一次發帖,求安慰,求轉移注意力,於是描述了上述事件。
本以為家鄉人民民風淳樸,心地善良會安撫我這個離家的遊子。不想,在這樣一個魚龍混雜的平台,有幾個人莫名奇妙的指責我。
「你是騙子嗎「 (那個時候,家鄉留學人士還不是很多~)
「你不就是炫耀你住別野嘛,還彈鋼琴,特權階級,還有錢留學,哼」 等等不堪入耳的髒話。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驚呆了,還有這種事情。心裡五味雜陳,在我16年短暫的人生中,從來沒有被這樣冤枉,被諷刺,被咒罵,被指責。心靈受到了極大的創傷,整夜和幾個人在網上爭辯,滿腦子都是這件事情,媽媽不得已給教導老師打電話請假,一個星期沒有去上學。
以前不明白整個事情怎麼會如此發展,以至於從此以後說話極其謹慎,小心,害怕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其實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心理問題,而我們的保護者又沒有有效方法幫助我們,成年後我們要花很多時間去治癒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儘早的修復自己,使自己能夠與自己,與他人和平相處。
更多心理課程添加:已經成年的,強大的 wanmen017
推薦閱讀:
※如何勸妓從良?
※表演型人格是病嗎?怎麼治?
※很多人聊天,喜歡在句子開頭結尾自言自語一句「對」,儘管沒人問他任何事,這是什麼意思,這種習慣起源何處?
※男朋友希望我穿童裝,剪齊劉海,但我並不適合,我該聽他的嗎?
※因為被嫉妒不斷失去好朋友,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