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恩怨,別把孩子拖進來!

有一天,我爸帶著小寶出門遛彎,回來的時候,他手裡提著一大袋衣服。原來,這些是鄰居家小孩的舊衣服,她們洗乾淨了想送給小寶穿。我媽一聽是隔壁給的,就連忙說不要。

我媽嫌棄的不是舊衣服,而是膈應送衣服的人。我媽和隔壁鄰居不對付,幾年前鬧過矛盾,平時見面也不打招呼。

前年年頭上,她們家女兒生了個小女兒。去年年底,我女兒也出生了。自從孩子出生後,兩家人之間互動也多了起來。隔壁的外婆見到我女兒,會熱情地說抱抱。我爸看見她們家寶寶,也會給個玩具什麼的。

至於這堆舊衣服,我爸並不反對收下。我媽起先很排斥,但後來也不說什麼了。我倒是不計較孩子一定要穿新衣、穿名牌。相反,我挺贊成給孩子穿舊衣的。

最終,這些衣服被留了下來。而我們家人也都保持著原來的習慣:我媽依然不跟隔壁來往,但我爸每次抱著小寶,都會跟人家打招呼。

我媽原來在單位的時候,和一個女同事關係不太好。這女的總喜歡在工作上唱反調,還喜歡在人背後嚼舌根,打小報告,和同事的關係都很差。

但這阿姨每次見到我,總是很熱情地跟我打招呼,好像她跟我媽之間,根本不存在什麼矛盾,有時候我甚至會覺得,她好像完全不認識我媽。

但我媽就做不到這一點。她看到對方的孩子,從來都不搭理,而且她也告訴我,不許和那個人的孩子說話,更不能跟那孩子一起玩。

時間久了,那阿姨漸漸對我也冷漠起來。我聽我媽的話,保住了我媽的尊嚴和顏面,但同時,這事卻給我帶來了損失。原先這阿姨經常會送我好吃的零食,後來就不給我了;她兒子是我班上的學霸,而我從來沒有進入過學霸的朋友圈。

我們小的時候,父母老是說,大人的事,小孩子別管。言下之意就是,大人的事跟你們小孩子沒關係。

真的是這樣嗎?如果真是這樣,為什麼兩個互相之間有過節的大人,要阻止各自的孩子去和對方交朋友呢?

大人不是聖人。家長為了自己的面子,有時會逼自己的孩子選擇站隊。然而有的時候,讓自己人選擇站隊,即便出發點是為了鞏固小團體的利益,但結果卻會反過來損害到自己。

剛上大學的時候,我和女生S、C的關係都很好。S還把她的閨蜜Z,介紹給我們認識。到了大三,C跟Z因為個人矛盾鬧翻了,Z退出了姐妹團,而S選擇站在Z的這邊。直到大學畢業,S都沒有跟我和C說過話。最初的好姐妹,就這樣變成最終的老死不相往來。

Z究竟跟S說了什麼?S是出於怎樣的考慮,最終拉黑了我和C?那麼多年過去了,已經沒人再去關心。但回過頭來看,無論如何,曾經快樂的四人組已永遠不復存在。

雖然我們都反感別人搞小團體,但每個人總難免是小團體中的一員。如果真碰到類似的事情,實際上並不好處理。你要麼主動選擇站隊,要麼就會被動站隊。你總會在左或者在右,除非有很強的實力,否則保持中立終究是件困難的事情。

作為成年人,有時站隊是不得已的事,但對於孩子來說,ta可能就會面臨一種極度的社交困惑。

就像我之前所提到的那樣:大人之間的恩怨,有必要把孩子拖進來嗎?

遇到這種情況,到底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呢?

現在我想明白一個問題,這種事情根本沒有所謂的對錯之分。所謂正確的做法,就在於你如何取捨,如果做到利益最大化。這裡最關鍵的問題在於,是誰的利益?是大人的利益嗎?是小孩的利益嗎?不,是家庭的整體利益。如果這兩者之間發生了矛盾,就以滿足更重要的利益為主。

拿我的經歷來說吧:

鄰居好心送來的衣服,是別人對小寶表達的善意,那麼我媽的不開心就要讓步。

如果我既能吃到阿姨給的零食,又能跟她的學霸兒子交朋友,那麼我媽的不開心也應該讓步。

除非像第三個例子那樣,好像沒什麼直接的利益得失嘛,但這就看朋友情誼在你心中是怎樣的分量了。如果你不想朋友們就這麼散了,那就讓個人恩怨為友誼讓步;如果友誼沒那麼重要,那麼散了就散了吧,不必勉強。

其實家人也是一個利益核心體,既然是一家人,那麼做任何事,首先要想到的就是:這麼做,對這個家庭有好處嗎?對所有家庭成員有好處嗎?如果有好處,即便我和對方有恩怨,那麼放一放,也不是很難做到的事嘛!

=完=

本文素材由 每天磕大杯奶茶停不下來的 >燕麥奶茶去冰無糖< 提供

歡迎關注愛童言微信公眾號,id: arhats500,所有喜歡理性探討育兒話題的知乎家長都在這裡啦!


推薦閱讀:

2017 年,孩子成長過程里的哪些小事,最讓你感到暖心?
始終很在乎前男/女友的過去是不是一種心理疾病?如果是,應怎樣進行心理暗示和調節?
一個人的性格可以有多大的轉變?
認識你自己,建構你自己
我有好消息,也不願意跟你分享

TAG:育儿 | 教育 | 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