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然 | 馬蒂斯:愛上這世界,用一種野獸的語言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

那些連音樂都聽不見的人認為那些跳舞的人瘋了。——尼采

1905年,法國的秋季沙龍畫展中的第七展廳,引起了人們的憤怒。

展牆上肆意的色彩和歪曲的圖形幾乎要淹沒整個空間——參觀者說,這裡像是被「野獸」包圍了。

這就是20世紀第一個現代藝術流派——野獸派。

馬蒂斯,被公認是這場鬧劇的始作俑者。他給妻子畫的這幅肖像,一條綠線把她的臉分成兩半,扁平的臉,黑色鋼盔一樣的頭髮,很是「粗糙」。人們彷彿受到了巨大的侮辱,咒罵著馬蒂斯是個瘋子,嘲笑他的畫難看極了。

Portrait of Madame Matisse:The Green Line,Henri Matisse, 1905

這幅馬蒂斯夫人的肖像,如今已經成為20世紀的名畫之一。

野獸派,只是馬蒂斯的起點。

他永遠像個最認真的學生,不斷推翻自己,不斷踏上別人不曾發現的領域。

21歲,決定做畫家

馬蒂斯屬於那一代法國人:他們的一生都被戰爭的陰雲籠罩;

馬蒂斯出生在戰火頻發的法國東北部,第一次世界大戰可怕的壕塹戰就是在這裡拉開帷幕,

21歲時,馬蒂斯要放棄安穩的律師事務所辦事員的工作,做畫家;

起因只是他生病休養期間,母親送他解悶的一盒顏料;

這樣的環境下,放棄尚好的工作,

他的父親第一反應是「你會餓死的!」

60年後,馬蒂斯說:

「 從我抓著顏料盒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這就是我的生命。」

最初學習繪畫的幾年,他賣一幅畫可以掙到1200法郎——當時,1法郎就可以買一頓不錯的午餐;

Gustave Moreaus Studio, Henri Matisse,1894-1895

可是很快,馬蒂斯的畫面開始和人們的習慣背道而馳,

在「野獸派」沙龍後一年,馬蒂斯畫出了這幅2米多大的《生之喜悅》,

這一次,不要說觀眾被驚得啞然失色,連他的老友都說這是「令人作嘔的色彩」;

1906年,馬蒂斯37歲了,窮到快要無法維持生活,也不願回到過去;

他在堅持什麼?

Le bonheur de vivre,Henri Matisse,1905–1906

《生之喜悅》,明明是色情的題材卻沒有讓人感覺到挑逗,簡單幾種顏色和幾筆勾勒的人體,創造了一個擺脫了罪惡和塵世煩惱的樂園,

沒有細節刻畫也沒有必要,因為這並不存在,這裡是心靈的伊甸園。

在充滿災難的年代,馬蒂斯不願再描繪「以假亂真」的所謂真實,

他告訴人們,

藝術應該穿過表層,幫助我們抵達更豐富的內心世界。

從野獸派開始,超越時代

舞蹈,

只有紅、綠、藍三種顏色,

只有5個女人手拉著手,

瘋狂地舞蹈,

馬蒂斯畫得如此笨拙,如此單純,

沒有樹木、花草、流水、落葉等等,沒有精心編造出來的世外桃源,

畫面中卻有一種洶湧的植物般的生命衝動,

直到今天,人們看到這幅大型繪畫,仍會被其中原始的力量震驚,

那是簡化的力量。

The Dance,Henri Matisse,1910

擺脫了一切繁瑣細節的糾纏,純粹的激情在純粹的表達手段中生長;

生命和節奏,馬蒂斯畫得舉重若輕,甚至容易被誤解,

其實,他的畫總是長期耐心勞動的結果,他的每一根線條,每一處的顏色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馬蒂斯是如此慎重的人,他的這種性格經常讓他在創作時處於一種極度緊張的狀態中,顫抖、哭泣、咒罵、發急汗,他體驗過許多恐慌的時刻,經受著身心的痛苦和難以忍受的工作強度;

「 我一直努力掩飾我所做的努力,希望我的作品有著春天般輕盈的愉悅,希望它們不會讓人懷疑我耗費了多少心血。」

馬蒂斯做了什麼?

他傳神又簡練的人體成為現代雕塑藝術家的靈感,

他的畫面在根植於傳統的基礎上,又變得越來越抽象,在《舞蹈》之後,馬蒂斯的簡化藝術更加成熟;

1914年,他創作了《科利尤爾的落地窗》。畫中所展現出的逐漸抽象的藝術,比起美國抽象表現畫家紐曼,超前了40年。

French Window at Collioure,Henri Matisse,1914

他晚年那些空前有趣的剪紙,以最為簡潔的方式影響了現今無以數計的設計師,

左:馬蒂斯的剪紙

右:米菲作者向馬蒂斯致敬

馬蒂斯的藝術,越來越簡單,卻越來越有力,這種做減法以追求整體的觀念,發展至今成為極簡主義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方式;

他工作了這麼多年,就是要讓人們說:「這看起來很容易。」

窮盡過,瘋狂過,抵達平靜

77歲,年邁的馬蒂斯設計了他「一生中最高的成就」——旺斯的玫瑰禮拜堂。

玫瑰禮拜堂

那些溫暖的黃色,藍色和綠色的彩繪玻璃,在陽光下樸實而燦爛,彷彿擁有生命。

禮拜堂完成後,馬蒂斯說,他的行李打包好了,他準備好離開了。

馬蒂斯是個什麼樣的人?

看他的畫,人們以為他是個瘋子,野獸。

是的,可他是個溫柔的野獸。

他性格溫和,總是穿著乾淨的白袍,被朋友們稱呼為「醫生」;

他的畫室里養著白得發著粉光的鴿子,還有貓;

他的朋友病了,他在牆上掛上幾幅他的畫,說我的畫作會陪著你,讓你的病好點;

Interior with a Violin Case,Henri Matisse,1918-19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的畫一幅接一幅地宣判為頹廢作品,被納粹從德國博物館的牆上撤下,

手握兒子給他的去往巴西的簽證,他卻選擇了退票。

「假如每一個有點價值的人都離開法蘭西,那麼我們的祖國還能剩下什麼?」

70歲的馬蒂斯,剛熬過大兩次手術,依舊勤奮地工作,一星期七天,每天9點到12點,又從下午2點到黃昏。

儘管這是歐洲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此時畢加索正在抱怨事物的日益匱乏,畫著消瘦的軀體;

勃拉克暗示他的家庭的頹敗狀況,畫著沒毛的掃帚;

馬蒂斯卻在畫樂園,同時,他接連得知的他的前妻、女兒、學生都受到了納粹迫害的消息。

玫瑰禮拜堂細節,馬蒂斯說彩繪玻璃上是「一棵麵包樹」

或許馬蒂斯也有過恐懼和憎恨,但在他的作品中卻毫無痕迹,

他超越了時代的苦難。

樂園吟唱,愈悲愈鳴,撫慰悲傷的靈魂。

「 如果沒有畢加索,這個時代照樣充滿災難;如果沒有馬蒂斯,這個時代就只是充滿災難了。」 ——止庵《畫廊故事》

馬蒂斯畫著人們眼中最瘋狂的畫,卻有著最淳樸的精神,

他最瘋狂的,是他那純粹的野獸般的眼睛,安靜地挑戰著所有束縛藝術的標準和法則;

他是個以繪畫為生活的勞動者,

他是個用一生為了一個理念而活的理想主義者,

馬蒂斯對色彩的運用和形象的簡化,為後來的藝術打開了另一個世界,至今依然影響著藝術界的方方面面。

就像為一個依靠燭光的文明帶來了電的光芒,

他是個真正的大師。

「我希望有一種和諧的、純粹的、寧靜的藝術,這種藝術既不煩擾人,也不使人不安; 我希望一個疲倦的、傷心的、困憊的人,可以在我的畫面前享受到休憩和安寧。」 ——亨利·馬蒂斯

參考資料:

1.《馬蒂斯》,馬曉琳譯,湖南美術出版社,1996年版

2.《馬蒂斯論藝術》,歐陽英譯,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版

3.《畫布上的影子》,李森著,東方出版社,2000年版

4.《圖像與溶解》,賈曉偉著,東方出版社,2000年版

5.《這就是馬蒂斯》,【英】凱瑟琳·英格拉姆著,李亦然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6.《畫廊故事》,止庵著,東方出版社,2000年版

7.《現代藝術大師》,Alastair Sooke,BBC,2010年

8.《新藝術的震撼》,【美】羅伯特·休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年版


推薦閱讀:

攝影藝術的本質(一)
用設計作一首有溫度的詩
即便你不懂潮玩,北京的這場潮流玩具展也能讓你愛在其中
盤點丨那些在泰特現代美術館渦輪大廳展出過的十大驚人展覽

TAG:艺术 | 现代艺术 | 西方现代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