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母親,你看見我們了嗎?
國罵最有名,也最常見的,恐怕就是「問候對方母親」。
這招極其下流,完全沒有性別意識;對人殺傷力特大,再膽小懦弱的人聽到這句話也會無名火起,跳將起來。
「你可以罵我,你不許罵我媽!」
為什麼?世人大多愛自己的母親,不容許自己的母親被侮辱。聽外人攻擊自己的母親那叫一個扎心。我們每個人除了有生養自己的母親,也常常將祖國比作母親,祖國是我們的依靠,我們的港灣,是我們成長的地方,也是我們應該有所成就,為之奉獻的地方。
小的時候,我們連「四化」到底有哪四化都不知道,卻一心想著快快長大,為祖國的「四化」做貢獻,那種憧憬和熱情,絕不曾帶有一絲的虛假。
雖然我們不是「小粉紅」——聽不得半句對祖國的批評——我們批評這個社會存在的不公正,但我們希望祖國越來越好,我們希望這個社會公正而多元,祖國富強,人民安居樂業,每個人都活得有尊嚴。
這幾天,發生了一件事情,讓許多孩子對母親的愛產生了懷疑,焦慮、憤怒、悲痛的情緒彌散開來,甚至有的孩子都打算離家出走。
2017年6月30日,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召開了常務理事會,會議通過《網路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包括網路劇、微電影、網路電影、影視類動畫片、紀錄片,文藝、娛樂、科技、財經、體育、教育等專業類網路視聽節目,以及其他網路原創視聽節目, 都在該通則管轄範圍。
該通則把「同性戀」和「性侵犯」共同列入「展示非正常的性關係、性行為」,屬於要被審查、被刪除的內容。
為了確保中國的孩子不會變成同性戀,咱們就來個「符號性滅絕」。你看不到,聽不到,自然就想像不出作為「同性戀」的人類生活到底如何,無法成為同性戀了吧?
即使你是個同性戀,也會覺得自己是個變態,生而為人,對不起。還是乖乖自己躲起來不要被看到,或者用盡全力麻痹自己,假裝自己是異性戀也是一種人生體驗並且樂在其中。
偶爾也可以嘗試一下外面不知道療效如何的扭轉治療。您可別笑,真的有10%的同性戀曾經考慮過扭轉治療,改變自己的生活軌跡。
這種處理問題的模式其實象極了我們平時接觸到的個案。父母在發現自己孩子是性少數之後,首先就想到要隔絕孩子與其他「變態」的聯繫,以確保孩子可以回歸「正常」,似乎孩子看不見「同性戀」、「跨性別「這樣的信息,聽不到這樣的聲音,孩子就會一直以異性戀之姿」正常「地生活下去。
我不禁要感嘆我們的這個「風紀委員「不接地氣,不懂科學,不講人性,沒有智慧。你不知道嗎?這麼做,孩子不但管不好,還能把孩子管抑鬱了、管絕望了、管跑了。
同性戀也是祖國的花朵,遍布五湖四海
在中國,一般來講,3%-5%的人口是同性戀群體,粗略來算就是4千萬-7千萬, 這當中僅僅有5%的性少數敢於全面出櫃,僅有14%的人在家庭出櫃,5.4%的人在職場出櫃。
絕大部分性少數散落在中國各個角落,各個行業,戴著異性戀的面具過著雙重生活。無法以真實的自我生活,要假裝出別人想要的樣子——一個順性別的,異性戀的,長大要結婚生子的孩子。
在這樣的社會壓力和制度性歧視下,性少數人群的高抑鬱風險是全國普通樣本的3倍。此外,性少數人群不敢追求自己想要的愛情生活,也製造出了另一個群體——同妻和同夫。
根據張北川教授的研究,中國80%的男同性戀都走進了「同直婚姻」,他估計至少有1000萬中國女性嫁給了深櫃的男同性戀。
這樣算下來,2個家庭,至少6個人都因為這悲慘的婚姻過著並不幸福的生活。
我們想像一下,每天至少有1000多萬人在過著假裝異性戀的生活,有1000多萬人過著自我否定不明白伴侶為何冷落自己的生活,有2000多萬人過著擔心自己孩子婚姻家庭關係的生活。
圖片來源| 聯合新聞網
在《通則》當中沒有看到雙性戀和跨性別的身影,相信這些孩子直接就被當不存在了吧。
真不知是該慶幸還是該哭泣。想起小時候歌里唱著「 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裡花朵真鮮艷,和煦的陽光照耀著我們,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
作為花園裡的花兒們,陽光何時可以照耀著我們,讓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開懷大笑呢?
同性戀不是病,我們還要說多少遍?!
2001年,在中國的《中國精神疾病障礙與診斷標準第3版》將同性戀和雙性戀從精神疾病當中刪除。
當時的CCMD-3工作組的專家受到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ICD-10的影響,同時也在國內開展了針對同性戀的調查,最終認定「同性性行為不是一種異常」。
2014年,同志社群打贏了反對扭轉治療的案子,海淀法院在判決書當中也表明「同性戀不是精神疾病,不需要被治療」。
然而現實卻是,扭轉治療的案子屢見不鮮,性少數孩子們仍然被父母朝醫院裡塞。
幾年前,一位女同性戀,被父母發現自己的同性性傾向之後,先是遭受家暴,被軟禁,接著被父母要求不許和自己的伴侶以及朋友聯繫,然後又被父母送到了精神病院。這位拉拉最終選擇了逃離家庭,過自己的生活。
今年,一位跨性別未成年因為使用激素,性別表達產生了變化,被父母得知是跨性別,父母當即要求這個孩子斷網停葯,切斷與其他跨性別的聯繫,變回「順性別」。
當然,孩子已經抑鬱了,家長還不理解孩子的狀態,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其實已經在考慮結束自己的生命。
目前「同性戀不是病」已經是一種國際共識,22個國家已經實現了同性婚姻,在亞洲,越南、日本以及尼泊爾的政府都公開支持性少數的權利。
盧森堡的首相高調攜同性伴侶參與北約峰會,冰島前總理也曾攜同性伴侶拜訪中國。別人家都能有兩個媽媽、兩個爸爸的家庭了,我們家的父母們還要捂著我們眼睛不讓看這個真實世界的多元景象。
圖片來源| 立場新聞越過同性戀標籤,背後是生命
自從2009年開始加入了性與性別的公益工作,我就開始不斷的跟人出櫃,在工作場合向來訪者出櫃,在媒體採訪中向媒體的受眾們出櫃,在飛機上和旁邊乘客出櫃,在計程車上和司機出櫃。
幸運的是我很少遇到抱有敵視態度的人,有時候甚至會有uber司機希望我可以多跟他們聊一會兒,當然更多人會跟我表達「既然你是雙性戀/泛性戀,回歸異性戀的生活才是正道」。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發現了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出櫃之後,人們對你的想像僅僅限於「性行為」,立馬讓人關聯到「不一樣的性」,或者「變態的性」。
在這個標籤之後,你作為一個公民的身份消失了,你是一個「非正常性行為實施者」,一個家人想要把你拉回「正道」的「越軌者」,一個恐同的人們害怕被你同化的「感染者」。
你生活中其他重要的東西都也被消解掉了,好像你的事業、家庭、愛情、友誼、作為一個人的愛好、習慣、情緒、感受,都被認為可能和「異性戀」有所不同。
你完全被釘在了「非正常性行為」這個「難登大雅之堂」的「恥辱柱」上。你成為了和「正常性行為實施者」不一樣的異端。
是什麼讓「同性戀」的標籤變得如此巨大,甚至可以蓋過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有尊嚴的生命?
曾經有母親強迫自己的孩子接受扭轉治療,並且說「 我寧願你是強姦犯,也不要你是同性戀!」;
也曾經有學校的行政人員對跨性別學生說「 我們學校不能允許你這樣的人存在!」;
還有公司的HR對性少數的員工說「我們這裡是一個關注健康的公司,怎麼能讓你這種心理變態的人在這裡工作?」 ;
甚至有同妻和同夫,因為擔心自己遭受到恐同帶來的連帶歧視,在沒有愛的婚姻里苦苦掙扎而不願意離婚。
值得慶幸的是,經過各方的努力,現如今我們有支持同志孩子的父母站出來為愛發聲;我們也有學校老師出來撐同志反歧視,我們有友好的公司公開招聘同志員工。
而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卻希望在網路視聽節目當中消滅同性戀這樣的存在。
貴協會的工作人員是否考慮過,你們制定的是一個通則,而這通則會影響的是中國至少4000萬同性戀的人生?
你們制定的是一個通則,你們阻礙的是一個正在接受多元性別的,進步的中國社會?
你們制定的是一個通則,你們傷害的是期待在一個更開放多元的時代當中成長的青少年們火熱的心靈?
同性戀們站起來,愛自己不懼發聲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時刻?
帶著伴侶回家的時候,要謊稱伴侶是自己的室友或者同學;
和伴侶在路上走的時候,想要牽手,卻不知道會不會被其他人注意;
明明和伴侶一起去旅行了,卻在朋友圈裡假裝沒在一起,還互相點贊評論;
朋友或同事一起討論愛情的時候,自己無法暢快的加入討論;在每一個睡不著的夜晚,默默擔心自己會孤獨終老。
任誰也不願意在這樣的擔憂和自我否定當中生活吧。本來隱藏自我是希望更好的生活,然而渴望自由和真實的內心卻時刻在拷問自己的靈魂。
隱藏也是一種壓力,雖然我們明白對於有的人而言,隱藏可能是唯一的生存之道,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隱藏意味著自我否定,很難給自己帶來幸福。
究竟是什麼在阻礙我們做真實的自己?除了歧視的環境,還有什麼讓我們僅僅想要做出些許改變都覺得無力和恐懼?
「我們無法改變社會,只能改變自己來適應社會。」
中國的孩子可能都曾在某處聽說,或者看到過這句話。
我想這句話背後的規訓或多或少扼殺了大家對於親手去參與創造改變的可能性。
我們不僅不相信我們自己可以參與改變,我們在某種程度上認同甚至接納了「同性戀不正確,不該高調」這樣的歧視觀點,我們中很多人認為藏起來才能更好的生活。
我們現在的處境很像孩子跟父母出櫃的處境,怕父母不能接受,聽到父母說了些恐同的話,更是打定主意這櫃不能出,等到經濟獨立就遠走高飛。
很多人在考慮出櫃的時候充滿負罪感,覺得自己不孝,對不起父母。
如果我們認為「愛同性」的自己是錯的,我們還怎麼去爭取平等權利?
時代在改變,家長制的家庭已經不再理所當然,很多開明的父母都會尊重孩子的主體性。作為孩子並不是沒有發言權,沒有任何力量的。
我們不僅要看到隔壁德國前幾天實現了婚姻平權,我們也要看到我們自身的力量和改變。在6月30日下午通則發布的24小時之內,社交媒體上無數個賬號在發出質疑與抗議的聲音,無數個賬號背後的生命在試圖以個人之力匯聚支持多元的力量。
世界本來就是多元的,這樣的真實沒有任何人可以將其否定,可以將其掩蓋。人類本來就是多元的,這樣的存在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將其隱瞞,可以將其遮蔽。愛本來就是多元的,這樣的美好沒有任何人可以將其壓抑,可以將其埋葬。
我們就在這裡,同性戀/性少數的孩子們,要你看見!
參考文章:
[1] 有名無份之妻Wives in Nothing but Name
[2]《網路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發布:應堅持以現實題材為主:《網路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發布:應堅持以現實題材為主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北京同志中心」(ID:bjlgbtcenter)
推薦閱讀:
※流性別對於某一性別的認同一般可以持續多久?
※有沒有生理性別為男,自我認同為Lesbian的人?
※如何看待「我不是同性戀,只是愛上的那個人是同性」這句話?
※為什麼男生經常會被開玩笑說是gay,而鮮有人開身邊女生是les的玩笑?
※作為MtF,你是如何開始產生這種想法的?
TAG:LGBTQ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