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高人之道|重解道德經 第十五章

作者:星賢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說明

本文將通行本《道德經》與本人以多部簡帛古本合校的版本一併列出,以便讀者比較閱讀。

我在對《道德經》重新解讀的過程中驚訝地發現,老子之說絕非我們平時所能看到的那樣平凡,其中所含深意超乎了我之前的想像。因此本人這版《重解道德經》顛覆了之前所有的版本,是對「古本道德真經」的全新破解,想必應該更為貼近老子的真意了。

究竟如何,請讀者自行品鑒,也歡迎探討交流。如有不喜請略過。

通行版本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猶兮若畏四鄰;

儼兮其若容;

渙兮若冰之將釋;

敦兮其若朴;

曠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古本合校

長古之善為士者,必非溺玄達,深不可志,是以為之頌:

叟呵!其如冬涉川。

猷呵!其如愧四鄰。

敢呵!其如客。

遠呵!其如昊。

屯呵!其如朴。

坉呵!其如浫。

孰能浫以束者?將舍訓。

孰能卮以迬者?將捨生。

保此道者,不欲尚呈。

註:

1、這裡的「愧」字,在楚簡《老子》中寫作上鬼下心,即「愧」的異體字。此字在帛書《老子》及通行本《道德經》中都為「畏」,應該都是因抄錄時無法辨識而附會出來的。

2、這裡的「昊」字,在楚簡《老子》中寫作上昊下心,現代漢語已無此字。此字在帛書《老子》中為「澤」,在通行本《道德經》中為「釋」,應該都是因抄錄時無法辨識而附會出來的。上昊下心從字形上來看,應與「昊」字相通,主要表達「昊」的內心感受。

3、這裡的「叟」字,在楚簡《老子》中寫作上災下夕,為「叟」的古字。此字在帛書《老子》中為「與」,在通行本《道德經》中為「豫」,應為抄錄時無法辨識而誤讀的結果。

4、這裡的「浫」字,在楚簡《老子》中寫作「浫」的古字。此字在帛書《老子》及通行本《道德經》中均為「濁」,應為抄錄時無法辨識而造成的筆誤。

5、這裡的「束」字,在楚簡《老子》中寫作上宀下束,應為束的古字,現代漢語已無此字。此字在帛書《老子》甲本中為「情」,在帛書《老子》乙本及通行本《道德經》中為「靜」,應該都是抄錄時因無法理解文意而附會出來的。

6、這裡的「舍」字,在帛書《老子》甲本中為「余」,在帛書《老子》乙本及通行本《道德經》中為「徐」,「舍」是楚簡《老子》的寫法。從文意來看,此字應為「舍」。「余」與「徐」應為抄錄筆誤。

7、這裡的「訓」字,在楚簡《老子》中寫作上言下水,為「訓」的古字。在帛書《老子》及通行本《道德經》中均為「清」。從文意來看,此字應為「訓」。「清」應為抄錄時無法辨識而造成的筆誤。

古本注釋

溺:沉迷。

志:記錄、敘述。

叟:老年男子。

猷:謀劃。讀yóu。

客:諸侯委派出使他國的使臣。

昊:天,廣大無邊。

屯:聚集。

朴:朴樹,朴屬植物的泛稱,落葉喬木,高五六丈。讀pò。

坉:堵塞。

浫:濕潤,這裡指微小的水流。讀hǎn。

訓:教導。

卮:古代一種盛酒器,圓形,容量四升。讀zhī。

迬:古同「往」,去之意。讀wǎng。

尚:通「上」,往上。

古本釋義

遠古時期善於做士人之人,必定不沉溺而且通達,高深得無法記述,所以為他們作頌:

老叟啊!其如冬天過河。

謀劃啊!其如愧疚四鄰。

勇敢啊!其如使臣。

高遠啊!其如天空。

聚集啊!其如大樹。

堵塞啊!其如微流。

誰能對微小的水流一般的高士施加限制?這將捨棄教導。

誰能把一卮那麼多的酒都喝下去?這將捨棄生命。

保持此道之人,不希望往上呈現自己。

真經解讀

本章講述「善為士者」。「士」是古代對人的美稱,「善為士者」也就是高人。老子對於高人的描述可以很好地幫助人們了解,到底何為高人。

長古之善為士者,必非溺玄達,深不可志,是以為之頌:

老子說遠古的「善為士者」必定有兩個主要特徵,即不沉迷與通達。一方面不沉迷於外界的誘惑,一方面內心是通達事理的。這樣的人是深不可測、難以描述的。於是老子為古代的高人們作頌一首,以表仰慕之意。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老子對那些高人是怎麼讚頌的:

叟呵!其如冬涉川。

老子一上來先是對高人以叟相稱,叟即老先生,於是一個白鬍子老頭兒的形象就躍然眼前了。然後他把高人老先生比作冬天過河的人。大家知道,冬季天寒地凍,河面結冰,過冰河一定要小心翼翼、聚精會神,不然就有可能掉進冰窟窿里。這樣一句話,就把高人謹言慎行的處世態度非常形象地展現出來了。

猷呵!其如思四鄰。

高人是深謀遠慮的,他們為大眾用心謀劃的態度就像是對四鄰有愧一般。沒有人要求高人們如此盡心竭力,但他們就是想多做一些對大眾有益的事。

敢呵!其如客。

高人是勇敢的,他們就像出使他國的使臣一般,不畏強暴、捨生忘死。不僅如此,使臣還得能言善辯、有理有節,只有智勇雙全之人才能不辱使命。

遠呵!其如昊。

高人是高瞻遠矚的,他們的心胸和視野就像天空一樣廣闊無邊。這樣的人真是太難得了,反倒是眼界不開闊、心胸狹窄的人太多。

屯呵!其如朴。

高人往往會聚集在一起,他們就像高大的樹木一樣,聚攏成蔭。比如眾所周知的竹林七賢,還有江南四大才子,正所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坉呵!其如浫。

世間的高人就像微小的水流一樣稀少,還要以自身來滋潤乾涸的大地。可惜如此難得的高人仍難免會被別有用心的人所阻礙和圍堵。至此頌文結束。

孰能浫以束者?將舍訓。

作頌完畢,老子開始講道理。老子覺得那些高人都是世間奇才,應加以愛護,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統治階層出於種種目的,總是對本來就已經很稀少的高人施加限制,甚至是迫害。於是老子告誡人們,這樣做將會失去對世人的教化。如果高人都被封殺了,世人將如何獲得他們的教誨呢?

孰能卮以迬者?將捨生。

卮是一種很大的圓形酒器,容量為四升,能盛八斤白酒,如果那麼多的酒都喝下去了,人就得喝死了。所以說過猶不及,限制太多不行,太過放縱也不行,都會損失慘重。

保此道者,不欲尚呈。

最後老子總結道:保持高人之道的人,不希望顯露自己。其緣由已經說得很明白,就是為了避免世人的阻礙、嫉恨與統治階層的壓迫。因此那些高人最後大多隱居山林,成了世外高人。最典型的就是老子本人,至今不知其所終。又如縱橫捭闔之鬼谷、泛舟五湖之范蠡、退隱修道之張良,莫不如是。

本章評述

本章初看起來完全是一頭霧水,不知道老子到底想說什麼。經過仔細研究楚簡《老子》原文,發現現有的譯本在很多地方與原文有出入,一番校訂之後終於得以撥雲見日、水落石出。原來此文條理清晰、意義深遠,其價值絕非通行本《道德經》中混亂矛盾的文字所能比擬。下面我們就來對本章大致做一下梳理:

第一部分:高人概述

講述高人的主要特徵,即不沉溺與通達,表明其人深不可測。

第二部分:讚頌高人

通過六句頌文對高人的品質做了肯定,即謹言慎行、深謀遠慮、堅毅勇敢、高瞻遠矚、團結友愛、潤物無聲。

第三部分:限制高人有害

以對比的手法來說明限制高人將失去教化的道理。限制與放縱都是不恰當的行為,都會造成不良後果。

第四部分:深藏不露

通過上述講解,得出高人深藏不露的結論。

這樣一看是不是很清晰了?老子此說既表達了對「善為士者」的惺惺相惜,又為高人們所遭受的壓迫而深感惋惜。古之高人受到壓迫、束縛的事例數不勝數,或因功高蓋主、或因嫉賢妒能、或因爭權奪利、或為不留後患,總之高人在世就如鶴立雞群一般,難以被眾人所容。看來深藏不露的確是高人最好的選擇。隱藏自己並不是虛偽,而是為了更好的活著。

據《史記》所載,孔子曾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老子奉勸孔子的這段話便是本章最好的印證。「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這便是高人生存狀態的真實寫照:得其時則駕車馳騁,不得其時則飄蓬無定。孔子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正合此意。而「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這句話不正是「保此道者,不欲尚呈」的最佳詮釋嗎?後面的話則是勸告孔子別太張揚與沉溺,這其實就是在向孔子傳授高人之道啊。


推薦閱讀:

有哪些國學書籍值得一生收藏?
徹悟 道德經 第58章 無正
認知學的開端|儒學辨義 論語 為政篇第二 15
在國學的語境中,「思辨」是什麼含義?
如何解救大山中的孩子,讓他們正常的接受義務教育?

TAG:文化 | 国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