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嚴謹的科學態度審視改革的成就

(中國僅存的一個人民公社——河北周家莊人民公社。而這唯一的人民公社是當年托關係走後門,並且按了血手印冒殺頭危險才保留下來的。圖片來自網上。)

本人是個永遠站在第三立場的人,對任何派、任何階級、任何社會都不偏不向,從不憑感情用事,只有科學嚴謹的態度,站在天上來研究人類社會。

而科學研究,是用腦袋觀察的,不是用眼睛觀察的。眼睛只能看到現象,看不到真相,真相是隱藏在現象後面的,而現象是假的,真相才是真的,真相只能用腦袋才能看到。可是絕大多數人都是用眼睛觀察世界,嘴巴和眼睛直接連線,不經過大腦,看到什麼就說什麼,立即得出結論。

亞里士多德看到石頭比雞毛下落快,立即就說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快。這就是科學結論?伽利略不同意。伽利略是這樣思考的:假設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快,那麼把一個10斤重的大鐵球和一個1斤重的小鐵球拴在一起,共重11斤,這個組合球肯定比兩個單個的球下落得都快。可是,從另一方面看,下落時,小鐵球要比大鐵球慢,要拖慢大鐵球,整個組合球的速度就會比大球的速度小,這就產生矛盾了。所以伽利略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結論。兩三千年當中,只有伽利略一個動腦子的。大家可能都認為伽利略是用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推翻亞里士多德的那個結論的,其實不是的,他是用理論推翻的,那個實驗只是做給庸人看的,庸人只信眼睛,不信理論。

但是如果用眼睛觀察就可以觀察出來科學結論,那麼科學家就滿大街都是的了,人人都有一雙眼睛。可惜有眼睛的多,有腦子的少,所以科學家鳳毛麟角,很稀罕,滿大街熙熙攘攘,口若懸河的都是庸人。

改革近40年了,這些年一直都有很多人嘲笑痛斥40年前公有制計劃經濟時期的貧窮,一提到公有制計劃經濟就說那時吃不飽,穿不暖很窮很窮,公有制計劃經濟只能把經濟搞壞。說現在能吃飽是單幹的功勞,這些年的經濟發展是改革的成就,因為這些都是他們親眼見到的,親身經歷的,而且都有數據擺著。可是他們的結論對嗎?

要說40年前的公有制計劃經濟時期很窮,沒有今天富裕,這個我承認。可是如果說40年前的貧窮是公有制計劃經濟造成的,今天的富裕是私有制市場經濟的功勞,我就不承認了。第一級台階永遠不可能比第二級高,一個人3歲時的個頭也永遠不能比10歲時的個頭高,美國40年前也沒有今天富裕,接力比賽時第一棒跑得越快,第二棒就越輕鬆,但是第一棒永遠不能超過第二棒;父親的本領越大,就越能給兒子打下雄厚健康的基礎,兒子就越富裕,父親和兒子的差距就越大。相反,父親如果吃喝嫖賭,把家業敗光,才有可能造成父親時代比兒子時代富裕。公有制計劃經濟效率越高,基礎就越好,後繼者就會越富裕。第二級台階建在第一級上,總要比第一級高。財富和技術都是可以累積的,後時代站在前時代的基礎上,總要比前時代富裕。慈禧太后那麼昏庸,也比堯舜時代富裕。用40年後的富裕嘲笑痛斥40年前的貧窮,合理嗎,科學嗎?除了這個國家的這個時代,沒有一個國家沒有一個時代這麼做。毛時代也沒嘲笑痛斥他的死敵蔣時代貧窮,只說他那個時代黑暗腐敗,剝削嚴重,貧富差距大,因為毛時代懂道理。可是這個時代懂道理嗎?而且如果不改革,一直搞公有制計劃經濟,中國就會一直停留在40年前的貧窮狀態?能用靜止的眼光看那時的公有制計劃經濟?3歲的孩子就永遠會那麼矮小?所以對於公有制計劃經濟和改革的成就我們要用科學嚴謹的態度來分析一下。

科學嚴謹的態度,就是要用科學的方法。既然不能相信我們親眼看到的事實,也不能相信數據,那麼相信什麼,怎麼能知道改革的成就是多大呢?我們要用科學的方法,一是理論論證,二是實踐檢驗。理論論證比較複雜,這裡不說,單說實踐檢驗。

怎麼檢驗?就是做對比試驗。

一個做增高鞋墊的商人吹噓他的鞋墊多麼多麼神奇,一位家長就信了,就給兒子買了一大箱子。他的兒子從3歲起就開始用增高鞋墊,一直用到18歲,身高從80厘米長到1米8。他全家都高興得不得了,都誇增高鞋墊的效果好。這也是事實啊,全家人都親眼見的,數據都在那裡擺著,能不信嗎?可是在科學的檢驗方法面前,這種虛假的數據和事實都會立即現形。怎麼檢驗?做對比試驗。找兩組人,一組用增高鞋墊,一組不用,看效果。理論上最嚴謹的對比試驗是,把這個小孩複製出一個來,一個用增高鞋墊,一個不用,其餘的一切都相同,吃飯一樣,休息一樣,鍛煉一樣。試驗10年看效果。如果10年中,用增高鞋墊的孩子長了1米,沒用的長了80厘米,就說明增高鞋墊的效果是20厘米。如果兩個孩子都長了1米,就說明增高鞋墊屁用沒有。如果用增高鞋墊的孩子長了1米,沒用的長了1米2,就說明增高鞋墊反而起反作用,耽誤了孩子成長。對比試驗的道理就這麼簡單!

對比試驗,是自然科學家常做的試驗,而且也是他們非常容易就想到的試驗,甚至連老農民都知道做對比試驗。農民要比較兩種飼料的好壞,也知道對比,用兩種飼料分別喂不同的豬,看效果。如果用兩種飼料喂同一頭豬,開始喂甲飼料,長到50斤後喂乙飼料,結果豬長到了300斤,就說甲飼料不好,乙飼料好,不識字的農民也會笑的。但到了經濟學家和政客這裡,他們連不識字的農民也不如,他們根本就沒有科學的頭腦,把經濟學搞得亂七八糟,也就難能把經濟搞好了。

明白了對比試驗這個道理,我們就可以知道怎麼用科學辦法看改革的成就了。

理論上,我們要找一個和中國很類似的國家,或者複製一個中國出來,連技術和地下資源都一起複制,然後兩個國家一個搞公有制計劃經濟,一個搞私有制市場經濟,一起搞40年,看效果。但是要找一個和中國類似的國家,或者複製一個出來,是不可能的,所以這個對比試驗沒辦法做。但是我們可以找和中國最接近的國家,例如印度,差不多一起建國,人口最接近,技術水平差不多,文盲率差不多,建國時都一窮二白,而且印度情況比中國略好。但是中國搞了20多年的公有制,印度搞的一直都是私有制,到1978年兩國經濟水平如何?從鋼產量上來說,1950年印度鋼產量是200萬噸,中國是61萬噸,不夠一家造一口鍋的,而到1978年,印度是900多萬噸,增長4倍,中國是3400多萬噸,增長50倍。

如果你認為中國和印度不是一個國家,這樣對比不嚴格,那麼對比試驗就沒有法做了。儘管沒辦法做,但是起碼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改革後取得的成就其實不是改革的成就,還得減去一個數值,就像增高鞋墊的效果要減去一個數值一樣。而這個數值可能很大,使改革的成就為0甚至為負值。

雖然整體的對比試驗我們沒辦法做,但是也可以用局部的對比試驗作為參考。例如可以拿任何一個單幹的村和華西村、南街村、大寨村等這些沒單幹的村進行對比,看效果。簡單起見,只比農業部分不比工業。如果說是單幹的積極性讓農業單產增加的話,可是南街村、大寨等集體農業的單產也比40年前增加了,而且不比單幹的單產低,並且效率還高得多,只要少量人就可以完成大面積的耕種。這樣一比,顯然單幹的效果是負值。

也就是說,近40年的改革,不僅沒有絲毫成就,還阻礙了經濟發展,還帶來了許許多多的社會問題。這才是科學的結論!

科學是照妖鏡,科學是金箍棒。妖魔鬼怪都怕科學,所以妖魔鬼怪當家,偽科學就會大行其道。
推薦閱讀:

有哪些一度輝煌但最終衰落的城市曾經錯失轉型的好機會?是如何錯失的?
中國的改革開放受到了哪些外部因素什麼影響?
假設中國在1957年完成五年計劃後,進行新經濟政策與改革開放的改革,那現在會如何?
改革是個筐,什麼都往裡裝
殊途同歸?—— 「單向度的人」與「最後之人」|城與邦

TAG:改革 | 科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