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中,我們如何自我對話?
「我有抑鬱情緒,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不能給自己太大壓力,也不要逼迫自己。」在大多數的情境中,陷於抑鬱情緒的朋友都會這樣告訴自己;來自其他病友的網路支持,也都在傳遞這一信息。
但這是否有利於自我康復?沒人知道。但至少,大家希望藉此能不再惡化。
真的能不再惡化嗎?問問那些夜裡兩三點仍留戀於手機、網路上的朋友,你們覺得這種行為帶來了想要的康復嗎?問問那些從抑鬱中真正康復的朋友,什麼是你們擺脫抑鬱的關鍵?
在抑鬱情緒中,由於大腦功能受到干擾,有些事很難做到。比如理性思考,比如積極行動。尤其是對自己長遠有益的各種活動,都彷彿成為了不能承受之重:讀書、運動、學習、人際交流、從多個角度看同一件事、激發好奇心、發展自己的興趣……
與這些真實、有益的生活相反,手機、上網、玩遊戲等虛擬活動,幾乎成為大多數身陷抑鬱情緒者全部的生活。雖然它們已造成過度依賴,雖然它們已侵佔了真實的生活,雖然它們讓人陷入更深的無力感,找不到自我成長、自信所需要的真實反饋,但我們能聽到的依然是這樣的自我對話:
手機是我唯一的安慰了,它可以幫我打發痛苦的時間,讓我暫時獲得安寧
我無法控制睡眠時間,我睡不著,只能靠手機和電腦打發漫漫長夜
我就是沒興趣,不想動,你們不要逼我
……
是的,抑鬱中,我們很難接受來自他人的壓力,因為那會帶來反效果。但如果我們真想走出困境,就需要來自內心的動力:假如我們要用行動去放棄自己,拒絕尋找、把握擺脫困境的機會,那還有什麼能帶我們走向恢復呢?
抑鬱情緒中,除了他人的接納、支持,其實我們更需要自我的接納、支持。
這種接納,不是「我得了抑鬱症,我對自己的人生失去了主導權」,而是「我知道自己暫時病了,暫時喪失了心理靈活性,我暫時陷入了困境,但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段痛苦成為人生的財富」。
這種支持,不是「我愛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能勉強自己,我要讓自己舒服些,我要讓自己遠離痛苦」,而是「我知道這很難,但僅靠逃避或藥物幫不了我,我需要每天做一點有益於實現自己目標,有益於重建自己心理靈活性的事情……」
藥物無法單獨解決抑鬱問題,走向康復的決定權,其實一直在我們自己手中!
看到這句話,有人會激烈反對說:你這是對抑鬱者最殘忍的指責,你把所有的責任都歸於他們自己身上!在此有必要聲明:客觀描述事實絕不是指責。讓每個人了解問題的癥結,了解走出困境的方法,這絕不是打擊,而是支持:這會讓每一個準備好的人有機會緩慢卻順利的走出困境。
擺脫抑鬱情緒,我們需要自我認同感,需要自我成就感、勝任感,以及由此帶來的堅實的自信。這些,只有在真實的生活中才能獲取,而在虛擬的世界中很難得到。
所以,當手機、電腦、知乎等媒介成為我們逃避真實生活的工具時,我們需要聚集已不多的能量,告訴自己「是的,我暫時遇到了困難,但是我能走出困境,我可以改變作息習慣,可以每天拿出1小時,甚至10分鐘來從事有益於康復的活動……」
然後,用自己內心的驅動力,逼迫自己走出對舒適的依戀和對不適的恐懼,去運動,去交往,去感受痛苦,去尋求收穫……哪怕每天只能堅持10分鐘!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取每日必須的營養,讓自己踏上康復之路。
推薦閱讀:
※如何發泄負面情緒
※活著好累,很想離開這個世界?
※人為什麼會抑鬱?
※知道自己有抑鬱情緒,很痛苦,但是卻不想離開它,是個什麼心態?
※楊改蘭殺子自殺事件背後被忽視的2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