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孩子會患心理疾病

我見過很多個案,很多孩子,很多父母,凡是子女患心理疾病的家庭都有著共同的特點——家庭教育不當。尤其近年來的一些個案更是如此,孩子對父母的憎恨越來越多地來自於父母的溺愛,但是幾乎百分之百的父母會問我:「萬老師,什麼是溺愛啊?我沒覺得我溺愛孩子呀。」

在知乎看到一個幼兒園老師的遭遇——班裡的小女孩鬧情緒,在地上打滾怎麼也不上台,老師正在安撫的時候,孩子的媽媽衝上來說:「你不要讓我的女兒哭,她一哭就會吐。」然後老師只好識趣地走開,過了一會,孩子的家長抱著女兒來到老師面前:「我的女兒叫我來打你的,我們是來打你的。」然後做出打人的動作……家長當然不會認為自己在溺愛孩子,因為家長視這一切理所當然,怎麼可能會有反省的能力?

後來老師又遇到這一家人,孩子的姑姑說:「寶寶你看那是你的老師」,結果雖然老師跟他們主動打招呼了,但是孩子沒理老師,然後媽媽——在一旁看著手機,連頭也不抬地跟老師說:「她今天不會理你的,因為你讓她不高興了,你把她弄哭了,她會記仇的。」

表面上看這個媽媽僅僅是素質低下,僅僅是智商不足而已,但是無智的愛會帶來巨大的傷害——媽媽沒有成為孩子的榜樣,而是成為孩子的走狗——這樣說很殘酷,但這就是實情,孩子讓你打誰,你就打誰,這跟走狗有什麼分別?

愛一個人不是成為他的走狗,而是教會他做人。

我們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是這樣,以為這樣的愛護能充分表現出「我是你媽」這個事實真相,這樣的父母幾乎都對自己的父母非常不滿,甚至是怨恨,正是因為他們沒有滿足在童年時期對「完美媽媽」的幻覺,所以當自己終於成為媽媽的時候,自己就努力地試圖成為「完美媽媽」,遺憾的是這樣的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完美,他們沒有是非對錯的判斷,基於是非對錯的判斷僅僅取決於——「你有沒有讓我開心?」,「不論對錯,你是否支持了我?」、「讓我不舒服的人最討厭!」……也就是說他們對是非對錯的判斷跟那個向老師發脾氣的小朋友一樣,單純地依靠感官感受。

所以他們面對孩子的時候,只要求一件事:舒服。

舒服是與教育正好是截然相反的,教育必然會帶來某種程度的不舒服——孩子如果行為正確、良好,是不需要教育的,只有孩子做錯了事情,需要改善,才會需要教育,所以教育帶來不舒服感是正常現象。

有一種非常完美主義的教育理念,覺得孩子就應該快快樂樂地長大,舒舒服服地長大,不應當承受任何壓力,這其實是典型的彼得潘綜合症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因為教育不完全是舒服的。就算是一個極有天份兒童,想要成就他的人生都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而這種嚴格的訓練足以讓一個有繪畫天份的孩子不想拿畫筆,讓有音樂天份的孩子不想彈鋼琴,這就是成長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但是「完美媽媽」無法接受這件事,她們希望教育是舒服的,但「希望」是幻覺,而且人類的痛苦正是來自於這個幻覺,當一個人沒有「希望」所塑造的夢境在心裡沉積時,這個人就不會有因為希望和現實之間過大的差距,而產生的挫敗感,也必然不會有痛苦。而且當一個人對某事懷有「希望」的時候,往往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或者無法按正確的方式做人做事。

並且事實上,希望孩子能「舒舒服服」「快快樂樂」「平平安安」地長大——這其實是絕大多數父母內心當中,以自己成長環境的不滿意,抱怨、抗拒為基礎的所產生的彌補式渴望,這種渴望往往阻礙了父母看到孩子的問題,無法真正幫助孩子做出正確選擇。

一個人的成長,必然要遭遇到批評、打壓、要求、甚至是懲戒,在各種壓力下,一個人才能被訓練成為一個人,而不是寵物,不是「熊孩子」,而且作為父母必須要明白的是,你的任務就是要訓練你的孩子能夠適應人類的基本生活,所以尊重身邊的人,不能放縱情緒,是一個人區別於寵物而成為人類的基本技能,這個世界的基本事實就是「沒有人會寵著你」,父母有責任早早讓一個孩子明白這件事。

就拿上文這個孩子來說吧,她從媽媽身上只學會了一件事——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應該哄我,不哄我的就是壞人,我就可以讓我媽打她,我就可以不理她,只有我媽是好人,只有我媽愛我。

遺憾的是這是「自戀」,媽媽親自把女兒推向「自戀型人格障礙」的陷阱。

OK,你是證明了你愛她,但是你的孩子的情緒處理模式會是什麼樣呢?

隨著年紀的增長,她的思維模式會變為——「我就是老大,誰都得聽我的,如果不聽我的,我就應該發脾氣,我發了脾氣,就應該有人來哄我,如果這個人沒來哄我,他就是個壞人,我就可以讓我媽打他,如果我媽不能打他,我媽就是無能的人,是個蠢貨!」——說實話,人在「父母皆禍害」群體里比比皆是。這就是她的思維方式,而且可怕的是她這一生中永遠都是這樣的思維方式,難以改變。

而且她不只是對父母這樣,對人生中的每一位老師都是這樣,甚至於對工作單位的領導也是如此,對丈夫或妻子是這樣,對公婆或岳父母也是如此……我就想問,這樣的人有多少人會討厭她?她如何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這個世界有多少人會厭棄她?她的人生將是何等的孤獨?

作為成年人我們總是愚蠢地以為孩子長大了就會好,甚至以為長大了自然就會好,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自然」變好的,變好都需要走過痛苦的修正的道路。

一個媽媽能蠢到跟老師說「她不會理你的,因為你讓她不高興了」,實在有點不可思議,這個媽媽甚至都沒明白,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人能讓她永遠高興,也沒有人有義務讓她高興,尤其你的老師,作為一個合格的老師,她的職責就是讓你沒被教育好的孩子不高興,而且這其實都不是一個老師的職責,是老師承擔了父母應盡的義務,但卻又被父母抱怨。

如果有一天這個孩子終於明白了,這個世界沒有人有義務讓她高興,她怎麼能有生存下去的勇氣?怎麼能接受事實?她會不會恨這個愚蠢的媽媽為什麼沒有早一點告訴她?她會不會痛不欲生?會不會挫敗?抑鬱?甚至自殺?

我見過很多年輕一代都會跟我說:「萬老師我特別恨我媽,為什麼她不早一點教會我處理這些事情?他們太寵我了,什麼都不讓我干,什麼都不讓我參與,他們如果早一點給我訓練,我就絕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這樣的人大多生在八十年代中後期,所以未來三十年,中國的心理疾病一定會出現井噴,原因沒有別的,就是愚蠢的父母教出了太多一定會患心理疾病的孩子。而我們新一代的父母依然沒有反省,反而比上一代的父母更加加倍地疼愛孩子……

有一個女孩跟我說,「萬老師我上小學的時候曾經被孤立過。」

我問她:「為什麼?」

她答不出來,因為她也不記得自己做過了什麼,只記得大家都不理她,不跟她玩,後來到了初中慢慢好起來,她的小學同學才告訴她,當年的她非常令人討厭,特別自私,但是她自己並不覺得。

然後她有一個典型的特徵,就是她特別討厭她的奶奶,因為她奶奶把她養大,到她上小學的時候,她甚至不能系鞋帶,奶奶對她的照顧非常周到,在她的心裡,她的奶奶就是侍候她的僕人,一個奴隸而已,那麼無能,那麼能忍耐,誰都可以沖她發脾氣,誰都對她不滿意,瞧不起她。

這個無能的老太太一直陪伴著她,侍候著她,而她在心裡卻深刻地鄙視她。

然後重要的是她有一個習慣,就是在學校和工作中,她非常討厭、鄙視那些對她好的人,越是對她好的人,她越是瞧不起,誰對她好,她就瞧不起誰……跟對她奶奶的態度一模一樣。而她的媽媽從來沒有教她要尊重爺爺奶奶,只是不斷地抱怨,無論老太太怎麼侍候這一家人,結果都是無止境地抱怨,而這個女孩從媽媽身上學會的就是鄙視那個付出的人。

所以事實上在她在小學的時候,誰對她好,她就鄙視人家,慢慢對她好的人因為她的這種態度而遠離她,而她想要巴結的人又不理她,於是大家形成一種同盟關係,徹底孤立了她。

在這樣的狀況下,這個人想要幸福幾乎沒有可能,因為她不會感恩那些對她好的人,只會巴結那些虐待她的人。所以當我告訴她:「如果你不改,你這一生註定會遇到渣男!」

她說:「是的,萬老師我知道,我剛跟男朋友分手,而他對我特別好,他對我越好,我越討厭他,我控制不住地討厭他,我喜歡的暗戀的人都不理我,根本就不把我放在眼裡。」

而她之所以這樣,根本原因就是那麼愛她的奶奶被她厭棄。這種情感處理方式完全是下意識的,根本不需要思考的,而這種下意識的處理方式,就是父母和其他養育者共同訓練出來的結果,這個女孩就是從媽媽身上學會了,如何抱怨和拋棄那些愛她,為她付出的人。

還有一個男孩,在部隊訓練的時候,班長一直很厲害,然後有一次他犯了錯誤,卻突然對他很溫柔,他覺得非常感動,就開始哭,班長問他「為什麼」,他說不出來,也不好意思說出來,覺得太丟人了,但班長看他一直哭個沒完,就急了,一再地問他為什麼,他也沒說,後來這事被報給連長,連長以為他有委屈,也問他為什麼,他也沒說,他內心讀白居然是「這是我自己的事,跟你們沒關係,你們就別問了……」,他完全忘記了自己是在軍隊,在軍隊訓練中沒有什麼事是「自己的事」,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然後他發揚了劉胡蘭精神,誓死不說,結果連長怒了——滾!

這男孩就抱著槍,然後躺在地上,從連長這裡真的就一直滾回班級所在的訓練場地。我聽著他的描述驚呆了,完全無法想像這是一個成年人處理問題的方式,我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他們總是問總是問,我就覺得這是我自己的事,我就不想說,然後我就生氣了,所以他讓我滾,我就滾,我就想你既然讓我生氣,那我就氣死你!」

這件事如果當成一個故事講,大家都會爆笑不已,但是在真實事件中的每一個人都非常憤怒,最後他被退回原籍,而即便他被退回原籍,他也沒明白為什麼,家裡人也不明白,僅僅以為是抑鬱症的原因,事實上他這種執拗,這種完全不能服從權威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以及情緒處理的模式,都註定他不適合當兵,軍人就必須要服從命令,這是軍人的基本能力,想要抗上,就別當兵!

而他從小到大,他的父母只要一批評他,他就會憤怒,發脾氣,因為這戳破了他的自戀,讓他意識到自己真的沒有那麼好,而遺憾的是只要他一發脾氣,他的父母就會妥協。所以他就養成了這樣的處理問題的習慣——你讓我滾,我就滾,我氣死你!問題是他完全沒有想到,他父親會因此而哄他,對他妥協,但是連長不會,連長只會讓他退回原籍。

退回原籍會改變他的情緒處理方式嗎?不可能,這是他從小訓練出來的結果,只能父母受著,可惜的是他的父母依然保持著只要他一發火,父母就妥協的狀態。

用《白鹿原》里白稼軒的話說:「你自己生下的,自己不受著?!」

小的時候父母訓練孩子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處理人際關係,他一生都會用這樣的方式來處理人際關係,小的時候父母訓練孩子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處理情緒,他一生都會用這樣的方式來處理情緒。

如果一個人從離開父母,進入學校開始,他就一直用不當的方式來處理身邊的人際關係,處理自己的情緒,這種模式會在大腦中形成固化的神經通路,改變這個通路就會改變命運,但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尤其對於自戀型人格來說。

有些父母不但不告訴孩子,還滋養縱容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陷入自戀,以為自己是天王老子,天下底下所有人都應當哄著他,滿足他的願望,結果他在人類社會將會遇到多少冷板凳?多少孤立?多少挫敗?多少「退回原籍」?在所有這些現實存在的打擊與「我是天王老子!」「你們早晚都會來哄我」巨大落差中,他怎麼可能不崩潰?怎麼可能不抑鬱?

所以抑鬱症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與這個世界,與人類有嚴重的隔離感。問題是你都覺得自己是「天王老子」了,誰會跟你不隔離呢?誰能接受一個「天王老子」呢?

有一個抑鬱症患者跟我說:「萬老師我是資深的抑鬱症患者,我想說抑鬱症患者已經對自己的評價特別低了,如果再繼續反省自己的錯誤,那不是自我評價更低嗎?」

這話看上去沒錯,事實上抑鬱症患者對自己雖然評價低,但是自我期許特別高——你敢說「天王老子」不高?小心「天王老子」斃了你!

而這種自我期許,在現在的中國,大多來自於從幼年時代培養的自戀——我是全能的——這種特別高的期許,在遭遇了現實中無法逃避的挫敗感的襲擊之後,抑鬱症患者才會出現自我評價過低的問題。事實上他們需要的就是打破「我是全能的」自戀,打破「我是天王老子」的自戀,然後才有機會慢慢成長起來。

而這種「我是全能」的幻覺正是來自於父母不當的教育方式——我怕我的老師——但我媽可以替我打我的老師——是我媽就得聽我的——結論就是我什麼都能幹,誰都得聽我的,不聽我的,我就告訴我媽,讓我媽揍他!

前一段時間一個初中老師跟我說,他的同行有一位老師,因為學生不聽話,打了孩子的屁股,結果被家長報到教育局,然後調到偏遠的山區,最後老師自殺……

教育口內的很多人都知道這件事,於是他和其他的老師商量以後孩子犯錯了,要不要管教他們?

前兩年跟一幫初中老師一起吃飯,聽他們說起現在的學校——老師不敢管學生,你在課堂上管了學生,放了學,學生糾集一幫人把老師就給揍一頓。有的人甚至在學校里就把老師給揍了。

前兩天看到一個視頻,一個小學生在班級里發瘋,把桌子,椅子全推倒,然後憤怒的情緒無處宣洩,拿起板凳砸老師,幸好是男老師,體格強健,要是女老師真跟他耗不起,然後他看板凳被老師接住住,於是就試圖搬桌子砸老師,試了好幾次,越試越憤怒,因為他實在無法接受桌子怎麼這麼沉,根本搬不動,並不象想像里那樣,一生氣什麼都能舉起來……

如果父母把孩子養成這種超級自戀型的人格,並且老師又不敢管孩子,因為管了孩子,這些患彼得潘綜合症的父母就會暴怒,就會攻擊老師……說實話,我也想不出老師必須要替父母教育好孩子的理由!

我為了教好你的孩子,為了訓練你的孩子讓他成長,而你卻來打擊報復我?我白痴啊?我幹嘛還要管?

於是這個孩子就會形成,父母一開始縱容,後來管不了,老師不敢管,從幼兒園開始,老師管孩子就要挨揍,最後只能流向社會,由社會來管,所謂由社會來管就是遭遇痛苦的生活,社會管不了,只好由法律來管,當然有些人不會由法律來管,絕大多數人只會出現心理疾病,由心理諮詢來協助解決,或進入精神病院,由精神科醫生來處理。

前一段時間有人問我投資什麼項目好。

「精神病院啊」我說

「為什麼?」

因為中國愚蠢的父母越來越多,錯誤的家庭教育的方式,不斷地縱容孩子「類動物」行為,必然導致未來中國人的心理疾病的患者也會越來越多——幸運的是這些心理疾病的患者最先折磨的是他們的父母,而且也只有父母會受他們的折磨,因為老闆會排斥、開除他們,配偶可以離婚,但是父母永遠無法離開他們,這也是父母為自己錯誤的教養方式所必須要負出的代價。


推薦閱讀:

如何教育聽障兒童保護自己不受欺凌
森林教育Forest Education
孩子對數學有濃厚興趣,數學為渣的家長在家可以做些什麼?
公立還是民辦?國際學校又是什麼鬼?請聽小一媽媽的反思——擇校如擇偶,也得看三觀
四部極美適合陪娃看的高分紀錄片,秒變自然科學傳統文化小能手

TAG:教育 | 心理 | 儿童教育 |